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278例穿心莲内酯注射剂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穿心莲内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探究其发生规律。方法:检索中国期刊网(CJFD)全文数据库(1997—2009年)中有关穿心莲内酯注射剂引起的不良反应的案例报告,按性别、年龄、原患疾病、合并用药、不良反应发生时间、过敏史、不良反应表现进行归纳分析。结果:共检索到穿心莲内酯注射剂不良反应278例,不良反应在20岁以下人群中发生较多(41.37%);原患疾病主要为呼吸系统疾病(74.46%);具有明确药物过敏史者有占10.79%;不良反应以全身性损害(40.65%)、皮肤粘膜损害(17.63%)、呼吸系统损害(12.95%)、血液系统损害(11.91%)为主,居前3位的具体表现形式为过敏性休克、皮疹瘙痒及血小板减少;不良反应多发生于首次用药30min以内,占59.35%;有合并用药的病例占31.65%。结论:临床应重视穿心莲内酯注射剂引起的不良反应,警惕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脉络宁注射液临床应用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发生类型以及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0~2009年),以"脉络宁"、"不良反应"、"治疗"及"病例报道"等为关键词,下载原文。收录中国期刊网全文428篇,经筛选纳入314篇文献,包含217篇关于不良反应发生率和97篇不良反应发生类型的文献。结果脉络宁注射液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为1.898%,发生类型有全身性损害,皮肤及其附件损害,胃肠系统损害,呼吸系统损害,心血管外损害,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损害等,其中全身性损害构成比为20.93%,呼吸系统损害构成比为20.06%。70.24%的患者都是循环系统疾病,发生时间集中在用药后10分钟内,且60岁上的老年人发生不良反应较多。结论加强脉络宁注射液不良反应监测,完善药品说明书内容和临床医务人员的合理用药,防止其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薄芝糖肽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和种类,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建库至2016年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等收载的国内期刊,进行回顾性分析和统计.结果 检索到有效病例93例,不良反应可发生在用药过程中和用药后的各个时间段,且累及多个系统-器官,以全身性损害(41.5%)居多,其次皮肤及其附件损害(26.2%)、精神神经系统(11.0%)、心血管系统(7.3%)、消化系统损害(6.7%)、呼吸系统(4.3%)、其他(3.0%).结论 临床医务人员应注意询问患者的过敏史;生产企业应及时对说明书进行更新更改;加强用药监测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炎琥宁注射剂致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和特点,寻找相关风险因素,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照。方法以“炎琥宁”,“不良反应”为检索词,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按纳入与排除标准共纳入53篇文献,进行资料的提取与统计分析。结果儿童患者发生率高,累及系统-器官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全身性损害、呼吸系统损害等,不良反应以皮疹、发热、过敏反应等最为常见,严重可致过敏性休克。结论重视炎琥宁注射剂引起的不良反应,加强儿童用药监测,防范不良反应发生,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布比卡因注射液致药品不良反应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以“布比卡因”、“不良反应”等关键词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资讯网和万方数据库文献,截至2013年12月共检索到涉及布比卡因注射液致不良反应病例56例,对报告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 布比卡因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多在用药10 min内发生。其不良反应可累及多个系统和器官,主要表现为心血管系统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和全身性损害等。结论 布比卡因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多在短时间内发生,应加强临床用药监测,防范不良反应的发生。目前国内说明书存在不良反应信息提示不足的情况,建议相关部门对说明书进行修改和完善。  相似文献   

6.
林文强 《中国药房》2015,(6):743-745
目的:探讨头孢唑林注射剂致不良反应(ADR)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1990-2013年国内发表的有关头孢唑林注射剂致ADR的相关文献,并就收集到的377例ADR信息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头孢唑林注射剂致ADR与性别无关,多发生于18岁以下患者;用药30 min内可发生ADR,以全身性损害和泌尿系统损害为主,临床表现主要为肾损害、过敏反应及双硫仑样反应;有11例患者死亡,其余患者经对症处理后均恢复正常。结论:头孢唑林注射剂可致严重ADR发生,应加强临床用药监测,完善药品说明书,以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利多卡因口腔科用药致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在口腔科用药致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检索2000-2012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数字化期刊中口腔科使用利多卡因致不良反应的文献进行汇总、分析。结果与结论利多卡因不良反应女性多于男性,多在用药十分钟内发生,以过敏性休克和过敏反应最为多见;累及机体多个系统,以全身性损害、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损害、呼吸系统损害为主;临床上应加强利多卡因的监测,积极预防。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头孢曲松钠致儿童药物不良反应一般规律和特点,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检索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1994—2015年关于头孢曲松不良反应的文献,筛选收集儿童不良反应的案例报告,统计各病例的性别、年龄、给药方法、不良反应出现时间及临床表现和转归等,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头孢曲松钠药品不良反应主要以过敏反应为表现的全身性损害,以及消化系统、血液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皮肤及其附件等损害。ADR 可发生在用药后各时间段,以静脉滴注为主要用药途径。结论:儿童应用头孢曲松钠过程中应严格掌握适应证、用法用量,用药时应加强监测,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汤韧  高艳  范燕 《中国药物警戒》2013,10(9):560-562,566
目的 探讨注射用磷霉素钠所致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以期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以“注射用磷霉素”并含“不良反应”为主要检索词,检索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1980年1月~2013年1月间报道的涉及注射用磷霉素钠所致不良反应的文献报道,分别从不良反应的发生时间、原患疾病、临床表现及预后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检索出33篇97例病例,不良反应累及系统-器官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最多、其次为呼吸系统损害、全身性损害和心血管系统一般损害;主要临床表现为瘙痒、皮疹、呼吸困难、胸闷等;多数不良反应在停药或对症治疗处理后恢复正常.结论 注射用磷霉素钠的不良反应累及系统-器官较少,不良反应预后良好,但临床仍应重视注射用磷霉素钠的不良反应,加强用药监测,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硫酸依替米星致不良反应(ADR)的一般规律,避免严重ADR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以“依替米星”及其商品名称为题名检索词,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1997—2015年收录的有关硫酸依替米星引起ADR的文献资料,筛选并收集相关报告,按年龄、性别、给药途径、原患疾病、ADR发生时间、累及器官/系统及临床表现、过敏史、转归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经检索,硫酸依替米星致严重ADR文献20篇,共20例。ADR在60岁以上人群中发生最多(30.00%);用药在30 min内发生ADR(65.00%),主要累及全身性损害(72.73%)、泌尿系统损害(18.18%),临床主要表现形式为神经肌肉阻滞(36.36%)、过敏反应(31.82%)、肾功能异常(18.18%)。85.00%的患者痊愈,15.00%患者缓解。结论 临床应警惕硫酸依替米星引起的神经肌肉阻滞、过敏反应和肾功能异常,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氟哌啶醇所致不良反应(ADR)的发生原因、规律、特点,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照。方法检索1989年1月—2017年7月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及Pub Med数据库收录的全部中医药期刊,收集报道氟哌啶醇致不良反应的文献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共检索到94篇文献,122例病例。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年龄集中在18~40岁。用药1~7 d出现ADR的例数最多,占45.10%。氟哌啶醇引发的不良反应主要涉及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皮肤损害,其中神经系统损害的患者63例,占51.6%,所占比例最高。心血管系统和皮肤损害ADR占比分别为14.8%、10.7%。结论氟哌啶醇引发的不良反应较为常见,临床应重视氟哌啶醇不良反应的危害性,加强药学监护,尽量避免或减少其所致不良反应的发生,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坤泰胶囊致不良反应(ADR)的文献进行调研,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及Pub Med等数据库,收集报道坤泰胶囊致不良反应的文献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共筛选出56篇文献,涉及病例2 140例,其中ADR病例232例;ADR病例年龄集中在46~55岁;用药2 d内出现ADR的例数最多;原患疾病为更年期综合征者最多(153例,65.95%);报道的ADR病例主要为单独使用坤泰胶囊产生的,且单用药156例(67.24%),联合用药76例(32.76%);ADR累及器官或系统主要为消化系统(256例次,42.95%),主要临床表现有胃肠道不适、腹胀、恶心、呕吐,且未见严重ADR发生;大部分发生ADR的患者未做任何处理,部分产生ADR的患者主要处理方法为饭后服药或停药处理,且处理后均好转。结论目前未发现坤泰胶囊致严重的ADR,但仍需分析已经报道的ADR产生原因,挖掘潜在的用药风险,进一步加强对其ADR的监测,探索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3.
刘洋  肖隆灏  李霖  张磊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7,32(12):2523-2528
目的 探讨参麦注射液致药品不良反应的特点及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2007年1月-2017年6月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及PubMed数据库收录的全部中医药期刊,收集报道参麦注射液致不良反应的文献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参麦注射液引发的不良反应女性明显多于男性,年龄多集中在41~60岁,在用药10 min以内出现不良反应的例数最多,占45.76%,以心血管和皮肤及附件损害较为多见,所占构成比分别为30.69%、15.93%。结论 临床应加强参麦注射液的合理使用,尽量避免或减少其所致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葛根素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ADR)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等数据库报道的葛根素注射液致ADR的文献,并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葛根素注射液所致ADR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年龄多集中在50岁以上;心血管系统疾病患者的ADR最多,构成比为53.6%;绝大多数患者的给药剂量为400、500 mg/d,构成比分别为47.55%、26.57%;绝大多数患者(117例,62.23%)给药疗程为14 d;用药0.5~24 h的患者最多,占21.88%;ADR累及器官/系统以变态反应较为多见,构成比分别为14.36%。结论加强葛根素注射液ADR监测,确保患者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培美曲塞致药品药物不良反应的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2005年1月—2016年5月Pubmed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等数据库报道的培美曲塞致药物不良反应的文献,并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培美曲塞引起的药物不良反应共41例,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年龄集中在61~70岁;非小细胞肺癌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例数最多;用药4~6 d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例数最多,占39.0%;培美曲塞引发的药物不良反应以皮肤系统和消化系统损害较为常见,构成比分别为25.4%、23.1%。结论培美曲塞引发的药物不良反应较为常见,临床使用时应及时处理,以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致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点及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2005—2015年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CNKI)、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报道的丹红注射液致ADR的文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丹红注射液引发的ADR女性明显多于男性,年龄多集中在51~70岁,以全身损伤、皮肤损伤较为多见,所占构成比分别为22.6%、36.9%。在用药10~30 min出现的例数最多,占41.3%。给药途径均为注射给药,给药剂量为20 mL出现的ADR最多,占总人数的58.9%。结论临床应加强丹红注射液的合理使用,尽量避免或减少其所致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统计平消胶囊(片)致不良反应(ADR)的相关文献,为临床该制剂的安全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在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读秀学术搜索数据库以及Pubmed数据库并筛选出涉及平消胶囊(片) ADR的文献,统计分析所有服用平消胶囊(片)产生ADR的病例。结果 共检索并筛选得到平消胶囊(片)致ADR的相关文献74篇,相应ADR病例共计1 168例;产生ADR的患者年龄集中在41~60岁,总计645例,占总数的55.22%;发生ADR的时间主要是在一周之内;产生ADR的患者就诊时诊断的疾病主要为乳腺增生等乳腺疾病、肺癌,分别占总病例的31.16%、21.58%;累及的系统主要为消化系统和生殖系统,其次为免疫系统;发生ADR的患者中多数在服用平消胶囊(片)的同时还联合使用其他西药或中成药,其中联用频率最高的西药是氟尿嘧啶和顺铂,而联用频率较高的中成药是长春地辛和莲芪胶囊;大部分文献未说明服用平消胶囊(片)产生ADR应如何应对,而文献有报道的针对服用平消胶囊(片)产生ADR的应对措施主要是饭后服药或减少服药量,或是针对不良反应对症加服其他药物。结论 无论单独使用平消胶囊(片)还是联用其他药物均未见严重的不良反应,在不影响治疗效果的前提下可适当对症服用其他药物或是改变服药方式来缓解服用平消胶囊(片)所产生的ADR,后期临床应用中仍应记录其他新出现的ADR,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复方甘草酸苷注射剂致过敏性休克的临床特点及规律,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库等数据库,对涉及病例的文献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 复方甘草酸苷注射剂致过敏性休克17例,其发生与患者年龄、性别无明显关系;其中15例(88.2%)发生在首次给药后的20 min内,临床表现及解救方法与其他过敏性休克无明显差异。经积极的抗过敏性休克抢救,全部病例恢复正常,无死亡病例。医务人员对患者用药初期出现的不良反应不够重视是发生过敏性休克的安全隐患。结论 复方甘草酸苷注射剂致过敏性休克并不罕见,医务人员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左旋门冬酰胺酶化疗方案致不良反应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1989年1月—2018年11月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Pubmed中关于左旋门冬酰胺酶不良反应的不良反应个案报道,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共检索到56篇文献,82例病例。年龄集中在6~10岁。给药方式主要为静脉滴注。原患疾病主要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为主。不良反应大多发生于用药48 h内,构成比为45.1%。左旋门冬酰胺酶引发的不良反应主要涉及消化系统损害、皮肤及附件损害、血液系统损害和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消化系统损害例数最多,临床表现主要为恶心呕吐、血浆淀粉酶升高、肝功能异常等。结论 临床应重视左旋门冬酰胺酶不良反应的危害性,加强药学监护,尽量避免或减少其所致不良反应的发生,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的不良反应特点及其临床表现,为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收集1990-2012年国内医药学期刊发表的辛伐他汀的不良反应文献报道,分别从患者性别与年龄的分布、用药情况、ADR发生时间、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药物相互作用等方面进行分析整理。结果:共检索到57篇相关文献,涉及68例病例,61~70岁患者服用辛伐他汀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辛伐他汀引起的肌肉损害最为多见,其次为肝损害,其他不良反应散在发生。结论: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应关注辛伐他汀引起的不良反应,可以通过对患者用药过程进行监护等措施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