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目的探究细菌溶解产物胶囊联合匹多莫德治疗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1月在鄂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科接受治疗的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8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口服匹多莫德颗粒,400 mg/次,2次/d,治疗2周后调整为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细菌溶解产物胶囊,1粒/d,连用10 d,停用20 d,循环3次。两组患者连续治疗3个月,并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儿的血清细胞因子水平、体液免疫功能。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1.82%、95.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显著降低,而白细胞介素-12(IL-12)、γ-干扰素(IFN-γ)水平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免疫球蛋白A(Ig A)和免疫球蛋白G(Ig G)水平显著升高,而免疫球蛋白E(Ig E)水平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发作次数、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及肺部啰音消失时间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菌溶解产物胶囊联合匹多莫德治疗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改善机体免疫功能,减少反复呼吸道感染发作次数,缩短退热时间、咳嗽时间及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细菌溶解产物胶囊联合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反复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患儿78例,将所有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雾化吸入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1 mg,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细菌溶解产物胶囊3.5 mg,1次/d,每月连用10 d,停20 d。两组患儿均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Ig A、Ig M、Ig G、白介素4(IL-4)、白介素10(IL-10)、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TNF-αm RNA表达量,记录12个月内呼吸道感染次数。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4.36%、92.3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L-4、TNF-α水平及TNF-αm RNA表达量均下降,Ig A、Ig M、Ig G、IL-10、IFN-γ水平均上升,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指标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上呼吸道感染次数、下呼吸道感染次数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菌溶解产物胶囊联合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明显改善体液免疫功能,降低炎性反应,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急性下呼吸道感染3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4例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用痰热清注射液静滴,对照组用抗生素静滴,其他对症处理两者相同。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在主要症状、体征的改善时间上对比,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痰热清注射液静滴治疗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疗效好,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4.
郦祝燕  沈建幸 《中国药业》2011,20(10):72-72
目的 探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110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56例采用左氧氟沙星400 mg(200 mL)静脉滴注,治疗组54例加用痰热清注射液(20 mL)静脉滴注,均1次/d.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7.04%(47/54)和69.64%(39/5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痰热清注射液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黄芪防风汤联合转移因子及葡萄糖酸锌口服液对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8月广东省阳山县人民医院收治的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76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转移因子联合葡萄糖酸锌口服液治疗,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黄芪防风汤。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 A、Ig M、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11%,高于对照组的68.42%(χ2=6.728,P=0.010)。治疗后2组血清Ig G、Ig A、Ig M水平均高于治疗前,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清IGF-1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61,P=0.497)。结论黄芪防风汤联合转移因子及葡萄糖酸锌口服液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疗效较好,可改善患儿免疫功能,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薄芝糖肽注射液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96例符合反复呼吸道感染临床诊断标准的患儿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6例).两组均给予抗炎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另加用薄芝糖肽注射液,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水平及呼吸道感染次数.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对照组总有效率62%,治疗后治疗组患儿免疫球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呼吸道感染次数明显减少(P〈0.05).结论:薄芝糖肽注射液能增强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患儿机体免疫力,减少呼吸道感染的复发.  相似文献   

7.
《中国药房》2017,(20):2790-2792
目的:探讨匹多莫德治疗哮喘合并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临床效果,以及对患儿免疫球蛋白和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1年3月-2013年5月收治的120例哮喘合并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糖皮质激素疗法,试验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匹多莫德口服溶液0.4 g,po,bid,共治疗14 d。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临床指标(呼吸道感染次数、发热天数、咳嗽天数、喘息发作天数和抗菌药物使用天数)、血清指标[β-防御素1(h BD-1)、免疫球蛋白A(Ig A)、Ig G、Ig M、尿素(UREA)、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咽拭子检测结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的临床指标、血清指标和咽拭子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儿的临床指标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显著减少或缩短,血清h BD-1、Ig A、Ig G水平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的临床指标和血清指标,以及试验组患儿血清Ig M、UREA和ALT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种类和数量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少,且试验组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匹多莫德治疗哮喘合并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可提高患儿的免疫力,减少病原菌种类和数量,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的疗效。方法 将150例符合反复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的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5例。两组均酌情给予抗病毒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加用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及呼吸道感染次数。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免疫球蛋白、血红蛋白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呼吸道感染次数明显减少(P〈0.05)。结论 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疗效好,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婴幼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主要发病因素。方法:选择某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30例反复呼吸道感染婴幼儿作为观察组,以同期收治的35例普通呼吸道感染婴幼儿作为对照组,对患儿发病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免疫球蛋白Ig A、Ig G比值较对照组低;补体C3与CRP较对照组高;铁、锌、钙等微量元素较对照组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婴幼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发病因素主要有贫血、被动吸烟、喂养不足、佝偻病等,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致婴幼儿出现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发病因素较多,必须引起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全面掌握其发病因素,以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参苓白术散联合羧甲淀粉钠溶液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五三中心医院治疗的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100例,根据用药的差别分为对照组(50例)和治疗组(50例)。对照组口服羧甲淀粉钠溶液,2~5岁患儿7 m L/次,6~8岁10 m L/次,9~14岁15 m L/次,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参苓白术散,2~6岁患儿3 g/次,7~14岁6 g/次,2次/d。两组患儿均规律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免疫指标和血清炎性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0.00%,显著低于治疗组的94.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咳嗽、发热和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Ig A、Ig G均显著升高,Ig E水平显著降低,同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上述免疫指标比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半胱氨酰白三烯(Cysl Ts)、降钙素(PCT)、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明显降低,IL-2和IL-10水平均明显升高,同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上述血清炎性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联合羧甲淀粉钠溶液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可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提高机体免疫功能,降低机体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痰热清注射液联合莫西沙星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10月在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住院的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静脉滴注盐酸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0.4 g/次,1次/d;治疗期间若病情好转则改为口服盐酸莫西沙星片0.4 g/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滴注痰热清注射液20 mL,加入到250 mL生理盐水中,1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10 d。治疗后,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临床症状、体征缓解以及实验室疗效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8.37%、97.6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退热、咳嗽咳痰缓解、肺部啰音消失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3、10 d后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同组治疗前后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指标的下降程度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痰热清注射液联合莫西沙星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以迅速地改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指标,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痰热清注射液联合利奈唑胺治疗老年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收治的老年肺炎患者1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90例。对照组静脉滴注利奈唑胺注射液,600 mg/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痰热清注射液20 m L/次,加入到250 m 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1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14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两组功能独立性评定(FIM)评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尿氮素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6.67%、9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重度依赖度患者均有明显的减少(P0.05),轻度依赖患者均显著增多(P0.05);治疗组治疗后重度依赖患者明显少于对照组,轻度依赖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s-CRP、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的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痰热清注射液联合利奈唑胺治疗老年肺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降低患者hs-CRP、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清开灵注射液联合注射用头孢西丁钠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2月—2022年1月秦皇岛市中医医院收治的76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全部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静脉滴注注射用头孢西丁钠,2g加入100mL生理盐水中,2次/d。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滴注清开灵注射液,20mL加入100mL葡萄糖液中,1次/d。两组患者连续治疗7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主要症状的消失时间、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7.37%,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1.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体温复常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咽部红肿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IL-18、CRP、WBC水平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的血清IL-18、CRP、WBC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清开灵注射液联合注射用头孢西丁钠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缓解临床症状,减轻炎症反应,药物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痰热清注射液联合异丙托溴铵治疗颅脑损伤后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3月屯昌县人民医院收治的颅脑损伤合并肺部感染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100例。对照组在抗菌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异丙托溴铵气雾剂,2揿/次,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雾化吸入痰热清注射液,将痰热清注射液10m L加入到生理盐水10 m L中进行雾化吸入,2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氧分压(pO_2)、二氧化碳分压(p CO2)、血氧饱和度(SpO_2)、氧合指数(pO_2/FiO_2)的变化。比较两组感染控制率、感染控制时间、重症监护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0.0%、9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O_2、SaO_2、pO_2/FiO_2显著升高,p CO2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感染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感染控制时间、重症监护时间都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痰热清注射液联合异丙托溴铵治疗颅脑损伤后肺部感染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缩短感染控制时间,提高感染控制率,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戴莎  杨蓉娅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4,29(12):1369-1371
目的:比较盐酸伐昔洛韦片和阿昔洛韦注射液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上海市皮肤病医院2012年2月—2014年1月收治的带状疱疹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治疗组口服盐酸伐昔洛韦片,2片/次,2次/d;对照组静脉滴注阿昔洛韦注射液加入250 mL 0.9%生理盐水中,5 mg/kg,2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8 d。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8%、9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皮损停止进展时间、开始结痂时间、一半皮疹结痂时间、所有皮疹脱痂时间和开始出现无疼痛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疼痛完全消失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伐昔洛韦片治疗带状疱疹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以有效缩短疼痛时间,减少后遗神经痛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柴芩清宁胶囊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0年7月在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特色医学中心进行治疗的98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用药的差别分为对照组(49例)和治疗组(49例)。对照组静脉滴注利巴韦林注射液,0.5 g/次,2次/d,同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配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柴芩清宁胶囊,3粒/次,3次/d。两组均治疗7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和血清因子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经治疗,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7.9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67%(P<0.05)。经治疗,治疗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咽痛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鼻卡他/鼻塞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两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淀粉样蛋白A(SAA)、半胱氨酰白三烯(CYSLTS)、白细胞介素-17(IL-17)、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F)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这些血清学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柴芩清宁胶囊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不仅可促进临床症状恢复,还可显著降低机体炎症因子水平,具有很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陈宝春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8,33(10):2571-2575
目的探讨痰热清注射液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6年8月于东台市人民医院治疗的AECOPD患者116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8例)和治疗组(58例)。对照组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1吸/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滴注痰热清注射液,20 m L加入到5%葡萄糖注射液250 m L中,1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4 d。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的肺功能指标、细胞因子水平、动脉血气指标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7.6%、93.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第一秒用力呼出气容积(FEV_1)、用力肺活量(FVC)、FEV_1/FVC均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D-D)、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细胞因子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氧分压(p O_2)显著升高,二氧化碳分压(p CO_2)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动脉血气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病评估测试量表(CAT)评分均显著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CAT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痰热清注射液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治疗AECOPD患者的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和动脉血气指标,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注射用乌司他丁联合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96例为研究的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静脉滴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5 mg加入到5%葡萄糖注射液250 m L中,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静脉滴注注射用乌司他丁,5万单位加入到5%葡萄糖注射液250 m L中,2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住院时间、住重症监护室(ICU)时间、病死率和肺功能指标。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7.1%、95.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住院时间、住ICU时间、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氧合指数均显著升高,治疗组呼吸频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用乌司他丁联合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以改善肺功能,缩短住院时间和住ICU时间,降低病死率,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山蜡梅叶颗粒联合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12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4例。对照组静脉滴注利巴韦林注射液,10 mg/kg,1次/d,7 d为1疗程。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山蜡梅叶颗粒,1袋/次,3次/d,7 d为1疗程。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住院时间、血常规、免疫功能指标、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9.06%、98.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体温正常、咳嗽消失、咽痛充血、扁桃体发炎、流涕鼻塞的改善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白细胞(WBC)计数显著升高,淋巴细胞比例显著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 d后,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E(IgE)、免疫球蛋白M(IgM)、血清腺普脱氨酶(ADA)均显著降低,免疫球蛋白G(IgG)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8.75%、6.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山蜡梅叶颗粒联合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较好,能快速改善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少,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盐酸氨溴索注射液联合枸橼酸咖啡因注射液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儿输液泵静脉注射枸橼酸咖啡因注射液,首剂量为20 mg/kg,缓慢静脉输注(30 min),24 h后给予维持量5 mg/kg,1次/d;治疗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注射器泵静脉注射盐酸氨溴索注射液,30 mg/(kg·d),注射时间至少5 min,4次/d。两组患儿持续治疗7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血气指标、颅内出血和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发生率。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0.00%、9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总吸氧时间、呼吸暂停次数、1剂肺表面活性剂使用率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治疗组患儿总吸氧时间、呼吸暂停次数、1剂肺表面活性剂使用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二氧化碳分压(p CO2)水平显著降低,氧分压(p O2)和酸碱度(pH)值均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治疗组患儿血气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患儿颅内出血发生率分别为6.67%、10.00%,BPD发生率分别为3.33%、6.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盐酸氨溴索注射液联合枸橼酸咖啡因注射液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改善临床症状和血气指标,安全性较高,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