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达芬奇机器人经双侧乳晕和腋窝途径(bilateral axillo-breast approach,BABA)入路甲状腺手术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2015年5月至2016年7月我院运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完成机器人BABA入路甲状腺手术共40例。分析病人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及美容满意度。结果:40例均顺利完成机器人BABA入路甲状腺手术,包括甲状腺大部切除术5例,单侧甲状腺腺叶切除7例;单侧甲状腺腺叶+峡部及锥体叶切除+中央区淋巴结清扫24例,单侧甲状腺腺叶+峡部及锥体叶切除+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对侧甲状腺大部切除4例。平均手术时间(124.1±34.6)(70~225)min,平均术中出血(7.4±6.5)(2~40)m 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2.3±0.7)(1~4)d。术后病理提示甲状腺乳头状癌28例,结节性甲状腺肿9例,甲状腺腺瘤3例。无术后出血。术后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1例,甲状旁腺功能减退3例,所有病人均未出现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及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术后中位随访时间7(1~14)个月,无甲状腺术区、淋巴结、皮下隧道复发或转移。40例对手术美容效果非常满意。结论:达芬奇机器人BABA入路甲状腺手术安全可行,手术美容效果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与开放手术相比较,评估经腋乳径路达芬奇机器人甲状腺手术治疗肿瘤直径大于2 cm甲状腺癌的手术安全性和肿瘤彻底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济南军区总医院通过开放手术或机器人手术治疗肿瘤直径2~4 cm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本研究包括行机器人甲状腺切除手术患者30例,行开放手术患者45例。机器人手术组与开放手术组的肿瘤直径均在2~4 cm,两组患者均行甲状腺全切及颈部淋巴结清扫术,机器人手术组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手术。机器人手术组平均年龄为(36.18 ± 3.5)岁,开放组平均年龄为(45.90 ± 2.2)岁。机器人组平均手术时间为(146.2 ± 30.5) min,显著长于开放组手术时间(95.9 ± 26.2) min (P< 0.001)。两组均未发生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和甲状旁腺功能减退,两组在术后短暂性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和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率、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清扫淋巴结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美容效果数字评分系统得分,机器人手术组(9.4 ± 0.4)分,显著优于开放组的(5.2 ± 1.2)分(P< 0.05)。 结论与开放手术相比,对肿瘤直径2~4 cm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行机器人甲状腺手术可以保证手术安全性和肿瘤切除的彻底性,并且具有更好的美容效果,适合于在意颈部瘢痕的患者。  相似文献   

3.
经过20年的发展,腔镜甲状腺切除术适应证已经扩展至分化型甲状腺癌,尤其是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术前评估是关键,评估的重点是原发肿瘤的位置以及转移淋巴结的大小、位置;腔镜PTMC手术关键是如何保护喉返神经(RLN)及甲状旁腺的功能。对于初学者,或遇到喉不返神经,或二次手术的时候,术中神经监测有明显的优势。对于PTMC病人,近全甲状腺切除术代替全切除术是防止甲状旁腺永久性损伤的有效术式。目前,对于PTMC行腔镜甲状腺手术治疗,在手术入路选择及淋巴结清扫范围等方面还存在争议。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达芬奇机器人与腔镜甲状腺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7月1日至2022年8月21日行甲状腺癌根治术的16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达芬奇机器人甲状腺手术(机器人组)81例,腔镜甲状腺手术(腔镜组)84例,手术均由同一术者及其助手实施。术前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前及术后第1天血清钙、甲状旁腺激素及甲状旁腺、喉返神经损伤情况。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两组均未中转开放手术。腔镜组手术时间短于机器人组[124(105,135)min vs. 150(120,162.5)min,P<0.05],机器人组淋巴结清扫数量多于腔镜组[6(4,11)枚vs.4(2,7)枚,P<0.05],机器人组术后第1天甲状旁腺激素浓度高于腔镜组[24.5(15.2,31.4)pg/mL vs. 20.9(14.4,25.5)pg/mL,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低钙血症及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两组均未出现出血、喉返神经暂时性或永久性麻痹、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等并发症。结论:与腔镜甲状腺手术相比,达芬奇机...  相似文献   

5.
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良性甲状腺疾病128例临床疗效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甲状腺良性疾病的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128例行甲状腺全切除术的甲状腺良性疾病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首次手术者98例,再次手术者30例。分析总结该128例病人的术后并发症。结果:128例病人术后均未发生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和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首次甲状腺全切除组术后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和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的发生率均为1.02%,再次手术组的发生率明显增高,分别为10.00%和13.33%,两组比较,Fisher精确概率P分别为0.040、0.011。两组暂时性喉上神经损伤发生率均很低,无明显差别。结论:对符合指征的良性甲状腺疾病,甲状腺全切除术是一合适的治疗选择。熟悉甲状腺解剖和精细手术操作,可有效预防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胸乳途径行腔镜甲状腺手术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0月至2016年10月为2 095例患者经胸乳途径行腔镜甲状腺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2 066例成功完成腔镜手术,29例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平均(95.0±16.5)min,术中出血量平均(15±2)ml,术后第2天拔除颈部引流管,第3天出院。术后平均随访(50.0±6.3)个月,术后发生颈部出血2例,颈前皮下积液93例,颈前皮肤烫伤5例,术后皮下气肿3例,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18例,无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术后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38例,无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患者。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术后复发4例,甲状腺癌患者术后无复发,无手术相关死亡病例。成功施行腔镜甲状腺手术的2 066例患者对术后美容效果非常满意。结论:胸乳途径腔镜甲状腺手术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兼具美容效果,尤其适于年轻女性患者,值得在临床推广普及。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达芬奇机器人双侧腋窝和乳晕径路(BABA)对低危伴颈侧区淋巴结转移分化型甲状腺癌行甲状腺全切+中央区淋巴结清扫+颈侧区淋巴结清扫的外科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分析2014年8月至2015年2月在济南军区总医院采用BABA完成甲状腺全切+中央区淋巴结及颈侧区淋巴结清扫的12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接受机器人甲状腺手术,达芬奇机器人颈侧区清扫时间平均(74±12)min,其中8例患者出现术后短暂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术后2周均恢复正常,无喉返神经损伤发生及乳糜漏发生,短期随访未发现颈部可疑淋巴结残留及淋巴结复发。患者对切口满意。结论对低危伴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甲状腺癌行BABA甲状腺全切+中央区淋巴结清扫+颈侧区淋巴结清扫是可行的,并取得较好美容效果,同时相较于传统开放性手术其手术的安全性及彻底性还需要进一步临床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8.
微小乳头状甲状腺癌的腔镜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腔镜手术治疗微小乳头状甲状腺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的可行性、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2006年3月~2008年9月,行经胸乳入路腔镜下甲状腺手术204例,术中冰冻切片检查报告PTMC 16例,在腔镜下行患侧甲状腺腺叶全切除+对侧腺叶次全切除+Ⅵ区淋巴结清扫术。结果16例手术时间70~160 min,平均115min。肿瘤最大径0.2~1.0 cm,平均0.56 cm。2例(12.5%)术后一过性喉返神经损伤导致暂时性声音嘶哑,术后1~2个月恢复。无术后出血、皮下气肿、饮水呛咳以及低血钙。术后病理报告均为PTMC。Ⅵ区淋巴结清扫数目2~10个,平均4.6个,其中6例(37.5%)淋巴结有癌转移。随访时间6~30个月,平均18个月,其中7例〉24个月,B超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ECT)提示患侧甲状腺无残留腺体,局部无复发。结论腔镜甲状腺手术治疗PTMC是安全可行的,可作为PTMC手术治疗的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9.
甲状腺癌患者甲状腺全切手术安全性探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探讨甲状腺癌患者行甲状腺全切除手术的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6年1月至2006年12月因甲状腺癌行甲状腺全切除(全切组)以及次全或近全切除术(双叶手术组)的患者资料,比较两组间喉返神经损伤和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的发生率.结果 双叶切除手术组433例:13例发生暂时性单侧喉返神经损伤,5例发生永久性单侧喉返神经损伤;11例发生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无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下病例.甲状腺全切手术组共70例:4例发生暂时性单侧喉返神经损伤(P>0.05),1例发生永久性单侧喉返神经损伤(P>0.05);7例发生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P<0.01),2例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P<0.05).结论 甲状腺全切除术并不增加喉返神经损伤的概率,但手术后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发生率增加,因此应该有选择的施行甲状腺全切除手术.  相似文献   

10.
甲状腺手术喉返神经损伤的预防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喉返神经损伤是甲状腺手术常见的严重并发症。我院从1990~ 2 0 0 1年共施行甲状腺手术 110例 ,发生一侧喉返神经损伤 3例 (2 .7% ) ,其中永久性麻痹 1例 (0 .9% )。现就甲状腺手术致喉返神经损伤的原因及预防分析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 3 0例 ,女 80例 ,年龄 2 1~ 68岁 ,平均 44岁。甲状腺单侧全切除术或部分切除术 87例 ,术中显露喉返神经 65例。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 2 3例 ,术中均显露喉返神经。全组病例均为初次手术。 3例喉返神经损伤均为单侧甲状腺全切除术 ,1例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 ,术中显露喉返神经。 2例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 ,术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中应用精细被膜解剖法预防喉返神经与甲状旁腺损伤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2012年6月195例应用精细被膜解剖法行甲状腺手术的临床资料。均沿甲状腺真假被膜之间疏松间隙进行超微化解剖,贴近甲状腺真被膜进行血管离断的精细被膜解剖手术方法。结果195例手术均获成功,术中明确见到喉返神经9例。暂时性喉返神经麻痹4例(2.1%),永久性麻痹1例(0.5%),其余均无永久性喉返神经、喉上神经损伤及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结论运用精细被膜解剖法不仅可以有效避免喉上神经及喉返神经损伤,还可以原位保留甲状旁腺及其滋养血管。  相似文献   

12.
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甲状腺良性疾病   总被引:20,自引:5,他引:15  
目的 探讨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甲状腺良性疾病的安全性和临床意义。方法 对 88例甲状腺良性疾病患者进行甲状腺全切除术 ,并对手术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 首次甲状腺全切除术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和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的发生率分别为 2 .5 %和 1.2 % ,再次手术的并发症明显增高 ,分别为 2 8.6 % (P<0 .0 5 )和2 8.6 % (P<0 .0 1)。术后患者均未发生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和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结论 首次甲状腺全切除术安全可行 ,能避免因组织残留所致的病变复发 ,降低再手术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甲状腺再次手术中喉返神经实时监测与常规显露的差异,探讨术中喉返神经监测在甲状腺再次手术中应用的临床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接受甲状腺再次手术118例病人资料。其中应用术中喉返神经监测联合肉眼识别保护且术前电子喉镜检查正常者45例(神经监测组),采用随机数表法,按照1:1对照原则,选取常规显露保护喉返神经且术前电子喉镜检查正常者45例为对照组(常规显露组)。比较分析两组病人在喉返神经识别率、确认识别时间、术后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引流量的差异。 结果 应用喉返神经常规显露肉眼识别保护法,喉返神经顺利识别39例(86.7%),确认识别时间为(3.4±0.9)min;余6例(13.3%)常规显露未顺利识别喉返神经,经术中细致解剖确认喉返神经时间延长至(16.5±3.2)min,应用神经监测联合肉眼识别保护,喉返神经识别率为100%,确认识别时间为(2.2±0.8)min;暂时性及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率在神经监测组较常规显露组低,分别为6.7% vs. 22.2%(P<0.05),0 vs. 2.2%(P>0.05);神经监测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较常规显露组少,分别为(12.2±2.9)mL vs.(13.1±1.8)mL(P>0.05),(40.6±2.8)mL vs.(50.8±3.2)mL(P<0.05)。结论 甲状腺再次手术中,术中喉返神经监测较常规显露能加快完成喉返神经的确认识别,提高喉返神经的识别率,有效降低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率,并且减少术后引流量,有利于术后恢复,在喉返神经周围危险区操作时,连续实时监测发现肌电信号振幅的危险改变,增加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达芬奇机器人甲状腺手术中甲状旁腺损伤的相关因素,探讨甲状旁腺保护的方法,避免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发生。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5月在济南军区总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行达芬奇机器人甲状腺手术的19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术后患者出现低甲状旁腺激素(PTH)及低血钙的发生率,分析术后发生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相关因素,探讨术中如何保护甲状旁腺及其功能。 结果患者术后暂时性低PTH的发生率为20.53%(39/190),暂时性低血钙的发生率为23.68%(45/190),术后随访无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甲状腺全切术后低PTH、低血钙的发生率高于腺叶 + 峡部切除术者(χ2=14.789,11.604;P=0.000,0.001)。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患者术后低PTH、低血钙的发生率高于未清扫者(χ2=11.200,17.771;P=0.001,0.000)。甲状旁腺原位保留者术后低PTH、低血钙的发生率低于切除后自体移植者(χ2=5.536,4.851,6.140,5.453;P=0.019,0.028,0.013,0.020)。 结论在达芬奇机器人甲状腺手术中,甲状腺全切除、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甲状旁腺切除后自体移植是造成患者术后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重要影响因素。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下,准确识别甲状旁腺,精细化手术操作,原位保护甲状旁腺及血供,是预防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甲状腺全切除术后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的危险因素及术后常规补钙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10月于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行甲状腺全切除术的237例病人资料,所有病人术后当天给予预防性补钙,且于术后第1天均复查甲状腺素(PTH)、血钙,术后1、3、6个月随访PTH及血钙水平。统计所有病人的临床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1)237例中出现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病人139例(58.6%),其中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病人136例(57.3%),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3例(1.3%)。(2)不同年龄、性别、手术路径与术后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淋巴结清扫范围、是否再次手术及是否误切甲状旁腺与术后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术后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与年龄、性别、手术路径无关,淋巴结清扫范围大、再次手术及甲状旁腺误切更容易导致甲状旁腺功能减退。(2)术后第1天检测PTH能较血钙更好地预测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发生情况。(3)术后预防性使用钙剂及维生素D3可有效预防低钙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甲状腺全切除术中技术要点及其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方法。重点讨论甲状旁腺及喉返神经的保护。方法 对84例分化型甲门面腺癌病人进行甲状腺全切除术,对术后并发症进行观察。结果 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发生率为13.10%,暂时性单侧喉返神经损伤的发病率为10.98%。结论 甲状腺全切除术安全,可行,关键在于术中的操作。使术后并发症降至最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甲状腺峡部分化型腺癌(DTC)的手术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12年1月手术治疗的26例甲状腺峡部DTC患者临床资料.结果:26例均行甲状腺全切除术及同期双侧颈Ⅵ区淋巴结清扫术,16例颈深淋巴结转移者同时行单侧或双侧功能性/根治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全组无手术死亡,一侧喉上神经损伤1例,一侧喉返神经损伤2例,短暂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3例,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1例.26例均获得1~12年的随访,均健康生存,7例发生颈侧区淋巴结复发转移,再次行单侧颈部淋巴结清扫,并经131I治愈.结论:甲状腺全切除术联合同期双侧颈Ⅵ区淋巴结清扫术是甲状腺峡部DTC的有效术式,有颈侧区淋巴结转移时,同时行单侧或双侧功能性/根治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熟悉解剖、规范精细操作是避免发生严重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显露喉返神经在甲状腺手术中的意义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在甲状腺手术中显露喉返神经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因甲状腺疾病行手术治疗的108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常规解剖并显露喉返神经。手术并发症有喉返神经损伤6例(0.5%),甲状旁腺功能减退3例(0.3%),喉上神经损伤2例(0.2%)。甲状腺手书并发症的发生率与水中是否显露喉返神经有密切关系。结论甲状腺手术中显露喉返神经是降低甲状旁腺、喉上神经和喉返神经损伤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经口腔前庭入路腔镜全甲状腺切除术(TOETVA)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甲状腺外科收治的行全甲状腺切除术且病理学检查确诊为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的110例病人的临床资料,术前影像学检查提示无淋巴结转移(cN0)。其中51例行TOETVA(经口组),59例行开放甲状腺手术(开放组),对比两组临床病理学指标、手术效果以及随访情况。结果 两组病人术中喉返神经信号减弱比例、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数目、单双侧甲状腺清扫比例、淋巴结转移阳性率、阳性淋巴结数目及术后并发症(声音嘶哑、饮水呛咳、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及感染)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个月,经口组与开放组病人的Tg和PTH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60、0.206),且均未发现两组有甲状腺残留及甲状腺癌复发转移征象。结论 TOETVA在有效性及安全性方面不劣于开放手术,且体表无手术瘢痕,尤其适合有美容要求的临床低危PTC病人。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安全性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1月至2010年1月期间72例行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和喉返神经损伤的发生情况。结果本组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率为15.28%(11/72),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为4.17%(3/72)。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与再次手术、原发肿瘤腺体外侵犯及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是否行颈侧区淋巴结清扫无关(P>0.05);喉返神经损伤与上述因素均无关(P>0.05)。结论影响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安全性的相关因素有手术次数、原发肿瘤腺体外侵犯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