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谭旭明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7):2386-2387
目的提高梅毒检验结果的正确率,避免人为因素导致检验结果的假阳性或假阴性的现象出现,为临床诊断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方法对门诊实验室检验结果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的梅毒患者进行原因分析。结果造成检验结果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实验室操作、试剂、检验方法等。结论为提高检验结果的真实可靠,需要患者、临床医生、实验室医生甚至患者家属的密切配合。  相似文献   

2.
对我院 1 50 0例青霉素皮试患儿进行临床观察 ,结果皮试阴性者占 85 8% ,阳性者占 6 2 % ,假阳性者占 8%。现就假阳性原因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 2 0例青霉素皮试假阳性患儿中男 64例 ,女 56例 ;年龄 1个月至 3岁 88例 ,3~ 1 4岁 32例。其中第一次使用青霉素阳性者 30例 (2 5 % ) ,有青霉素阳性史而从未使用者 36例 (30 % ) ,曾经使用过青霉素无过敏反应、皮试结果阴阳性交替者 54例 (45 % )。1 2 假阳性结果的验证 上述病例均重复进行试验 ,重复试验阴性者 ,在严密观察下使用青霉素类药物 ,无过敏反应者即肯定青霉素…  相似文献   

3.
胡述彬  张琳 《医药导报》2004,23(8):0600-0601
目的:探讨小儿青霉素皮试假阳性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对40例既往有青霉素皮试阳性史的小儿进行青霉素皮试。结果:皮试阴性者39例(97.5%),皮试阳性者1例(2.5%),无变态反应性休克发生。结论:小儿青霉素皮试假阳性的原因较多,在皮试中不可轻易做出青霉素过敏的判断。  相似文献   

4.
论鲎试验的假阳性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郭建芳  夏振民 《中国药事》1996,10(3):192-193
论鲎试验的假阳性郭建芳(空军后勤部药品检验所100076)夏振民(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笔者在查阅有关以细菌内毒素检查法(鲎法)检测药品热原的文献时,发现一些作者将鲎法阳性,热原检查法(兔法)阴性的结果,或将鲎法比兔法灵敏,称为“鲎试验假阳性”[1...  相似文献   

5.
利用尿试纸条通过 MA—4210型尿自动分析仪作尿隐血试验时易出现假阳性和假阴性,我们参考有关文献报道,用煮沸尿液做隐血试验排除假阳性和假阴性的方法,对门诊和住院病人200例进行对比分析,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①仪器 MA—4210型尿自动分析仪(广西桂林医疗电子仪器厂)和专用8联试纸条(广西桂林产)。②血红蛋白标准液和标准红细胞悬液,将5ml 柠檬酸钠抗凝血,用常法  相似文献   

6.
小儿青霉素皮试假阳性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常会遇到一些青霉素皮试结果呈阳性特征或接近阳性特征,但后来的实践证明这些患者可以使用青霉素而不出现过敏反应,这种阳性称为假阳性。针对20min皮试阳性率较高的现象,我们对400例住院患儿进行青霉索皮试分组观察分析,结果20min假阳性共141例,占总例数的35.25%。本文仅从导致假阳性的几个干扰因素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陈建儿 《海峡药学》2010,22(2):149-150
目的探讨婴幼儿青霉素试验假阳性原因及预防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09年6月520例婴幼儿青霉素试验临床资料。结果皮试结果阴性438例,阳性12例,可疑70例;70例可疑病例经用生理盐水对照试验后其中58例假阳性,对被判断为假阳给予青霉素治疗使用青霉素后无任何不良反应。结论婴幼儿青霉素过敏试验假阳性率高,与小儿表皮特征、皮肤消毒剂、疾病本身、心理因素及判断标准等有关,应加强护士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业务水平,认真执行操作规程,熟悉皮试结果的判断标准,避免假阳性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应用显微扫描仪检测临床样本中抗酸菌的假阳性与假阴性情况,以优化仪器检测参数,并不断提高检测准确度。方法 研究时间为2019年12月至2020年6月。资料来源于广州市胸科医院。采用试验研究方法对痰、纤维支气管镜冲洗液、胸腔积液、脑脊液、关节腔积液等临床样本在仪器配套的玻片上按要求进行直接涂片,对干燥涂片行金胺O荧光染色,对所有仪器报告阳性涂片、约15%的仪器报告阴性涂片(随机抽取)进行人工复检。采用分类资料统计描述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对假阴性者,应用显微镜玻片夹坐标尺标注人工复检到的抗酸菌在涂片中所在位置,估计其在仪器扫描区域内外的情况。结果 在5 284张涂片中,仪器报告阳性1 290例,人工复检报告阳性850例,假阳性率为34.11%(440/1 290);随机抽查仪器报告阴性涂片665张,人工复报告阳性100例,假阴性率为15.04%,假阴性结果包括38例±、50例1+、6例2+、4例3+、2例4+;在假阴性涂片中,人工复检查见抗酸菌在仪器扫描区域内者42例、区域之外者58例,两类假阴性率分别为6.32%(42/665)和8.72%(58/665)。结论 显微扫描仪检测临床样本中抗酸菌存在较高程度的假阳性与一定程度的假阴性,应不断改进和优化仪器扫描参数,并强化实验室人工复检程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头孢菌素药物皮试假阳性的原因。方法将2012年6月至2012年10月我科收治的需做头孢类皮试患者364例,分析统计皮试假阳性所占比重并分析假阳性产生原因。结果皮试假阳性所占所有皮试阳性患者45%。结论头孢类在应用过程中,出现皮试假阳性较常见,应注意区分。  相似文献   

10.
探讨尿液干化学分析结果的影响因素,提醒临床医师对尿液干化学分析结果的客观使用及注意事项。从尿液干化学分析的项目及原理,阐述造成尿液分析结果的假阳性及假阴性影响的各种因素。造成检验结果假阳性、假阴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临床医师要指导患者正确留取尿液检查标本,在应用检查结果时要把影响因素考虑在内,客观地应用检查结果来分析病情。  相似文献   

11.
皮试结果有阳性、弱阳性及阴性之分。近来我们注意到小儿皮试有假阳性结果。假阳性与弱阳性不易区别,临床医护人员为了安全起见,常将其归于阳性结果,缩小了青霉素的应用范围,故正确判断青霉素假阳性十分重要。现就青霉素弱阳性与假阳性的判断与处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梅里埃试剂初筛抗-HIV中假阳性的预防及纠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亚琴  张奕琴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3):2039-2040
为了提高HIV检测灵敏度.缩短对HIV检测的“窗口期”,本实验室使用了既能检测抗HIV-1或抗HIV-2抗体又能检测HIV抗原的第四代生物梅里埃试剂。但在开始检测中发现假阳性明显高于其它ELISA法检测抗-HIV,假阳性率在0.45%(其它EUSA法检测HIV抗体假阳性率约0.2%。同期北京万泰试剂的假阳性率0.18%。为了对血液和献血资源负责,对检测结果报告的慎重.我们在探讨分析假阳性原因的基础上,积极采取预防及纠正措施。使假阳性率下降至0.11%。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185例气管插管困难预测中出现假阴性失误的观察和研究,从中发现问题,消除隐患,提高急诊及麻醉气管插管的安全性。方法术前采用Malampati氏评级法进行困难插管预测分级,插管前分别测量张口度、口裂、甲颏距、甲胸距、颏胸距、下颌宽度、颏角长度和颈周长。再综合预测出插管困难例数,最后通过气管插管实际操作检验出实际困难插管阳性、阴性及假阳性、假阴性例数,计算出阳性符合率及假阴性失误发生率。结果185例气管插管中术前综合预测为困难插管阳性病例23例,实际阳性为5例,阳性符合率为21.7%,共出现假阴性3例,假阴性发生率达1.85%。3例假阴性患者均经历高危插管过程。结论术前困难插管预测临床价值不高,假阴性预测失误病例将直接带来插管风险。因此提出每例插管麻醉师均应做好思想和设备准备。  相似文献   

14.
ELISA法检测血清HBV抗-HBc假阳性的原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ELISA法检测乙肝病毒抗-HBc假阳性的原因,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度。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410例血清先用一种试剂初检,再用另外两种试剂复检,初检呈阳性反应而两种试剂复检均为阴性者判为假阳性。结果在406份标本中用科华公司的试剂检测到抗-HBc阳性标本348份,用英科兴创公司的试剂检测到抗-HBc阳性标本355份,二者符合率为98.0%。其中52份标本用两种试剂复查后抗-HBc均为阴性,假阳性占12.8%。结论用ELISA竞争法检测抗-HBc,由于非特异吸附和操作等多种原因易出现假阳性结果,尤其对于抗-HBs和抗-HBc同时阳性的标本应该复查抗-HBc。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为了减少鲎试验检测假阳性结果的发生,从而提高鲎试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方法 从与鲎试验检测的相关程序中寻找误差的原因,针对原因采取干预措施。结果 鲎试验检测结果假阳性率从10.8%降低至0.9%。结论 找到鲎试验检测假阳性误差的原因,是降低鲎试验检测假阳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ER、PR在钼靶X线假阴性乳腺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将183例女性乳腺癌按照钼靶X线结果分成阳性和假阴性2组,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其ER、PR。结果钼靶X线假阴性组中,ER阳性比率低于阳性组(40%与67.57%,P=0.003);但2组患者PR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2.86%与57.43%,P=0.575)。结论与钼靶X线阳性患者相比,钼靶X线假阴性患者ER阳性表达率低,提示该组患者内分泌治疗效果及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7.
张建波 《中国药业》2012,(19):103-104
目的探讨婴幼儿头孢菌素皮肤过敏试验假阳性的分析及预防对策。方法选取需要应用头孢菌素治疗的婴幼儿共930例进行皮肤过敏试验,将头孢类药物0.5 g用1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溶解,取药液0.1 mL以0.9%氯化钠注射液10 mL稀释后,取0.1 mL溶液注入皮内,20 min后观察结果。结果 930例中,结果阴性830例(89.29%),阳性60例(6.45%),假阳性40例(4.30%)、对40例假阳性进行生理盐水对照试验,均为阴性,并对患儿在严密观察下进行头孢菌素治疗,均无过敏反应发生。结论婴幼儿头孢菌素皮试假阳性率较高,与皮肤过敏试验实施过程、患儿皮肤、疾病及操作人员技术水平有关,可通过正确进行皮肤过敏试验操作,掌握皮肤过敏试验结果判断标准,来减少假阳性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我们随机对1000例青霉素皮试患儿进行临床观察,结果皮试阴性者843例(占84.3%),阳性者51例(占5.1%),假阳性者106例(占10.6)。现就其假阳性反应原因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青霉素药敏试验假阳性结果产生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加强业务学习,操作技术培训及职业道德培训。结果假阳性结果明显减少。结论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对策,可减少甚至避免假阳性结果的出现。  相似文献   

20.
魏红萍 《海峡药学》2011,23(9):173-174
目的 探讨婴幼儿头孢菌素皮内过敏试验假阳性原因及预防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10月1420例婴幼儿头孢菌素皮内过敏试验临床资料.结果 1420例头孢菌素皮内过教试验结果 阴性1280例,阳性30例,可颖阳性110例(其中假阳性104例);104例假阳性的患儿在,给予头孢菌素治疗,并密切观察,无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