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7.嗜睡王姓男,30岁,伙夫,美纶祥丝房。患体素健,工作劳累,事不遂心,善忧多虑,经常站立而睡,坐着亦睡,做饭洗碗也睡,走路似睡不睡,睡则微汗出,约一年之久。饮食尚佳,二便正常,舌红无苔,  相似文献   

2.
多寐又称“嗜睡”,其特征是不论昼夜,时时欲睡,或呵欠频频,呼之即醒,醒后复睡。其病情有轻重之分,轻者可见倦怠嗜卧,呵欠频频,食后困顿,精神不振,时时欲睡等;重则昼夜嗜睡,或鼾声如雷,或醒后复睡。笔者通过十几年的临床观察,发现嗜睡病人仅少数见于“发作性睡病”,而大部分病人,尤其中老年病人,多与老年病有关,且与中风病的发生有着更密切的关系。笔者对1993~1997年234例急性中风病人进行了详细询问调查,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  相似文献   

3.
耳穴贴压治疗失眠,嗜睡6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伍晓萍 《中国针灸》1998,18(11):673-674
耳穴贴压一般用于治疗失眠,笔者近年来通过临床观察,发现治疗失眠的耳穴对嗜睡同样有效,证明耳穴贴压对失眠、嗜睡起着双向的调节作用,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60例均为门诊病人,失眠40例,嗜睡20例。其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19~68岁;病程3天~5年。1.2 临床诊断 失眠: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轻者入睡困难,睡而不安,睡间易醒,醒后不易再睡;重者彻夜不眠,或入睡后易惊醒,兼有心悸、头晕、头痛、健忘等症。嗜睡:与失眠相反,是以不分昼夜,时时入睡,呼之即醒,醒后复睡为主要特征的病症。2 治疗方法2.1 选穴 主穴:神门、心、内…  相似文献   

4.
<正> 发作性睡病属祖国医学“多寐”、“嗜睡”的范畴,同为发作性睡病,由于病机不同,所以治疗方法各异,这充分体现了祖国医学“同病异治”的观点,我师于鹄忱老中医采用不同的方法治疗3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并分述于后。例1 热入血室型:张某,女,16岁。1992年1月20日初诊。病史:发作性嗜睡4年,于4年前正当感冒期间,突然耳聋头痛,两目视物不清,遂即入睡,昼夜方醒,当时认  相似文献   

5.
青春期周期性嗜睡治验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200092)倪红宝关键词:嗜睡,青春期邢某某,女,15岁,学生。患者于1993年1月5日突然受惊吓后,不论昼夜,时时欲睡,唤之即醒,醒后复睡。每月嗜睡6天,第7天早晨醒后如正常人,上学读书。嗜睡成周...  相似文献   

6.
梁××女性17岁未婚农民。经行多寐已四年。患者13岁月经来潮,经期提前,月经颜色正常,量一般。无寒热、烦躁、腹痛,腰痛等症。每次行经期间昼夜嗜睡,呼喊能醒,醒后复睡,持续3~5天,经净嗜睡消失,经××医院神经内科确诊为:“发作性睡病”,并用药物治疗无效,于1984年3月20日求诊。  相似文献   

7.
发作性睡病(narcolepsy)作为综合征最早由Gelineau在1880年提出[1],1934年Daniels提出白天嗜睡、猝倒、睡眠麻痹和入睡前幻觉是目前临床常说的"四联症"[2].日间嗜睡是最先出现的症状,猝倒是发作性睡病的特有症状,约70%的患者会出现猝倒.国际睡眠障碍分类标准(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sleep disorder,ICSD)将发作性睡病分为猝倒型发作性睡病和非猝倒型发作性睡病,并且为两个独立的亚型,此外还有继发性发作性睡病[3].发作性睡病的发病率为0.03%~0.05%,常见青少年期发病,约10%的病例发生在10岁之前,第二个发病高峰年龄是接近40岁时,5%的病例发生于50岁之后.本病发病率虽不高,但对患者本人、社会影响却较大[4].  相似文献   

8.
多寐案一:时×,男,52岁,门诊号7277134。一诊(1973年2月28日):患者于解放战争时期曾有脑震荡病史,从1960年起常有嗜睡及不眠之象,症情逐渐加重,近4~5年来,嗜睡与不眠交替而作,眠则30~40天日夜不醒,饮食须由家属呼而喂之,边食边睡,有时小便自遗,醒则十数天日夜不寐,烦躁喜动狂乱,头晕且胀;平时腰痠  相似文献   

9.
失眠作为一种疾病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但是与失眠相反的嗜睡,多数人却未重视。在珠海召开的第四届亚洲睡眠大会上,美国睡眠研究会主席、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发作性睡病中心主任Mignot教授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说:“嗜睡也是病,尤其发作性睡病更应该引起重视。”不分时间、地点犯困,如与客人谈话、听重要的报告、与恋人谈情说爱时都会突然哈欠连天,侧身便睡。甚至骑车时如遇睡病发作,车一放,倒地便睡……Mignot教授说,这些都是发作性睡病的表现,此病多在青春期以后起病,年龄一般在1525岁之间,除了爱睡觉的特点,猝倒是发作性睡病特异的症状,情绪激…  相似文献   

10.
邓××,女,18岁。1987年2月6日诊。患者于1986年7月起,无明显诱因出现食后倦怠思睡,渐至出现食后嗜睡,每次非睡半小时以上不可,醒后又如常人。恐影响学习,遂于1986年8月中旬到当地医院诊治,入学后又至萍乡市某医院治疗,服药近半年,均无效果。患者除食后嗜睡外,尚伴头晕目眩,面色(?)白,神倦乏力,四肢不温,时或发热、自汗,舌苔白而微腻,舌质淡红,脉濡缓等症。此脾阳不足,营卫不和  相似文献   

11.
发作性睡病特点为出现不可抑制的嗜睡状态,归于神经类疾病,发病原因不明,现代医学多用心理疗法或者硫代酰胺类、异吲哚类、唑酮类药物治疗,但副作用较多;传统医学根据整体辨证论治,运用中药汤剂和针刺疗法,能够很好的控制发作性睡病的症状,达到治疗的目的。江柏华教授临证多年,对于发作性睡病多以整体脏腑出发,从肝脾论治,为治疗嗜睡病提供了新的临床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发作性睡病 ( narcolepsy)为睡眠障碍的一种。其临床特点是突然发生、为时短暂、反复发作的不可遏制的嗜睡 ,有时伴有猝倒、睡眠麻痹及入睡幻觉。其发病原因不明 ,推测可能与下丘脑后部或大脑脚受损有关。发作性睡病属中医多寐、多卧范畴。笔者近年采用益肾助阳、健脾化湿、通络开窍等法治疗 3例 ,效果较好 ,报道如下。1 温肾助阳 健脾醒脑男 ,39岁 ,因突发性嗜睡反复发作 1年余于1 996年 5月 1 2日就诊。患者于 1年前无明显原因出现嗜睡 ,常在进食时突然入睡 ,1 0余分钟后可醒来 ,呼之亦可醒 ,醒后如常人 ,一般每天发作 1次 ,认为疲劳所…  相似文献   

13.
冯帆  刘艳骄 《中医杂志》2014,(14):1213-1215
目的观察醒睡安方加减治疗发作性睡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6例发作性睡病患者采用醒睡安方加减治疗,每日1剂。治疗6个月后评价近期疗效,并于停药6个月后进行随访评价远期疗效。观察治疗后症状(白天嗜睡、体重增加、猝倒、恐惧感、食欲亢进、睡瘫、多梦、幻觉、情绪暴躁、腿软、睡中抽动、睡语、吐舌)的有效率。结果近期疗效总有效率为95.7%。远期疗效总有效率为80.4%。治疗后各症状病例数均有减少,其中白天嗜睡、体重增加、猝倒、恐惧感、食欲亢进、睡瘫、多梦、幻觉症状有效率60.0%。结论醒睡安方加减治疗发作性睡病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4.
<正> 刘某,男,52岁,工人,1980年3月15日就诊。患者于1975年初开始多寐,睡意频现,难以控制,屡治不愈,近一月来经常嗜睡,发作前先感周身乏倦,动辄在工作时而睡。经某医院神经科检查未见异常,脑电图亦正常,曾多处治疗未效,乃延吾父施治。证见慢性病容,面色不华,神情倦怠,懒言少语,舌淡。证属心阳不宣,中气不振,治宜振奋心阳,健脾益气。经每日针灸双侧心俞、脾俞穴,留针20分钟后施温和灸,每日或隔日一次,六次后嗜睡明显减轻,十二次后发作停止,上班时精力充沛,后为巩固疗效,改为隔日一次再针灸五次,嗜睡痊愈,随访二年  相似文献   

15.
嗜睡,即多眠症。临床虽不多见,但所遇亦不少,尤在热病和体虚之人中常见到。其特征是不论昼夜时时昏睡,呼之即醒,醒后复睡。方书专论不多,查考并结合临床,尽心询问考  相似文献   

16.
失眠是指病人入睡困难,或睡眠不深,睡后易醒,多梦,早醒或醒后不易入睡,醒后感到全身不适或白天嗜睡等表现,笔者采用针刺配合推拿治疗失眠患者60例,收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夏如宁 《新中医》2002,34(8):62-62
发作性睡病的临床特点是突然发生,为时短暂、反复发作的不可遏制的嗜睡,有时伴有猝倒、睡眠麻痹及入睡幻觉。其发病原因不明。笔者近年采用益肾助阳、健脾化湿、通络开窍等法治疗3例,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1温肾助阳,健脾醒脑苗某,男,39岁,1996年5月12日初诊。突发性嗜睡反复发作1年余。患者无明显原因出现嗜睡,常在进食时突然入睡,10分钟后可醒来,呼之亦可醒,醒后如常人,每天均有发作。近半月来有加重趋势,常在劳动时突然入睡。于5天前在某院神经内科做脑CT等各种检查均未发现异常,诊断为发作性睡病。诊见…  相似文献   

18.
<正> 洪某,男,25岁。1985年6月30日诊。1个月前因饮酒过多而致嗜睡,昼夜不分,一坐即陲,每天睡眠长达18小时之多,叫之能醒,醒后又睡。并见:头昏胀痛,胸胁痞闷,脘腹胀满,口苦粘腻,常吐粘稠性痰涎。大便不  相似文献   

19.
升清法临床应用举验李彩芬,张继生乌盟医院(012000)集宁市中蒙医医院(012000)1.嗜 睡某男,16岁,高中学生,就诊时间:1995年9月10日。嗜睡2年余。2年前暑假野游,渴望饮冰镇饮料后出啥睡,每日达12小时之久,经常上课时睡着,每于上午...  相似文献   

20.
发作性睡病的中医认识及治疗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少杰  董丛丛 《中医杂志》2008,49(4):369-371
发作性睡病(Narcolepsy)为一原因不明的慢性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性疾病,以白天过度嗜睡(EDs)和异常快速眼动(REM)、睡眠障碍(猝倒、睡眠瘫痪和入睡前幻觉)为特征。本病可归于中医的多寐、晕厥、嗜睡、嗜卧等范畴。后世医家又有“多睡”、“多卧”、“多寐”、“善眠”之称,出现猝倒则多属于中医“厥证”的范畴。现就中医对发作性睡病的认识及治疗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