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2 毫秒
1.
变态反应性疾病与过敏人群所生存的外界环境密切相关。对花粉过敏症发病机理的研究正逐渐洞开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分子病理过程。1 花粉过敏原基因的克隆研究进展花粉过敏症的特异性诊断 ,有两种方法 :即花粉浸提液作皮肤穿刺试验和检测病人血清中特异性IgE的含量 ,而后者准确率较高。为了提高诊断效率 ,特异性过敏原诊断芯片 (AllergenChip)也已开发 ,仅用 2 0 μl的血清就能对过敏症的特异性作出全面的诊断〔1〕。所有的这种特异性诊断及治疗 ,都依赖于高纯度、标准化的过敏原的获得。然而 ,同种植物花粉过敏原在表观上却存在着高度的异质…  相似文献   

2.
应用噬菌体展示技术研究过敏原表位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敏原表位的确认和定位是开展过敏症免疫干预治疗的基础 ,噬菌体展示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过敏原的研究及模拟表位肽筛选。近年来 ,利用这一技术已确认多种主要过敏原模拟表位 ,包括桦树花粉过敏原Betv1的模拟位、尘螨过敏原Derp1的IgE构象模拟位、牛奶过敏原 β 乳球蛋白 (BLG )的线性表位及一种泛过敏原肌动抑制蛋白 (profilin )的环 9肽模拟位等。噬菌体展示模拟位的结构与功能分析显示一定的应用前景 ,将为过敏症诊断和免疫治疗提供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虾类和蟹类过敏原的交叉反应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虾类和蟹类过敏原交叉反应性,探讨其在食物过敏症的预防、诊断和治疗中的意义。方法:采用SDS-PAGE分析虾蟹的蛋白组分,Westernblot分析其过敏原组分,Westernblot和ELISA抑制试验研究虾类和蟹类的过敏原交叉反应性。结果:虾类、蟹类过敏原蛋白组分相似性与其种属关系相关,相对分子量(Mr)在20000、36000、38000、44000、68000、75000、85000处具有相同条带;Mr为36000的蛋白是虾的主要过敏原,胁为36000、66000、85000的蛋白是蟹的主要过敏原;青蟹蛋白和日本沼虾蛋白对其余虾蟹过敏原有抑制作用,并且随着抑制物浓度增加抑制效应增强。结论:虾类和蟹类过敏原有相似性,其中Mr在36000处相互之间存在较强的交叉反应。  相似文献   

4.
荞麦(Fagopyrum esculentum Moench)是一种药食两用的杂粮作物,被认为是健康、富含营养的绿色食品。荞麦种子中的一些蛋白成分是常见的食物过敏原,患者过敏严重时可危及生命。文章对荞麦过敏人群、致敏途径、过敏症状、过敏蛋白成分及其研究方法、过敏症的诊断和治疗等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有助于荞麦过敏蛋白的进一步研究,并为荞麦过敏症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荨麻疹患者血清特异性IgE检测过敏原的情况.方法 回顾国内核心期刊发表的关于荨麻疹患者通过血清特异性IgE检测过敏原的文献报道,归纳总结引起人们过敏的过敏原主要为哪些.结果 吸入性过敏原以尘螨、粉螨最高,约占19.14 %.食入性以虾最高,约占11.03 %.结论 荨麻疹病因比较复杂,过敏原是大多数荨麻疹患者发病的主要因素,通过了解人们对过敏原过敏情况,为临床治疗和预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鉴定中国人群的虾、蟹致敏组分,确定主要过敏原及其致敏率,为深入研究食物过敏原检测及脱敏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通过46份虾蟹过敏症患者血清,对刀额新对虾、罗氏沼虾和锈斑鲟的蛋白粗提液进行Western blot 分析,统计数据得出其全部过敏原组分及其致敏率,并确定主要过敏原。结果:Western blot 结果显示,虾与过敏患者血清IgE的反应强于蟹,且虾、蟹间存在很多Mr相同的过敏原;32~38 kD原肌球蛋白( TM)、40 kD精氨酸激酶( AK)、60~80 kD血蓝蛋白( Hc)和21 kD肌质钙结合蛋白( SCP)是虾的主要致敏组分,TM、AK和Hc是虾、蟹共同的主要过敏原,其中TM的致敏率最高;与国外研究结果相比,AK、Hc和SCP的致敏率相对较高,且发现虾中48 kD蛋白组分(未知过敏原)也具有较高致敏率。结论:对中国人群而言,虾的致敏性强于蟹,且虾、蟹的主要致敏组分基本相同;中国人的虾蟹主要致敏组分及其致敏率与国外研究大致相同但略有差异;发现一种潜在的新型过敏原。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离、鉴定和纯化带鱼特异性过敏原。方法采用Coca’s提取液提取带鱼蛋白;十二烷基磺酸钠一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Western—blotting分析其中的过敏原;阴离子交换层析对过敏原进行分离纯化。结果带鱼粗浸液蛋白分子量在8~130kDa之间;Western—blotting检测到分子量为12、18、25、27、29、34、38、54和60kDa的过敏原蛋白;通过离子交换层析分离得到较纯的分子量为18、38kDa的过敏原蛋白,且具有免疫活性。结论发现了带鱼中多种过敏原,并对2种过敏原分离纯化,为带鱼过敏的诊断和治疗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过敏性疾病患者血清中多种过敏原蛋白组分的sIgE,明确过敏原中的致敏蛋白组分,为临床过敏性疾病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荧光酶联免疫法,用ImmunoCAP过敏原检测试剂检测受试者血液标本中过敏原蛋白组分及相关过敏原的特异性IgE(sIgE)水平,统计每种过敏原蛋白组分sIgE检出量和阳性率,并对主要致敏蛋白组分sIgE阳性率和相关过敏原的阳性率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 40种过敏原蛋白组分的阳性率均小于过敏原的阳性率,致敏组分和交叉过敏组分共存于过敏原中.户尘螨、黄胡蜂毒、桃、猫毛、榛子、牛奶和鸡蛋的主要致敏蛋白组分阳性率高于过敏原阳性率的50%;百慕达草、意大利蜜蜂毒、桦树和花生的主要致敏蛋白组分阳性率介于过敏原阳性率的20%~50%之间;虾、狗毛、梯牧草和北艾草的主要致敏蛋白组分阳性率低于过敏原阳性率的20%.结论 过敏原蛋白组分检测能鉴别过敏原中真正致敏的蛋白组分,解决由于交叉反应所导致的过敏原特异性诊断难题,确保过敏性疾病特异性免疫治疗的精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sLAG-3-Ig的克隆、表达及其生物活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制备一种以sLAG-3为佐剂的过敏原疫苗,并对该蛋白进行生物学活性测定,为建立一种高效安全的过敏原特异性免疫治疗奠定基础。 方法: 将sLAG-3和Fc段基因片段克隆入pcDNA3.1真核表达载体,电穿孔转染细胞,Western blotting检测生物活性。 结果: 成功构建可高度表达sLAG-3-Ig的真核表达载体,该蛋白可以明显抑制B细胞合成IgE的能力。 结论: 制备了一种以sLAG-3为佐剂的过敏原疫苗,该蛋白具有淋巴细胞抑制活性,从而可能建立一种高效安全的过敏原特异性免疫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新生儿牛奶蛋白过敏症(cow's milk protein al ergy,CMPA)的临床特点、电子纤维结肠镜下表现及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市儿童医院2011年5月~2013年5月诊治的78例牛奶蛋白过敏症新生儿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结果①牛奶蛋白过敏症新生儿临床多表现为腹泻、便血、哺乳后易激惹者、腹胀、呕吐及因长期喂养不耐受出现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②电子纤维结肠镜下表现为灶性红斑、粘膜变脆,多发性小结节,血管减少、多发浅表糜烂、溃疡,主要累及直肠及乙状结肠。治疗及转归院确诊后使用不同水解程度的配方奶粉、乳母回避高风险食物、肠粘膜保护剂、肠道益生菌、锌剂治疗后,所有患儿病情均得到缓解。结论新生儿牛奶蛋白过敏症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电子结肠镜较直观的显示肠壁病变有助于诊断;持续使用深度水解配方、乳母回避高风险食物、肠粘膜保护剂、肠道益生菌、补充锌剂治疗是治疗牛奶蛋白过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特异性免疫治疗是WHO推荐的哮喘治疗中唯一的特异性治疗方案,也是唯一可能改变过敏性哮喘自然病程的对因治疗方法。本文从血清抗体反应、T细胞反应、固有免疫反应等方面对哮喘过敏原特异性免疫疗法机制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12.
食物过敏发生率在逐年增加,尤其在儿童人群中。近年对食物过敏的治疗取得了很大的进展,食物过敏的治疗主要包括食物管理、过敏原特异性免疫治疗(allergen-specific immunotherapy, AIT)、辅助及替代治疗等。口腔免疫治疗是食物过敏研究中应用最多的过敏原特异性免疫治疗方法。辅助及替代治疗研究较多的是生物制剂、益生菌等膳食补充剂、中草药治疗、生命早期引入过敏食物等。文章就食物过敏的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全球超过30%人口患有过敏性疾病,过敏体质者在接触过敏原后会产生IgE抗体,再次接触过敏原后,机体的不同器官会产生速发型过敏反应或迟发型过敏反应。体外检测过敏原特异性IgE是过敏性疾病诊断的重要手段,20世纪80年代以来,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加速了过敏原分子的鉴定。大量过敏原的鉴定、表征及重组过敏原的生产为分子诊断技术进入临床奠定了坚实基础。近年来,微阵列技术被证实可将过敏原蛋白应用于芯片进行快速的血清学诊断,使用患者少量血清即可得到可靠的检测结果。本文讲述过敏原粗提取物用于过敏性疾病诊断中的不足。重组过敏原的发展、应用促进了组分分辨诊断概念进入临床,介绍了过敏原芯片的发展和应用、过敏原芯片在过敏性疾病中的诊断和应用,并对其将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北京市昌平地区的过敏原分布特点及规律,为过敏性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提供流行病学资料和临床诊断依据.方法 应用免疫印迹法检测5068例受检者血清中26项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按照不同季节、性别、年龄、年份分组统计过敏原检测结果 阳性率,从而分析过敏原分布的特点及规律.结果 5068例过敏原检测患者中,共2576例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检测结果 阳性,阳性率为50.83%,吸入性过敏原检测结果 阳性率前五名为屋尘螨/粉尘螨(24.84%)、艾蒿(7.44%)、混合草(6.95%)、葎草(5.03%)、猫毛皮屑(4.74%);食入性过敏原检测结果 阳性率前五名为牛奶(11.01%)、鸡蛋白(7.36%)、花生(6.16%)、龙虾/扇贝(2.84%)、黄豆(1.82%).通过分组统计过敏原检测结果 阳性率,分析显示吸入性过敏原高于食入性过敏原、夏季和秋季高于春季和冬季、男性高于女性、未成年(<18岁)高于成年(≥18岁)、2017年至2019年逐年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北京昌平地区的过敏原分布特点及规律,为临床提供诊断与治疗的依据,为患者提供有效避免接触过敏原的帮助.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通辽地区常见过敏原的分布情况与特点,采用欧蒙免疫印迹法,对428例疑似过敏性疾病患者的血清标本中18种过敏原的特异性IgE类抗体进行半定量检测。根据各种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阳性百分率,分别对通辽地区和其他地区的结果进行了排序,并计算出各地区同一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阳性百分率的平均序位,并将通辽地区序位与其他地区序位和各个地区平均序位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通辽地区食入性和吸入性过敏原阳性率最高的分别为淡水鱼组合(10.30%)和艾蒿(6.54%)。有20.56%的过敏性疾病患者只对某一种过敏原呈阳性反应,有10.51%的患者对两种过敏原呈阳性反应。通辽地区蟑螂、霉菌组合、屋尘、普通豚草、尘螨组合的特异性IgE抗体阳性百分率的序位明显低于各地区平均序位,而螃蟹/虾、葎草、花生、淡水鱼组合、海洋鱼组合和大豆的序位明显高于各地区平均序位。这提示淡水鱼组合、海洋鱼组合、大豆、花生、艾蒿、树木组合、蟑螂、狗上皮、豚草、尘螨组合是通辽地区常见的引起过敏性疾病的过敏原。多数患者只对一种或两种过敏原呈阳性反应。通辽地区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阳性百分率的序位与其他地区序位和各地区平均序位对比显示,通辽地区疑似过敏性疾病人群的过敏原分布具有鲜明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过敏性鼻炎患者血清吸入性过敏原总IgE和血清特异性IgE浓度,为临床预防和诊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过敏原特异性抗体IgE检测试剂盒和酶标仪,对吸入性过敏原进行检测。结果 785例过敏性鼻炎患者血清过敏原总IgE皆为阳性(100%),血清特异性IgE阳性率以户尘螨为最高(94.27%),其次为:春季花粉组合(60.64%)、夏秋季花粉组合(53.50%)、短豚草(35.29%)、霉菌组合(30.45%)、狗毛皮屑(6.75%)。结论承德地区过敏性鼻炎患者应加强对户尘螨、春季花粉组合、夏秋季花粉组合等吸入性过敏原的防护,居室环境保持清洁、最大限度减少与过敏原的接触。  相似文献   

17.
过敏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是鼻科临床的常见病,虽然不至危及生命,却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与鼻窦炎、耳炎、呼吸道感染和哮喘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AR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避免接触过敏原、药物治疗和过敏原特异性免疫治疗(Allergen immunotherapy,AIT)三种.  相似文献   

18.
在人的血细胞中只有嗜硷性细胞含有组胺。当该细胞膜上的 IgE 与特异性过敏原(如豚草抗原)或抗人 IgE 抗体反应时。组胺及其它过敏症介质(如 SRS-A 及嗜酸性细胞趋化因子)即可释放出。本文作者以前发现,在没有用豚草抗原或抗IgE 攻击之前,将人的白细胞与某些病毒共育可促进组胺的释放,并证明这是由于病毒诱导的 IF 造成的。本文证明,IF 可以加强 IgE 介导的组胺释放,这一强化作用需要 RNA 的合成。  相似文献   

19.
过敏性疾病被认为是当今全球性的健康问题,严重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明确并避免接触过敏原是预防和治疗过敏性疾病最有效的途径。如何快速、精准检测过敏原逐渐成为研究者们日益关注的问题。基于微流体的过敏原检测技术开发的多个快速过敏原检测系统,实现了过敏原即时快速精准检测,由于其具有高灵敏度、高通量以及微型化等特点,对过敏性疾病的预防和诊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各种检测方法、技术和材料以及不同过敏原检测的灵敏度、特异性和普及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异,其广泛的应用前景有待进一步明确,因此,未来还需进一步的研究和优化微流控技术在过敏原检测中的应用,为过敏性疾病的诊断和预防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正> 近年来,测定过敏病人血清中过敏原特异性IgE水平常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放射性过敏原吸附试验(RAST)。过去国内测定特异性IgE所用的试剂均为抗人IgE多克隆抗体(PcA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