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老年高血压血压晨峰(MBPS)与无症状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的临床意义。方法利用24 h动态血压(ABPM)及24 h心电图(DCG)对12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同步监测。结果血压晨峰组清晨血压升高、心率加快、无症状心肌缺血次数增加、室性早搏均明显高于非晨峰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24 h血压控制要选择既能控制24 h血压又能控制清晨血压,以控制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临床护理中对血压晨峰患者多观察,提前处理,可减少心脑血管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血压波动与ST-T改变及心律失常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14例高血压和(或)冠心病患者分组研究,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36例,高血压患者40例,冠心病患者38例;所有患者均同步监测动态血压(ABPM)和动态心电图(DCG),观察各组血压波动、ST-T改变及心律失常的情况,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血压升高时心律失常、ST-T改变发生率为38.9%、64.5%,不伴高血压的冠心病组发生率为28.6%、37.0%;表明高血压合并冠心痛患者血压与其心电图ST-T改变及心律失常具有明显相关性。结论 ABPM与DCG同步检测有助于鉴别血压变化与心电活动的关系,对指导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与左心室肥厚(LVH)以及心律失常的相关性。方法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93例,根据动态血压检测(ABPM)结果,分为晨峰组(73例)和非晨峰组(120例),同步记录24h动态血压和动态心电图,分析24h动态血压参数、24h动态心电图检出的房性、室性心律失常;超声技术检测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左心房内径(LAD)等指标,分析两组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晨峰组与非晨峰组比较:LVMI分别为(117.9±19.6)g/m2vs.(93.5±11.6)g/m2,P<0.01;LAD分别为(46.1±10.4)mmvs.(38.4±8.8)mm(P<0.05);左心室肥厚(LVH)的检出率分别为64.4%vs.30.8%(P<0.01)。房性早搏检出率分别为91.8%vs.81.7%(P<0.05);房性心动过速检出率分别为54.8%vs.20.8%(P<0.01);心房颤动检出率分别为23.3%vs.0(P<0.01);室性早搏和室性心动过速的检出率分别为76.7%vs.55.8%(P<0.05)和5.5%vs.2.5%(P<0.05)。44%的心律失常发作出现在06:00~12:00时间段,其中53%发作出现在清晨(06:00~08:00)。结论与无血压晨峰的高血压病患者比,具有血压晨峰的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更显著,心律失常更多见,且多出现在清晨。  相似文献   

4.
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变化与左室肥厚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变化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方法 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查患者心脏,将结果分成左心室肥厚组(LVH)和非左心室肥厚组(NLVH),对两组患者动态血压检测结果进行组间对照,并对相关数据与左室质量指数(LVMI)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①左室肥厚组收缩压、舒张压、脉压水平均明显高于非左室肥厚组,尤以收缩压明显;②左室肥厚组昼夜节律变化消失或减弱者较非左室肥厚组明显增多.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收缩压、舒张压及脉压水平与左心室肥厚具有正相关,同时血压的昼夜节律变化对左心室肥厚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压波动性与左室肥厚的关系.方法:以动态血压监测(ABPM)和超声心动图的方法研究150例高血压病患者和30例血压正常的健康者的左室重量指数(LVMI)与24h动态血压平均值(24hABPa)和24h动态血压波动性(ABPV)的关系.结果:高血压组LVMI显著大于正常血压组(P<0.001).高血压组LVMI与24h收缩压平均值(24hABPs)显著相关(γ=0.612P<0.001),与24h小时舒张压平均值(24hABPd)显著相关(γ=0.232P<0.005),而与ABPV未显示相关性(P>0.5和P>0.2).结论:高血压病组存在有明显的左室肥厚.高血压病组左室肥厚与24h血压平均值呈显著正相关,与血压波动性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黄峰  朱鹏立  杨津  陈秋玉 《现代康复》1998,2(2):126-127
近年来,随着无创性动态血压监测(ABPM)技术在临床的广泛应用.昼夜血压节律由于与靶器官损害关系密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对影响节律变化的因素尚不明确。已有资料表明.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状况及左心室肥厚(LVH)影响临床血压水平。本研究观察一组老年高血压病患.以了解血压节律变化、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及左心室肥厚间的相关性,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收缩期高血压左室肥厚与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等之间的相关性。方法:以动态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分别检测80例老年收缩期高血压左室肥厚(HLVH)患者及40例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SHT)患者的心肌供血、心律和心功能。结果:HLVH组心肌缺血、室性早搏的发生率显著高于SHT组;左室收缩功能障碍组LVEF,CI明显减低;左室舒张功能障碍组二尖瓣舒张早期流速(E峰)、E/A、舒张早期减速度显著减低。结论:老年收缩期高血压左室肥厚与心肌缺血、室性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心功能不全间关系密切,是一项独立的心血管病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血压变异性与左室肥厚的相关性.方法 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有无左室肥厚分为左室肥厚(LVH)组及非LVH组,同时选择30例血压正常患者为对照组,对3组进行动态血压和超声心动图监测.结果 高血压LVH组与非LVH组或健康组动态监测各时间段血压均值及血压变异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非高血压LVH组与非LVH组或对照组超声心动图检测的左心室质量指标(LVMI)差异有显著性(P<0.05).血压变异性和左心室肥厚质量指标相关性好.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血压变异性与左室肥厚关系密切,血压变异性增大对左室肥厚的风险性预测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的动态血压特点。方法 采用无创动态血压仪监测并比较12例正常老年对照组,51例非老年高血压组,52例老年高血压组的ABPM各参数。结果 老年高血压组24h、白天、夜间SBP、DBP均值除白天DBP外,余均显著高于老年对照组(P<0.05,P<0.01,P<0.001)。血压负荷值老年高血压组24h、白天、夜间SBP显著增高(P<0.01,P<0.001),DBP无差异。老年高血压组呈现夜间SBP下降率减少(P<0.05)。老年高血压与非老年高血压组比较DBP均值及负荷值明显降低(P<0.01,P<0.0001),而SBP二组无差异。各期老年高血压比较除白天SBP均值有差异外(P<0.05),余参数均无差异。结论 老年高血压主要表现为收缩期高血压,并伴有夜间血压下降率的减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肾实质性高血压患者昼夜血压、心电图的变化规律及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12月至2009年12月符合诊断标准的肾实质性高血压67例(观察组)和原发性高血压82例(对照组),分别检测24 h动态血压和动态心电图.观察其昼夜血压变化规律、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的变化,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非勺型的发生率分别为62.69%和35.37%(P<0.05),勺型血压的发生率分别为37.31%和64.63%(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夜晚ST-T、心律失常发生率分别为34.33%和7.32%、83.58%和39.02%,两者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白天分别为10.98%和11.94%、56.72%和53.66%,两者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肾实质性高血压患者ST-T段低压和24 h心律失常累计次数与年龄、病程、肌酐、尿素氮、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最大心率、24 h平均心率分别呈负相关和正相关性(P<0.05),与血红蛋白呈正相关和负相关性(P<0.05).结论:肾实质性高血压患者非勺型血压发生率增加,夜间容易发生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其发生与患者的年龄、病程、肌酐、尿素氮、血红蛋白、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最大心率及24 h平均心率等因素有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1.
72例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监测与左室肥厚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昼夜动态血压监测与左室肥厚的关系。方法:根据超声心动图检查,将72例患者分为左室肥厚组(LVH)与无左室肥厚组,2组均使用北京美高仪生产的ABPM无创性动态血压监测仪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2组24h收缩压(SBP),平均脉压差(PP)及血压昼夜节律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左室肥厚组男女患者间24hABPM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24hSBP、PP及血压昼夜节律的消失与左室肥厚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血压负荷与老年高血压病并靶器官损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采用动态血压 (ABPM)监测方法研究老年原发性高血压 (EH)患者的血压负荷变化与靶器官受损的关系。方法 :对 86例老年 (EH)患者进行 2 4h动态血压监测 ,根据检测结果随机分为杓型组或非杓型组 ,并分析血压负荷与高血压所致的靶器官损害 (心房纤颤、室性心律失常 ,充血性心力衰竭、脑血管意外 )进行比较。结果 :2 4h动态平均收缩压 (SBP)和平均舒张压(DBP)与上述各项事件有明显差异 (P <0 .0 1) ,脑血管意外发生与夜间平均SBP、DBP有显著差异 (P <0 .0 1)。而动态血压中有杓型变化与无杓型变化者比较 ,其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病率明显降低 ,血压负荷值 >35 %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信号。结论 :血压昼夜节律、2 4h总体SBP水平及SBP、DBP负荷值是导致老年高血压并心脑在管疾病发生率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刘乾惠  张泽芳 《护理研究》2004,18(5):410-412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人血压变异性与早期心脏损害的关系及护理。[方法 ]对 40例高血压病人和 2 1例正常对照组行2 4h动态血压监测(ABPM ) ,以各时间段血压的标准差作为血压变异性指标 ,并测定左心室心肌重量指数 (LVMI)和血清Ⅲ型前胶原 (PCⅢ )浓度。 [结果 ]高血压病人各时间段长时血压变异性较对照组显著增大 (P <0 .0 1) ,高血压组LVMI、PCⅢ浓度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且LVMI和PCⅢ与各时间段血压变异性显著相关 (P <0 .0 5 )。 [结论 ]长时血压变异性可能与左心室肥厚有关 ,有效控制血压 ,减小血压变异性将能减轻左心室肥厚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难治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94例老年难治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经动态血压监测分为持续性高血压组(51例)和白大衣效应高血压组(43例),均进行相关的临床、实验室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对有关数据进行t检验或χ2检验进行比较。结果持续性高血压组的平均血压、脉压、非勺型动态血压节律、高血压肾病、左心室肥厚等方面均较白大衣效应高血压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持续性高血压患者比白大衣效应高血压患者有更多的靶器官损害,需进一步治疗。  相似文献   

15.
王中  杨修义  余景丽 《现代康复》1999,3(9):1084-1085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血压波动性与左室肥厚的关系。方法:以动态血压监测(ABPM)和超声心动图的方法研究150例高血压病患和30例血压正常的健康的左室重量指数(LVMI)与24 h动态血压平均值(24 hABPa)和24h动态血压波动性(ABPV)的关系。结果:高血压组LVMI显大于正常血压组(P<0.001)。高血压组LVMI与24 h收缩压平均值(24 h ABPs)显相关(r=0.612 P<0.001),与24 h小时舒张压平均值(24 hABPd)显相关(r=0.232 P<0.005),而与ABPV未显示相关性(P>0.5和P>0.2)。结论:高血压病组存在有明显的左室肥厚。高血压病组左室肥厚与24 h血压平均值呈显正相关,与血压波动性无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方法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0例,分别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和24 h动态血压监测,根据超声心动图测量指标计算所得的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分为左心室肥厚(LVH)组和无LVH组,分析比较两组间的血压均值和血压变异性。结果 LVH组24 h、白昼、夜间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以及各阶段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标准差均比无LVH组明显增大,差异有显著性;且LVH组LVMI高于无LVH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LVH的发生和血压变异性密切相关,血压变异性增高对左心室肥厚风险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对左心室肥厚和左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根据夜间血压下降率将115例高血压病患者分为非杓型组和杓型组,应用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和超声心动图观察并比较高血压病患者的动态血压节律以及左心室结构和功能的特点。结果:非杓型组24小时舒张压,夜间收缩压,夜间舒张压明显高于杓型组。非杓型组较杓型组左心室重量及左心室重量指数明显增加,舒张早期血流(E波)的峰值流速减慢;心房收缩期血流(A波)的峰值流量增大;心房收缩期的峰值流量/舒张早期血流的峰值流速比值加大。结论:非杓型组较杓型组的左心室肥厚和左心室舒张功能减弱发生率更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与动态心电图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同步进行动态血压和动态心电图监测24小时的98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各个时段血压与心电图的变化进行比较.结果: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中有杓型改变52例(53.1%),无杓型改变(即昼夜节律消失)46例(46.9%);无杓型组中心肌缺血性ST段改变29例(29.6%)和心律失常40例(40.8%)发生率均较有杓型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心电图的心肌缺血性ST段改变和心律失常与血压的昼夜节律变化有关;同时监测动态血压和动态心电图对老年高血压病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左心室肥厚(LVHC)的关系,。方法:对31例老年收缩期高血压患者和24例老年正常血压组,分别进行动态血压测定,计算出平均血压、24小时、白天、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变异性,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内径、室间厚度、左室后壁厚度、计算出左室重量指数(LVMI)。结果:老年收缩期高血压组血压变异性,LVM和LVMI大于老年正常血压组,结论血压变异性和平均血压水平与左室肥厚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水平与左心室肥厚(LVH)的关系。方法采用无创性动态血压监测并比较20例正常对照组,20例非LVH组和20例LVH组的参数。结果高血压LVH组与正常对照组或无LVH组24 h各时段血压均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LVH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压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血压病患者左心室肥厚的发生与收缩压、舒张压、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