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正歪鼻畸形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1]),可严重影响患者外观及心理。大多数歪鼻还伴有鼻中隔偏曲症状,如鼻阻塞、头痛等。外伤性歪鼻则更为复杂,可能同时存在鞍鼻、驼峰鼻、歪鼻及鼻中隔偏曲等多种鼻内鼻外畸形。此类患者因日常生活倍受困扰,就诊时对改善鼻外形和鼻腔功能均有较高期望值。对于严重外伤性歪鼻合并鼻中隔偏曲的患者,需要在矫正鼻中隔偏曲的同时矫正歪鼻畸形,使患者同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内镜辅助下功能性鼻整形术治疗歪鼻合并鼻中隔偏曲患者,达到鼻外形和通气功能障碍同期矫正的方法与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22年2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采用内镜辅助下功能性鼻整形术治疗歪鼻合并鼻中隔偏曲的2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74例,女性52例,年龄7~67岁。通过主客观联合评估的方法评价手术治疗效果。采用SPSS 2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随访6~24个月,174例患者治愈(174/226,76.99%),52例有效(52/226,23.01%),总有效率为100%(226/226)。术前术后偏离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84±2.25)mm比(1.82±1.05)mm,t=38.94,P<0.001],所有患者的鼻腔通气功能均得到改善。结论采用内镜辅助下功能性鼻整形术治疗歪鼻合并鼻中隔偏曲患者,具有术野清晰、并发症少、疗效确切的优点,可达到鼻外形与通气功能障碍同期矫正的目的,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3.
鼻外进路治疗鼻中隔高位及后段偏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安全有效矫正鼻中隔高位及后段偏曲的手术方法。方法采用鼻外进路,保留鼻中隔软骨,矫正鼻中隔偏曲。结果1992年1月~2002年1月共治疗鼻中隔高位偏曲55例,术后随访6月~1年,鼻塞症状缓解42例,头痛症状缓解27例,嗅觉恢复12例;3例鞍鼻、16例歪鼻畸形者矫正满意,5例歪鼻半年后复发。该方法具有视野大,操作方便,不会引起鼻梁下塌等优点,可安全、彻底地矫正鼻中隔高位及后段偏曲。结论鼻外进路治疗鼻中隔高位及后段偏曲比传统的鼻中隔矫正术更安全有效,并可同时矫正外鼻畸形。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歪鼻并鼻中隔偏曲同期整形手术的可行性,改进手术方法.方法:设计横鼻小柱基底部至两侧鼻翼缘中部的蝶形切口,掀起鼻下端皮瓣,显示鼻中隔、隔背软骨和鼻骨.手术中拱顶石区的分离、固定是歪鼻整形的关键;鼻中隔软骨与筛骨垂直板和上颌骨鼻嵴分离、整形是鼻中隔整形的关键;两侧鼻腔放入等量凡士林纱条或膨胀海绵,起到鼻腔内固定和防止鼻中隔血肿作用;24 h后分上、下午取出堵塞物,能减轻鼻腔填塞痛苦;鼻外固定作用不大,可省略不做.结果:本组268例,经6~24个月随访,满意228例,基本满意40例.结论:歪鼻并鼻中隔偏曲联合整形术,解决了歪鼻的美容问题和鼻中隔偏曲矫正后鼻功能重建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鼻内镜下自体软骨(鼻中隔软骨、耳软骨和肋软骨)鼻整形同期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治疗外伤性歪鼻畸形的临床分析。方法收集2017~2018年20 例陈旧外伤性歪鼻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全麻下鼻小柱倒“V”型切口暴露松解并切除偏曲的鼻中隔软骨及骨质,针对不同患者设计使用不同软骨(鼻中隔软骨、耳软骨和肋软骨)矫正鼻中隔骨性或软骨性支架,对鼻尖、鼻背及外鼻重新塑形。结果随访3~12个月,行鼻内镜下自体软骨鼻整形同期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的患者鼻外形及通气均有明显改善,手术效果更好,无鼻腔粘连、鼻中隔血肿及穿孔。结论鼻内镜下自体软骨鼻整形同期鼻中隔偏曲矫正治疗外伤性歪鼻畸形同期解决了鼻部畸形和鼻通气功能,实现了美容和功能的统一,同时减少了手术治疗的次数和费用,可行性高。  相似文献   

6.
临床最常用的鼻中隔偏曲手术是古老的鼻中隔粘膜下矫正术,它对鼻中隔后份的骨偏曲甚为理想,但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缺点,而鼻中隔整形术或鼻中隔鼻整形术则可收到恢复鼻功能和美容双重效果「‘j,且没有前者的局限性。近年来我们行鼻中隔整形术36例,获良好效果,介绍如下。l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36例中,男30例,女6例;年龄16~55岁;病史2~25年;患者均有鼻塞,其中伴鼻出血9冽,伴头痛3例,伴耳闭气2例,伴歪鼻5例。1·2手术方法:以1%地卡因棉片鼻腔粘膜表面麻醉,切口处浸润麻醉4号针头注入,斜面贴软骨及骨面,无论编曲凸向何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自体软骨在外伤性歪鼻合并鼻通气功障碍患者鼻整形术中的使用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4月,在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30例鼻外伤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男21例,女9例,年龄21~50岁,平均34.9岁,病程6 d至14年。全部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歪鼻畸形及鼻通气障碍,分为轻、中、重三类,其中轻度8例,中度11例,重度11例,均同期行开放性鼻整形术及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对于轻、中度歪鼻畸形及鼻通气障碍,采用耳软骨修饰鼻尖及加强鼻中隔软骨支撑、修饰鼻背凹陷畸形。对于重度歪鼻畸形及鼻通气障碍,将肋软骨雕刻成"Y"字型整体支架或者片状肋软骨构成2+1或4+1支架,将肋软骨支架与鼻中隔软骨尾端贯穿缝合固定,重塑加固鼻中隔支撑架及鼻小柱,避免鼻背塌陷。术前、术后测量鼻外观偏离值,并分别进行鼻外观视觉评分量表(VAS)、鼻腔通气VAS评分。采用Stata 15统计软件对术前与术后的测量数据行配对资料的t检验,VAS评分行卡方检验。结果30例患者中,3例术后出现鼻中隔血肿,经清理后正常恢复。术后随访2个月至2年,所有患者均无鼻中隔穿孔、鼻梁塌陷等并发症发生。术后治愈率为60.0%(18/30),所有患者术后歪鼻程度下降Ⅰ级,有效率为100%(30/30)。患者术后测量鼻外观偏离值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0±1.58)mm比(6.85±2.43)mm,t=8.42,P<0.001]。术后鼻外观VAS评分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60±1.16)分比(1.93±1.31)分,t=-14.59,P<0.001]。患者术后鼻腔通气VAS评分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53±1.04)分比(1.97±1.07)分,t=-16.78,P<0.001]。结论自体软骨在外伤性歪鼻合并鼻通气功障碍患者鼻整形术中使用疗效好,同期行开放性鼻整形术及鼻中隔偏曲矫正手术,可缩短治疗时间,及时改善患者鼻外观及鼻通气功能。  相似文献   

8.
鼻梁偏斜是常见的外鼻畸形,常伴有鼻中隔偏曲。据我们观察,在以鼻塞为首要症状的鼻中隔偏曲患者中,约有3%~5%合并外鼻异常,并且有同期矫治意向。自2001年起我们在矫正鼻中隔偏曲同时,利用自体鼻中隔软骨同期完成歪鼻矫治,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鼻内入路鼻内镜辅助下鼻-鼻中隔整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就诊于香港大学深圳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12例鼻中隔偏曲合并外鼻形态异常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男性8例, 女性4例, 年龄28~58岁。所有患者均于全身麻醉下进行手术, 采取鼻内半贯通切口矫正鼻中隔偏曲, 同时依据病情需要联合软骨间切口、下鼻甲前缘切口等, 行截骨、驼峰矫正、鞍鼻矫正等手术操作。分别采用鼻阻塞症状评估量表(Nasal Obstruction Symptom Evaluation, NOSE)、鼻整形结果评估量表(Rhinoplasty Outcome Evaluation, ROE)、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估患者对术后鼻塞及鼻外形改善的满意程度。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全部12例患者术后鼻中隔偏曲矫正满意, 鼻塞程度显著减轻。鼻通气NOSE评分及VAS评分均降低[(21.67±10.30)分比(70.83±14.12)分, (1.83±1.03)分比(8.33±0.89)分, t值分别为9.49、16.30, P值均<0.05]。10例合并歪鼻畸形...  相似文献   

10.
鼻内进路歪鼻-鼻中隔矫正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歪鼻-鼻中隔矫正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60例病人中22例行鼻中隔矫正术;14例行骨部歪鼻矫正术:24例行骨部、软骨部歪鼻矫正术(其中歪鼻合并鞍鼻矫正术8例,合并驼峰鼻矫正术3例)。结果经随访6~24个月,60例病人中,歪鼻矫正良好54例(满意率90.0%)。结论鼻内进路歪鼻-鼻中隔矫正术,适应症广泛、操作方便、效果满意、并发症少。术中矫正鼻中隔、彻底松解畸形部位的组织及矫正后的内外固定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改良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改良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84例鼻中隔偏曲者应用改良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术中把切取的软骨修正后再植入鼻中隔腔内,骨性偏曲部分用骨折法进行矫正。结果84例术后鼻中隔居中,无穿孔,鼻中隔无飘动,鼻腔通气良好。结论改良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方法简单易行,效果好,无近、远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改良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改良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在鼻中隔偏曲矫正中的应用。方法:对126例鼻中隔偏曲患者行改良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术中尽量保留原有的结构,选择性地切除或矫正骨折偏曲部分,同时对肥大的下鼻甲于根部骨折外移。结果:126例患者术后鼻中隔居中,无穿孔,无飘动,鼻腔通气良好。结论:改良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方法简便易行,效果好,对青少年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3.
鼻窦鼻中隔联合手术对鼻中隔术后修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窦鼻中隔联合手术,对鼻中隔手术后修复的影响.方法:65例鼻中隔偏曲并发慢性鼻窦炎的患者,行鼻内镜鼻窦鼻中隔联合手术,观察中隔术后的临床指标,并与单纯鼻中隔手术对照.结果:鼻窦鼻中隔联合手术组的术后早期反应重于单纯鼻中隔手术组,3个月后患者对手术的满意度高于后者,未发生鼻中隔感染等并发症.结论:鼻窦鼻中隔联合手术对鼻中隔手术预后没有产生不良影响,该术式安全,临床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鼻中隔偏曲合并外鼻畸形的解剖学形成特点,总结分析同期行鼻中隔偏曲矫正和外鼻畸形整复手术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18例鼻中隔偏曲矫正同期外鼻畸形整复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大翼软骨发育异常11例,鼻中隔软骨尾侧端畸形5例,上颌骨鼻棘畸形2例,所有患者均先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并针对不同类型的畸形结构特征单独或同时使用了缝合矫形、切除矫形和支撑矫形方法。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年以上,比较手术前后患者的鼻腔通气功能和外鼻形态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结果 术后1年鼻腔通气功能和外鼻形态VAS量表评分明显低于术前,术后1年双侧鼻腔总阻力明显低于术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18例患者鼻内镜检查、鼻腔鼻窦CT显示术后鼻中隔偏曲与外鼻畸形形态改善明显。结论 总结了鼻中隔偏曲并外鼻畸形的解剖学构成分类和常用手术方法体会,为临床工作中兼顾鼻腔功能与美学的治疗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Septoplasty is widely used in the treatment of structural nasal obstructions, and it also has a good effect and a high degree of postoperative satisfaction. However, there a large number of structures demonstrate abnormalities related to structural nasal obstruction, including the external nose, maxilla, nasal cavity and paranasal sinus. Nasal septum deviation is only one signs of structural nasal obstruction and does not represent all possible structural abnormalities of the nasal cavity and its surrounding structure. Septoplasty is only performed to correct deviations of the nasal septum, which in many cases is obviously insufficient in restoring the symmetry of the nasal structure. Therefore, septoplasty alone is not suitable for the treatment of most structural nasal obstructions. Nasal ventilation expansion surgery, which typically covers more abnormal structural correction procedures than septoplasty, should be used when describing the treatment of structural nasal obstruction.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鼻中隔偏曲患者手术前后鼻腔阻力的变化,为手术前后患者主观症状的改变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采用前鼻孔测压法对25例鼻中隔偏曲患者术前及术后1个月的鼻腔阻力进行测试,并同时行视觉模拟量表评分,采用配对资料的秩和检验gut检验进行数据分析。结果①鼻中隔成形术后,患者鼻腔阻力较术前明显改善,总有效率可达92%(23/25);②狭窄侧鼻腔术后鼻阻力较术前明显下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③宽敞侧鼻腔术后鼻阻力较术前有所升高。结论鼻阻力测定作为鼻通气功能的检测手段,可用于鼻中隔偏曲患者手术前后,以客观评估患者手术前后症状的改善程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局部麻醉下行鼻中隔矫正术后对鼻腔填塞或行鼻中隔连续褥式缝合术的对比,证明鼻中隔矫正术后行鼻中隔连续褥式缝合术更能减轻患者痛苦。方法将2012年5月~2013年4月我科住院行鼻中隔矫正术的成年患者分为甲乙对照组,甲组行鼻中隔矫正术后立即行鼻中隔缝合术不伴鼻腔填塞,乙组行鼻中隔矫正术后行双侧鼻腔膨胀海绵填塞。术后第1、2、3d对患者行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scale,VAS),并随访3个月观察有无并发症。所得数据应用SPSSl8.0统计软件进行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甲乙2组患者在术后第1、2、3d的VAS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0〈0.05),两组术后\,AS在术后不同处理方法下随时间有交互作用。即鼻中隔术后鼻中隔缝合术的患者症状随时间减轻的更明显;术后3个月随访,甲乙两组均未发现鼻中隔血肿、鼻中隔穿孔、塌鼻等并发症。结论:通过鼻中隔术后对鼻腔填塞或行鼻中隔缝合术的对比,鼻中隔连续褥式缝合术更能减轻鼻中隔术后的症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33例外鼻畸形伴鼻中隔偏曲患者施行内镜辅助下鼻整形术同期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方法和术后疗效。 方法 患者均在全麻下经鼻小柱鼻前庭做切口,骨膜下暴露鼻骨及上颌骨额突,在内镜辅助下进行截骨整复并矫正鼻中隔,酌情将取出的自体鼻中隔骨质及软骨条修整后填于塌陷处或支撑鼻小柱、修整鼻尖等。术中可同期行下鼻甲成形术。随访3个月以上。 结果 全部患者术后均取得满意的整形效果,鼻腔通气良好。 结论 鼻内镜辅助下鼻整形术同期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效果好,无排异反应,不仅能改善鼻部外观,而且能改善鼻腔通气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术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合理选择和实施手术方式.方法 对612例鼻中隔偏曲患者,鼻内镜下5种术式选择情况、影响因素和治疗效果等,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黏膜下切除术122例:1例鼻中隔穿孔,2例轻度鼻梁塌陷,1例拍击样中隔;改良黏膜下切除术101例,1例鼻中隔再偏曲;矫正术117例:2例高位、1例后下矫正不彻底;成形术176例:3例中隔再偏曲,其中2例需二次手术;改良成形术96例:术后恢复良好.结论 技术、年龄、器械和设备等因素,会直接影响到鼻内镜下鼻中隔术式的选择与完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行鼻中隔成形联合鼻骨复位术一期治疗鼻骨骨折伴鼻中隔偏曲的可行性、必要性及手术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鼻内镜下行鼻中隔成形联合鼻骨复位术治疗56例鼻骨骨折伴鼻中隔偏曲的诊疗情况,对手术方式、效果、并发症等进行分析.结果 56例患者鼻部外观满意,鼻腔通气畅,嗅觉良好,1例鼻中隔前端穿孔,经放置软骨支撑愈合.术后无鼻中隔脓肿、血肿,随访半年也无外鼻塌陷等并发症.结论 鼻骨骨折伴鼻中隔偏曲可在鼻内镜下同期行鼻中隔成形联合鼻骨复位术,同期手术具有直视下操作,复位精确,切口灵活,微创、并发症少等优点,同时具有卫生经济学意义,但要知情告知并征得患者同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