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钩端螺旋体病(Leptospirosis,简称钩体病),是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Leptospira interrogans,简称钩体)引起的一种分布广泛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我国是受钩体病危害十分严重的国家。1937年汤择光首次报告3例钩端螺旋体病,1955年本病被列入法定传染病,迄今全国累计发病人数已超过250万。平均病死率约为1%。近年来我校面向全国十几个省市自治区招生,我们曾对本省籍在校学生钩端螺旋体感染情况进行过研究,为了解来自其他省市自治区学生钩端螺旋体感染状况,我们又对本校2003、2004级外省籍学生进行了血清钩端螺旋体抗体检测。  相似文献   

2.
梅毒螺旋体嵌合抗原的克隆表达及其临床应用;梅毒螺旋体Tp0453重组蛋白的表达纯化及免疫活性研究;钩端螺旋体疫苗鉴别试验及其国家参考品的建立;中国莱姆病螺旋体PD91重组外膜蛋白A的动物免疫效果分析;两种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方法的比较;重庆市钩端螺旋体病流行因素监测分析。[编按]  相似文献   

3.
flaB—PCR在钩端螺旋体病检测中应用,钩端螺旋体致病机制的研究进展(综述),钩端螺旋体病26例临床分析,钩端螺旋体疫苗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相似文献   

4.
莱姆病关节炎的循证治疗;西部大开发中环境改变对莱姆病传播的影响;肺钩端螺旋体病的X线分析;赖型钩端螺旋体OmpA膜蛋白Loa22基因的克隆分析及蛋白表达;一新型钩端螺旋体的毒力研究;[编按]  相似文献   

5.
对山西省襄汾县古城乡钩端螺旋体病历史疫区人与家畜钩端螺旋体隐性感染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健康人群钩端螺旋体隐性感染率2.06%;猪隐性感染率8.00%,朱未检出。古城乡曾于1976、1979年发生由猪作为主要传染源的洪水型和雨水型钩端螺旋体病暴发流行,虽然在其后的15年中无人间钩端螺旋体病发生,但猪的感染率仍较高,说明钩端螺旋体仍在猪中循环,山西已经成为以猪作为主要传染源的钩端螺旋体病经济疫源地。  相似文献   

6.
某犬场犬型钩端螺旋体的分离与鉴定——范泉水等;梅毒螺旋体血清学检测方法的实验室评价;玻片凝集试验和间接血凝试验诊断钩端螺旋体病比较;三种方法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的比较;400例莱姆病病例临床疾病类型及其治疗效果分析;  相似文献   

7.
886例钩端螺旋体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886例钩端螺旋体病临床分析廖如桂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在我县流行始发现于1966年的夏天,此后的多年很少发病,1985年以来又在我县散发流行,有的村或邻近几个自然村暴发流行。本文总结1985年至1994年我院住院部收治有病历资料的886例,现将临床...  相似文献   

8.
梅毒螺旋体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和初步临床应用;钩端螺旋体病患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梅毒螺旋体外膜蛋白Gpd在Hela细胞中的表达及鉴定;重组钩端螺旋体外膜蛋白酶联免疫吸附(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问号钩端螺旋体鞭毛相关基因flhA、flhB2和fliR的克隆及原核表达系统的构建;浙江省首次在蜱中检测到莱姆病螺旋体DNA片段。[编按]  相似文献   

9.
钩端螺旋体(Leptospira,简称钩体),属于螺旋体目螺旋体科钩端螺旋体属,分为两个种:双曲钩端螺旋体(Leptospira biflexa)和问号钩端螺旋体(Leptospira interrogans);前者为腐生性钩端螺旋体,通常对人和动物不致病;后者为寄生性、  相似文献   

10.
广西钩端螺旋体病致死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了解广西钩端螺旋体病的发病机制,掌握钩端螺旋体致死因素及其相关性因素,提出钩端螺旋体病的防治对策.方法 收集2003~2005年广西的钩端螺旋体死亡病例的个案调查表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 7例患者中有6例是因肺出血而死亡,1例是因肾型合并DIC而死亡;7例患者均有接触疫水或疫土的接触史,并且都有发热、全身乏力、腓肠肌压痛等典型钩端螺旋体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结论 广西钩端螺旋体病的致死因素与其流行季节、接触史相关,并且与赫氏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1.
钩端螺旋体病的X线表现及分析——赖鸣晓(江西吉安县人民医院343100);《井冈山医专学报》,2003,11(1):45[目的:讨论钩体病病情和胸部X线改变之间的关系。方法:从15例钩体病胸片中对比观察钩体病治疗前后胸片改变。结果:钩体病皆可有胸部X线异常表现。  相似文献   

12.
钩端螺旋体外膜脂蛋白LipL32的重组表达及纯化——范薇等(北京军事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中心100071);《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2004,28(5):420-423[目的:构建L32-pQE32重组质粒,诱导表达重组钩端螺旋体外膜脂蛋白LipL32,对重组蛋白进行纯化。方法:采用PCR法从钩端螺旋体DNA中获取编码LipL32的基因片段,  相似文献   

13.
钩端螺旋体L型感染与钩端螺旋体脑动脉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钩端螺旋体 L型感染与钩体脑动脉炎发病的可能关系。方法 对74 例钩体脑动脉炎患者血液及脑脊液进行钩端螺旋体普通培养、 L 型培养, 患者血清做显微镜凝集试验, 用免疫荧光染色确定钩体 L 型及其原菌型。结果 钩体脑动脉炎患者钩体 L型培养、普通培养、钩体 M A T的阳性率分别为: 473 % 、189 % 、703 % 。分离出的钩体 L 型呈多形性。结论 钩端螺旋体 L 型感染与钩体脑动脉炎的发病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4.
娄底市钩端螺旋体病流行特征及其变化研究——戴练平等(湖南娄底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417000);《疾病监测》,2005。20(4):192-193【目的:了解娄底市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流行特征及其变化情况。方法:对娄底市1967-2003年钩体病的流行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娄底市钩体病发病范围在扩大,但强度下降,病死率变化不明显。发病时间分布有聚集性,年龄分布呈分散趋势。结论:娄底市钩体病发病可能有周期性,流行特征的变化提示钩体病防制工作仍不能放松。】  相似文献   

15.
VZV和钩端感染谷丙转氨酶的检测;2种梅毒螺旋体ELISA试剂对质控血清参考品的反应结果分析;聚合酶链反应和地高辛标记的核酸杂交技术用于钩端螺旋体的检测;强力霉素对钩端螺旋体病的预防效果研究;山西省某县莱姆病感染情况调查。  相似文献   

16.
洪雅县钩端螺旋体病流行特征分析;问号钩端螺旋体lipL21基因改建及其表达产物免疫原性变化和定位;梅毒螺旋体TpN15重组抗原的克隆与表达;杭州市莱姆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17.
免疫-PCR法检测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浙江省1990—2005年钩端螺旋体病监测研究;湖南省9县市人群钩端螺旋体抗体水平分析;无偿献血者梅毒螺旋体抗体可疑阳性者随访研究;黑龙江省东部边境口岸莱姆病生物媒介调查及病原分型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了解江西省口岸及国检监管区鼠类携带的钩端螺旋体情况,2015年7-12月,对江西省2个一类口岸和9个国检监管区捕获的鼠类携带的钩端螺旋体进行了检测。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和特异性PCR扩增两种方法对样本进行检测。结果研究发现捕获的107只鼠类中存在12例致病性钩端螺旋体阳性,阳性率为11.2%。包括褐家鼠6只,黄毛鼠3只,黄胸鼠1只,社鼠2只,分布在昌北机场、康替龙国检监管区、南丰国检监管区、鹰潭国检监管区和瑞金国检监管区。同源性对比和系统进化分析显示,12例钩端螺旋体中11例为问号钩端螺旋体,另1例为博氏钩端螺旋体。结论在江西口岸及国检监管区鼠类中存在问号钩端螺旋体和博氏钩端螺旋体感染。两种PCR检测方法均可适用于口岸及国检监管区对钩端螺旋体的检测,防止相应传染病在口岸的爆发与传播,保卫口岸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LA0301在钩端螺旋体中的膜定位。方法运用Triton X-114抽提分离钩端螺旋体膜蛋白,以LA0301抗体为一抗进行Western blot。结果Western blot表明,LA0301位于有机相。结论LA0301为定位钩端螺旋体外膜的蛋白,这为开发研究LA0301为钩端螺旋体疫苗候选基因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钩端螺旋体结构基因及rRNA基因研究进展李春好综述时曼华审校钩端螺旋体病(以下简称钩体病)是一种流行范围十分广泛的自然疫源性疾病。自从1886年Weil医师首次报告本病以来,在钩体病的病原学、病理学、临床及实验室诊断、流行病学以及菌苗的研制等方面成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