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笔者所住的小区门口,有位修自行车的老人。那天我去修车,看老人面色红润,说话声音爽朗,拆带、补带、安装、打气,动作十分利索,毫无老态。猜想也就是60岁左右,一问才知,老人70多了,已退休15年。我为老人如此健康而惊奇,于是又问:“老人家,你身体那么好,一定宵什么养生之道,跟我说说好吗?”这一问,老人的话匣子就收不住了,他给我说了许多健康歌谣,我听后感觉颇有道理,于是记下几条,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2.
正齐白石是驰名中外的国画大师,同时又是一位长寿老人。齐白石年近百岁时仍精力充沛,挥毫不止,创作出了一幅幅艺术作品,这与齐白石独特的养生之道和艺术感悟是分不开的。齐白石的养生之道中,尤以喝茶和食之有道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3.
曾有报载:一记者采访一位长寿老人,问及其长寿秘诀,老人答日:一是吸烟,二是喝酒,三不锻炼身体。老人的言外之意,即是一切顺其自然,不刻意研究养生之道,饿了就吃,累了休息,一切遵循生命的自然规律,因而能够精神饱满,颐养天年。  相似文献   

4.
小区内新住进一位老年妇女,面色红润、头发乌黑、皮肤细嫩,邻居们以为她不过五十岁上下,结果一打听才知道:原来老人今年竟然七十有九!老人名叫刘桂珍,原是一家医院的护士长。彼此之间熟悉了,刘桂珍便向小区居民透露了她多年的养生保健秘方:自制六道茶。原来老人退休后,  相似文献   

5.
蒋亚 《家庭医生》2010,(15):1-1
前段时间去造访一位寿星,谈及养生之道,老人即兴吟了一首打油诗:“管住你的嘴,迈开你的腿;适当吃点药,一定多喝水。”  相似文献   

6.
王德培 《长寿》2015,(2):63
在巢湖南岸的散兵镇姥坞村有一位老人陈氏,1913年生人,如今已是102岁高龄了。近日,笔者有幸陪同镇老龄委的领导一同看望陈氏老人,并和老人聊聊她的养生之道。陈老太太是安徽人,八十年前,随丈夫来到这风景如画的姥坞村安下了家。老两口生育有两男一女,大儿子赵宏保今年也已80岁了,全家人五代同堂,众多儿孙也都是陈氏老人一手  相似文献   

7.
<正>湖北老河口市这座小城,居住着一位叫刘兢先的老人,他对剪贴报刊杂志文章有着浓厚的兴趣。一剪就是20多个春秋,剪出了养生之道,剪  相似文献   

8.
我所住的小区里有一位退休老人。老人一生坎坷,年轻时被错划为右派,被关进监狱十几年。在他服刑期间,妻子离他而去,幼子不幸夭折。落实政策后,曾毕业于名牌大学的他回到原单位做了一名质检员。之后,他一直未娶,到老还是孤身一人。但即使这样,老人一直很乐观,性格开朗活泼,一点也不孤僻,是小区里人人皆知的“老小孩”,小区老年秧歌队的领头人。一天到晚乐呵呵地在小区东奔西巅,快乐地过着每一天。  相似文献   

9.
刘锴 《医药与保健》2010,19(10):21-21
小区内新近住进一位老年妇女,初始居民们见老人面色红润、头发乌黑、皮肤细嫩,以为她不过五十岁上下,结果一打听才知道:原来老人今年竟然七十有九!老人名叫刘桂珍,原是一家医院的护士长。彼此之间熟悉了,刘桂珍便向小区居民透露了她多年的养生保健秘方:五道茶。原来老人退休后,经常自制五种保健养生茶,靠着这五道茶,老人身体健康,气脉调和。这五道茶分别是:养肤茶、降脂茶、降糖茶、消肿茶、降压茶、清咽茶。  相似文献   

10.
年过八旬的朱琳至今耳聪目明、精神矍铄,身着天蓝色的连衣裙更显体态轻盈,使人很难相信她是一位耄耋老人。当谈到她的养生之道时,朱琳爽朗地笑了:“写凤字、看足球!”  相似文献   

11.
正最近,一家"老年养生"研究机构,对50位年逾耄耋的老人养生状况做了走访。结果发现,长寿老人的养生之道,都包容在"独住、独酌、独饮、独坐、独行"的生活习惯中,有42位老人"五独"俱全。马景轩老人85岁,与57岁的儿子住同一个单元的一楼和四楼,俨然两家人。提到养生,老人说:"我觉得养生就是养心、舒心。孩  相似文献   

12.
徐文端 《药物与人》2007,20(5):48-48
我是在核工业西南物理院职工医院工作了四十年的内科医生,对本单位老人的健康状况和养生之道颇为熟悉。这次给大家介绍一下我单位离休多年的冯象玉老人的养生之道,也许能对您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3.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日,当人们怀念抗日英雄的时候,笔者电话采访了“狼牙山五壮士”之一、88岁的河北籍老人葛震林先生。他在1941年狙击日寇的残酷战斗中,与其他四位战友英勇跳崖,当时幸存两位,如今健在的只剩他一人了。葛老现住湖南衡阳市军分区,电话里的声音中气充足,回答问题思路清楚,根本不像一位将近90岁的老人。问到葛老的养生之道,老英雄哈哈一笑,慢慢总结出六点:一是不居功。把自己当做普通老百姓来处世,心平气和。特别是退下来后,心理上少了一分失衡,多了一分轻松,不和他人争利益,遇事多想想为国捐躯的战友,什么烦恼都烟…  相似文献   

14.
市郊一个院落里,常有两位老人在下棋.一位曾是一家民营厂的厂长.另一位老人给厂长看过11年大门,两人同时退休. 厂长在市郊买了一套房子,把看门老人接来一起住,哥俩一起吃住,游玩之处就是在院里那石桌上下棋. 好长时间,小区里的人认定:姓童的老人肯定是厂长,那位姓王的老人肯定是看门人.  相似文献   

15.
辛人 《长寿》2007,(10):52-52
在上海图书馆二楼的阅览室里.人们常常可以看见一位时而伏案读书,时而又埋首做笔记的老人,他就是上海图书馆最年长的读者、今年已有96岁的陈同年老人。陈同年老人腰挺背直,精神矍铄,走路从不用拐杖。这位被人喻为“百岁读书郎”的老人身体为何这样健康,他的养生之道又是什么?带着这个问题.笔者走访了陈同年老人。  相似文献   

16.
全国著名五星级风景区——安徽省巢湖市中庙,有一位既擅捕鱼又爱吃鱼的老寿星袁永学。袁永学,1912年1月27日出生于安徽省巢县,现在仍身体健康,思维清晰,日常生活能够自理。如今老人一家已五世同堂,儿孙晚辈达八十多人,最小的第五代玄孙都已经两岁了。问到老人的长寿之道,小女儿王贤珍说,老人没有什么特别的养生之道,如果  相似文献   

17.
《红楼梦》里的贾母,人称老祖宗,不见她打拳做气功,却是精神抖擞,耳聪目明。她的养生之道在哪里?贾母的长寿法,其实也简单,适合每一位老人,即不贪吃、不孤独、不找烦。  相似文献   

18.
正清代大学子纪晓岚,享年81岁,对养生之道颇有见解。他在《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中记述有这样一段故事。赤城县一个名叫冯巨源的教育官员,在赤诚的山中遇到一位相传是生于元代的老人,便向仙人求教养生之道。老翁说:养生如果像按照棋谱中规定的步子下棋,必然失败;好比照搬中医方剂书中的方子治病,病一定治不好。必须因人而异,辨证施治,不能生搬硬套。  相似文献   

19.
佚名 《健康向导》2014,20(2):1-1
<正>从前,有一位老人体弱多病,只能靠打针吃药勉强度日。有一天,他听智者说,健康是位体格强壮的小伙子,只要能找到他,就能返老还童,长生不老,所以老人发誓,即使用余生和全部家产也要想方设法找到他。于是这位老人打起精种,从床上爬起来,翻开各种健康类书籍,结果他从这些书中只找到一点养生之道,而对于他这样一位百病缠身的人作用不大。他便跑去问智者,智者告诉他,健康不躺在书上,他往往藏在远处的深山老林里,只有度诚忠实  相似文献   

20.
人到了一定年龄,就会注重"养生"了。谈及养生,不外乎两点,一是不断地模仿他人的养生之道,二是不断地探索最适合自己的养生之道。所谓模仿,就是向那些总结出自己养生之道的高寿老人学习,学习人家成功的养生之道。从他人的生活规律,生活习惯,饮食习惯中,学习借鉴,得出自己想要的。他人喜欢吃豆腐,你也可以常吃;他人是素食主义者,你也可以少吃肉;他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