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观察腹膜透析(PD)患者中医证型的分布与变化,分析影响证型的相关因素,为中医药治疗干预提供参考.方法:共96例PD患者,记录病史、症状体征与舌脉,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同一患者当中医证型发生变化时进行连续性观察,并观察中医证型与透析龄、临床合并症及实验室指标间的关系.结果:(1)证型分布:本虚证以脾肾气虚证、脾肾阳虚证为主,分别占43.8%、26.0%,标实证依次为湿浊证、血瘀证、风动证、湿热证、水气证,以湿浊、瘀血证多见;(2)证型的变化:血瘀、湿热、湿浊等标实证可随病情发生变化;(3)证型与透析龄的关系:透析龄<24个月脾肾气虚、脾肾阳虚证与湿浊证多见,透析龄≥24个月脾肾阳虚、阴阳两虚、血瘀、风动证较多,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5);(4)证型与临床合并症的关系:发生腹膜炎与非腹膜炎时比较湿热证增多,脾肾阳虚证减少,发生容量超负荷与非容量超负荷时比较水气证明显增多,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证型与实验室指标的关系:本虚证中阴阳两虚、脾肾阳虚证患者血Hb明显下降,血CRP升高,阴阳两虚证血Alb下降,脾肾阳虚证血iPTH升高,肝肾阴虚、气阴两虚证血TG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标实证实验室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患者的中医证型本虚证以脾肾气虚与脾肾阳虚证为多,标实证主要为湿浊、血瘀证,透析龄、临床合并证及某些实验室指标是影响中医证型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综合性医院慢性肾脏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其与临床分期、生化指标、生活质量指数的关系,为慢性肾脏病中西医结合规范化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中心横断面现场调查方法,在上海地区7家三级综合性医院收集322例慢性肾脏病患者的人口学、中医证候学、实验室检查资料以及生活质量指数SF-36量表,探讨慢性肾脏病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及中医证型与临床生化指标、生活质量指数的关系。结果:共调查成年患者322例,其中男169例(52. 4%),女153例(47. 6%),男女比为1. 1:1;年龄21~80(54. 8±13. 2)岁;原发性肾小球疾病182例(56. 5%),高血压肾损害82例(25. 5%),糖尿病肾病25例(7. 8%);其他病因33例(10. 2%);倦怠乏力、畏寒肢冷、口干目涩、大便不实、失眠多梦等症状是慢性肾脏病患者较常见的临床症状;中医证候分布以脾肾气虚证最多见(42. 8%),其次为脾肾气阴两虚证(18. 6%)及阴阳两虚证(18. 6%),而在兼证中以湿热证最常见(12. 9%);中医主证分布情况在不同慢性肾脏病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随着疾病进展,脾肾气虚、阴阳两虚证有上升趋势,脾肾阳虚、脾肾气阴两虚、肝肾阴虚呈下降趋势;而中医兼证分布在不同慢性肾脏病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脾肾气虚证的e GFR-EPI值显著低于脾肾阳虚、脾肾气阴两虚及肝肾阴虚证,均P 0. 05,阴阳两虚证的e GFR-EPI值显著低于肝肾阴虚证;脾肾气虚证的血红蛋白水平显著低于脾肾阳虚、脾肾气阴两虚、肝肾阴虚,分别为P 0. 05、P 0. 05、P 0. 01,阴阳两虚证的血红蛋白水平显著低于肝肾阴虚证,P 0. 01;脾肾气虚证的舒张压水平显著低于脾肾阳虚、脾肾气阴两虚、肝肾阴虚、阴阳两虚证,分别为P 0. 01、P 0. 05、P 0. 05、P 0. 01;脾肾气虚证的高密度脂蛋白显著低于脾肾气阴两虚及肝肾阴虚证,分别为P 0. 01、P 0. 05;从生活质量指数来看,脾肾气虚及阴阳两虚证患者的总分显著低于其他证型(P 0. 01)。结论:慢性肾脏病患者中医证型分布与疾病进展可能相关,脾肾气虚、阴阳两虚证有上升趋势,中医证型与尿蛋白、血红蛋白、肾功能损害、生活质量指数等指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中医各证型的分布特点及相关因素,为进一步研究中医中药在改善血透患者生存质量方面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方法:选取2017年03月~09月在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血透透析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的440例患者,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其中医各证型的分布规律及中医虚证与性别、年龄、透析龄及Hb、ALB、Scr、Ca、P、PTH、CRP等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结果:(1)440例MHD患者本虚证中以脾肾气虚证居多,其次为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及气阴两虚证患者接近,阴阳两虚证患者最少;标实证中以瘀血证居多,其次是湿浊证及湿热证,热毒证及风动证较为少见。(2)脾肾气虚和脾肾阳虚患者合并湿浊证、湿热证、血瘀证者居多;肝肾阴虚患者合并湿热证者居多(P0.05);气阴两虚,阳阳两虚合并瘀血证者居多;风动证、热毒证仅见于肝肾阴虚及阴阳两虚患者。结论: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MHD患者中医证型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其中医虚型与性别,血红蛋白,白蛋白,钙,C反应蛋白及Kt/V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与透析龄、年龄、磷、甲状旁腺激素、血肌酐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中医证型研究和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研究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的中医证型和相关因素。方法:125例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通过问卷调查和中医四诊观察中医正虚证、邪实证分布情况,及其与透析病程、透析方式、理化指标的关系。结果: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以脾肾气虚证和脾肾阳虚证最为常见,其次为肝肾阴虚证和阴阳两虚证,气阴两虚证较少;邪实以湿浊、血瘀最为常见;中医本虚证型和各项理化指标、腹透病程、腹膜转运特性等有相关性;肾性贫血、低蛋白血症、慢性炎症、心血管疾病的合并症发生率占总研究人群的45.6%,表现为脾肾阳虚证、阴阳两虚证和脾肾气虚证为主。结论: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以脾肾气虚和脾肾阳虚两证为主,并普遍存在贫血、低蛋白血症、慢性炎症和心血管疾病的合并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维持性血液透析伴继发性甲旁亢(MHD伴SHPT)患者的中医证候特点及分布规律。方法:制定中医临床证候调查量表,以搜集到的80例MHD伴SHPT患者的临床资料为依据,使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对MHD伴SHPT患者的中医证候特点及分布规律进行初步探讨。结果:(1)脾肾阳虚、脾肾气虚证以及血瘀证均各占32.50%,水气证16.25%,肝肾阴虚证10.00%、气阴两虚证6.25%,湿热证与湿浊证各占1.25%。(2)在轻中度及中重度的MHD伴SHPT患者当中都是脾肾阳虚、脾肾气虚证所占比例高,分别为30.77%、42.86%;在极重度的患者当中血瘀证所占比例最高,为71.42%。结论:(1)血液透析伴继发性甲旁亢的主要中医证型为脾肾阳虚、脾肾气虚证及血瘀证。(2)血PTH水平对于血液透析伴继发性甲旁亢中医证候的分布有一定的影响,血PTH水平越高,血瘀证的发生率就越高。  相似文献   

6.
102例维持性腹膜透析营养不良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中医证型特点,并探讨其中医发病机制。方法:对102例维持性腹膜透析营养不良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对其分型特点进行分析。结果:根据营养不良程度:本虚证轻度营养不良患者中脾肾气虚证最多,随着营养不良程度加重,脾肾阳虚证和阴阳两虚证比例明显增加。标实证轻度营养不良患者中湿浊证最多,其次为瘀血证,随着营养不良程度加重,湿热、瘀血、风动证比例逐渐增加。透析充分性与中医证型:本虚证中,Kt/V﹥1.7,脾肾气虚证出现率最高,随着Kt/V值降低,脾肾气虚证比例明显减少,肝肾阴虚证、气阴两虚证和阴阳两虚证比例明显增加。标实证中,Kt/V﹥1.7,湿浊证出现率最高,其次为瘀血证、湿热证,随着Kt/V值降低,湿浊证、瘀血证患者比例明显减少,湿热证、风动证比例明显增加。结论:PD营养不良患者中医证型分布与透析充分性密切相关,其发病机制可概括为“本虚标实”,本虚以脾肾亏虚为主,标实以湿浊瘀血为主。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证型的分布特点及其与临床分期、营养状态的关系,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2006年《慢性肾衰竭的诊断、辨证分型及疗效评定》标准对126例CKD不同分期的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同时通过主观综合营养评估法(SGA)、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上臂围(AC)、上臂肌围(AMC)的测量评估患者营养状态,运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虚证方面,各证型分布情况为脾肾气虚60例(47.6%)、气阴两虚33例(26.2%)、肝肾阴虚14例(11.1%)、脾肾阳虚12例(9.5%)、阴阳俱虚7例(5.6%),随着CKD分期的进展,肝肾阴虚证和脾肾阳虚证的比例有减少的趋势,阴阳俱虚证的比例呈增加的趋势。标实证方面,各证型分布情况为无标证56例(44.4%),湿热证31例(24.6%)、湿浊证25例(19.8%)、血瘀证12例(9.5%)、热毒证2例(1.6%),随着CKD分期的进展,无标证的比例逐渐减少,血瘀证比例逐渐增多,湿浊证、湿热证比例也有增多的趋势。结合营养状态分析,阴阳俱虚证患者的TSF、AC最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AMC也最小,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GA评分B级患者的比例最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瘀证SGA评分为B级的比例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FS、AC、AMC最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KD患者证型分布有一定规律可循,与CKD分期的进展可能相关,且与营养状态指标有一定相关性,阴阳俱虚证、血瘀证营养状态可能最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升清降浊胶囊治疗慢性肾衰竭脾肾气虚湿浊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6年06月~2017年05月收治的50例中医辨证为慢性脾肾气虚湿浊证肾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尿毒清颗粒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升清降浊胶囊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肾小球滤过率(eGFR)、血钾(K)、血磷(P~(3-))等实验室指标变化情况及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情况,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及各肾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治疗后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过敏或其他严重不良反应情况。结论:升清降浊胶囊能有效缓解慢性肾衰竭脾肾气虚湿浊证患者的临床症状,显著改善患者的肾功能,降低血肌酐,提高e GFR,达到保护残余肾功能,延缓慢性肾衰竭进展的作用,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中医证型腹膜透析(PD)患者容量状态的差异。方法:选取我院腹透中心2015年1月~2016年1月腹膜透析患者248例,根据《慢性肾衰竭的诊断、辨证分析及疗效评定(试行方案)》制定的辨证分型标准确定所有纳入患者中医证型。患者每3个月复诊一次,记录复诊前1周平均24 h总水清除量(TFR),同时测量患者血压,评估水肿情况,以及记录透析方式。结果:PD患者本虚证中以脾肾气虚证居多,其次为脾肾阳虚证;标实证中以湿浊证、湿热证、瘀血证居多。不同本虚证PD患者TFR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差和水肿评分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标实证PD患者无兼证组、湿浊组、湿热组、血瘀组TFR,血压和水肿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本虚证PD患者单袋透析液平均留腹时间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液交换量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透析方式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标实证PD患者单袋透析液平均留腹时间、透析液交换量和透析方式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患者容量状态与不同中医证型之间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患者血脂水平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选取武汉市第一医院腹膜透析中心256位均行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CAPD)治疗大于3个月以上患者,由腹膜透析中心专人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对其分型特点进行分析。结果:256例患者中,本证以脾肾气虚证最多,其次为脾肾阳虚证、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肝肾阴虚证;兼证以湿浊证居多,其次为瘀血证、湿热证、风动证和热毒证。在本证及兼证中各证型间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s,TG)、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HDL-C)、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LDL-C)、肌酐(creatinine,Cr)、总KT/V、总肌酐清除率(creatinine clearance,Ccr)、血钙(calcium,Ca)、血磷(phosphorus,P)、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血红蛋白(hemoglobin,Hb)、白蛋白(albumin,Alb)、血清铁蛋白(serum ferritin,SF)比较无明显差异(P均 0. 05)。在本证中TG正常水平主要表现为阴阳两虚证,TG异常水平主要表现为肝肾阴虚证、脾肾气虚证、脾肾阳虚证、气阴两虚证(P=0. 00,P 0. 05);在兼证中TC正常水平主要表现为湿热证、瘀血证、风动证、热毒证,TC异常水平主要表现为湿浊证(P=0. 000,P 0. 05),LDL-C正常水平主要表现为湿浊证、湿热证、风动证,LDL-C异常水平主要表现为瘀血证(P=0. 001,P 0. 05)。结论:腹膜透析患者中医证型分布以脾肾气虚证、湿浊证为主,且TG、TC、LDL-C水平正常与否与中医证型分布存在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在我院就诊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中医证型及钙磷代谢的关系,为进一步研究中医中药在改善钙磷代谢紊乱、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方面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方法:选取2017年07月~09月在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血透透析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的ESRD患者,根据《慢性肾衰的诊断、辨证分析及疗效评定(试行方案)》制定的辨证分型标准确定所有纳入患者中医证型,并且收集血钙(Ca)、血磷(P)、全段甲状旁腺激素(PTH)等生化指标进行分析,揭示其相互之间的关系。结果:(1)MHD患者本虚证中以脾肾气虚证居多,其次为脾肾阳虚证;标实证中以湿浊证、湿热证、瘀血证居多。(2)不同本虚证患者的钙磷代谢相关生化指标检查比较后,发现肝肾阴虚型患者Ca最高,为2.18±0.19mmol/L,脾肾阳虚证Ca水平最低,为1.95±0.27 mmol/L,较肝肾阴虚型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两者较其他三型均无统计学意义。(3)阴阳两虚组P水平最高,为1.94±0.53 mmol/L,与其他四证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脾肾阳虚组最低,为1.59±0.53 mmol/L,与除阴阳两虚外的其他三型无统计学意义。(4)阴阳两虚型PTH平均值最高,为483±178 pg/ml,较其他四型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肾阳虚型PTH值最低,为290士151 pg/ml,但较除阴阳两虚外的其他三型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HD患者钙磷代谢与不同中医证型之间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肾实质性高血压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与肾脏病理和主要预后指标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为中西医结合诊治本病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调查的方法,收集了132例具有肾脏病理活检的肾实质性高血压患者的中医证候学及实验室检查资料,分析肾实质性高血压病的中医证型分布及与肾脏病理、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分级、高血压分级等的相关性。结果:在132例肾实质性高血压患者中,中医辨证分型以虚证最多,共105例(79.54%),分别为脾肾两虚40例(38.09%),肾气阴两虚38例(36.19%),肝肾阴虚27例(25.71%)。其中虚中夹实者59例(56.2%);纯实证者仅27例(20.45%),主要包括水湿内停、肝阳上亢、湿浊内蕴。肾脏病理,IgA肾病中多见肝肾阴虚、水湿内停和肝阳上亢型,膜性肾病则多见于肝阳上亢和肾气阴两虚型,肥胖相关性肾小球病以湿浊内停型最多见。CKD分级与3种虚证关系密切;高血压3级以肝肾阴虚型最多见,高血压2级以肝阳上亢型多见,而高血压1级则多见于湿浊内蕴和水湿内停型。中医证型与患者性别、年龄、高血压病程、24 h尿蛋白定量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脾肾两虚、肾气阴两虚、肝肾阴虚证是肾性高血压病的主要中医辨证分型,虚中夹实最多见;不同肾脏病理损害、肾功能分期及高血压分级均与不同中医证型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伴足突广泛融合IgA肾病患者临床、肾脏病理特点及中医证型特征。方法:采用单中心、回顾性临床研究方法,272例IgA肾病患者根据肾小球足细胞足突融合程度,分为足突广泛融合组(足突融合≥50%以上)共109例;足突无明显融合组共163例,其中足突节段融合(足突融合50%)158例、无足突融合5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肾脏病理及中医证型差异。结果:(1)一般情况:与足突无明显融合组相比,足突广泛融合组合并高血压3级比例显著升高(P0.05);两组性别、年龄、病程、BMI、前驱感染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理化指标:与足突无明显融合组相比,足突广泛融合组患者Scr、BUN、24 h-UTP、UA、TC、LDL-C水平均显著升高,eGFR、Alb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Hb、TG、HDL-C及血IgA、补体C3、C4、RB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肾脏病理:免疫荧光:两组IgG、IgM、C3、C1q、FRA沉积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光镜:与足突无明显融合组相比,足突广泛融合组患者E1、T2、C2比例显著升高(P均0.05),两组M1、S1、T1、C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4)中医证型:足突广泛融合组,本虚证分布为脾肾气虚证(38.5%)气阴两虚证(27.5%)肺肾气虚证(21.1%)脾肾阳虚证(6.4%)肝肾阴虚证(5.5%)肺脾气虚证(0.9%),标实证分布为血瘀证(40.4%)湿热证(20.2%)外感风热证(15.6%)痰湿证(13.8%)水湿证(10.1%)。结论:(1)伴足突广泛融合IgA肾病患者基础肾功能较差、肾小球毛细血管内增生明显、肾小管间质损伤偏重、新月体比例较高,足突广泛融合可能是影响IgA肾病预后病理因素之一。(2)伴足突广泛融合IgA肾病患者中医证型主要以脾肾气虚为本,血瘀、湿热为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动态血压变化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湖北省中医院符合CKD2~4期诊断标准的门诊及住院患者145例。对入组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根据血压变化情况,分为昼夜平均血压正常组(血压≤130/80mrnHg),昼夜平均血压升高组(血压≥131/81mmHg),日间平均血压升高组(血压〉135/85mmHg),夜间平均血压升高组(血压〉125/75mmHg);并根据临床表现,对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为本虚证及邪实证。观察中医各证型在血压正常组和血压升高组中的分布情况。结果①昼夜平均血压正常组的本虚证型分布以脾肾阳虚为主,邪实证型以血瘀证为主;昼夜平均血压升高组的本虚证型以气阴两虚为主,邪实证型以湿浊证为主;②在动态血压从日间升高到夜间升高的过程中,本虚证型中阴阳两虚证型逐渐上升,邪实证型中浊毒证型逐渐上升;③随着24h动态血压升高,本虚证型中,阴阳两虚证型逐渐上升;邪实证型中,浊毒证逐渐上升。结论动态血压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中医正虚邪实的证候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中医证型与C-反应蛋白(CRP)之间的关系,为微炎证状态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参考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2006年《慢性肾衰竭的诊断、辨证分析及疗效评定》标准制定“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中医证型分布临床症状调查表”,对151例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本虚证分为脾肾气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气阴两虚、阴阳俱虚5型,标实证分为无兼证、湿浊证、湿热证、热毒证、血瘀证5型,并收集患者的CRP结果,通过方差分析进行比较。结果:本虚证各组间平均值均高于正常参考值,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标实证方面组间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两两比较主要表现为湿热证组的CRP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并且把临床上有明显感染征象的患者剔除后再做统计,结果仍显示湿热证组与其他各证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湿热证型与CRP结果有较好的相关性,能为临床辨证施治提供参考,为治疗微炎证状态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方法:检索知网(CNKI)、万方(Wan Fang)、维普(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Pubmed、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有关特发性膜性肾病(IMN)中医证候的临床研究,按纳入、排除标准进行筛选。提取资料后,对纳入文献从中医证候及其关联性研究、中医或中西医结合辨证论治类研究、专方或基本方治疗研究等三个方面进行系统分析。结果:总计纳入分析文献66篇,包括中医证候及其关联性研究18篇,辨证论治类临床研究19篇,专方或基本方治疗29篇。累计IMN患者3 495例,提取证候类型16种,其中虚证类证候7种,实证类证候9种。虚证证候分布主要有脾肾气(阳)虚2 322例、气阴两虚907例、肝肾阴虚305例,实邪兼证主要分布有血瘀1 934例、湿热959例、水湿(气)725例、湿浊578例。结论:IMN中医病机为本虚标实。最常见的虚证依次是脾肾气(阳)虚、气阴两虚、肝肾阴虚;实证以血瘀证最为常见,其次为湿热证、水湿证、湿浊证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肾功能正常及代偿期IgA肾病中医证型与肾脏病理Lee氏分级和Ka氏评分之间的关系.方法:将确诊的36例IgAN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进行Lee氏分级和Ka氏病理评分,分析中医证型与Lee氏分级和Ka氏评分间的关系.结果:肺(脾)肾气虚型中Lee氏Ⅲ级(22.2%),Ⅳ级(66.7%),以Ⅳ级为主:气阴两虚型中Lee氏Ⅲ级(47.6%)、Ⅳ级(28.6%),以Ⅲ级为主;肺(脾)肾气虚型与气阴两虚型,在节段损害Ka氏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肺(脾)肾气虚型节段损害的Ka氏评分比气阴两虚型低;在系膜增殖、球性硬化、间质炎性细胞浸润、间质纤维化、肾小管萎缩、血管病变和总Ka氏评分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肾功能正常及代偿期IgAN,肺(脾)肾气虚型以Lee氏Ⅳ级为主,气阴两虚型以Lee氏Ⅲ级为主.中医证型由肺(脾)肾气虚型肾脏向气阴两虚型转变的过程中,肾脏病理的节段损害在加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Ⅳ型心肾综合征(CRS)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及规律,尝试临床理化指标与中医辨证理论相结合,探索两者之间是否存在内在联系,为Ⅳ型CRS中医辨证论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选取2011年01月~2016年12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肾病科及心血管科住院符合纳入标准的Ⅳ型CRS患者154例,分为正虚和邪实各5个证型。归纳Ⅳ型CRS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与临床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Ⅳ型CRS在正虚证候中:气虚证在CKD2期、心功能Ⅱ级多见,阳虚证在CKD5期、心功能Ⅲ级多见,气阴两虚证在CKD3期、心功能Ⅳ级多见,阴阳两虚在CKD5期、心功能Ⅳ级多见;在标实证候中:湿浊证、水气证、血瘀证、痰饮证在CKD5期、心功能Ⅳ多见,湿热证在CKD3期、心功能Ⅱ级多见。正虚证积分与心、肾功能相关性分析表明:阳虚证积分与e GFR(P=0.002<0.05)呈负相关,气阴两虚证积分、阴阳两虚证积分与BNP(P=0.000<0.05)呈正相关。标实证积分与心、肾功能相关性分析表明:湿浊证积分、水气证积分、血瘀证积分均与e GFR呈负相关(P<0.05),水气证积分、血瘀证积分与BNP呈正相关,与射血分数呈负相关(P<0.05)。结论:气虚证是心肾综合征患者早期发病的主要证候表现,晚期以阳虚证及阴阳两虚证为主要证候表现,湿浊、水气、血瘀互结是造成病情恶化主要病因;CRS患者以肾功能加重为主时,阳虚证表现明显,以心功能加重为主时,气阴两虚证及阴阳两虚证表现明显;水气证、血瘀证候贯穿疾病各个阶段,加速心、肾功能恶化。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肾病中医证型与CRP指标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特征与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CRP)的关系。方法:将201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门诊及住院部糖尿病肾病患者64例分为阴虚燥热、气阴两虚、脾肾气虚(阳)、阴阳两虚4种本证组和兼湿证、兼瘀证、兼痰瘀证3种标证组,并选择50名健康志愿者为正常对照组(NC组),所有纳入者以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C反应蛋白。结果:与正常健康人50例作对照,糖尿病肾病患者CRP水平(1.73±2.91)mg/dl明显高于NC组(0.54±0.16)mg/d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N各本证证型组血清CRP水平的比较显示,随着证型由阴虚燥热、脾肾气(阳)虚、气阴两虚、阴阳两虚的演变,患者血清CRP水平逐渐升高,且阴虚燥热、脾肾气虚、气阴两虚分别与阴阳两虚组比较,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标证中,痰瘀证与NC组、无兼证组与NC组及痰瘀证与血瘀证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CRP水平与中医证型相关,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慢性肾脏病(CKD)合并代谢综合征(MS)患者的中医证候进行回顾性研究,了解CKD合并MS的证候特征,为CKD的个体化诊治提供指导。方法:收集2007年~2009年住院或门诊的CKD患者,其中CKD合并MS组121例,CKD非合并MS组123例,设计中医证候临床观察表,对两组病人临床脉证进行调查研究。结果:(1)CKD合并MS组男性患病人数明显高于女性,年龄大于CKD非合并MS组。两组病程及慢性肾脏病的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代谢综合征各组分比较:CKD合并MS组腰围(W)、BMI、高血压发生率、FPG、TG、LDL-C明显高于CKD非合并MS组(P<0.01)。HDL-C明显低于CKD非合并MS组(P<0.05)。(3)两组病人肾损害比较:Scr、BUN、24h尿蛋白定量、血尿及肾衰竭发生率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KD合并MS组UA明显高于CKD非合并MS组(P<0.001)。(4)两组病人中医证候的比较:虚证中合并MS组以脾肾气虚多见,非合并MS组以气阴两虚多见;实证中合并MS组以血瘀、痰湿、热盛多见,非合并MS组以湿热、血瘀为多见;合并MS组实证中两证以上相兼的现象较非合并MS组常见;合并MS组血瘀证和热盛证兼夹、血瘀和痰湿证兼夹、血瘀、痰湿和热盛证兼夹多见,非合并MS组以血瘀和湿热证兼夹、湿热和热盛证兼夹多见。两组总的证候均以虚实夹杂为主要特征。结论:CKD合并MS的中医证候特点以虚实夹杂,多证相兼为主要特征。虚证以脾肾气虚为主,实证以血瘀、痰湿、热盛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