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手术的治疗方法。方法 2015年1月~2016年5月,我科收治甲状腺微小癌126例,行患侧加峡部切除或甲状腺全切除术及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中央区淋巴结转移者行同侧选择性区域淋巴结清扫术。统计手术并发症、术后病理及恢复情况。结果发现隐匿性多发癌4例;术中证实中央区转移45例(35.7%),行横行小切口侧颈区选择性区域淋巴结清扫术(清扫Ⅱ、Ⅲ、Ⅳ、部分Ⅴ区),术后病理侧颈区淋巴结转移23例。术后声音嘶哑3例,饮水呛咳2例,短暂性低钙血症15例(均为甲状腺全切除术后),术后乳糜淋巴漏4例(均为侧颈区淋巴结清扫术后)。无术后切口出血导致再次手术。结论甲状腺微小癌具有较高的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中央区淋巴结转移者侧颈区淋巴结转移率高,建议对甲状腺微小癌行常规小切口甲状腺全切除及选择性区域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甲状腺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后并发乳糜漏的原因、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至2017年2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甲状腺外科行甲状腺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病人中14例术后发生乳糜漏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乳糜漏发生率为0.5%,出现在术后的第1~2 天,中位时间1.5 d;发生乳糜漏之前的引流量峰值为30~76 mL,中位数为49 mL;乳糜漏发生后,引流量进一步增多,最大值为30~135 mL,中位数为57.5 mL。乳糜漏病人淋巴结清扫区域:左侧中央区清扫3例(21.4%);右侧中央区清扫8例(57.2%),其中4例包含右侧喉返神经(rRLN)深面(rⅥb区)淋巴结清扫;双侧中央区清扫3例(21.4%,均不包含rⅥb区清扫)。淋巴结清扫数目0~14枚。发生乳糜漏后,2例经低脂饮食痊愈,7例经禁食水痊愈,剩余5例调整饮食效果不佳,辅以持续低负压吸引后痊愈。乳糜漏基本治愈时间为1~8 d, 中位时间3 d。结论 甲状腺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后乳糜漏发生率较低,引流量一般较少,术后1~2天引流量异常增多及性质改变时应警惕乳糜漏的发生,及时采取调整饮食或辅以持续负压吸引可在短期内治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后并发乳糜漏的原因、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至2017年2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甲状腺外科行甲状腺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病人中14例术后发生乳糜漏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乳糜漏发生率为0.5%,出现在术后的第1~2天,中位时间1.5 d;发生乳糜漏之前的引流量峰值为30~76 mL,中位数为49 mL;乳糜漏发生后,引流量进一步增多,最大值为30~135 mL,中位数为57.5 mL。乳糜漏病人淋巴结清扫区域:左侧中央区清扫3例(21.4%);右侧中央区清扫8例(57.2%),其中4例包含右侧喉返神经(rRLN)深面(rⅥb区)淋巴结清扫;双侧中央区清扫3例(21.4%,均不包含rⅥb区清扫)。淋巴结清扫数目0~14枚。发生乳糜漏后,2例经低脂饮食痊愈,7例经禁食水痊愈,剩余5例调整饮食效果不佳,辅以持续低负压吸引后痊愈。乳糜漏基本治愈时间为1~8 d,中位时间3 d。结论甲状腺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后乳糜漏发生率较低,引流量一般较少,术后1~2天引流量异常增多及性质改变时应警惕乳糜漏的发生,及时采取调整饮食或辅以持续负压吸引可在短期内治愈。  相似文献   

4.
中央区颈淋巴结清扫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中央区颈淋巴结清扫术是甲状腺癌经典联合根治术的一部分,主要目的是清扫颈部第六区淋巴结[1,2]。甲状腺癌的颈淋巴结转移第一站往往在第六区,所以中央区颈淋巴结清扫术对甲状腺癌的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应用解剖中央区颈淋巴结清扫术指清扫气管前、气管旁及喉返神经区内的所有淋巴脂肪组织,具体清扫范围在甲状软骨以下、胸骨切迹以上、颈总动脉内侧区域间的所有淋巴脂肪组织。该解剖区域内主要有喉返神经、甲状腺下动脉、甲状腺下静脉、甲状腺最下静脉、甲状旁腺、胸腺上极、颈段食管及气管。(见图1)虚线内为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范围图1中央…  相似文献   

5.
临床颈淋巴结阴性的甲状腺癌181例治疗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对临床颈淋巴结阴性的甲状腺癌治疗结果分析,提出采用甲状腺腺叶加峡部切除加中央区颈淋巴清扫术的治疗方法可获长期治愈的结果。方法:回顾分析1985年1月至2000年6月181例临床颈淋巴结阴性的甲状腺癌采用上法治疗的结果。结果:181例病人中仅12例(6.6%)补充作了同侧的颈淋巴结清扫术;12例行颈清扫术者中有10例见淋巴结转移。结论:对临床颈淋巴结阴性的甲状腺癌可以采用甲状腺腺叶加峡部切除加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其长期疗效同传统的甲状腺癌联合根治术,但生活质量却大为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乳头状甲状腺癌择区性颈淋巴结清扫术(SND)后并发乳糜漏的临床特点和防治体会。 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2008年3月至2015年12月诊治的124例SND患者临床资料,对比不同淋巴结清扫范围、有无使用超声刀对术后乳糜漏发生率的影响。 结果Ⅵ+Ⅲ+Ⅳ区清扫与Ⅵ+Ⅱ+Ⅲ+Ⅳ+Ⅴ区清扫术后乳糜漏的发生率分别为1.37%和5.8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8,P=0.305);超声刀组与电刀组之间术后乳糜漏的发生率分别为1.30%和6.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6,P=0.302)。 结论包含静脉角的SND术后发生乳糜漏,超声刀的使用并不会增加乳头状甲状腺癌颈淋巴结清扫术后乳糜漏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大部分分化型甲状腺癌伴颈部淋巴结癌转移的患者实施保留副神经、颈内静脉和胸锁乳突肌的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因为分化型甲状腺癌较少侵犯上述组织,术后生存时间长,改善生活质量就显得十分重要。我们中心大部分患者术前已行细针穿刺诊断右甲状腺乳头状癌,所以术中先将单侧腺叶切除,送术中冰冻,等待期间清扫中央区淋巴结。病理证实为甲状腺癌后,进一步实施功能性的侧颈区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甲状腺外科2014年1月—2016年3月收治的169例PTMC患者临床病理资料。结果:169例患者均行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其中54例(32.0%)发生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单因素分析发现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与年龄45岁、多灶性肿瘤、侵出包膜有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多灶性肿瘤、侵出包膜都是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30例行中央区淋巴结加侧颈区淋巴结清扫,其中18例(10.7%)发生侧颈区淋巴结转移,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最大径、侵出包膜、多灶性肿瘤、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与侧颈区淋巴结转移有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侵出包膜为侧颈区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P0.05);11例(6.5%)发生中央区并侧颈区淋巴结转移,侵出包膜、多灶性肿瘤为中央区并侧颈区淋巴结共同发生转移的高危因素(均P0.05)。高分辨率颈部淋巴结B超对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14.8%、96.5%,其对侧颈区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4.4%、83.3%。结论:年龄45岁、多灶性肿瘤、侵出包膜是PTM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高分辨率颈部淋巴结B超可以作为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术前评估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首次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未清扫中央区淋巴结,术后颈侧区淋巴结复发转移,再行颈侧区淋巴结清扫术时,是否需清扫中央区淋巴结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八五医院和瑞金医院外科手术治疗的44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病人资料。结果:首次手术44例中12例甲状腺癌肿位于甲状腺上极病人,再次手术发现颈侧区淋巴结有转移而中央区淋巴结无转移;余32例癌肿位于甲状腺中下极或下极,再次手术发现颈侧区和中央区淋巴结均有转移。术后有5例(11.36%,5/44)出现暂时性声音嘶哑,7例(15.91%,7/44)出现暂时性低钙血症。结论:对首次手术未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而甲状腺癌肿位于中下极或下极的病人,再次手术行颈侧区淋巴结清扫时,需清扫中央区淋巴结;但探查中央区无异常肿大淋巴结,可不清扫。对癌肿位于甲状腺上极的病人,为降低手术风险也可不清扫中央区淋巴结。  相似文献   

10.
甲状腺癌诊断及复发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的诊断及与术后复发有关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3月至2006年2月期间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宝山分院收治的256例经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的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235例(91.8%),滤泡状癌11例(4.3%),髓样癌7例(2.7%),未分化癌3例(1.2%)。所有病例均行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患侧腺叶+峡部+对侧甲状腺腺叶大部切除+病变侧中央区颈淋巴结清扫术;明确颈淋巴结转移或肿块明显外侵者,则行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对多灶癌或双腺叶癌者则施行双侧甲状腺全或近全切除,单或双侧Ⅵ区颈淋巴结清扫或一侧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对侧Ⅵ区颈淋巴结清扫术。228例患者有完整的术后随访资料,随访3~9年,平均随访(6.5±1.3)年。随访期间14例发生复发或转移,其中6例死亡,死亡原因均为术后复发或远处转移。结论影像学检查是诊断甲状腺癌最主要的检查方法,肿块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对肿块性质的判断准确率高,可靠性强。淋巴结转移率与原发病灶直径有关,肿瘤病理类型、分期、肿瘤外侵程度、淋巴结转移度、年龄及初次手术方式的选择与术后复发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临床上更加有效地预防和治疗颈乳糜漏的方法 .方法 我科1988~2008年期间共收治593例行甲状腺癌颈淋巴结清扫术的患者,对术后出现乳糜漏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共出现颈乳糜漏19例,占3.2%,其中17例采用持续负压吸引加局部加压包扎的保守治疗方法 治愈,2例采用淋巴管缝扎方法 治愈.结论 持续负压吸引加局部加压包扎是治疗甲状腺癌颈淋巴结清扫术后乳糜漏的主要治疗方法 ,对于引流量较大、持续时间较长的病例应采用手术治疗的方法 .  相似文献   

12.
儿童及青少年甲状腺癌具有淋巴结及肺部转移发生率高、复发率高、病死率低的特点。儿童及青少年甲状腺癌在发病因素、中央区及侧颈区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的特点方面与成年甲状腺癌存在一定差异,临床应结合相关指南,分别从腺叶切除范围、中央区清扫范围、颈侧区淋巴结清扫范围、~(131)I治疗及促甲状腺激素(TSH)抑制治疗5个方面制定其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3.
颈侧方淋巴结包括颈部Ⅱ、Ⅲ、Ⅳ和Ⅴ区淋巴结,和中央区淋巴结(Ⅵ区)清扫一样,颈侧方淋巴结清扫也是甲状腺癌手术的重要内容,规范颈侧方淋巴结清扫的重要意义不必赘述.本文依据近年来甲状腺外科进展,结合作者的临床实践和相关指南,讨论甲状腺癌颈侧方淋巴结清扫的几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手术中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临床意义.方法 术前或术中病理确诊为分化型甲状腺癌125例,手术方式为甲状腺全切或患侧全切+峡部+对侧近全切除术,同时加行颈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如术前、术中怀疑或明确颈侧区淋巴结转移时,则进一步行颈侧区淋巴结清扫.结果 中央区(Ⅵ区)淋巴结转移发生率为57.6% (72/125),5例发生跳跃性转移.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与性别(P =0.705)、单双侧(P =0.504)及有无周围组织侵犯(P=0.086)无明显相关;而年龄<45岁患者、非微小癌患者的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年龄≥45岁的患者(70.8% vs 43.3%,P=0.002)、微小癌患者(68.8% vs 25%,P=0.000).cN0患者中仍有43.8%(25/57)术后证实中央区淋巴结有转移.甲状腺全切组甲状旁腺及喉返神经并发症发生率(29.1%)与患侧全切+峡部+对侧近全切组(10%)相比有明显升高(P=0.008).结论 中央区淋巴结在分化型甲状腺癌中有较高的转移率,中央区淋巴结的清扫可以清除隐匿性淋巴结转移,进行准确的病理分期以指导手术后治疗,故应常规进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15.
正颈侧区淋巴结清扫术后发生乳糜胸的情况少见,尤其是双侧乳糜胸更为罕见~([1]),大量乳糜液压迫肺和纵膈可导致呼吸循环功能障碍而危及生命。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后发生双侧乳糜胸及乳糜腹文献尚无报道。笔者单位近期诊治1例甲状腺癌双侧颈侧区淋巴结清扫术后发生双侧乳糜胸及乳糜腹的病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达芬奇机器人双侧腋窝和乳晕径路(BABA)对低危伴颈侧区淋巴结转移分化型甲状腺癌行甲状腺全切+中央区淋巴结清扫+颈侧区淋巴结清扫的外科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分析2014年8月至2015年2月在济南军区总医院采用BABA完成甲状腺全切+中央区淋巴结及颈侧区淋巴结清扫的12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接受机器人甲状腺手术,达芬奇机器人颈侧区清扫时间平均(74±12)min,其中8例患者出现术后短暂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术后2周均恢复正常,无喉返神经损伤发生及乳糜漏发生,短期随访未发现颈部可疑淋巴结残留及淋巴结复发。患者对切口满意。结论对低危伴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甲状腺癌行BABA甲状腺全切+中央区淋巴结清扫+颈侧区淋巴结清扫是可行的,并取得较好美容效果,同时相较于传统开放性手术其手术的安全性及彻底性还需要进一步临床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7.
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出现早,但预后好。甲状腺切除手术和彻底合理的淋巴结清扫是公认治疗甲状腺癌的最佳选择。cN1 病人需要行颈淋巴结清扫术,但cN0 病人是否需要进行预防性中央区或颈侧区淋巴结清扫术仍有很多的争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胸乳入路行腔镜颈侧区淋巴结清扫术与传统开放颈淋巴结清扫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9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82例甲状腺癌颈侧区淋巴结清扫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7,行传统开放颈淋巴结清扫术)与研究组(n=35,经胸乳入路行腔镜颈侧区淋巴结清扫术)。结果:两组患者颈清时间、术后引流总量、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清扫淋巴结数量、阳性淋巴结数量、切口愈合不良、面部肿胀、乳糜漏、颈胸部感觉异常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重度疼痛占2.86%,对照组占21.2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胸乳入路行腔镜颈侧区淋巴结清扫术安全、可靠,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9.
正本期重点选题:甲状腺癌颈淋巴结清扫术规范化开展甲状腺癌颈淋巴结清扫术若干问题思考(徐震纲)重视甲状腺癌术后规范化长期随访(田文,郗洪庆,王冰)甲状腺癌侧颈区淋巴结清扫的局部解剖及临床应用(朱精强)甲状腺癌颈淋巴结转移影像学诊断方法选择及评价(陈曦)甲状腺癌上纵隔淋巴转移外科治疗策略(刘绍严,刘杰)甲状腺癌双颈淋巴结转移的治疗策略选择(李秋梨,张诠,郭朱明)颈淋巴结清扫术易遗漏转移淋巴结部位及对策(张浩,孙威)儿童及青少年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特点及治疗策略(赵文新,王波,翁煜景,等)  相似文献   

20.
分化型甲状腺癌行颈部淋巴结清扫的意义及方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行颈部淋巴结清扫的意义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自2007年1月至2010年6月山东省聊城市人民医院手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病人428例(506侧),其中在标准甲状腺癌改良根治术基础上简化操作过程(简称简化术式)完成手术349例侧。术后分组检测各区淋巴结转移发生率,比较不同手术方法术后并发症。结果本组中行中央区淋巴结(Ⅵ区)清扫者441例侧,转移发生率为52.83%(233/441);行颈侧区淋巴结清扫(Ⅱa、Ⅲ、Ⅳ、Ⅴb区)者385例侧,转移发生率为44.42%(171/385),其中Ⅱa区23.98%、Ⅲ区67.84%、Ⅳ区53.80%、Ⅴb区4.68%。结论分化型甲状腺癌即便是微小癌也有较高的颈部淋巴结转移发生率。对于临床颈侧区淋巴结阴性(cN0)病人也应常规行颈部淋巴结清扫术,以消除病变遗漏及复发隐患,全面准确评价颈部淋巴结状态。简化甲状腺癌改良根治术最大程度的降低了创伤,更加符合功能性根治的原则,适应证广泛,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