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分离、培养及鉴定胚胎大鼠神经干细胞(NSCs)方法,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NSCs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从大鼠胚胎脑组织中分离出NSCs,用bRGF和胎牛血清诱导其增殖和分化,予BrdU以标记分裂细胞,采用免疫细胞化学鉴定NSCs和分化神经细胞。结果大鼠胚胎脑NSCs在无细胞因子和胎牛血清的培养基中无新生细胞形成,但能在bFGF和血清诱导下形成克隆,并产生nestin和BrdU阳性细胞,贴壁后分化为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结论该方法从大鼠胚胎大脑分离出的细胞具有NSCs特性,即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bFGF是NSCs增殖必须的丝裂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索从大鼠胚胎肠组织获取肠神经嵴干细胞(neural crest stem cells,NCSCs)的可能性;与脑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比较,了解其生物学性状。方法 用NSCs的培养液同时进行肠NCSCs和脑NSCs的培养;得到的神经细胞球用神经上皮干细胞蛋白(nestin)进行鉴定,计数NCSCs神经细胞球和NSCs神经细胞球中各自的Nestin阳性细胞比例。NCSCs神经细胞球在胎牛血清诱导分化培养7d后,用神经元细胞特异性标记神经纤维丝蛋白(NF68)和星形胶质细胞特异性标记神经胶质酸性蛋白(GFAP)对其进行免疫荧光鉴定。结果从大鼠胚胎肠组织成功得到NCSCs,并且形成神经细胞球,Nestin为阳性;分化后细胞为NF68或者GFAP阳性;与NSCs比较,NCSCs能较快形成神经细胞球,其神经细胞球中的Nestin阳性细胞比例(66.75±12.42)%低于NSCs(91.60±5.62)%(P=0.000)。结论 肠NCSCs可以从大鼠胚胎肠组织分离培养得到,在体外培养环境下能够增殖,并且具有多向分化潜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联合应用简化无血清培养基和连续传代法,从胚胎14~17d、新生1d、新生5d小鼠肠管分离培养肠神经嵴干细胞(gut neural crest stem cells,GNCSCs),观察其体外培养过程中增殖、分化的特点,用p75、GFAP、Peripherin、α-Actin作为特异性标志来鉴定GNCSCs及其分化的细胞系,比较胚胎和新生小鼠GNCSCs在生长速度、分化细胞的种类及数量上的差异。方法取3组小鼠的肠管,分离制成单细胞悬液,接种于DMEM/F12完全培养基贴壁培养,在连续传代培养中观察克隆球的形成;将克隆球接种于含血清培养基,观察其分化现象;用免疫细胞化学和免疫荧光法检测克隆球及其分化细胞系特异性标志物的表达。结果部分胚胎和新生小鼠肠管细胞在无血清培养基中连续传代培养形成克隆球。在血清刺激下克隆球可分化为多种形态的细胞。克隆球和分化细胞系的免疫染色均为阳性。结论胚胎和新生鼠肠管内存在具有自我更新能力的GNCSCs,且均可分化为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和平滑肌三类细胞。新生鼠较胎鼠GNCSCs生长速度慢,分化的神经元数量减少,神经胶质细胞数量增加,平滑肌细胞无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儿童松质骨成骨细胞体外培养条件,为儿童骨组织工程研究选择种子细胞。方法 均取自先天性髋脱位患儿加盖手术时多余髂骨,术前证实患儿无代谢性骨病,未服激素类等药物。取材在手术时进行,男1例,女3例,年龄3~7岁。骨块保持无菌,置于无血清培养液中,4℃冰箱存放,2~4h内分离骨细胞。将髂骨松质骨剪碎成骨粒,经胰蛋白酶初步消化后,采用胶原酶Ⅱ分次消化法,获取原代成骨细胞,将原代成骨细胞置于含15%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基中培养,经传代、纯化后,绘制细胞生长曲线。成骨细胞的鉴定采用改良Goraori碱性磷酸酶(ALP)钙钴法染色、ABC法Ⅰ、Ⅲ型胶原染色及放射免疫法测定骨钙素含量。培养期间应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结果经酶消化法得到的儿童成骨细胞,呈梭形,较饱满。原代细胞胞体较小,传代后可呈多角形、梭形或不规则形,胞浆内可出现黑色颗粒。ALP染色阳性率45%。初次酶消化后的松质骨块经培养后,还可以多次消化得到更加纯化的成骨细胞。结论 采用胰蛋白酶及胶原酶的多次消化法获取原代细胞,经培养、传代后,可得到较为稳定、纯化的儿童松质骨成骨细胞。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状态下新生鼠海马神经干细胞(NSCs)体外培养特征。方法将42只新生7日龄SD乳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单纯缺氧组及缺氧缺血(HI)组,每组14只。每组又根据处死时相点随机分成3、6 h,1、3、7、14、21 d 7个小组,每小组2只。建立HI动物模型后,采用细胞克隆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3组左侧海马的NSCs进行培养、传代、分化及鉴定。结果3组SD鼠海马组织均能培养出悬浮生长的NSCs神经球,具有连续克隆能力,可传代培养及分化。在3、6 h时间点处死培养SD鼠原代细胞时,3组获得克隆球的数目无显著差异,而在1、3、7、14、21 d时间点培养的原代细胞中均以单纯缺氧组培养出的克隆球最多,HI组培养出的克隆球最少。结论不同状态下新生鼠海马组织均能培养出NSCs,NSCs随年龄的增加、病程的延长和病情的加重而减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缺氧缺血对妊娠中期人类胚胎脑室管膜下区(subventricular zone,SVZ)神经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取即刻解离的妊娠中期人类胚胎脑SVZ细胞,分缺氧缺血组(HI组)和对照组短时培养.以氧糖缺失法(OGD)制备缺氧缺血损伤细胞模型.培养前以细胞成活率评价损伤程度,培养后以细胞特异性标志蛋白nestin、MAP2、GFAP、PDGFRa及RCA120的抗体通过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法分别鉴定神经干细胞(NSCs)、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祖细胞及小胶质细胞,比较其百分含量.结果 HI组的细胞成活率(63.41%±0.06%),明显低于正常组(98.9%±0.01%)(P<0.001),短时培养后HI组中细胞亚群中含量最高的是GFAP(+)的星形胶质细胞56.48%±0.03%,其次为神经干细胞NSCs 22.47%±0.03%而PDGFRa(+)的少突胶质祖细胞含量最低;在对照组中最高则为MAP2(+)的神经元48.81%±0.03%,其次为GFAP(+)的星形胶质细胞32.31%±0.03%.含量最少的为小胶质细胞1.15%±0.01%.结论 妊娠中期人类胚胎脑SVZ含有NSCs、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祖细胞和小胶质细胞,缺氧缺血对SVZ神经细胞损伤明显,不同细胞对缺氧缺血损伤的耐受性不同:NSCs、星形胶质细胞对缺氧缺血损伤的耐受性相对强于神经元、少突胶质祖细胞.  相似文献   

7.
目的 建立简单快速获得Leydig细胞的分离纯化新方法.方法 分阶段应用低浓度胶原酶,采用差速消化法分离纯化小鼠睾丸内的Leydig细胞.将不同阶段获得的细胞分别培养,观察其原代生长情况.采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培养的Leydig细胞内的标志性酶--3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3β-HSD)、胆固醇侧链裂解酶(CYP11A1)和17α羟化酶(CYP17A1)的表达情况.结果 使用低浓度胶原酶短时间重复三次消化,以第二次消化获得的Leydig细胞纯度最高69.6%±4.16%,增殖能力最强.培养7 d后纯度增高至90%.原代培养的各个阶段均可检测到睾酮合成酶谱的表达.结论 应用低浓度胶原酶差速消化法可以获得大量高活力的Leydig细胞,原代培养效果理想,细胞功能保存完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脑源件神经营养因子(BDNF)对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NSCs)定向分化的影响.寻找新的NSCs诱导剂,以提高向神经元方向分化比例.方法 取1日龄新生大鼠海马组织,采用无血清培养液悬浮培养方法 进行培养,传2代后可得到高纯度NSCs.通过NSCs特殊标志物神经巢蛋白(nestin)染色鉴定培养细胞.将传3代的NSCs随即分为2组,每组15份.每份均为2mL.含细胞数为1×105.实验组用基础培养液加入50 g/L胎牛血清和20μg/L BDNF诱导其分化;对照组用基础培养液加入50 g/L胎牛血清.分化培养1周后用免疫荧光标记及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分化得到的神经元及其比例.结果 通过无血清悬浮培养海马组织细胞呈球形生长,nestin免疫荧光染色呈强阳性表达,细胞纯度90%;免疫荧光标记及流式细胞仪检测,实验组NSE阳性细胞的百分比为60.45%,明显高于对照组(23.67%)(x2=27.75 P<0.005).结论 通过无血清悬浮培养法培养新生大鼠海马组织细胞可获得纯度较高的NSCs;BDNF可体外诱导海马NSCs向神经元定向分化,并提高其分化比例;BDNF是一种较为理想的NSCs分化诱导剂.  相似文献   

9.
巨容  杜江  兰和魁  王斌  封志纯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6,21(24):1709-1710,1719
目的研究人胚胎神经干细胞体外长期培养的条件、不同部位脑组织神经干细胞数量及其分化能力和特点。方法分离人胚胎海马、皮质、室周、纹状体脑组织,培养在含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皮生长因子(EGF)、B27、N2掭加剂的无血清培养基中,形成神经球,用有限稀释法进行克隆、传代。计算神经球数量,用溴脱氧尿苷(BrdU)标记神经球,使用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神经干细胞自主分化能力。结粜人胚胎海马、皮质、室周、纹状体部位脑组织均能培养出具有自我增殖能力的神经干细胞,其中海马所含神经干细胞最丰富。室周次之。BrdU检测有正在分裂、增殖的细胞。液氮冻存6个月的细胞复苏后仍具增殖分化能力。细胞贴壁分化后可形成Nestin、胶质原性纤维酸性蛋白(GFAP)、微管相关蛋白2(MAP2)表达阳性细胞。结论胚胎脑组织具有丰富的神经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增殖能力,可长期培养。含b-FOF、EGF的无血清培养基能促进神经干细胞连续稳定增殖,保持神经干细胞特性。分离培养的神经干细胞可向神经元、胶质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体外观察并鉴定13-顺维甲酸诱导神经母细胞瘤(NB)干细胞的分化作用,为临床用维甲酸治疗NB微小残留病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取14例伴骨髓转移的Ⅳ期NB患儿的骨髓液标本,分离出NB细胞,将原代肿瘤细胞接种于无血清干细胞培养基中悬浮培养;在含5 μmol·L-1 13-顺维甲酸的分化培养基中培养神经球细胞,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RT-PCR法检测神经球细胞诱导前、诱导3和9 d Oct-4表达水平的改变;利用细胞免疫荧光技术比较诱导前及诱导9 d神经球细胞nestin表达的差异。结果 14例骨髓标本中,4例分离到原代NB细胞。无血清培养基中培养4~6 d后,可见原代悬浮神经球形成,传代后成球细胞能再次分裂增殖为神经球。神经球细胞在血清培养基中呈贴壁生长,呈三角形或星形,添加5 μmol·L-1 13-顺维甲酸后,细胞生长速度降低,形态发生明显改变。RT-PCR法检测结果显示,13-顺维甲酸诱导9 d后,神经球细胞Oct-4表达水平逐渐降低;细胞免疫荧光显示诱导9 d后神经球细胞nestin表达减弱。结论 13-顺维甲酸能有效诱导NB干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神经营养素3(NT-3)及神经干细胞联合移植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大鼠神经功能恢复及神经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的比例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取新出生的24h内的wistar大鼠,从海马中分离神经细胞,进行培养、鉴定。用出生7d的wistar新生大鼠制作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动物模型,模型成功后7d进行移植。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模型组、假移植组、神经干细胞移植组、NT-3及神经干细胞联合移植组(简称联合移植组),每组12只。移植部位为损伤同侧侧脑室。移植后4周进行功能实验,取脑组织进行免疫组化及免疫荧光检查。结果从新生鼠海马中成功培养出神经干细胞,培养条件下呈悬浮状态生长,形成神经球,绝大多数的细胞表达神经干细胞的标志物神经巢蛋白(nestin)。说明培养的细胞大部分为神经干细胞,细胞纯度达90%以上。Y迷宫实验结果:神经干细胞移植组平均(163±11.6)次学会,记忆的平均正确率为(50±13.3)%;神经干细胞(NSC)+NT-3联合移植组平均(117.27±11.04)次学会,记忆的正确率平均(63±11.2)%。握持牵引实验结果:神经干细胞移植组平均(30.1±11.8)s,右下肢能放置的占40%;NSC+NT-3联合移植组平均(40.64±10.6)s,右下肢能放置的占72.73%。斜坡实验结果:神经干细胞移植组平均(20.3±8.25);NSC+NT-3联合移植组平均(12.9±5.15)s。说明接受NT-3及神经干细胞移植组大鼠的学习能力、记忆能力及肢体功能与单纯神经干细胞移植组相比有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神经干细胞分化成神经元的比例(50%)与单纯神经干细胞移植组(30%)比有明显增多。结论NT-3与神经干细胞联合移植能提高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和肢体功能,并能提高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转化的比率,NT-3和神经干细胞联合移植较单独神经干细胞移植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有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人胎脑海马部位神经干细胞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人胎脑海马部位神经干细胞的形态学发育特点。方法 收集胎龄20~36周的自愿水囊引产胎儿75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光镜观察技术对胎脑海马部位神经干细胞的分布、形态、存在方式进行检测。结果 神经干细胞主要分布于海马多形细胞层、锥体细胞层及颗粒细胞层,分子层也可见,细胞呈圆形、椭圆形、三角形及星形,以圆形细胞多见,0~2个突起不等,以1个突起多见。细胞胞浆丰富;核呈圆形及椭圆形,染色质疏松,2~5个核仁不等。多数单个散在分布,可见对称分裂现象,有的干细胞呈簇状分布,有的干细胞突起与别的细胞保持联系。结论 人胎脑海马部位各层均存在神经干细胞,海马可能存在齿状回之外的神经干细胞生发中心。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儿童终丝中神经干细胞的分布,为脊髓栓系综合征(Tethered Cord Syndrome,TCS)的治疗提供新的策略。方法取TCS患者内终丝近远端40例,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进行染色,观察巢蛋白(Nestin)表达。结果终丝的近远端均有Nestin阳性细胞,近端22例阳性表达占15例,阳性率为68.1%,远端18例阳性表达有10例,阳性率为55.6%;x^2检验显示:终丝近远端阳性表达无差异。结论TCS患者终丝中存在Nestin阳性细胞,这为从TCS患者终丝中诱导、分化神经干细胞,对TCS患者进行神经干细胞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为TCS和其它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进行神经干细胞治疗提供新的材料来源。  相似文献   

14.
目的将胎鼠的神经干细胞移植到脊髓栓系综合征大鼠的病变脊髓中,观察治疗效果。方法从孕17d大鼠胚胎脊髓中分离、培养神经干细胞并诱导分化,通过免疫组化技术研究证实其特性。制作大鼠脊髓栓系模型,3d后将未分化的神经干细胞注人病变脊髓内,2个月后观察大鼠的运动功能,处死大鼠,研究移植后的干细胞在体内存活、迁移及分化情况。结果实验中分离、培养的神经干细胞能够被诱导分化成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脊髓栓系大鼠移植干细胞后运动功能改善,神经元数目增多,显著好于未移植组。免疫组化方法证实移植后的干细胞在体内可以存活、迁移、分化成神经细胞。结论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体内、体外均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移植神经干细胞是治疗脊髓栓系神经变性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神经干细胞端粒酶激活后,在缺氧缺血条件下其增殖与存活能力的变化。方法将传代培养神经干细胞分为对照组、氧糖剥夺(OGD)组、OGD+高浓度环黄芪醇(CAG)组和OGD+低浓度CAG组。高、低浓度CAG组分别加入终浓度为25μM和10μM的CAG;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进行OGD处理。Western blot检测细胞端粒酶逆转录酶(TERT)表达水平;TRAP法检测端粒酶活性;显微镜下计数细胞数目、测量神经球直径;化学发光法检测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增殖和凋亡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OGD处理后,神经干细胞数目减少,神经球直径缩小,凋亡细胞增多,细胞增殖率下降,存活率下降(P0.05);CAG作用后,神经干细胞TERT表达和端粒酶活性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与OGD组比较,CAG作用后神经干细胞减少和神经球直径缩小程度明显减轻(P0.05),细胞增殖率升高,存活率升高(P0.05);不同浓度CAG作用效果无明显差异(P0.05)。在正常培养的神经干细胞中,与对照组相比,CAG作用能够提高神经干细胞TERT表达水平(P0.05),促进细胞数目增加和神经球直径增大(P0.05)。结论缺氧缺血状态下,端粒酶激活能够显著促进神经干细胞的增殖与存活,CAG有望用于缺氧缺血后脑损伤的修复与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许多药物具有神经毒性,尤其是对于儿童的影响更大.目前常用的药物体内毒性实验既耗时又昂贵.人胚胎干细胞和人羊水干细胞的神经分化有望建立一种理想的用于评价药物神经毒性的体外评估系统.此项研究旨在利用红藻氨酸的神经毒性验证此系统的可行性.方法 单层贴壁状态下,人胚胎干细胞和人羊水干细胞在化学成分明确的诱导条件下向神经细胞诱导.这些细胞经神经细胞特异性的抗体染色证实其特性.诱导得到的神经细胞在不同浓度红藻氨酸的培养液中进行培养和扩增,每代细胞进行计数,绘制细胞的生长曲线.结果 人胚胎干细胞和人羊水干细胞均可被高效地诱导为神经细胞;人胚胎干细胞的神经诱导效率高于人羊水干细胞;红藻氨酸对诱导得到的神经细胞具有毒性,其浓度与毒性呈正相关.结论 人胚胎干细胞和人羊水干细胞的体外神经分化可作为用于评价药物神经毒性的体外评估系统.
Abstract:
Objective A lot of drugs have side effects on the central nerves system. Especially in children. In vivo neurotoxicity tests are time-consuming and expensive. The neural differentiation of 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s and amniotic fluid stem cells provides all ideal in vitro system that Can be applied to evaluate neurotoxicity of drugs. This study was to try to establish such a system. The kainie acid was selected to test the neurotoxicity. Methods The 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s and amniotic fluid stem cells were indueed to differentiate into neural cells by a chemically defined neural induction medium. The induced neural cells were propagated in the presence of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Immunocytochemical staining Was applied to confirm these cells' neural identity. The induced cells were propagated under different concentration of kainic acid, then the gosh curve were made based on the cell numbers. Results Both of the 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s and amniotic fluid stem cells could be efficiently induced to be differentiated into neural cells. The neural differentiation efficiency of 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s is higher than that of human amniotic fluid stem cells. The kainic acid has neurotoxieity to the indueed neural cells. Conclusions The neural differentiation of 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s and amniotic fluid stem cells were proved to provide a rapid and convenient approach for estimating the neurotoxlcity of drugs.  相似文献   

17.
新生大鼠神经干细胞的分离培养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新生大鼠神经干细胞的分离培养方法及其外源报告基因在神经干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采用无血清细胞培养技术,间接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及其绿色荧光蛋白转导技术。结果 从新生大鼠脑组织分离的细胞具有连续克隆能力,表达神经上皮干细胞蛋白,诱导分化后的细胞表达成熟神经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特异性的蛋白。绿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转导神经干细胞后能够有效表达。结论 该方法分离培养的神经干细胞保持了干细胞的未分化属性,具有自我更新、增殖能力和多分化潜能,而且外源报告基因在神经干细胞中能够有效表达。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新生大鼠神经干细胞的分离培养方法及其外源报告基因在神经干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采用无血清细胞培养技术,间接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及其绿色荧光蛋白转导技术。结果: 从新生大鼠脑组织分离的细胞具有连续克隆能力,表达神经上皮干细胞蛋白,诱导分化后的细胞表达成熟神经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特异性的蛋白。绿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转导神经干细胞后能够有效表达。结论: 该方法分离培养的神经干细胞保持了干细胞的未分化属性,具有自我更新、增殖能力和多分化潜能,而且外源报告基因在神经干细胞中能够有效表达。  相似文献   

19.
干细胞的无限自我更新和增殖分化的特性,为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带来了希望,其中间充质干细胞(MSCs)具有分化成间质起源的任意组织包括神经组织的潜能,使其作为最佳种子细胞在组织工程中令人看好.但不少学者对间充质干细胞的这种可塑性持相反意见.神经干细胞可分化为不同类型的神经细胞,大多神经干细胞移植实验显示胶质细胞占较大比例.胚胎干细胞可分化为包括神经谱系在内的各种细胞谱系,目前有3种分化为神经细胞的方法,包括视黄酸诱导法、谱系选择法及基质细胞诱导法.少突胶质前体细胞是一种重要的神经前体细胞,表达趋化因子受体CXCR4,并受到CXCLl2的调节.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纤毛状神经营养因子与白血病抑制因子都可促进其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