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分析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FMEA)对消毒供应室手术器械集中式管理质量及医院感染率的影响。方法 2015年5月至2016年6月某医院以传统方法进行手术器械集中式管理(存在缺陷)为实施前阶段,2016年8月至2017年10月以FMEA方法进行手术器械集中式管理(实施整改措施后)为实施后阶段,此阶段包括成立FMEA小组,分析失效模式及失效原因,制定和完善整改措施。评估HFMEA实施前、后各因素失效模式的风险指数(RPN)。分析两个阶段手术器械集中式管理质量、消毒质量,并统计医院感染情况。结果与实施前比较,FMEA实施后精密器械损耗、器械回收不及时、器械防护不当、清洗流程错误、冲洗不彻底、培训考核不到位各RPN值显著下降。与实施前比较,FMEA实施后防护合格率、清洗合格率、灭菌合格率、包装合格率均显著升高,且均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实施前比较,HFMEA实施后手术器械消毒后生物监测、B-D试验合格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MEA实施前后各调查250名患者,实施前后分别感染29人次、9人次,感染率为11.60%、3.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MEA可及时发现医院消毒供应室手术器械管理的失败模式,有效避免其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而可提升临床工作质量及降低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在术中输血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运用HFMEA分析并列出静脉输血流程中的潜在失效模式,计算每个失效模式的危机值(RPN),筛查出RPN125分的失效模式,对其风险因素进行分析,然后制定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对2017年6月—2018年6月实施HFMEA后的临床输血护理质量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并作为观察组,将2016年4月—2017年4月实施HFMEA前的临床输血护理质量检查作为对照组。比较实施HFMEA前后高危失效模式的RPN值,以及2组护理差错及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施HFMEA后高危失效模式的RPN值均较实施前低(RPN因人为因素数值不同);观察组护理差错及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对照组1.36%,观察组0.42%)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运用HFMEA进行手术室输血安全管理,可减少护理差错,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在降低硬式内镜集中消毒供应风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运用HFMEA的理念对硬式内镜集中消毒供应流程的潜在风险进行前瞻性分析,针对不安全因素落实持续改进措施,以降低硬式内镜集中消毒供应流程的风险。比较改进方案实施前后风险优先指数(RPN)、硬式内镜器械损坏及包装错误情况、手术医生及手术护士对消毒供应中心工作满意度。[结果]最高5个失效模式的RPN值较改进方案实施前明显降低,且均低于100分;器械损坏率由0.091%下降至0.019%;包装错误率由0.189%下降至0.079%;手术医生及护士对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满意度由78.22%提升至96.78%(P0.05)。[结论]运用HFMEA理论对硬式内镜集中消毒供应流程进行分析改进,有助于降低其管理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在预防术中低体温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将2015年6月—2015年12月8166例手术病人设为对照组,给予传统的护理管理;将2016年1月—2016年6月9 018例手术病人设为观察组,应用HFMEA对术中体温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风险评估、筛查高失效风险环节,选择其失效模式优先风险数值(RPN)的5个失效模式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方案。[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低体温发生率下降(P0.01),观察组实施HFMEA管理模式后RPN值明显下降。[结论]将HFMEA应用与预防术中低体温管理,可以准确把握防范低体温的重点管理环节,防患于未然,有效降低手术病人的术中低体温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医疗失效及效应分析模式(HFMEA)在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3年7月手术室成立HFMEA管理小组,运用HFMEA模式评估病人手术中易发生的失效环节,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并实施。比较实施前(对照组)和实施后(观察组)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坠床、灼伤及烧伤、手术部位错误、标本丢失、异物遗留、用药或输血错误)发生情况、失效模式RPN值及病人满意度。[结果]应用HFMEA模式后手术室各种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均有明显下降;影响手术安全的失效模式RPN值由2 072分下降到46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人满意度由75.6%提高到8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FMEA模式的运用可以预见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失效环节,并通过RPN值使潜在隐患得到量化,进而确定手术室安全重点改进目标,从而有效降低手术室护理流程中风险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降低术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流程的执行缺陷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方法根据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的方法,成立外科下床动流程改进小组,对腹部术后患者下床活动流程执行缺陷情况进行失效模式及潜在风险原因分析,计算优先风险指数(RPN);对需优先解决的问题进行措施改进。结果实施HFMEA管理后护理评估不到位,疼痛护理欠规范显著低于管理前(P0.05),83.33%~100%外科护士对实施HFMEA管理持肯定态度。结论运用HFMEA评估及改进流程,可以有效降低患者下床活动的风险,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对提高口腔器械清洗质量的效果。方法:运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分析口腔器械清洗质量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找到潜在失效模式,计算危机值,风险优先排序,制定改进措施,进行前瞻性的干预。结果:实施HFMEA管理后,风险性最大的4项失效模式危机值均低于实施前(P0.05),器械清洗合格率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应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可有效地提高口腔器械清洗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医疗失效与效应分析(HFMEA)在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UEX)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院于2017年6月开始实施HFMEA管理,将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85例实施气管插管常规护理的患儿纳入对照组,将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实施HFMEA管理的85例患儿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失效优先风险指数(RPN)值与UEX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失效、操作规范、固定措施、约束方法、患儿病情和年龄、舒适管理RPN值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UEX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HFMEA管理能够降低PICU气管插管患儿UEX发生率,降低失效RPN。  相似文献   

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5):974-976
探讨HFMEA模式在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价值。依据是否实施HFMEA模式分组,对比组间手术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患者满意度以及RPN值。观察组实施HFMEA模式后手术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患者满意度以及RPN值均明显较对照组更理想(P0.05)。手术室运用HFMEA模式,有利于预见护理流程中存在的风险和采取积极的改进措施,从而有效降低护理流程中的风险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王米艳  颜艳  唐喻莹  曹文莎 《全科护理》2021,19(31):4397-4400
目的:观察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管理在小儿外科住院患儿跌倒/坠床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医院收治的2200例患儿为对照组(实施HFMEA前),采用常规防跌倒/坠床护理管理,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医院收治的2400例患儿为观察组(实施HFMEA后),采用HFMEA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儿跌倒/坠床发生率及风险优先数值(RPN).结果:实施HFMEA管理后跌倒/坠床不良事件发生率由原来的0.59%降至0.08%,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实施HFMEA后5个失效模式RPN值明显降低,均<125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小儿外科住院患儿跌倒/坠床管理中应用HFMEA能有效降低患儿跌倒/坠床不良事件发生率,确保患儿安全,提升护理管理质量,同时也提高了护士的安全风险防范意识及思维评判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微信平台在眼科手术室与供应室显微器械一体化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微信平台加入到眼科手术室与供应室显微器械一体化管理中,选取实施前3个月(对照组)显微器械576件和实施后3个月(观察组)显微器械624件进行研究。比较2组器械完好率、器械清洁合格率、器械包装合格率、器械丢失率及医生对手术显微器械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器械完好率、器械清洁合格率、器械包装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器械丢失率低于对照组(χ2=4.296,P=0.038),实施后,手术医生对手术显微器械满意度高于实施前(Z=-2.990,P=0.003)。结论 将微信平台加入到眼科手术室与供应室显微器械一体化管理中,能生动形象地迅速传递交流信息,有效改善手术室护士与供应室护士之间的沟通障碍,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6S管理在ICU仪器设备管理中应用价值。方法 我院2020年1月开始在ICU仪器设备管理中实施6S管理模式,以该模式实施前后两个时间段ICU仪器设备管理过程中仪器设备管理效果(仪器设备放置规范率、设备完好率、使用登记完整率、仪器故障率、维修频率、仪器设备平均保养时间、环境整理时间、仪器取用耗时)、仪器设备管理能力及满意度情况。结果 实施后仪器设备放置规范率、设备完好率、使用登记完整率分别为97.40%、98.70%、96.10%,均高于实施前的87.01%、90.91%、85.71%,差异显著(P<0.05);实施后仪器故障率、维修频率较实施前低(P<0.05);实施后仪器设备平均保养时间、环境整理时间、仪器取用耗时均较实施前短(P<0.05);实施后的医务人员ICU仪器设备管理水平明显高于实施前,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满意度95.83%高于实施前的66.67%,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ICU仪器设备管理中,应用6S管理,可提升仪器设备管理质量及仪器设备管理效率,提升医务人员仪器设备管理能力及仪器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运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ealth care 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HFMEA)规范新生儿卡介苗(bacille calmette-Guerin vaccine,BCG)接种流程,并评估应用效果。方法组建HFMEA项目团队,根据HFMEA模式规范新生儿BCG接种流程。便利抽样法选取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2015年出生的新生儿为观察组,2010-2014年出生的新生儿为对照组,比较规范接种前后两组新生儿在BCG使用情况及BCG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报告发生率之间的差异。结果应用HFMEA模式规范BCG接种流程后,新生儿BCG及时接种率由96.16%升至97.36%(P0.01),BCG的AEFI报告发生率由493.32/100万剂次降至68.78/100万剂次(P0.05)。结论应用HFMEA模式规范BCG接种流程,可提升BCG及时接种率及疫苗接种工作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医院消毒供应室护理中融入细节管理的工作效果.方法 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消毒供应室护理中融入细节管理,随机选取120名医务人员进行研究,分别在护理措施实施前后对其进行问卷调查.比较实施前后医务人员满意度与护理质量.结果 医院消毒供应室护理中融入细节管理后满意度为95.00%,高于实施前的8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1.41,P<0.05).实施后医务人员服务意识、错误防范意识、安全意识评分分别为(93.34±10.46),(91.57±11.63),(90.35±10.52)分,分别高于实施前的(81.34±9.62),(80.03 ±9.38),(76.63 ±4.3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7.31,6.15,6.06;P <0.05).实施后经监测工作合格率为100%,高于实施前的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31,P<0.05).结论 医院消毒供应室护理中融入细节管理工作,可有效提高医院护理质量,提高医务人员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张海波  黄润  吴芳 《护理学报》2023,30(5):28-32
目的 探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ealth 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HFMEA)在优化体外循环术后应激性高血糖(stress-induced hyperglycemia,SHG)管理流程中的效果。方法 对心胸外科重症监护室SHG管理流程应用HFMEA进行分析,绘制流程图,分析潜在的风险因素,制定并落实更为细化的SHG管理流程、SHG管理流程核查图等改进措施,比较HFMEA实施前(2019年10月—2020年12月)和实施后(2021年1月—2022年3月)SHG管理风险值、血糖管理情况及患者预后情况。结果 HFMEA实施后未落实分层培训、护士未充分认知监测血糖必要性、未判断患者术前血糖基数及有无高血糖病史、管理方案制定不合理、目标血糖值设置不合理、肠内及静脉营养患者SHG管理方案未制定、胰岛素冲配过程不规范、胰岛素使用后,血糖监测不及时、给药护理措施不到位、管理评价不及时等10项失效模式的风险值均比实施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HFMEA后血糖管理情况明显好转、患者预后情况明显好转,且各项监测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手术室腔镜管理中的细节管理措施,旨在分析减少腔镜损坏的管理方法和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手术室自2015年1~3月实施的1200台手术为观察组,对手术室的腔镜器械进行细节管理,将2014年10~12月的1200例手术作为对照组,将观察组手术在器械清洗消毒合格率、器械完好率及器械准备差错的发生率等方面与细节管理实施前的1200例手术进行对比,同时观察进行手术的医师对于细节管理实施的满意度.结果 细节管理实施前后,两组手术在器械清洗消毒合格率、器械完好率及器械准备差错的发生率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手术室通过对术中腔镜进行有效的细节管理,可显著提高手术中的护理质量,提高手术腔镜器械的完好率及器械清洗消毒合格率,有效降低器械准备差错的发生并显著增加手术医师对手术护理的满意度,因此,细节管理在手术室实施的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降低手术室手术器械闲置率的效果。方法成立由8人组成的品管圈,针对手术室手术器械闲置率高的情况,通过品管圈活动步骤,找出手术器械闲置的原因,制定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并将改进前后由于手术器械闲置导致手术器械包不合格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由于手术器械闲置导致的手术器械包不合格率由实施前的90.75%下降到改进后的22.54%,改善幅度为75%,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明显降低了手术器械闲置率,节约了科室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规范了手术器械的管理,促进了手术室管理质量的持续改进,有助于发挥护士的主观能动性,提高科室团队凝聚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在前列腺良性增生(BPH)患者留置导尿管流程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6月(实施HFMEA管理前)本院老年病科收治的33例BPH留置导尿管患者作为对照组,选择2019年7?12月(实施HFMEA管理后)收治的35例BPH留置导尿管患者作为观察组。应用HFMEA对BPH患者留置导尿管流程进行分析,通过计算风险优先值(RPN)查找流程中潜在的高危因素,并对RPN>125的关键环节制定并实施改进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满意度及首次置管成功率。【结果】观察组首次置管成功率为97.14%(34/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76%(25/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64,P=0.0093<0.05)。观察组失效模式如对患者病情评估不足、导尿手法操作不当、无法正确判断导尿管是否在膀胱内、患者准备不足、导尿管型号选择不当及总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心理干预、疼痛护理、操作技术、满意度总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HFMEA管理有助于改进BPH患者留置导尿管的流程,提高置管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基于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的标准化体系在提升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运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建立肠道准备标准化体系,规范护理流程。评估HFMEA模式实施前后患者肠道准备质量。结果运用HFMEA模式建立肠道准备标准化体系后,入院评估漏评率从36.83%下降到5.66%(P<0.01),肠道准备过程中不规范率从42.93%下降到10.18%(P<0.01),波士顿肠道评分量表(BBPS)评分错误率从26.42%下降到2.64%(P<0.01),肠道准备失败率从42.52%下降到14.86%(P<0.01)。结论运用HFMEA模式建立的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标准体系,能有效提升患者肠道准备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