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进几年来,我国《献血法》、《血站管理办法》、《血站质量管理规范》、《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实施,使无常献血事业正逐步走向规范化、法制化、标准化的阶段,与此同时,加强全面血液质量管理,保证血液的安全尤为重要。我们昌吉州血站从1998年无常献血以来,对采供血过程中血液质量控制和监督管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现做一简述。  相似文献   

2.
郑优荣 《现代医院》2007,7(2):115-117
为进一步加强血站的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保证血液安全,2002年,卫生部在全国采供血机构相继开展了世界卫生组织(WHO)倡导的血站质量管理项目( Quality Management Project for blood transfusion services, QMP)的培训。该项目(QMP)强调血站应当积极采用国际质量体系标准和国家行业规范,并充分结合实际,建立和完善血站质量体系。2006年卫生部颁布的(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明确规定,血站实验室必须建立和持续改进实验室质量体系,质量体系应覆盖血液检测和相关服务的所有过程。本文结合卫生部新颁布实施〈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就如何加强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和建立健全质量体系确保血液安全,浅谈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3.
刘文宝  何川 《现代保健》2010,(13):129-130
血站实验室的生物安全对血站的质量管理和临床用血安全至关重要。对血站实验室严格把关,加强实验室的全面质量管理,避免实验室人员职业暴露是血站管理者的重要职责。笔者根据工作中的经验和体会,对血站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管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血站是一个特殊的医疗机构,血液质量是生命线,采供血全过程是保证血液质量的生命线。血液质量管理是一项长期工作,决不能有丝毫懈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质量的认识不断得以深入,突出表现在质量的内涵已从“符合性”向“适应性”和用户满意延伸,即产品或服务的质量不仅要符合有关质量标准要求,更需要以满足用户需求为目标。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目前已在多家血站开展实施,将ISO9000的这一管理模式较好地融人到血站全面质量管理的工作实际中,对血站的全面质量管理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血站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实践及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随着卫生部新的《血站管理办法》、《血站质量管理规范》和《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的颁布实施,对血液的采集供应及质量管理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文章就血站质量管理及无偿献血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措施与对策。  相似文献   

6.
国家卫生部在2005年和2006年先后颁布实施《血站管理办法》、《血站质量管理规范》和《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这“一法两规”,我国血站的建设和管理自此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的发展轨道。在贯彻执行“一法两规”的实际工作中,血站质量管理和文化建设同等重要,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如何处理好二者的关系,怎样加强血站文化建设和质量管理,是建设现代化血站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7.
输血相关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血液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患者的康复与生命安全,其中检验质量又是血液安全的关键.血站实验室的质量管理是整个血站质量保证体系中的重点.一旦出现与输血相关的医疗纠纷,血液的检测将成为举证采供血机构安全责任的重要证据.因此,加强血站实验室的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的建设和管理,保证血液检测的准确性是降低输血传播疾病风险,确保用血安全的重要手段.通过学习和实施<采供血机构质量管理规范>结合实际工作,现将如何加强血站实验室的质量管理,确保用血安全的几点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文章讨论了采供血机构建立血站实验室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和实施实验室全面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严格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标准对血液检测。通过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建设和管理,加强实验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确保血液检测全过程得到有效控制,保证临床用血安全。  相似文献   

9.
世界卫生组织(WHO)为了帮助成员国改善血液供应的安全性,制定了血液安全的全球战略,建立了全球血站质量管理项目(QMP),支持每个国家的输血服务机构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国家质量管理体系。2006年,我国政府又相继颁布了《血站管理办法》、《血站质量管理规范》、《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等法规,要求实验室建立实验室质量体系文件,并必须获得《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审核合格证书。  相似文献   

10.
全面质量管理是指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客户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1]。随着血站检验科自动化设备的使用和计算机网络的建立,极大地方便了实验室工作人员,但也对检验科的质量管理提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根据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建立有效的血站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防护措施..方法 建立实验室标准操作规程与生物安全手册,对工作人员进行生物安全防护培训,落实实验室个人防护装备及实验室的生物安全设施,正确处理实验室废弃物。结果 通过加强血站实验室的安全防护,无一例职业感染发生,有效预防因职业暴露感染艾滋病病毒。结论 血站实验室按照生物安全等级Ⅱ进行管理,遵循标准预防原则,严格施行保护措施,维护了工作人员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12.
血站的主要职能是采、供血,而保证血液质量,做到安全输血则是血站的生命。从实际工作来说,血液质量的控制是经血传播感染因子和血液中有效治疗成份的控制。从管理的角度来说,血液质量控制是设备、原辅材料、人的管理。如何将“下一环节对上一环节的控制,终产品的全面控制”等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落到实处,是关键中的关键。这取决每位员工质量意识的提高和对工作的责任心。1 任何一袋终产品血液或成份血有两方面质量,即是否含有经血感染因子,每单位含有效治疗成份的量1.1 严格把关做好经血传播感染因子的控制1.1.1 提高实验室检测水平 首…  相似文献   

13.
血站的献血资料真实地记录了血液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的全过程,是血站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和社会法制化进程的加快,国家对采供血机构的管理越来越规范,特别是对献血记录的要求也日益严格.献血档案管理已经成为血站管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14.
血液质量是关系到公众健康、社会稳定的大事。90年代,采供血机构为了规范执业行为,促进质量体系建设,纷纷引入ISO9000族标准。为了确保血液安全,规范血站的执业行为,促进血站的建设与发展,卫生部根据《献血法》制定了《血站管理办法》及其配套的《血站质量管理规范》和《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两个规范是血站质量管理的基本准则,执行和落实两个规范是保证血液质量的基础。如何将ISO9000与"一个办法,两个规范"相结合,建立适合血站的质量管理体系,是采供血工作者的共同心愿。为此,本刊编辑部特别组织了此组专题文章,旨在推动血液质量管理朝着规范化、标准化方向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持续改进在血站质量管理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综合运用内部审核、管理评审、数据分析等多种渐进式持续改进方式,以及将《血站质量管理规范》、《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与ISO/IEC17025:2005质量管理体系进行整合和引入新方法、新项目等突破性改进方式,对质量管理持续改进进行了探索。经过2年多的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确保了无偿献血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科学的质量管理模式,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和规范血站质量管理。方法以《血站质量管理规范》为指导,完善采供血过程监控和评估、采供血流程及管理体系。结果在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下,血站理顺职责、权限,改变过去不按规程办事,随意走捷径的状况,使质量管理体系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管理。结论新的质量管理模式下,质量体系把影响质量的技术、管理、人员和资源等因素结合在一起,为一个共同目标在质量方针的指引下,为达到质量目标而互相配合、努力工作,可确保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我站认真学习贯彻卫生部《血站管理办法》、《血站质量管理规范》和《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以下简称“一个办法、两个规范”),以保证血液质量安全目标,进一步强化内部管理,通过建立健全质量体系,不断加强内涵建设,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切实保障了血液供应和安全。我站于2008年1月被国家卫生部、人事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  相似文献   

18.
建立血站感染监控制度举措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近几年来,随着《血站管理办法》、《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管理办法》的颁布和实施,对血站的管理日趋严格。站内感染管理作为血站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和实施一套更加行之有效的感染监控系统已刻不容缓。目前我国大部分血站尚无相应的独立的感染控制科室,一般由质量控制部门承担此项工作,有些工作需进一步完善和规范。  相似文献   

19.
血液管理信息化是血站管理的重要一环,血站的信息化建设对于提高和控制血液质量,提高规范管理起着积极作用.卫生部颁布实施的《血站管理办法》、《血站质量管理规范》和《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简称"一法两规")明确了血站必须应用计算机管理采供血和相关业务过程,表明采用计算机管理已是血站必须具备的要素,血站信息化建设是一个漫长的探索过程.  相似文献   

20.
目的:针对血站的关键物料质量控制要求,加强关键物料的质量确认,控制不合格品的产生,引入戴明循环法(PDCA)进行过程管理,提升管理水平,确保输血工作的安全。方法: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制订血站关键物料管理规定和操作指南,在日常工作中利用PDCA循环法进行全程质量跟踪管理。设计可行的质量控制方案和实施措施,对于措施实施前后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对血站的关键物料进行质量控制,血站购进关键物料的入库验收合格率和质量部门质量抽检合格率均达到100%。结论:关键物料的质量控制责任重大,质量控制应落到实处,经过全过程精细跟踪管理,并且持续改进管理方法,保证了血液质量、献血安全和临床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