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目的分析推拿治疗小儿夜啼的用穴特点。方法收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文献中推拿治疗小儿夜啼的推拿处方,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 0)软件,统计所有穴位的频次、穴位组合特点及核心穴位组合规律。结果筛选治疗小儿夜啼的推拿处方105张,涉及穴位86个,常用穴位27个,高频穴位组合28个。结论推拿处方选穴以小儿推拿特定穴为主;核心穴位为小天心、肝经、脾经、心经、腹5个穴位,可为临床小儿夜啼推拿基础治疗处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推拿治疗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选穴规律。[方法]收集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3个数据库中治疗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推拿处方,录入到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进行穴位频次统计、组合分析及核心特定穴位组合特点。[结果]筛选出治疗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推拿处方137个,涉及穴位75个,得到常用穴位组合共75个,核心特定穴6个。[结论]推拿治疗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常用穴位以小儿推拿特定穴为主,核心穴位组合为腹、脾经、大肠、七节骨、龟尾和足三里6穴,可以作为临床基础推拿处方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推拿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选穴规律。方法:收集中国知网、维普及万方库3个数据库2012年之前文献中推拿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处方,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0)软件录入处方,采用该软件集成的规则分析、改进互信息法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近30余年小儿外感发热的推拿选穴规律。结果:共筛选小儿外感发热推拿处方57个涉及60个穴位,其中41个为小儿推拿特定穴,应用频次占所有选穴频次的78.66%;得到穴位组合共81个,其中35个两穴组合、31个三穴组合、13个四穴组合、2个五穴组合。结论:推拿治疗小儿外感发热选穴以小儿推拿特定穴为主,核心穴位组合为天河水、肺经、天门、坎宫、太阳、六腑6穴,可以作为小儿外感发热的基础推拿处方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0)软件,探讨辨病推拿治疗儿童腹泻病的选穴规律。[方法]收集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重庆维普数据库1979—2019年文献中关于儿童腹泻病的辨病推拿处方,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0)软件,采用该软件的规则分析、改进互信息法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40年来小儿腹泻病的辨病推拿处方选穴规律。[结果]儿童腹泻病的辨病推拿处方395个,涉及穴位83个,常用穴位21个,核心穴位组合46个,高频穴位中小儿推拿特定穴占66.67%,最核心组合为脾经、七节骨、大肠经、腹、龟尾、脊柱穴。[结论]辨病推拿治疗儿童腹泻病以健脾化湿、调理大肠气机功效的穴位为主,核心穴位为脾经与大肠经,推荐处方为脾经、七节骨、大肠经、腹、龟尾、脊柱穴。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数据挖掘技术探讨小儿推拿手法治疗小儿厌食症的选穴规律及特点。方法:通过检索PubMed、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文生物医学期刊等数据库,收集2000—2020年推拿手法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相关文献共1 523篇。录入Excel建立数据库并进行频次分析,再将数据库导入SPSS Modeler 25.0软件对高频次腧穴进行关联规则分析,最终总结选穴规律及特点。结果:共纳入文献303篇,处方384条,腧穴95个,总频次为2 579次,统计得出脊、腹、脾经、内八卦、四横纹、板门、足三里、脾俞、胃俞、中脘10个穴位为高频次穴位;穴位组合以腹→脊、足三里→脊、腹→脾经→脊为主的处方最为常用;关联性最强的穴对为腹→脊、脊→脾经、脾经→内八卦;以小儿特定穴运用最为广泛,占比65.68%;选穴部位又以上肢腧穴为主,尤以手部为多。结论:现代小儿推拿治疗小儿厌食症,以脊、腹、脾经、内八卦、四横纹、板门、足三里、脾俞、胃俞、中脘为核心穴位,强调运脾开胃的治疗理念,形成以小儿特定穴为主、手部穴位为多的选穴特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推拿治疗小儿伤食泄泻的选穴规律。方法收集中国知网(2007-2017)文献数据库中推拿治疗小儿伤食泄泻的处方,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录入处方,分析近10年小儿伤食泄泻的推拿选穴规律。结果共筛选小儿伤食泄泻推拿处方111个,涉及47个穴位,其中常用穴位(应用频次≥10)有17个,频次814次,占穴位总频次的92.71%。得到常用穴位组合共76个,其中2个穴位组合33组,3个穴位组合34组,4个穴位组合9组。结论推拿治疗小儿伤食泄泻核心穴位为大肠经、腹、脾经、板门、龟尾、八卦、七节骨、中脘、脐、天枢和脊柱11穴,可作为小儿伤食泄泻的推拿基础处方。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析推拿治疗小儿便秘的选穴规律,为临床选穴提供依据。方法 :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3个文献数据库,收集推拿治疗小儿便秘的文献,对推拿治疗小儿便秘的穴位使用频次、种类、分布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筛选出推拿治疗小儿便秘文献49篇,处方86首,包含穴位43个,穴位使用总频次702次。使用的高频穴位(使用频率5%以上)有大肠(71次,10.11%)、腹(64次,9.12%)、七节骨(61次,8.69%)、脾经(47次,6.70%)、脊(46次,6.55%)、六腑(38次,5.41%)、足三里(37次,5.27%)。43个穴位中特定穴23个,分布于小儿上肢、胸腹和腰背,占穴位总频次的78.34%;非特定穴20个,分布于胸腹、腰背、下肢、上肢及头面部,占总频次的21.64%。使用穴位种类12类,其中通便类穴位使用最多(7个),使用频次199次;其次是补益类穴位(7个),使用频次165次。结论:推拿治疗小儿便秘选穴以大肠、腹、七节骨、脾经、脊、六腑、足三里最为常见,可作为推拿治疗小儿便秘的基础方;穴位种类以通便类、补益类、消食化滞类为主;穴位分布以上肢和腰背部居多。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推拿治疗小儿泄泻的选穴规律。方法:收集中国知网(CNKI.2007-2017)文献数据库中推拿治疗小儿泄泻的处方,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录入处方,采用该平台集成的规则分析、改进互信息法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近10年小儿泄泻的推拿选穴规律。结果:共筛选小儿泄泻推拿处方551个,涉及78个穴位,其中常用穴位(应用频次≥20)27个,频次4127次,占穴位总频次的94.87%。得到常用穴位组合共137个,其中2个穴位组合38组,3个穴位组合51组,4个穴位组合35组,5个穴位组合13组。结论:推拿治疗小儿泄泻核心穴位为脾经、大肠经、腹、七节骨、龟尾、脊柱、脐、足三里8穴,可以作为小儿泄泻的基础推拿处方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数据挖掘技术探讨小儿推拿手法治疗小儿腹泻的选穴规律及特点。方法:通过检索Medline、Pub Med、知网、万方、维普全文期刊数据库等数据库收集1960年1月至2016年5月推拿手法治疗小儿腹泻的726篇文献,建立推拿处方数据库,规范录入信息数据,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总结选穴规律与特点。结果:共纳入文献80篇,选穴46个。发现以脾俞、大肠俞、止泻四法(七节骨、腹、龟尾、神阙)、脊、三关为主的腧穴运用频次最高;穴对以脾俞、大肠俞及止泻四法配伍最为常用;以小儿特定穴运用最为广泛,占51. 5%;选穴部位又以局部选穴为主,搭配远端穴位。结论:总结得出小儿推拿手法在治疗小儿腹泻病时的常用选穴规律,为临床运用小儿推拿手法治疗小儿腹泻病提供一定的用穴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当代小儿推拿治疗脑瘫的选穴规律。方法: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对当代文献中涉及小儿推拿治疗脑瘫的专著进行全文阅读,采用SATI、UCINET及NetDraw等软件进行分析,计算选用穴位的频次、支持度及中心度,探索选穴规律。结果:当代文献中涉及推拿治疗脑瘫的22本专著中,共有28个相关处方,选用的穴位共有96个,总频次为332次。穴位类别以小儿特定穴为主。结论:据当代文献记载,小儿推拿治疗脑瘫多根据辨证结果选择穴位,涉及的穴位比较广泛,其中选用比较多的是脊柱、肾经及脾经等小儿推拿特定穴。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推拿治疗小儿便秘的选穴规律。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CNKI)、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WANFANG)3个中文数据库相关文献,统计文献中的穴位、应用频次及证型并建立数据库,进行聚类分析并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共收集推拿治疗小儿便秘的临床文献81篇,涉及穴位56个,其中包括特定穴26个占77.27%;常见穴位(频次 10)共22个;共46篇文献对小儿便秘进行辨证论治,涉及实证、虚证和脾虚肝旺证,不同证型的推拿选穴存在差异;聚类分析显示腹、大肠、七节骨、脾经、脊、足三里、六腑、天枢为推拿治疗该病的主要选穴;关联规则分析显示推荐选穴组合为天枢-腹,大肠-七节骨。结论:推拿治疗小儿便秘以特定穴为主,主要选穴为腹、大肠、七节骨、脾经、脊、足三里、六腑、天枢,并以此作为推拿治疗小儿便秘的基础方,同时应辨病辨证相结合,进行配伍选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儿推拿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recurrent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RRTI)的选穴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等4个文献数据库,统计RRTI主要证型、所有穴位及常用穴位的频次。结果筛选出推拿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文献共44篇,涉及7种中医证型,以肺脾两虚/肺脾气虚型为主,占所有证型频次的50%;44篇文献涉及穴位58个,使用频次较高的穴位是脊柱(34次)、足三里(29次)、肺经(27次)、脾经(27次)、内八卦(23次)、肺俞(23次);58个穴位中小儿推拿特定穴31个,占所有穴位频次的59.67%,分布于小儿手、前臂、头面、项部、腹部、腰背骶部。十四经穴、经外奇穴、耳穴共25个,占所有选穴总频次的39.39%,分布于小儿手、前臂、头面、项部、腹部、腰背骶部、下肢部。穴位所属经络主要集中于督脉、膀胱经、任脉和脾胃经。使用频次最高的前20个的穴位分为3个有效聚类群:脊柱-足三里-脾经-肺经-肺俞-内八卦;肾俞-腹-脾俞-肾经;肩井-风池-三关-胃经-膻中-太阳-坎宫-天门-四横纹-板门。结论研究发现RRTI的主要证型为肺脾两虚/肺脾气虚型;推拿治疗RRTI以脊柱、足三里、肺经、脾经、内八卦、肺俞最为常用;选穴以小儿推拿特定穴与针灸特定穴相结合。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整理和分析针灸推拿治疗偏头痛的经穴处方,总结归纳出针灸推拿治疗偏头痛的首选经络和穴位,为临床设计和治疗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2003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有关针灸推拿治疗偏头痛的临床观察文献,运用SPSS 13.0数据库软件对文献中出现的穴位和经络进行频数分析。结果:共检索到针灸推拿治疗偏头痛的中文文献396篇,出现频数前10位的穴位以足少阳经腧穴为多。结论:使用频数在前10位的腧穴是针灸推拿治疗偏头痛的主要穴位,这些腧穴多数分布在少阳经,运用"枢经"理论指导偏头痛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复杂网络研究推拿治疗小儿厌食的选穴规律及核心处方。方法:利用中国知网数据库(CKNI)、万方学术期刊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收集推拿治疗小儿厌食的处方,使用中医复杂网络系统Liquorice软件对处方进行分析处理,得出推拿治疗小儿厌食的核心处方及选穴规律。结果:推拿治疗小儿厌食的核心处方为捏脊、补脾经、摩腹、揉板门、运内八卦。脾胃气虚型厌食核心处方加揉脾俞、揉中脘、揉胃俞、揉足三里、推三关,脾胃阴虚型厌食核心处方加揉中脘、揉足三里、揉脾俞、揉胃俞、补肾经、揉二马,伤食型厌食核心处方加掐揉四横纹、揉足三里,脾失健运型厌食核心处方加推四横纹、清胃经、揉足三里。结论:推拿治疗小儿厌食特定穴与经六相配,随证配穴,体现了"太阴湿土,得阳始运;阳明燥土,得阴自安"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15.
推拿配合针刺四缝穴治疗小儿厌食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中医推拿配合针刺穴位治疗厌食症的疗效。方法运用推拿与针刺四缝穴的方法治疗小儿厌食症123例。结果本组痊愈77例,显效39例,有效7例。疗程最短3 d,最长35 d。结论运用推拿配合针刺四缝穴的方法治疗小儿厌食症有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本文收集近10年针灸、推拿疗法临床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相关内容,比较两种方法用穴的特点,探讨穴位特异性与治疗方法的关系,分析两种治疗方法各自的用穴特点及两者相同选穴之间的相关性,得出不同方法治疗小儿厌食症取穴不同,穴位的作用与刺激方法有关,提示穴位刺激方法可能是穴位特异性效应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中医临床科研一体化平台,研究张素芳教授推拿治疗小儿泄泻的选穴特点。方法:收集整理张教授2014年至2016年门诊治疗的小儿泄泻病案,运用Excel软件建立病案数据库并进行频数分析,应用Liquorice软件制作复杂网络图,分别对该病的症状、治疗处方以及五个证型的核心处方进行分析。结果:共统计分析病案615例,涉及推拿处方操作115个,通过频数统计和复杂网络研究,得到该病及寒湿泻、湿热泻、伤食泻、脾虚泻、脾肾阳虚泻五个证型的核心处方共6首,得出了疾病-症状、疾病-证型、疾病-穴位、症状-穴位之间的关系。结论:张教授推拿治疗小儿泄泻,重在健脾和胃、化湿行气、清肠止泻,调理脾、胃、大肠的功能,治疗时遵循辨病选穴、对症选穴、辨证选穴原则。核心处方为:补脾经、掐揉四横纹、清大肠、按揉脾俞、按揉胃俞、按揉大肠俞。并针对各证型辨证加减取穴与采用不同手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穴位贴敷治疗功能性便秘(FC)的取穴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Wanfang)、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 Med)、Pub Med建库以来至2020年2月26日穴位贴敷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研究文献,提取处方并使用SPSS24.0、SPSSModeler14.0软件,统计高频腧穴、中药,并进行腧穴、中药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核心处方分析。结果:共纳入穴位贴敷处方122首,涉及腧穴32个,核心处方为天枢、大肠俞、神阙、关元,常用经脉为任脉、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贴敷药物核心处方为大黄、芒硝、枳实、厚朴、木香、冰片。结论:以局部取穴为主、选用行气泻下药物是穴位贴敷治疗功能性便秘选穴用药的重要原则。  相似文献   

19.
目的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和总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KN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针刺取穴规律。方法筛选CKNI、WANFANG、VIP中针刺治疗RA的临床文献,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的数据挖掘功能,分析并总结针刺治疗RA的取穴规律。结果纳入符合标准的针刺治疗RA文献143篇,得到治疗RA穴位处方132个,涉及穴位118个,演化出3~4个穴位的核心组合22个,形成新处方11个。结论 RA针刺治疗重视局部选穴,强调辨证取穴,阳经腧穴及特定穴是选穴的主体。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近五年中医药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相关文献进行统计分析,总结文献特征及中医内外治法的规律。方法:在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重庆维普全文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中检索2011年1月-2016年1月中医药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研究论文,建立excel工作表进行文献信息提取及统计分析。结果:初步检索到文献410篇,筛选后最终纳入366篇。内治法多采用自拟方、古籍经典方、名医经验方、中成药;排在前三位的方剂是异功散、参苓白术散、醒脾养儿颗粒;单味中药以白术、山楂、茯苓、陈皮、麦芽最为多见。外治法中推拿手法(包括捏脊)107篇,针灸疗法51篇,中药穴位贴敷疗法36篇。结论:中医药治疗小儿厌食症以辨证论治为主,运脾健脾与消食相结合,消补兼施,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