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本文采用测量大鼠脚掌直径和后肢屈肌反射潜伏期以及Northernblot检测脊髓强啡肽mRNA的方法,研究了炎症反应-痛觉过敏-脊髓强啡肽mRNA表达的相关关系。发现将不同剂量的CFA注入大鼠一侧后脚掌后,该侧后脚掌即发生不同程度的炎症反应和痛觉过敏,二者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同侧脊髓强啡肽mRNA表达增强,并与炎症反应和痛觉过敏均呈正相关关系。在注射不同剂量CFA诱发组织炎症反应、出现痛觉过敏和增加脊髓强啡肽mRNA表达时,似乎存在一个引发这些变化出现"跃变"的剂量。这些结果提示,持续的伤害性信息在脊髓水平的传递不是一个被动过程,而是一个包括背角环路中强啡肽能活动增强的中枢可塑性主动过程,从而导致产生痛觉过敏或/和痛觉记忆。防止这种对伤害性信息的传递起易化作用的改变,有利于防止外周组织损伤如手术损伤引起的痛觉过敏。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测量大鼠脚掌直径和后肢屈肌反射潜伏期以及Norhernblot检测脊髓强啡肽mRNA的方法,研究了炎症反应-痛觉过敏-脊髓强啡肽mRNA一达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强啡肽A对大鼠趾长伸肌(EDL,快肌)、比目鱼肌(SOL,慢肌)两种不同功能运动神经元(Mn)群树突的影响。方法:采用脊髓蛛网膜下隙给予强啡肽A,以霍乱毒素B亚单位结合辣根过氧化酶(CB-HRP)逆行标记EDL-Mn、SOL-Mn群,Mesulam-TMB法显示两运动神经元群被标记的树突。结果:与相应对照组比,强啡肽A致一过性后肢瘫大鼠用药后1h,位于腰4~5脊髓节段腹角的EDL-Mn、SOL-Mn群树突的分布范围减小,尤以EDL-Mn群为甚;EDL-Mn平均树突长度比对照缩短59.5%,而SOL-Mn平均树突长度比对照缩短35.6%。永久性后肢瘫大鼠用药后3h,EDL-Mn群仅见胞体和近端树突;与之相比,SOL-Mn群仍保留有较长的树突和较广的分布范围。结论:强啡肽A致一过性后肢瘫大鼠两群运动神经元树突明显受累,且以EDL-Mn群为甚,其差别可能与两群运动神经元所接受强啡肽A信息传入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4.
应用大鼠鞘内预先注入对抗前强啡肽原表达的反义寡聚核苷酸技术 ,观察了此处理对动物后脚掌注射福尔马林 ( 5 %,1 0 0μl)诱发的行为痛反应的影响 ,同时在行为检查的 1 h后立即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了大鼠腰髓背角 c-Fos蛋白和强啡肽 A( 1 -8)的表达。结果显示 ,上述反义寡聚核苷酸预处理可明显减弱注射福尔马林引起的行为痛反应 ,而且背角中强啡肽 A( 1 -8)表达下降 ,福尔马林引起背角 Fos蛋白合成不受影响。前已证明 ,鞘内注射对抗 c-fos的反义寡聚核苷酸 ,可以减弱福尔马林引起的痛反应 ,同时背角 Fos蛋白和强啡肽 A( 1 -8)表达量减小 ;因而本实验的结果表明 :( 1 )伤害性刺激诱导背角 Fos蛋白和强啡肽合成参与伤害性信息在脊髓的传递过程 ,Fos蛋白的合成先于强啡肽的合成。 ( 2 )在脊髓痛过敏状态的调制中 ,强啡肽是作为一种致痛因子而不是抗痛因子起作用。  相似文献   

5.
强啡肽(Dynorphin)在体外标本中已证明是阿片活性极强的一种内源性阿片样物质,但人们对共生理功能所知甚少。为研究强啡肽对痛觉调制的作用,本工作向家兎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或脊髓腰膨大蛛网膜下腔注射强啡肽,看共是否镇痛;或注  相似文献   

6.
实验应用免疫细胞化学 PAP法显示了强啡肽 B免疫活性阳性神经元在大鼠下丘脑形态特征和分布特点。结果表明 :强啡肽 B正常条件下免疫活性阳性神经元仅在下丘脑的视上核、室旁核、环核、附属神经分泌核和室管膜。正中隆起处有强啡肽 B免疫活性阳性纤维分布。侧脑室注射秋水仙素后在下丘脑视前区、前区、室周核、前连合核、交叉上核、交叉后核、弓状核、背侧区、背内侧核、穹隆周核、下丘脑外侧区、腹内侧核、室周大细胞区等核区显示了强啡肽 B免疫活性阳性神经元。双标记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还显示强啡肽 B与精氨酸加压素主要共存于下丘脑室旁核 ,次为视上核 ,附属神经分泌核和下丘脑外侧区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核因子-κB(NF-κB)p65在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脊髓背角中的表达与定位。方法建立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损伤(CCI)模型;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CCI大鼠脊髓NF-κB p65的表达情况;采用免疫荧光染色双标法检测NF-κB p65蛋白在CCI大鼠脊髓背角内的亚细胞(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及小胶质细胞)定位。结果 CCI大鼠的机械阈值较正常大鼠显著降低;神经损伤后,NF-κB p65表达量在脊髓组织中显著增高;NF-κB p65主要定位于脊髓背角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而在小胶质细胞中没有表达。结论 NF-κB p65在CCI大鼠脊髓中相对高表达并主要定位于脊髓背胶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  相似文献   

8.
背景:在脊髓损伤后的继发性损伤过程中,白细胞介素1β参与刺激其他细胞因子和损伤介质的合成。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对急性脊髓损伤模型大鼠损伤脊髓白细胞介素1β与核因子κB表达的影响。 方法:采用改良Allen法建立SD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造模后分别在损伤处敷含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或仅有生理盐水的明胶海绵,于脊髓损伤1,48,72 h取损伤段脊髓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白细胞介素1β与核因子κB的表达。 结果与结论:经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治疗后,损伤脊髓组织白细胞介素1β和核因子κB的表达均显著降低。说明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可通过抑制白细胞介素1β和核因子κB的表达,减轻局部炎症反应,对急性脊髓损伤大鼠损伤段脊髓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在强啡肽致脊髓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在强啡肽致脊髓损伤中的作用。方法:[3H]-左旋精氨酸转化法测定腹侧和背侧脊髓iNOS活性,原位杂交法观测脊髓iNOSmRNA表达及其细胞分布。结果:大鼠蛛网膜下腔注射(InI)强啡肽A1-17(Dyn)20nmol引起持久性截瘫和迟发性神经元死亡;在Dyn致瘫后2~3hiNOSmRNA表达开始增多增强,4h达高峰,24h和48h仍见广泛表达,其分布以胶质细胞和大运动神经元为主;腹侧脊髓iNOS活性在Dyn致瘫后4h显著升高,并持续至24h和48h;提前10minInI选择性iNOS抑制剂氨基胍1μmol可显著对抗Dyn20nmol引起的持久瘫及伤后4h腹侧脊髓iNOS活性升高。结论:iNOS持续性高表达与Dyn致脊髓损伤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2B型受体(NR2B)参与脊髓损伤后慢性神经病理性痛的机制。方法:制作脊髓半横断大鼠模型,von Frey纤维丝测量机械性刺激缩足阈值变化,Western Blot观察脊髓背角NR2B表达时程变化;同时采用行为药理学方法,鞘内给予NR2B特异性拮抗剂ifenprodil,观察对机械性刺激缩足阈值及NR2B表达的影响。结果:脊髓半横断术后大鼠双侧后足出现触诱发痛状态,NR2B在腰段脊髓双侧背角表达上调。鞘内给予ifenprodil逆转了大鼠的痛敏状态,伴随着NR2B在脊髓背角表达下调。结论:NR2B可能参与脊髓损伤后慢性神经病理性痛的发生发展,特异性拮抗NR2B可能是临床治疗脊髓损伤致慢性神经病理性痛的潜在策略。  相似文献   

11.
在临床实践中观察到,同一穴位运用不同针刺手法可产生不同镇痛效果。在大鼠,高频和低频电针镇痛效果可分别为蛛网膜下膣注射强啡肽和甲啡肽抗血清所阻断,提示不同频率电针的镇痛作用由脊髓中不同阿片肽介导。本工作将电针有效和无效鼠分别在电针前和电针时用人工CSF灌流脊髓,测定灌流液中阿片肽的含量,以研究:①不同频率的电针释放出阿片肽的种类是否不同。⑦电针镇痛效果与脊髓阿片肽的释放量是否有关,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2.
脊髓内NMDA受体NR2B在胍丁胺拮抗吗啡耐受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脊髓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ethyl-D-aspartate,NMDA)受体NR2B亚单位在胍丁胺抗吗啡耐受中的作用.方法:给大鼠皮下注射吗啡(10 mg/kg,Bid)建立慢性吗啡耐受大鼠模型.应用热水甩尾法测定甩尾潜伏期观察吗啡的镇痛效果.应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脊髓NR2B蛋白表达.结果:皮下注射吗啡的第9 d,大鼠对吗啡镇痛已产生明显的耐受.此时,吗啡耐受大鼠脊髓NMDA受体NR2B蛋白表达显著增多.胍丁胺(10 mg/kg)不仅拮抗吗啡耐受,而且明显地抑制脊髓NR2B蛋白表达上调.结论:抑制慢性吗啡注射引起脊髓NMDA受体NR2B亚单位增多可能是胍丁胺抗吗啡耐受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大鼠脊髓全横断后TrkA和TrkB在前角运动神经元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讨脊髓全横断损伤后神经营养因子受体表达的变化 ,本研究取大鼠 C6 和 L5节段脊髓进行 Trk A和 Trk B的免疫组织化学反应。用 HPIAS-10 0 0高清晰度彩色图像细胞测量系统检测免疫阳性神经元的数量和平均灰度。结果显示 ,大鼠脊髓全横断后 ,两种受体 Trk A和 Trk B在运动神经元的表达均出现短暂上调 ,其中 Trk A在颈段的表达高峰出现在损伤后 14 d而腰段为损伤后 7d;与此不同 ,Trk B在颈段和腰段两个部位的表达高峰均出现在 3d。在高峰之后 ,两种受体的表达均下降 ,至术后2 8d已接近或低于正常水平。提示 ,大鼠脊髓全横断损伤后 ,神经营养因子特异性受体 Trk A和 Trk B的表达有一定的时空规律 ,即损伤后 Trk B的表达由短暂上调到表达下降 ,随之出现 Trk A的表达高峰 ,意味着 Trk B的表达下降可能促进 Trk A的表达  相似文献   

14.
从猪垂体中分离得到分子量为3986的三十二肽。它的N端十七肽称为强啡肽A(Dynorphhl A,以前称为强啡肽,在豚鼠回肠试验中,它的活性是亮氨酸脑啡肽的700倍,是去甲吗啡的200多倍)。其C端十三肽称为强啡肽B,两者由Lys-Arg连接。强啡肽A和B的N端都有一个亮氨酸脑啡肽的顺序。以猪促黑色素提取物的浓缩粉末为原料,首先用醋酸提取,再经三次CM-Sephadex层析,一次亲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丹参酮ⅡA对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痛大鼠脊髓背角内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2B亚基(NR2B)表达的影响,探讨丹参酮ⅡA的镇痛机制。方法: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模型组又分为生理盐水组和处理组。模型组在手术当日及术后每日在大鼠鞘内注射生理盐水0.1 ml和丹参酮ⅡA 20 mg/kg,连续注射14 d。检测各组大鼠在手术前及术后14 d的机械痛阈和热痛阈;术后第14天,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大鼠脊髓背角内NR2B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生理盐水组大鼠的机械痛阈和热痛阈明显降低,NR2B的表达增多;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处理组的机械痛阈和热痛阈明显升高,脊髓背角内NR2B的表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鞘内注射丹参酮ⅡA对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痛模型大鼠的镇痛作用可能与降低脊髓背角内NR2B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6.
本室1984年首次提出,大鼠蛛网膜下腔(ith)注射内源性Kappa受体激动剂强啡肽(DYN)可通过抑制交感神经引起较长时程的血压下降及心率减慢,提示兴奋脊髓中的Kappa受体可抑制心血管活动。U50,488H是Kappa型阿片受体的激动剂,较之DYN有更高的Kappa选择性。本工作即应用U50488H对以往的工作进行检验。 体重185-270g的雄性大鼠在戊巴妥钠麻醉下进行脑室(icy)或ith插管,然后行气管插管术。自右颈总动脉插管经多导仪记录血压及心率。部分动物同时记录左侧腹腔神经节后交感神经干传出放电的积分曲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神经干细胞(NSCs)移植在恢复损伤脊髓传导功能中的作用。方法: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损伤组(B组)和移植组(C组),每组10只;将培养的大鼠NSCs悬液注入C组损伤脊髓处,B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采用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SEP)和HRP逆行示踪技术观察大鼠脊髓传导功能的恢复情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β (interleukin-1β, IL-1β)在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脊髓背角C纤维诱发电位长时程增强(long-term potentiation, LTP)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用坐骨神经部分损伤(spared nerve injury, SNI)和腰5前根切断(lumbar 5 ventral root transection, L5 VRT)方法复制大鼠病理性疼痛模型,观察外源性IL-1β对正常大鼠及病理性疼痛模型大鼠脊髓背角C纤维诱发电位的影响,并且检测p38 MAPK (p38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和NF-κB (nuclear factor-kappa B)信号通路在其中的作用。结果: 500 μg/L IL-1β对正常大鼠C纤维介导的基本突触传递和高频刺激诱导的LTP都没有影响,而5 μg/L的IL-1β可以在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的大鼠上诱导出LTP。预先用p38 MAPK或NF-κB的抑制剂(SB203580或PDTC)可以完全阻断IL-1β诱导的LTP。结论: 外源性IL-1β可诱导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脊髓背角C纤维诱发电位的LTP。p38 MAPK和NF-κB信号通路可能参与这一过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拟探讨环巴明抑制SHH信号通路对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SNI)大鼠的痛敏改变及脊髓水平BDNF、NR2B变化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组(SNI组)、溶剂对照组(SNI-vehicle组)和环巴明组(SNI-CP组),各组12只。分别于建模前1 d、建模后1和7 d测定机械缩足反应阈(PMWT)。于建模后7 d行为学测量后处死大鼠取L4-6脊髓组织,用Western blot法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脊髓组织SHH、GLI1及BDNF表达,用免疫组化法测定脊髓组织NR2B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SNI组、SNI-vehicle组和SNI-CP组PMWT均降低,脊髓组织SHH、GLI1及BDNF蛋白及mRNA表达均上调,且脊髓组织NR2B表达亦上调(P0.05);但与SNI组相比,SNI-CP组经环巴明处理后PMWT升高,且脊髓组织SHH、GLI1及BDNF表达下调,脊髓组织NR2B表达亦下调(P0.05)。结论环巴明抑制SHH信号通路能改善SNI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其机制可能与其调节脊髓水平BDNF和NR2B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研究两种脊髓全横断模型大鼠的后肢运动功能评分和病理学特征,探索建立标准化的脊髓全横断模型。方法:成年雌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A组(n=12)、B组(n=24)和C组(n=24),每组再随机分为术后7、14、28d3小组。以T9椎体为中心,A组行椎板切除,为假手术对照组;B、C两组行脊髓全横断,造成脊髓急性损伤模型,其中B组采用常规外科方法造模,C组采用标准化显微操作技术造模。各小组于术后7、14和28d行后肢运动功能BBB评分,然后采用过量麻醉处死大鼠,经心脏灌注取材,切片行HE染色。观测脊髓横断处瘢痕组织厚度、脊髓残端间距、空洞横径和脑脊液囊腔形成情况,计算瘢痕指数、残端间距指数和空洞指数,并对B、C两组的BBB评分及各项检测指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A组术前、术后BBB评分和脊髓病理无明显变化。B、C两组大鼠术后后肢完全性瘫痪,其中B组大鼠后肢功能无恢复。术后1~2周,C组大鼠开始出现后肢运动功能自发性恢复,且C组脊髓病理学检测指标值均明显低于B组,差异具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各组病理学观测指标与BBB评分之间无相关关系。结论:标准化脊髓全横断造模方法有利于消除个体差异,更有利于对治疗效果的量化分析和研究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