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美法仑体内的抗肿瘤作用与IFN-γ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目的:探讨单一剂量的美法仑对荷瘤野生型C57BL/6小鼠的疗效与IFNγ的关系。方法:以3种遗传背景相同、基因型不同的IFNγ / 、IFNγ /-和IFNγ-/-C57BL/6小鼠为模型,皮下接种数量相同的小鼠淋巴瘤EL4细胞。接种瘤细胞后12d,给基因型不同的各组荷瘤小鼠腹腔内单次注射7.5mg/kg的美法仑。以野生型C57BL/6荷瘤小鼠(IFNγ / )为对照,观察美法仑对IFNγ /-C57BL/6荷瘤小鼠和IFNγ-/-C57BL/6荷瘤小鼠的治疗效应。结果:7.5mg/kg的美法仑单次腹腔内注射治疗后,可使IFNγ / 和IFNγ /-C57BL/6小鼠的肿瘤完全消退并治愈,而对IFNγ-/-荷瘤C57BL/6小鼠无治疗作用。结论:IFNγ与美法仑化疗的效果密切相关,即美法仑的抗肿瘤作用需要IFNγ参与。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荷小鼠淋巴瘤EL4的野生型C57BL/6小鼠及其裸鼠模型,探讨美法仑(melphalan)抑瘤作用的免疫机制。方法:给正常野生型C57BL/6小鼠皮下接种小鼠淋巴瘤EL4细胞,建立荷EL4肿瘤的小鼠模型。于野生型C57BL/6小鼠皮下接种瘤细胞后12d,经腹腔给荷瘤小鼠单次注射不同剂量的美法仑,找出美法仑可发挥最大的抑瘤作用,并能致使肿瘤消退、不再复发的最小使用剂量。然后再给野生型C57BL/6小鼠及其裸鼠(遗传背景相同)皮下同时接种小鼠淋巴瘤EL4细胞建立两种荷瘤小鼠模型。同样于接种瘤细胞后12d,经腹腔给两种荷瘤小鼠模型均注射可使野生型C57BL/6小鼠肿瘤消退、不再复发的最低剂量的美法仑,以正常野生型C57BL/6小鼠为对照,观察在T淋巴细胞缺陷的裸鼠体内美法仑的抑瘤作用。结果:注射7.5mg/kg美法仑治疗后,免疫功能正常的野生型C57BL/6荷瘤小鼠的肿瘤消退;而荷瘤C57BL/6裸鼠的肿瘤仍继续生长。结论:单一剂量的美法仑对荷淋巴瘤EL4小鼠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其作用的发挥需要T淋巴细胞的参与,可能与T细胞的杀伤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γ-干扰素(IFN-γ)在小剂量美法仑治愈肿瘤过程中对荷瘤小鼠外周血血小板(PLT)计数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利用单一剂量美法仑治愈荷瘤野生型C57BL/6小鼠模型, 取遗传背景相同、基因型不同的IFN-γ+/- 和IFN-γ-/- C57BL/6小鼠各6只, 观察7.5 mg/kg美法仑治疗后两组荷瘤小鼠肿瘤结节直径的变化, 并且分别在美法仑用药前第3天、用药后6 h、用药后第4、 7、 11、 15、 28天内眦静脉取血, 肝素抗凝后进行血常规检测, 观察两组荷瘤小鼠外周血PLT计数的动态变化并进行比较, 了解美法仑治疗后荷瘤小鼠化疗的疗效及其外周血PLT计数的变化与体内IFN-γ免疫功能之间的关系.结果:美法仑用药前两组荷瘤小鼠肿瘤结节的直径和外周血PLT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5 mg/kg美法仑用药后第1天, 两组荷瘤小鼠肿瘤结节缩小均不明显;用药后第4天, 荷瘤IFN-γ-/-小鼠肿瘤生长轻度受抑后进行性增大, 并在用药后2周内所有小鼠肿瘤复发、死亡, 而对照组IFN-γ+/- 小鼠肿瘤的肿瘤结节进行性缩小、肿瘤消退并治愈.7.5 mg/kg美法仑用药后6 h, 荷瘤IFN-γ+/- 小鼠外周血PLT计数较前明显升高, 达(1935±378)×109/L (P<0.01), 而荷瘤IFN-γ-/-小鼠外周血PLT计数较前无明显升高, 为(1183±186)×109/L (P>0.05), 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美法仑用药1 d以后, 荷瘤IFN-γ+/- 小鼠外周血PLT计数较前逐渐下降, 用药后第11天降至(1158±270)×109/L, 恢复至化疗前水平(P>0.05);而荷瘤IFN-γ-/-小鼠外周血PLT计数一直维持在正常水平;两组荷瘤小鼠外周血PLT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剂量美法仑治疗荷瘤C57BL/6小鼠过程中, IFN-γ免疫功能正常的荷瘤IFN-γ+/-小鼠在用药后6 h出现外周血血小板计数的"一过性"增高, 小鼠肿瘤治愈;而IFN-γ免疫功能缺陷的荷瘤IFN-γ-/-小鼠在用药后6 h不出现外周血PLT计数的增加, 小鼠肿瘤复发死亡.提示在小剂量美法仑治愈肿瘤过程中荷瘤小鼠外周血PLT计数的升高与其体内IFN-γ的免疫功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在小剂量美法仑治愈荷瘤C57BL/6小鼠过程中外周血细胞计数的变化与肿瘤结节缩小之间的关系, 为进一步研究化疗治愈肿瘤的作用机制奠定基础.方法: 野生型C57BL/6小鼠皮下接种小鼠淋巴瘤EL4 细胞, 建立荷EL4 肿瘤的小鼠模型.肿瘤接种后12 d, 12只荷瘤小鼠随机分成2组, 7.5 mg/kg美法仑单次腹腔内注射, 等量生理盐水对照.观察荷瘤小鼠肿瘤结节直径的变化.用药组小鼠分别在7.5 mg/kg美法仑治疗前3 d、治疗后6 h、治疗后第4、 7、 11、 15、 28天内眦静脉取血, 进行血常规检测, 分析荷瘤小鼠外周血象与荷瘤小鼠肿瘤结节缩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7.5 mg/kg美法仑治疗后, 荷瘤小鼠肿瘤消退;而对照组荷瘤小鼠肿瘤继续生长.美法仑治疗后6 h外周血白细胞为(10.6±2.3)×109/L, 与治疗前(9.8±0.32)×109/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4天外周血白细胞降为(2.9±0.97)×109/L, 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1), 随后尽管白细胞数有所回升, 但在治疗后第28天仍明显低于化疗前水平(P<0.01).Hb含量在美法仑治疗后6 h由化疗前的(132±7) g/L降为(110±14) g/L(P<0.05), 随后Hb含量持续降低, 治疗后第7天达最低点(96±5) g/L, 以后逐渐升高, 治疗后15 d恢复至化疗前水平.用药后6 h荷瘤小鼠血小板计数升至(1502±142)×109/L, 与用药前(914±322)×109/L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随后1周内一直维持在高水平, 治疗后第11天血小板恢复至化疗前水平.结论: 美法仑在使荷瘤小鼠的肿瘤结节缩小的同时可引起外周血白细胞数和血红蛋白浓度的降低, 但对血小板无抑制作用.美法仑化疗后1周内血小板计数的增加可能与美法仑的抗肿瘤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荷瘤野生型C57BL/6小鼠及C57BL/6裸鼠模型,探讨5-氟尿嘧啶(5-FU)抑瘤作用的免疫机制。方法:给正常野生型C57BL/6小鼠皮下接种小鼠淋巴瘤EL4细胞,建立荷EL4肿瘤的小鼠模型。接种瘤细胞后12d,荷瘤小鼠腹腔单次注射不同剂量的5-FU,找出5-FU可发挥最大的抑瘤作用、并能致使荷瘤小鼠肿瘤消退不再复发的最小使用剂量。遗传背景相同的野生型C57BL/6小鼠及C57BL/6裸鼠同时皮下接种小鼠淋巴瘤EL4细胞,建立两种荷瘤小鼠模型。接种瘤细胞后12d,两种荷瘤小鼠腹腔内同时注射可使野生型C57BL/6荷瘤小鼠肿瘤消退不再复发5-FU的最低剂量,以正常野生型C57BL/6小鼠为对照,观察5-FU对T淋巴细胞缺陷裸鼠的抑瘤作用。结果:以75mg/kg5-FU治疗1周后,两种荷瘤小鼠的肿瘤以相同的速率缩小直至消失。但在5-FU治疗2周后,T淋巴细胞缺陷的C57BL/6裸鼠肿瘤复发,而免疫功能正常的野生型C57BL/6小鼠肿瘤治愈。结论:单一剂量的5-FU对荷淋巴瘤EL4小鼠具有明显的近期治疗效果,5-FU抑瘤作用的发挥不需要T细胞参与;但5-FU抗肿瘤作用的远期疗效与机体T淋巴细胞功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B7—1基因修饰的肿瘤细胞疫苗抗肿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B7-1基因修饰的肿瘤细胞作为瘤苗的抗肿瘤作用。方法:通过逆转录病毒载体。将小鼠B7-1基因导入EL-4淋巴瘤细胞中,研究EL-4/B7-1在同系C57BL/6小鼠中的成瘤性及其诱导抗肿瘤免疫的效果。结果:转B7-1基因诱导了CD80的高表达,EL-4/B7-1细胞在小鼠中的成瘤性下降,在肿瘤生长的早期对实验性荷瘤小鼠进行治疗。基因修饰的瘤苗作用明显增强,EL-4/B7-1细胞能有效地保护野生型肿瘤细胞的攻击,射线灭活的EL-4/B7-1瘤苗作用减弱。结论:B7-1基因修饰的肿瘤疫苗可诱导体内的抗肿瘤免疫反应,导致肿瘤的部分根除,为基因修饰的肿瘤疫苗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TNF-αⅠ型受体(TNFRl)对小鼠脑血管内皮细胞iNOS,HO-1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TNFR1基因敲除的小鼠脑血管内皮细胞(BVEC/TNFR1)和野生型小鼠脑血管内皮细胞(BVEC),分别给予5ng/mL TNF-α刺激24h后,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及Westem blot方法检测两种细胞iNOS基因和HO-1 mRNA和蛋白表达量。结果 给予TNF-α刺激后,iNOS mRNA和蛋白表达仅在野生型脑血管内皮细胞内明显增高。而在受体敲除脑血管内皮细胞无明显变化。HO-1 mRNA和蛋白表达量在野生型小鼠脑血管内皮细胞和受体敲除小鼠脑血管内皮细胞均明显增高。结论 TNF-α可能作用于脑血管内皮细胞TNFR1,增加iNOS表达,HO-1表达增高并非由TNFR1介导,而由TNF-α的其他受体介导。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在单一剂量5-氟尿嘧啶(5-FU)治愈荷瘤小鼠过程中外周血细胞数量的变化与肿瘤结节缩小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研究化疗治愈肿瘤的作用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利用单一剂量5-FU治愈荷瘤野生型C57BL/6小鼠模型,荷瘤小鼠腹腔内分别注入25、75、135 mg/kg的5-FU,等量生理盐水对照,确定5-FU治愈肿瘤的量效关系.然后,再取6只荷瘤小鼠,分别在75 mg/kg 5-FU治疗前3 d、治疗后第1、4、7、11、15、28天内眦静脉取血,进行血常规检测,分析外周血白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的变化与荷瘤小鼠肿瘤结节缩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75、135 mg/kg的5-FU均可使荷瘤小鼠的肿瘤结节在治疗后1周内逐渐缩小、直至消退,因此5-FU治愈荷瘤小鼠的最低有效量为75 mg/kg.75 mg/kg 5-FU治疗后第1天外周血白细胞降为(5.0±1.1)×109/L,并持续到化疗后第4天,与治疗前(9.5±1.58)×109/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FU治疗后第7 ~15天外周血白细胞的数量升至化疗前水平,随后逐渐下降,在治疗后第28天降至(5.9±1.96)×109/L,低于化疗前水平(P<0.01).Hb含量在5-FU治疗后第1天也出现降低,由化疗前的(133±7) g/L降为(112±9) 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后Hb含量持续在低水平,治疗后15 d 逐渐恢复至化疗前水平.75 mg/kg的5-FU对荷瘤小鼠血小板的抑制作用不明显,反而在治疗后第1、11天出现2次血小板一过性增高(P<0.01).结论:75 mg/kg 5-FU可引起外周血白细胞数和血红蛋白浓度的降低,但对血小板的抑制作用不明显.5-FU发挥抗肿瘤作用使荷瘤小鼠的肿瘤结节缩小与化疗后外周血白细胞和Hb的降低无关,而与化疗后第1天血小板计数的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微波消融(MA)对小鼠黑色素瘤动物模型中T淋巴细胞亚群的比例和功能的影响。方法建立C57BL/6J小鼠B16.BL6黑色素瘤皮下移植模型;流式细胞术、免疫荧光法分别检测微波消融后荷瘤小鼠瘤内浸润T淋巴细胞比例变化和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I(MHC-I)的表达;ELISA法检测微波消融对肿瘤内T细胞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2(IL-2)、肿瘤环死因子-α(TNF-α)分泌的影响。结果微波消融组小鼠肿瘤内辅助性T细胞(Th)、杀伤性T细胞(CTL)比例显著增高,且肿瘤内细胞因子IFN-γ、IL.2、TNF-α、MHC—1分泌显著上调。结论微波消融有效增加CTL比例,并增强局部淋巴细胞抗肿瘤效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视神经中醛糖还原酶(AR)在小鼠视神经横断(ONT)损伤后的表达变化及其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存活和再生的影响.方法 采用C57BL/6-AR+/+(野生型)小鼠、C57BL/6-AR-/-(AR基因敲除)小鼠、Thy1-YFP/AR+/+(AR+/+ YFP 小鼠)小鼠和Thy1-YFP/AR-/-小鼠(AR-/-YFP小鼠),建立视神经横断模型.通过Western blot方法,检测横断损伤后的视网膜中AR分子的表达变化;利用视网膜组织冰冻切片计数观察比较AR基因敲除小鼠和野生型小鼠视神经横断损伤后存活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数目;通过Western blot法,观察比较神经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在AR基因敲除小鼠和野生型小鼠视神经横断后的表达变化.结果 Western blot检测发现AR分子在野生型小鼠视神经横断后表达随时间延长逐渐升高.AR敲除小鼠在视神经横断损伤后其存活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数目多于野生型小鼠.AR敲除小鼠在视神经横断损伤后GAP-43的表达量高于野生型小鼠组(P<0.05).结论 AR参与了视神经横断损伤后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存活的调节,AR缺失会促进视神经横断损伤后的再生修复.  相似文献   

11.
苟娟  黄家君  赵婷婷 《免疫学杂志》2014,(5):424-427,431
目的在小鼠肿瘤模型中探讨半乳糖凝集素-9(Galectin-9,G9)缺失对肿瘤生长和肿瘤转移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免疫学机制。方法分别建立B16F10黑色素瘤G9KO-/-C57BL/6小鼠模型和EG7-OVA淋巴瘤G9KO-/-C57BL/6小鼠模型,监测肿瘤体积,绘制肿瘤生长曲线;观察B16F10黑色素瘤G9KO-/-C57BL/6小鼠肺部肿瘤模型转移情况,统计黑色素瘤结节数量;取肿瘤浸润的引流淋巴结(draining lymph node,DLN)流式检测CD8+T淋巴细胞频率及表型。结果 G9KO小鼠相对于WT小鼠能明显抵制B16F10(P0.05)和EG7(P0.05)肿瘤的生长,G9KO小鼠能显著抑制黑色素瘤肺部转移(P0.001);流式检测显示G9KO小鼠能明显下调功能耗竭CD8+T淋巴细胞(Tim-3+,PD-1+Tim-3+)频率(P0.05,P0.001)。结论 Galectin-9的缺失能延缓肿瘤的生长,抑制肿瘤的转移,减轻CD8+T细胞耗竭,增强抗肿瘤免疫。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免疫相关GTP酶1(Irgm1)基因敲除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EAE)小鼠CD4+T细胞的影响。方法:C57BL/6纯系小鼠与Irgm1基因敲除杂合小鼠(Irgm1+/-)回交十代繁殖C57BL/6背景下Irgm1+/-小鼠,用C57BL/6 Irgm1+/-小鼠杂交获取Irgm1-/-、Irgm1+/-、Irgm1+/+三种基因型小鼠,PCR扩增DNA检测基因型。用髓鞘少突胶质糖蛋白(Myelin oligodendrocyte glycoprotein,MOG33-55)多肽与弗氏完全佐剂等量混合制成乳剂,免疫C57BL/6野生型(Wt.)和Irgm1基因敲除(Irgm1-/-)小鼠,建立EAE模型,并进行临床评分。MTT法测定MOG33-55免疫后7 d的EAE小鼠淋巴结细胞中MOG33-55特异性T细胞增殖分化水平。取MOG33-55免疫后14 d EAE小鼠脊髓切片,HE染色检测炎细胞浸润情况。取MOG33-55免疫后16 d的EAE-小鼠淋巴结、脊髓和脑组织,提取单个核细胞,用MOG33-55(20μg/ml)体外刺激培养7 d,收集细胞,用流式细胞仪分析EAE小鼠淋巴结、中枢神经系统浸润细胞中Th1、Th17的改变。结果:成功诱导了EAE小鼠模型;HE染色结果显示Wt.小鼠脊髓周围出现明显炎细胞浸润,而Irgm1-/-小鼠则无明显变化;MTT实验表明Irgm1-/-小鼠与Wt.小鼠相比,淋巴结中T细胞对MOG33-55特异性增殖能力降低;流式细胞分析表明相对于Wt.小鼠,Irgm1-/-小鼠EAE模型在淋巴结及中枢神经系统浸润细胞中Th1细胞亚群比例明显增高而Th17细胞亚群比例下降。结论:Irgm1基因敲除可部分保护EAE小鼠的脊髓功能及临床症状。在EAE发病早期,Irgm1可能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因此Irgm1有可能成为EAE治疗的重要分子靶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考察Hsp70L1对肿瘤细胞免疫原性的增强作用。方法:用RT-PCR的方法,从小鼠黑色素瘤B16细胞和C57BL/6小鼠脾脏中获得TRP2153-243及Hsp70L1基因。分别插入pcDNA3.1/V5-His真核表达载体,构建pHSP70L1、pTRP和pTRP2-Hsp3种表达载体。分别转染B16肿瘤细胞并制备坏死或凋亡瘤苗,免疫C57BL/6小鼠后移植B16肿瘤细胞,观察肿瘤生长曲线,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或微量细胞毒的方法检测荷瘤小鼠细胞因子INF-γ和CTL活性。结果:将经过HSP70L1、TRP2及TRP2-HSP基因修饰的坏死或凋亡的B16肿瘤细胞免疫正常小鼠后,观察到Hsp70L1及TRP2-Hsp基因修饰的坏死瘤苗可显著抑制荷瘤鼠肿瘤的生长,并显著促进荷瘤鼠脾脏淋巴细胞CTL活性和IFN-γ产生(P0.05,P0.01);HSP70L1免疫刺激作用在坏死瘤苗中更明显。结论:Hsp70L1可明显提高B16瘤苗的免疫原性,且对坏死细胞瘤苗的作用更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FIZZ1在ApoE基因敲除小鼠粥样斑块内的表达。方法:C57BL/6JApoE基因敲除鼠及C57BL/6J野生型小鼠各9只,分别喂食高脂饲料及普通饲料,24周后处死,自主动脉根部至腹主动脉离断整支血管,石蜡包埋后作连续切片,行HE染色及FIZZ1免疫组化,检测血管斑块内FIZZ1表达情况,RT-PCR检测斑块内FIZZ1mRNA表达。结果:ApoE基因敲除鼠高脂饲养24周后,主动脉根部动脉粥样硬化明显,斑块体积较大,免疫组化及其RT-PCR可见FIZZ1及其mRNA在粥样硬化斑块内明显表达,同龄野生型C57BL/6J鼠血管壁内未见FIZZ1及其mRNA表达。结论:FIZZ1能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表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调节性T细胞在Polyinosinic-polycytidylic acid(poly I:C)/D-galactosamine(D-GalN)诱发的急性肝脏损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建立poly I:C/D-GalN诱发的爆发性肝炎小鼠模型,观察比较野生型C57BL/6小鼠、Rag1-/-小鼠(C57BL/6背景)和过继转输调节性T细胞的Rag1-/-小鼠的血清转氨酶活性;肝脏HE染色评价小鼠肝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肝脏TNF-α和IFN-γmRNA水平;ELISA检测血清IFN-γ和TNF-α蛋白水平。结果:poly I:C/D-GalN联合注射后,与野生型小鼠相比,Rag1-/-小鼠血清转氨酶水平明显增高,肝脏损伤更加严重,炎性因子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都显著增加。给Rag1-/-小鼠过继转输CD25+细胞后能明显降低poly I:C/D-GalN诱导的肝脏损伤。结论:调节性T细胞对poly I:C/D-GalN诱发的肝脏损伤有抑制作用,提示调节性T细胞可以负向调节天然免疫细胞。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LMO4在APP/PS1-Tg转基因小鼠脑组织中的表达。方法选取6月龄大小的APP/SP1-Tg转基因小鼠为实验组,同月龄同种系的野生型小鼠C57BL/6为对照组,分别提取其脑组织海马mRNA和蛋白,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方法检测两组小鼠脑组织中LMO4蛋白和基因的表达。结果 LMO4蛋白和基因在APP/SP1-Tg转基因小鼠海马组织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月同种系的野生型C57BL/6小鼠海马组织表达水平(P<0.05)。结论 LMO4在APP/SP1-Tg转基因小鼠低表达可能与阿尔茨海默氏病的发病过程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TLR4 基因敲除对小鼠免疫细胞及脂肪因子的影响。方法:取20 周龄的雄性野生型C57BL/6 小鼠和TLR4-/ -小鼠的脾脏和附睾脂肪组织,分离细胞,用流式检测F4/80、CD11b、CD11c、CD3、CD4、CD8 分子的表达;qPCR 检测附睾脂肪组织内IL-6、HMGB1、TNF-α、脂联素和抵抗素的表达。结果:与野生型C57BL/6 小鼠相比,TLR4-/ - 小鼠脾脏和附睾脂肪组织中M1 型(F4/80+ CD11b+ CD11c+ )巨噬细胞比例上升(P<0.05),M2 型(F4/80+ CD11b+ CD11c- )巨噬细胞比例下降(P<0.05),这种趋势在附睾脂肪组织中表现更为显著。同时发现附睾脂肪组织中CD4+ T 细胞比例下降(P<0.05),CD8+ T细胞比例上升(P<0.05);IL-6、HMGB1、抵抗素表达升高(P<0.05);TNF-α和脂联素表达降低(P<0.05)。结论:TLR4 基因敲除可导致内脏脂肪组织脂肪因子和免疫细胞的紊乱。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重组腺病毒载体AdmIL-12对小鼠黑色素瘤的治疗效应.方法: 皮下注射B16黑色素瘤细胞给C57BL/6小鼠建立荷瘤模型.于瘤内注射重组腺病毒载体AdmIL-12治疗, 观察皮下肿瘤的生长及荷瘤小鼠的存活期.采用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法检测荷瘤小鼠脾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 重组腺病毒载体AdmIL-12治疗后, 能显著抑制荷瘤小鼠肿瘤的生长, 明显延长荷瘤小鼠的存活时间, 增强荷瘤小鼠脾细胞的杀伤活性.结论: 重组腺病毒载体AdmIL-12对小鼠黑色素瘤有显著的治疗效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SIRT1过表达对动脉粥样硬化小鼠炎症反应的治疗效果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42只ApoE-/-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SIRT1 OE组,以14只相同遗传背景C57BL/6J野生型小鼠作为空白对照组,制备SIRT1过表达慢病毒细胞系及动脉粥样硬化小鼠模型,采用Western blot检测SIRT1过表达对NF-κB p65乙酰化水平的而影响;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SIRT1过表达对荧光素酶活性的影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小鼠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血管内皮黏附因子(VCAM-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血清含量;采用HE染色观察小鼠主动脉血管的病理变化。结果与SIRT1 NC组细胞相比,SIRT1 OE组细胞SIRT1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上升,NF-κB p65乙酰化水平明显下降,荧光素酶活性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小鼠相比,SIRT1 OE组小鼠TC、TG、LDL-C血脂含量,IL-6、TNF-1α、MCP-1及VCAM-1等炎性因子血清浓度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结果显示模型组小鼠组主动脉血管内膜增厚,可见泡沫样细胞及胆固醇结晶形成的粥样斑块病灶;SIRT1 OE小鼠主动脉血管泡沫化程度明显缓解,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得到抑制(P0.05)。结论 SIRT1可通过抑制NF-κB p65乙酰化水平降低NF-κB活性,从而减轻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20.
程鹏飞  唐景峰  周立 《免疫学杂志》2014,(11):1003-1006,1010
目的建立心肌特异性、高效表达白介素22的转基因小鼠模型。方法将TRE-Tight-IL-22转基因载体显微注射入C57BL/6小鼠受精卵细胞中,得到含有其中1段转基因载体的转基因小鼠,再将这种转基因小鼠与含有能够控制TRE-Tight下游基因在心肌特异性表达的α-MHC-rtA-hGH的转基因小鼠进行交配,获得同时含有TRE-Tight-IL-22和α-MHC-rtTA-hGH这2段基因的双阳性子代转基因小鼠。使用强力霉素(Dox)持续诱导6周龄双阳性小鼠6周,再用ELISA方法检测转基因小鼠心肌细胞中IL-22表达量。结果与野生型C57BL/6小鼠比较,经过强力霉素诱导的双阳转基因小鼠心肌细胞有高表达量的IL-22(P0.05)。结论得到了可诱导、高效表达IL-22的转基因小鼠系,为IL-22与心力衰竭关系的深入研究和治疗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