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大部分心脑血管疾病属于需长期用药的慢性病和多发病,关于化学药品的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不断被报道,因此,人们对疗效确切、副作用相对较少的中药以及天然植物药制剂寄予厚望。目前中药制剂在我国心脑血管用药市场已占据一定优势,尤其是银杏叶制剂已成为全球服用人数最多的天然植物药。不断开发和完善中药及天然植物药系统,并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必将有深远的医学价值和广阔的市场前景。该文对临床常用的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及其制剂、颇具发展前景的心脑血管用天然植物药成分进行了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皮肤病治疗药物,展示近年来皮肤病治疗药物的临床应用与进展,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四类介绍了皮肤病治疗药物,包括:1.抗细菌药物2.抗病毒药物3.中药内服制剂4.中药外用制剂。结果:抗菌药物和抗病毒药物在当代皮肤病和性病治疗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临床应用呈上升趋势,天然药物种类偏少,有广阔的开发前景,且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3.
天宝宁是从银杏叶提取的天然活性物质,是一种新型抗心绞痛的中药制剂。我院自1997年起应用天宝宁治疗54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结果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I.1 病例选择 治疗组均按1980年12月全国内科学术会议采用WHO所规定的《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诊断为冠心病患者共54例,按国际心脏病协会和WHO分类,劳累  相似文献   

4.
中药是中医临床辨证施治最终体现其疗效的物质基础。准确、精当、合理的选择药物与否,将直接影响中医临床辨治疗效。然而,在种类繁多的药海中,常可见到某些科属来源相同,仅用药部位之差,药效则不尽相同,甚者性昧功效迥异。临证致用尤当详辨。现就其常用同物异位药物按其基本功用分类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研究临床药学主要是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药物、剂型、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应用规律的综合学科研究。其依据的药理基础主要是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将如何合理用药作为研究的核心,通过药师参与到临床的治疗研究,根据药物应用的重要规律,确保患者达到合理用药,不断提高药物治疗水平,使得药物达到有效、安全和经济的目的。本文主要以西药临床药学开展对中药临床合理用药的研究,通过对临床用药方法以及中药注射剂的配伍与使用进行详细阐述,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针对中药制剂在应用过程中面临的问题进行一一详解,从而使得临床药物的治疗水平得到不断提高,同时随着中药制剂的应用不断发展,对于其制剂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文章以西药临床药学方法进行对比中药制剂的实际情况进行论述,为中药制剂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用Meta分析法对中药制剂对抑郁症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采用计算机索引方法对中国知网数据库、中国万方数据库、中国维普数据库和中国超星数据库等进行索引,索引所有中药制剂对抑郁症患者进行治疗的文献,调查中药制剂治疗抑郁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并采用Stata软件对所有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本研究最终符合标准的文献共10篇,涉及到受试患者845例,其中3个氟西汀药物比较治疗,4个帕罗西汀药物比较治疗和3个文法拉辛比较治疗的。经过分析得出中药制剂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采用中药制剂对抑郁症患者进行治疗较为有效,可以作为临床当中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但本研究所纳入的研究方法学质量相对较低,未能开展更多的合理设计,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虽然无法进一步说明中药制剂对抑郁症进行治疗的效果,但可以证明中药制剂能够在临床上有效地缓解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治疗冠心病的中药和天然药物制剂的分类及其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9月~2015年9月接收的冠心病患者156例,根据住院顺序分组,每组78例,对照组采用单一的中药和天然药物制剂治疗,观察组根据中医辨治联合中药和天然药物制剂治疗,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7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3%,有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冠心病需要采用中医辨证联合中药和天然药物制剂进行综合治疗,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可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小儿腹泻的治疗与药物的合理选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何荣连  赵云  何江 《中国药业》2010,19(8):62-63
目的 探讨小儿腹泻治疗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对目前临床上治疗小儿腹泻的常用方法与药物进行循证及综合分析。结果口服补液与静脉补液在疗效上并无差别,继续饮食可缩短腹泻后康复时间。适宜使用微生态制剂可重建胃肠道天然生物保护屏障,而合理使用适宜止泻药物可缩短腹泻病程。结论迅速纠正水和电解质平衡紊乱是治疗腹泻的关键,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是治疗的根本。应该积极倡导“预防和纠正脱水,继续饮食,合理用药”的腹泻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9.
复方丹参对血浆内皮素和一氧化氮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丹参制剂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冠心病的药物,在体内可通过多种途径发挥其治疗作用。目前已知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浓度的变化与冠心病的发病有密切的关系,但丹参制剂对血浆ET和NO浓度的影响方面研究尚少。为此,我们观察丹参制剂使用前后血浆ET和NO浓度的变化。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对象冠心病人67例,临床上有心绞痛发作或(和)有陈旧性心肌梗死者,心电图均有心肌缺血的依据。心功能按NYHA分类均为1~2级。入选病例随机分为2组,其中治疗组33人(中途退出的2人已除外),男20人,女13人,平均年龄(5…  相似文献   

10.
韩东铁 《中国药业》2012,21(10):67-68
目的 了解临床常用中药制剂的不良反应情况,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临床应用的中药制剂引发的不良反应报告120例,按照患者年龄、性别、药品种类、合并用药、给药途径、不良反应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分别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成因包括药物本身、制剂工艺及质量控制、临床使用方法、个体差异等多方面因素.结论 只有严格按照中医药理论,并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合理应用中药,才能使中药制剂发挥良好疗效,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药综合疗法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中医治疗的优越性。方法将10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药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高于对照组的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治疗冠心病可缓解疾病发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孙昱  文海若  汪祺 《现代药物与临床》2020,43(10):1927-1931
在研究历年来对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监管要求的基础上,提炼出将医疗机构中药制剂转化为中药新药的现存问题,并结合人用经验以及真实世界证据的应用,对来源于医疗机构中药制剂转化为中药新药的有关问题进行思考,建议减免药效学试验,鼓励应用真实世界证据替代Ⅱ期临床试验,视情况决定是否减免单次及重复给药毒性试验;引导业界制定可量化的符合中药特点的诊断标准和疗效评价标准,从而认可中药对症状的治疗优势;推进真实世界证据的应用,特别是针对儿童用药的开发难点进行应用设计,为儿童用药的研发助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中医补气活血的方法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160例冠心病患者,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有患者80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西药治疗,实验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中医的活血补气疗法治疗,两组患者治疗时间均为一个月,在其后的一年时间内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统计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结果对照组与实验组治疗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7.50%、97.50%,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没有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在治疗冠心病时采用中医活血补气疗法可达到显著的治疗效果,说明在临床上可更具情况采取中医的相关方法来治疗冠心病。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通过对近年来中医药对冠心病的诊疗现况与研究进展类文献资料的阅读与整理,综述目前冠心病在中医辨证证型分类与辨证论治方面的研究进展。文中分别就冠心病的辨证标准、辨证方法与内容的演变及在中医辨证分型下冠心病临床治疗与复方研究进展现况进行概述,并根据目前的临床与研究情况提出证候分类的规范化、中医药疗效评价体系的客观化、证候生物学基础的深入化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精神压力引起的心肌缺血的效果.方法 将24例稳定型冠心病患者完全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和常规治疗组,每组12例.所选患者均于入组前行精神压力测试和心电图检查.测试证实心肌缺血后常规治疗组应用阿司匹林0.1g,1次/d,倍他乐克25 mg,2次/d,阿托伐他汀10 mg每晚口服治疗.中西医结合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振源胶囊0.25 g,3次/d口服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8周后血压、心率和抑郁自评表(PHQ-9)及焦虑筛查量表(GAD-7)评分情况.结果 24例行标准精神压力测试后,患者ST-T段较测试前改变(0.051 ±0.018)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精神压力引起入选患者心肌缺血.治疗8周后中西医结合组舒张压、PHQ-9评分、GAD-7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76 ±5)mmHg(1 mmHg =0.133 kPa)比(92±6)mmHg,(69±4)次/min比(83 ±6)次/min,4.5±1.2比7.8±3.4,2.3 ± 1.4比5.8±3.8](均P<0.05).治疗8周后常规治疗组舒张压、PHQ-9评分及GAD-7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76±5)mmHg比(90±8)mmHg,(67±6)次/min比(84±7)次/min,5.8±2.8比7.6±3.9,5.2±3.7比5.9±3.3](均P>0.05).中西医结合组治疗后PHQ-9评分、GAD-7评分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具有改善精神压力引起的心肌缺血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探讨贝壳类饮片在中成药中的应用情况,为海洋贝壳中药材的现代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并筛选国家药品标准中含牡蛎、石决明、海螵蛸、珍珠母、瓦楞子和蛤壳等贝壳类饮片的中成药,采用SPSS Staistics23等统计分析软件,对纳入的中成药进行主成分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累计检索到218个中成药品种处方中含有贝壳类饮片,出现频数由高到低依次是牡蛎、海螵蛸、珍珠母、石决明、海蛤壳、瓦楞子。通过对含贝壳类饮片的的中成药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得到常用药对10个。主治疾病共涉及19类中医临床常见疾病,其中治疗脾系病类中成药中含贝壳的药物组合9个;治疗脑系病类中成药中含贝壳的药对组合有5个。聚类分析可将治疗脾系病类和脑系病类中成药分为4类。结论:含贝壳类饮片的中成药临床应用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从中可以发掘出一些常见药物组合,提示数理统计分析可以为从中成药处方中寻找潜在共性规律提供新方法,为中药新处方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7.
王玥  凌芳  赵明芬 《安徽医药》2024,28(4):643-647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病程较长,发病机制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引发,肠道菌群(GM)的结构紊乱及功能障碍与CHD的进展密切相关。此外,GM的代谢物也可影响CHD的发展和预后。现基于中医学基础理论,探讨GM及代谢物质与CHD之间的关系,进一步论述中医药防治CHD的现代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外用中药治疗皮肤创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近年来外用中药治疗各种类型的皮肤创伤有了较大的进展,越来越多中药用于临床,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人们也逐渐开始重视中医药治疗创伤的作用。本文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结合相关的研究经验,对近年来中医药治疗皮肤创伤的机制研究以及中药治疗皮肤创伤的临床应用进行了总结,并对中医药治疗皮肤创伤的发展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临床筛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治疗药物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从国家及各地COVID-19诊疗方案中收集并归纳出可能有效的西药和中药,分析其在疾病各阶段的使用。结果与结论治疗COVID-19可能有效的西药是靶向抗病毒药物和抗菌药物、抗病毒药物、激素药物,以及可提高患者免疫功能药物等,可能有效的中药是抗病毒中药构成的中成药和中药方剂。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比分析单用及联用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将961例冠心病患者根据中药注射剂的用药情况分为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311例、单独应用一种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组患者326例、联用两种中药注射剂患者组324例,观察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心电图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临床疗效比较对照组显效率6.1%,单用组显效率19%,联用组显效率16.4%,单用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及联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疗效比较对照组有效率6.1%,单用组有效率29.1%,联用组有效率24.7%,单用组心电图疗效优于对照组及联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对照组患者无不良反应发生,单用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1.2%,联用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2.2%,联用组比单用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单种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疗效好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