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评价宫颈环扎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08年3月解放军总医院妇产科20例因宫颈机能不全行宫颈环扎术的患者。宫颈环扎术在孕15~23周实施.本院的手术方式与传统的宫颈环扎术有所不同,采取了宫颈双“U”宇型缝合,术前、术后辅助保胎治疗。结果20例患者中,行预防性宫颈环扎术18例,补救性宫颈环扎术2例。其结局为1例晚期流产;2例34周前早产,其中1例为孕33“周早产,新生儿体重1905g,另1例为孕31n周早产,新生儿体重l740g,均存活良好;另外17倒均于34周后分娩,新生儿均存活良好。20例患者均无胎膜早破和感染等术后并发症。结论宫颈环扎术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预防反复晚期流产和早产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宫颈环扎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宫颈环扎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07年1月~2008年3月解放军总医院妇产科20例因宫颈机能不全行宫颈环扎术的患者.宫颈环扎术在孕15~23周实施,本院的手术方式与传统的宫颈环扎术有所不同,采取了宫颈双"U"字型缝合,术前、术后辅助保胎治疗.结果 20例患者中,行预防性宫颈环扎术18例,补救性宫颈环扎术2例.其结局为1例晚期流产;2例34周前早产,其中1例为孕33+4周早产,新生儿体重1 905 g,另1例为孕31+3周早产,新生儿体重1 740 g,均存活良好;另外17例均于34周后分娩,新生儿均存活良好.20例患者均无胎膜早破和感染等术后并发症.结论 宫颈环扎术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预防反复晚期流产和早产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江元  王军  钟惠珍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2):1895-1896
目的:评价应用宫颈环扎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防治流产早产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6例孕15~29周因宫颈机能不全行宫颈环扎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例(16.1%)晚期流产;21例(37.5%)早产,其中20例新生儿存活良好;26例(46.4%)足月分娩,新生儿均存活良好。择期手术组与紧急手术组比较,流产、早产、足月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宫颈机能不全患者及时行宫颈环扎术,可有效降低晚期流产率及早产率,且简单易行,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宫颈环扎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12年10月在我院因宫颈机能不全行宫颈环扎术治疗的73例患者,其中行预防性宫颈环扎术治疗46例,紧急性宫颈环扎术治疗27例,观察其妊娠结局。结果预防性宫颈环扎术组,足月产29例(63.0%),早产13例(28.3%),流产4例(8.7%),新生儿存活率78.3%;紧急性宫颈环扎术组,足月产5例(18.5%),早产10例(37.0%),流产12例(44.4%),新生儿存活率33.3%,两组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加强孕期产检,早期发现宫颈机能不全,尽早施行预防性宫颈环扎术,能大大提高新生儿存活率。  相似文献   

5.
宫颈环扎术治疗孕中期宫颈机能不全4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宫颈环扎术治疗孕中期宫颈机能不全的疗效,分析影响手术成功率的相关因素。方法:对43例孕14~27周合并宫颈机能不全者,施行宫颈环扎术治疗,观察妊娠结局。结果:孕14~16周手术的31例中,延长妊娠至足月24例,早产4例,流产3例,胎儿成活27例;>16孕周手术12例中,延长妊娠至足月5例,早产4例,流产3例,胎儿存活9例,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14~16周是宫颈环扎术最佳手术时机,>16孕周手术也可提高胎儿成活率,紧急宫颈环扎术是必要的,可以延长妊娠时间,提高活婴分娩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未足月胎膜早破行宫颈环扎术的可行性,评价宫颈环扎术对妊娠中晚期宫颈机能不全(CIC)处理的意义以及用于未足月(妊娠31周前)胎膜早破延长孕周的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2011年11月妊娠中晚期CIC 9例及未足月胎膜早破5例行宫颈环扎术孕妇的临床资料.结果 12例产妇均获得存活新生儿,2例难免流产.结论 宫颈环扎术治疗CIC及未足月(妊娠31周前)胎膜早破能延长孕周,有效改善妊娠结局,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防治早产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于不同时机行宫颈环扎术在宫颈机能不全孕妇中的影响。方法 选取瑞安市妇幼保健院在2018年3月—2019年5月接收的90例宫颈机能不全孕妇。根据手术时机的不同行择期性宫颈环扎术、治疗性宫颈环扎术以及紧急宫颈环扎术,分别为45例、21例及24例。根据行宫颈结扎术时的孕周分为:孕13~18周组50例,孕19~31周组40例。观察不同手术时机行宫颈结扎术的手术成功率,不同孕周行宫颈结扎术的成功率;宫颈结扎术后情况(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以及妊娠结局(分娩孕周、早产、流产及足月妊娠);新生儿情况,包括:新生儿存活情况、新生儿评分及新生儿体质量。结果 择期性宫颈环扎术组45例孕妇中宫颈结扎成功45例(100.00%),治疗性宫颈环扎术组21例孕妇中宫颈结扎成功15例(71.43%),紧急宫颈环扎术组24例孕妇中宫颈结扎成功13例(54.17%);宫颈结扎术的成功率在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259,P<0.05),其中紧急宫颈环扎术组宫颈结扎成功率明显低于治疗性宫颈环扎术组,治疗性宫颈环扎术组低于择期性宫颈环扎术组。孕13~18周组50例孕妇中宫...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宫径环扎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的价值.方法 将我院1996年1月至2008年1月治疗宫颈机能不全的孕妇56例分为着择期组(30例和)紧急手术组(26例).比较2组的平均延长孕周及新生儿存活率.结果 新生儿存活率择期组(93.33%)明显高于紧急手术组(57.69%).平均延长孕周:择期组(22.5周)明显长于紧急手术组(9.8周).结论 宫颈机能不全是导致晚期流产和早产的常见原因,择期行宫颈环扎术可明显延长宫颈机能不全患者的孕周,提高新生儿成活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宫颈环扎术在治疗妊娠期宫颈机能不全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并探讨影响妊娠结局的因素.方法 对2005年1月至2011年5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妇产科治疗的40例因宫颈机能不全于孕中期行宫颈环扎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0例手术患者中8例晚期流产,8例早产,24例足月分娩.手术时宫颈长度与妊娠结局呈显著性正相关(P=0.015),手术时孕周、宫颈形态等因素均对妊娠结局无显著性影响.结论 宫颈环扎术是治疗妊娠期宫颈机能不全的有效手段,可用于预防反复晚期流产和早产,改善围产结局.宫颈环扎时的孕周、宫颈形态对妊娠结局无显著性影响,宫颈长度对于妊娠结局有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临床医学工程》2017,(1):45-46
目的探讨采用宫颈环扎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期间收治的宫颈机能不全的孕妇48例,根据手术时机不同分为择期组(35例)和紧急组(13例),均行宫颈环扎术。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择期组的手术孕周显著低于紧急组(P<0.05);择期组的术后延长妊娠周数和分娩孕周均显著高于紧急组(P<0.05);择期组的存活率和足月率均显著高于紧急组(P<0.05),而流产率和早产率均显著低于紧急组(P<0.05)。结论择期宫颈环扎术的疗效优于紧急宫颈环扎术,后者可作为宫颈机能不全治疗不及时的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11.
《现代医院》2016,(4):537-539
目的回顾分析护理跟进在紧急宫颈环扎术后的临床效果,以期为提高该类患者分娩结局提供有效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5年5月间在我院实施紧急宫颈环扎术的46例患者的术后护理跟进。结果宫颈机能不全24例,新生儿存活22例。胎膜早破12例,新生儿存活10例,晚期流产10例,新生儿存活6例,总有效率82.6%。结论宫颈环扎术后采取科学全方位的护理跟进、密切的医护配合,是紧急宫颈环扎术成功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宫颈环扎术治疗妊娠期宫颈机能不全的疗效。方法 28例确诊妊娠合并宫颈机能不全者,16例施行宫颈环扎术治疗,观察妊娠结局。结果施行宫颈环扎术的16例孕妇中,延长妊娠至足月8例,早产6例,流产2例,胎儿成活12例;与非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宫颈机能不全行宫颈环扎术可以延长孕妇的孕周,提高胎儿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孕周和不同治疗时机行宫颈环扎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的效果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6年10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收治的128例宫颈机能不全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其中孕14~16周行宫颈环扎术者69例作为妊娠早期组,孕17~28周行宫颈环扎术者59例作为妊娠中期组;入院后择期行手术治疗85例为择期组,入院后行紧急手术治疗43例为紧急组。比较不同孕期和不同治疗时机行宫颈环扎术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妊娠早期组术后足月生产率显著高于妊娠中期组,晚期流产率、宫内感染率均显著低于妊娠中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择期组术后足月生产率显著高于紧急组,晚期流产率、宫内感染率显著低于紧急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妊娠早期组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妊娠中期组,术后妊娠延长周数显著长于妊娠中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择期组术后妊娠延长周数显著长于紧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宫颈机能不全的患者,应于孕14~16周择期行宫颈环扎术治疗。对于行紧急宫颈环扎术治疗的患者,术后加强监测、预防感染可降低宫内感染几率及晚期流产率,提高胎儿足月生产率,达到改善妊娠结局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影响紧急宫颈环扎术成功率的因素,评价紧急宫颈环扎术对治疗妊娠中期宫颈机能不全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9月~2010年5月施行了紧急宫颈环扎术的41例宫颈机能不全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8例为环扎术前宫口≥2 cm者,41例环扎术前均无感染迹象.延长孕周至妊娠32周以后分娩并获得活产新生儿为良好妊娠结局.结果 41例患者手术过程顺利,22例患者获得良好结局,其中缝扎术前宫口≥2 cm者仅2例结局良好,共有14例孕周达到了37周.妊娠不良结局者中有15例(79%)查出绒毛膜羊膜炎.羊膜囊突出、宫口扩张、感染与不良妊娠结局相关.结论 紧急宫颈环扎术能延长孕周,有效改善妊娠结局,是治疗妊娠期宫颈机能不全的有效措施,但环扎术前宫口≥2 cm者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阴道彩超预测习惯性流产的作用及宫颈环扎术的有效性。方法:对12例宫颈机能不全的孕妇在孕12~18周时行阴道彩超检测,选择宫颈管长度<2.5cm、宫颈内口宽度>1.5cm时行宫颈环扎术,观察术后妊娠情况。结果:12例患者有6例于预产期前1~2周拆线,3例临产时拆线,均自然分娩;2例孕33~35周先兆早产,经保胎治疗无效,拆线后自然分娩;1例孕22周有宫缩入院,拆线后自然流产一死胎。胎儿存活率为91.7%(11/12)。结论:选择孕12~18周、宫颈管长度<2.5cm、宫颈内口宽度>1.5cm时行宫颈环扎术,是治疗因宫颈机能不全导致的习惯性流产更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孕期和不同治疗时机行宫颈环扎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患者的妊娠结局及对孕妇和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8月收治的42例宫颈机能不全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孕期分为A组(23例,孕早期)和B组(19例,孕中期);根据治疗时机分为C组(26例,择期手术)和D组(16例,紧急手术)。所有患者行宫颈环扎术治疗,比较各组患者的妊娠结局及对产妇和新生儿的影响。结果 A组与B组足月生产、晚期流产和宫内感染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与B组早产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D组足月生产、晚期流产和宫内感染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组与D组早产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孕周延长时间和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组与D组住院时间、孕周延长时间和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宫颈机能不全应于孕早期择期行宫颈环扎术治疗,若于孕中期确诊,则应行紧急手术,并加强术后监测,控制感染,有助于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紧急宫颈环扎术联合阿托西班在治疗宫颈机能不全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2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因宫颈机能不全行紧急宫颈环扎手术,并使用阿托西班保胎的2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紧急宫颈环扎术联合阿托西班治疗宫颈机能不全的疗效、妊娠结局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应用紧急宫颈环扎术联合阿托西班延长孕周(8.6±5.4)周,分娩孕周为(31.8±4.7)周,成功率为74.1%(20/27),应用阿托西班后抑制宫缩的有效率为62.9%(17/27)。仅有3例患者出现短时间轻微恶心、呕吐症状,1例出现轻微头痛,未出现因不良反应停止阿托西班治疗的情况。结论:紧急宫颈环扎术联合阿托西班能明显延长妊娠时间,妊娠结局良好,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熟悉宫颈功能不全的发病因素和发病特点,研究宫颈环扎术对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118例确诊宫颈机能不全的妊娠中期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分为预防性宫颈环扎组和保守观察组,预防性宫颈环扎组69例行宫颈环扎术,保守观察组49例行保守性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既往孕次、产次、流产次数,此次的流产率、早产率、新生儿存活率等.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孕次、流产次数、宫颈产伤或宫颈锥切损伤例数等方面相对比,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早产率、流产率、足月妊娠率和新生儿存活率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环扎手术在宫颈机能不全的治疗和对于中晚期自然流产、早产的预防中是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彭再元 《现代养生》2014,(14):151-152
目的:探讨宫颈环扎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的手术时机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3月我院妇产科因妊娠期宫颈机能不全而实施宫颈环扎术的3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手术时机的妊娠结局。结果:选择性宫颈环扎组、治疗性宫颈环扎组、紧急宫颈环扎组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100%、72.7%、50%,三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周小于18周者、18-28周者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94.4%、56.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机能不全孕妇应在妊振18周前行选择性宫颈环扎术,对于存在不良孕产史且孕前未能诊断出宫颈机能不全的孕妇,在孕12周后每隔2-3周常规进行宫颈长度及宽度的测量,若宫颈存在逐渐缩短或漏斗状变化,及时给予治疗性宫颈环扎术可获得更大的益处。  相似文献   

20.
宫颈机能不全孕妇行紧急宫颈环扎术2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中孕期宫口扩张2~3 cm的宫颈机能不全孕妇行紧急宫颈环扎术的疗效.方法 对20例中孕期出现不规律宫缩、宫口已扩张2~3 cm的宫颈机能不全患者利用强生宫颈环扎带环扎宫颈,术前术后予以抑制宫缩治疗.观察终止妊娠孕周及围生儿结局.结果 孕周平均延长(10.7±3.0)周,新生儿存活率达94 %.结论 中孕期宫颈机能不全患者通过紧急宫颈环扎手术可延长孕周,改善围生儿结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