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目的了解贵州省黔南州苗族农村人群哮喘患病率及危险因素。方法于2010年9月~2011年3月采取整群抽样随机抽取21589名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1~84岁苗族人群,采用自行编制的《黔南州苗族哮喘病流行病学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支气管哮喘患病的高危因素及危险度比值比(OR)和95%可信区间(95%CI)。结果 21567名苗族人群中,哮喘患病人数为773例,患病率为3.58%,男性为4.14%(465/11233),女性为2.98%(308/10334),男女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93,P﹤0.01)。其中青少年及成人受检18765人,检出哮喘患者513例,患病率为2.73%;儿童受检2802人,检出哮喘260例,患病率为9.28%,青少年及成人总患病率与儿童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2.23,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哮喘史,过敏史、吸烟、诱发因素、居住环境等是影响哮喘患病主要的危险因素。结论有家族哮喘史,有过敏史,吸烟,有诱发因素、居住环境以茅草房、人畜混住等为哮喘患病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黔南地区农村布依族和苗族妇女骨质疏松症患病的影响因素,并比较两民族危险因素,为两民族妇女骨质疏松症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15年1月-2016年3月在贵州省黔南州中医医院就诊确诊为骨质疏松症妇女共967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民族分布依族组498例和苗族组469例,采用自行设计的《黔南州农村妇女骨质疏松症患病影响因素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影响妇女骨质疏松症患病的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布依族组年龄、居住环境、居住建筑、怀孕次数、生育次数、绝经年限、饮酒、饮绿茶、饮食习惯、BMI和中心性肥胖与苗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年龄、依水而居、石板房屋、怀孕次数≥3次、生育次数≥3次、绝经年限10年、喜欢食腌制食品及有中心性肥胖等是两民族妇女患骨质疏松症的主要影响因素,体质指数(BMI)≥28.0 kg/m2、饮酒、饮绿茶、喜食肉类和大豆类食品是保护因素。结论黔南地区农村布依族和苗族妇女骨质疏松症患病影响因素有一定的差别。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黔南州布依族和苗族6~12岁儿童超重肥胖与空腹血糖(FBG)水平关系的民族差异。方法:2013年1月~2014年1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6~12岁布依族儿童986名,平均年龄(8.81±1.7)岁,苗族979名,平均年龄(8.95±1.9)岁,共计1 965名,进行问卷调查、家庭膳食调查和体格检查。抽取空腹静脉血,采用OLYMPUSAU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FBG含量水平。比较两民族不同体质量指数(BMI)分级FBG水平及高FBG患病率。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两民族BMI与FBG的关系。结果:布依族6~12岁儿童FBG水平为(5.21±1.12)mmol/L,苗族为(4.82±1.43)mmol/L,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布依族超重、肥胖儿童能量摄入量、蛋白质摄入量及脂肪摄入量高于苗族,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布依族随着BMI(正常体质量、超重、肥胖)的增加,性别构成、FBG水平及高FBG患病率均增加,不同分级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苗族儿童肥胖时FBG水平分别较正常体质量、超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布依族儿童不同BMI分级性别构成、FBG水平及高FBG患病率分别与苗族儿童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布依族儿童高于苗族儿童。线性回归分析显示BMI每增加1级,两民族FBG水平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布依族儿童增加显著(β值0.432,P<0.01),苗族(β值0.134,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正常体质量比较,超重和肥胖时高FBG患病风险增加。结论:黔南州布依族和苗族6~12岁儿童超重肥胖BMI增加对FBG的影响存在民族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贵州省黔南州3~6岁苗族和布依族儿童神经行为发育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并比较两民族危险因素和临床资料的差异,为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2012年1月-2012年8月共收集689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按民族分为苗族组(328名)和布依族组(361名),分别进行问卷调查,采用中国韦氏儿童智力量表进行检查及神经行为发育评分,并对影响神经行为发育的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①两民族智商发育检查结果比较:苗族组328人,正常319人(97.25%),临界5人(1.52%),低下4人(1.22%);布依族组361人,正常358人(99.17%),临界2人(0.55%),低下1人(0.28%),两民族智商发育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7,P﹤0.01)。②两民族儿童神经行为发育影响因素比较:苗族组在父母吸烟、父母亲文化程度、父母饮酒、喜欢食鱼类食物、毒物接触史等方面与布依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两民族儿童智商水平比较:苗族组3岁、4岁及5岁儿童操作智商(PIQ)和全量表智商(FIQ)与布依族组同年龄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苗族组6岁儿童PIQ和FIQ分别与布依族组6岁儿童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两民族儿童神经行为发育得分比较:苗族组3岁和4岁神经行为发育总分、行为能力、被动肌张力分别与布依族组同年龄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黔南州苗族与布依族3~6岁儿童神经行为发育有一定的差别,其影响因素为父母文化程度、父母吸烟、父母饮酒、喜欢食鱼类食物、毒物接触史等与神经行为发育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黔南州6~12岁苗族和布依族儿童代谢综合征危险因素的特征。方法:2009年1月~2010年12月收集225例代谢综合征儿童为研究对象,按民族分为苗族组(107例)和布依族组(118例),分别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生化指标检测,并对与代谢综合征相关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①两民族代谢综合征儿童危险因素比较:布依族组在被动吸烟、体重增加、高血压家族史、高血脂家族史等方面与苗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两民族代谢综合征儿童膳食结构及其他因素比较:布依族组在摄入主食、猪肉、猪肉肥瘦、花生、咸菜、甜食等方面明显高于苗族组(P<0.01),在摄入蔬菜方面明显低于苗族组(P<0.01)。苗族组的经济收入明显低于布依族组(P<0.01)。③两民族代谢综合征儿童肥胖和代谢指标水平比较:布依族组儿童的收缩压、舒张压、甘油三酯、腰围、腰臀比及体重指数水平均高于苗族组儿童,高密度脂蛋白-C水平明显低于苗族组儿童(P<0.01);两组空腹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黔南州布依族和苗族儿童代谢综合征的患病水平存在明显差异,其危险因素为高血压家族史、高血脂家族史、高体重指数、高腰臀比、被动吸烟、膳食口味咸、高碳水化合物饮食、高脂饮食等因素与代谢综合征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黔南州3~6岁农村布依族与苗族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及骨密度水平,并比较两民族相关影响因素的差异,为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农村儿童骨骼生长发育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2012年1~12月共收集1 147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按民族分为布依族组(589名)和苗族组(558名),两组按年龄均分为4个年龄组,3岁、4岁、5岁和6岁年龄组。分别进行问卷调查,测量两组各年龄段儿童身高、体重、骨密度及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P)、甲状旁腺激素(PTH)含量,并对影响维生素D营养状况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①两民族维生素D营养状况检查结果比较:布依族组589人中,严重缺乏3人(0.51%),缺乏7人(1.19%),不足187人(31.75%),充足392人(66.55%),中毒0人(0.00%);苗族组558人中,严重缺乏18人(3.23%),缺乏25人(4.48%),不足179人(32.08%),充足336人(60.22%),中毒0人(0.00%)。②两民族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影响因素比较:布依族组鸡蛋摄入量、动物肝摄入量、鱼类摄入量、牛奶摄入量、酸性食物、腌制或高磷食品、家庭经济收入等与苗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两民族实验室检查指标比较:布依族组各年龄段儿童血清25-(OH)D3、BAP、PTH含量与苗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④两民族骨发育指标比较:布依族组各年龄段儿童身高、BMD含量与苗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黔南州农村布依族与苗族3~6岁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有一定的差别,其影响因素为鸡蛋摄入量、动物肝摄入量、鱼类摄入量、牛奶摄入量、酸性食物、腌制或高磷食品、家庭经济收入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黔南地区0~3岁布依族和苗族儿童肾脏发育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少数民族儿童肾脏发育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3年12月收集的1 360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按民族分为布依族组(668名)和苗族组(692名),两组按年龄均分为:1~6个月,6个月~1岁,1~2岁,2~3岁4个年龄组。分别进行问卷调查,测量两组各年龄段儿童身高、体重及超声检查肾脏体积,并对影响儿童肾脏生长发育的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布依族组668名儿童中,肾积水4例(0.59%),肾发育不全3例(0.45%),多囊肾2例(0.29%),肾脏发育异常检出率为1.35%(9/668);苗族组692名,出现肾积水5例(0.72%),肾发育不全4例(0.58%),多囊肾4例(0.58%),肾脏发育异常检出率为1.87%(13/69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1,P>0.05)。布依族组1~6个月、6个月~1岁、1~2岁和2~3岁年龄段身高、体重及体表面积分别与苗族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布依族组1~6个月和6个月~1岁年龄段左肾长径、左肾宽径、左肾前后径、左肾体积、右肾长径、右肾宽径、右肾前后径及右肾体积分别与苗族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布依族组1~2岁和2~3岁年龄段上述指标分别与苗族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民族、高蛋白类食物摄入量、乳制品食物摄入量等是影响两民族儿童肾脏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结论:黔南地区布依族与苗族儿童肾脏体积存在一定的差别,原因可能是两民族儿童遗传体质、生活环境及营养条件不同所致。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并寻找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西安市0~14岁儿童哮喘流行病学调查中筛查出的220例哮喘患儿(其中婴幼儿哮喘96例,儿童哮喘124例)为研究对象,应用1:1配对病例进行对照研究,调查和分析有关暴露因素.结果 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显示,家族有支气管哮喘病史、家族有过敏性疾病史、经常吃零食、过敏性鼻炎、其它过敏史χ2值分别为13.435、16.333、8.503、19.722、10.030,均P<0.01;居住环境潮湿、家中养宠物、吃饭口味重与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发生有关,χ2分别为5.729、4.283、4.709、均P<0.05.结论 家族有支气管哮喘病史、家族有过敏性疾病史、个人有湿疹、过敏性鼻炎、其它过敏史、居住环境潮湿、家中养宠物、经常吃零食、吃饭口味重是形成儿童哮喘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十堰市儿童哮喘患病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十堰市儿童哮喘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调查方法,将十堰市1 420例0~14岁儿童根据哮喘是否发病将其分为哮喘组与非哮喘组两组,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儿童哮喘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1 420份调查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7.89%,男女比例为1.33∶1,男女患病率比例1.72∶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家族哮喘史、早产、过敏史、湿疹史、过敏性鼻炎史、居住环境、益生菌添加、添加钙剂及维生素D、近期呼吸道感染、咳嗽等儿童哮喘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族过敏史、居住环境灰尘大、过敏性鼻炎史是影响儿童哮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益生菌添加持续6个月以上、添加钙剂及维生素D持续1年以上是儿童哮喘发生的保护性因素。结论十堰市14岁以下儿童哮喘发病率较高,应针对其发病影响因素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及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析6~14岁儿童支气管哮喘发生相关因素。方法 对2019年郑州市某医院全年收治的6~14岁儿童支气管哮喘患者(观察组)和健康儿童(对照组)及其家长进行调查,对2组儿童的体质指数(BMI)、家族哮喘史、饲养宠物、家中使用地毯、家人吸烟、室内居住环境、个人食物过敏史、上呼吸道感染史等因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对支气管哮喘儿童(观察组)176例、健康儿童473人进行调查。观察组男、女童分别占54.55%、45.45%,对照组分别占59.41%、40.59%,2组儿童年龄、性别构成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超重、肥胖(OR=3.537,2.956)、家族哮喘史(OR=4.536)、家人吸烟(OR=3.764)、室内居住环境有霉斑(OR=3.679)、个人食物过敏史(OR=4.403)、上呼吸道感染史(OR=7.043)的6~14岁儿童发生支气管哮喘的风险更高。结论 家族哮喘史、肥胖与支气管哮喘发病密切相关,个人食物过敏史、上呼吸道感染史为儿童支气管哮喘高危因素,家人吸烟、居住环境有霉斑等均与此年龄段儿童支气管哮喘发生相关,因此家庭及社会应加强危险因素的防控,远离哮喘过敏源与诱因,预防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FLIP基因在青海地区藏族、汉族、回族3个民族宫颈癌组织中表达的差异性及其意义,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青海地区藏族、汉族、回族3个民族宫颈癌组织蜡块各20例,共60例,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FLIP在3个民族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对各民族病例c-FLIP阳性率进行统计分析;对3个民族宫颈癌新鲜手术标本进行c-FLIP m RNA表达水平的检测。结果 c-FLIP蛋白检测显示汉族阳性率为65. 0%,其中强阳性率为45. 0%;藏族阳性率为65. 0%,其中强阳性率为25. 0%;回族阳性率为40. 0%,其中强阳性率占10. 0%; m RNA表达水平显示c-FLIP在不同民族的宫颈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均有表达,在汉族宫颈癌组织表达量最高,藏族次之,回族最低; 3个民族的癌旁组织也有一定量c-FLIP表达,但藏族最高; 3个民族宫颈癌癌组织c-FLIP表达均高于癌旁组织;不同年龄段3个民族c-FLIP表达呈现不同表达水平。结论不同民族整体c-FLIP表达存在一定差异性,不同民族癌组织c-FLIP表达均高于癌旁组织,提示c-FLIP可能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关系。但是同一年龄段不同民族c-FLIP表达差异性尚不能确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傣族、基诺族、布朗族的7岁以下儿童地中海贫血(地贫)和G6PD缺乏症的流行病学现状。方法:对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景洪、勐海、勐腊县的傣族、基诺族、布朗族的7岁以下儿童共2 781例,进行血液分析、红细胞脆性试验、Hb电泳、G6PD荧光斑点试验,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调查的地区地贫发生率33.7%,其中β-地贫发生率17.3%,α-地贫发生率16.4%。β-地贫发生率基诺族居首(28.9%),各民族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α-地贫以傣族居首(22.0%),布朗族和基诺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各民族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α-地贫、β-地贫各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地区傣族的β-地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α-地贫勐海与勐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一地区不同民族α-地贫、β-地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表明筛查地贫有价值的指标为:MCV、RDW、靶形细胞、脆性试验。G6PD缺乏症发生率2.2%,男童大于女童。结论:地贫和G6PD缺乏症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傣族、基诺族、布朗族的7岁以下儿童中属高发,其发生率在所调查的不同民族及地区有统计学差异。该调查为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少数民族进行遗传咨询及进行地贫和G6PD缺乏症的预防提供了有价值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30年间大理州汉族和白族青少年体质发展特点,为更好地开展青少年体育教学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1985、1991、2000、2005、2010和2014年大理州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资料,对7~l8岁汉族和白族青少年身高、体重等身体形态、机能和素质指标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30年间,汉族和白族青少年身高、体重、胸围均呈持续增长趋势,除胸围无差异外,身高、体重汉族均高于白族(P<0.01);机能指标肺活量汉族和白族均抑住下滑趋势,从2005年开始反弹,总体上汉族高于白族(P<0.01);速度、爆发力及柔韧性等反映身体素质的指标,汉族和白族均呈上升趋势,总体上汉族优于白族,但反映肢体力量的引体向上、斜身引体、立定跳远及握力汉族和白族均从2010年开始下降(P<0.01):汉族和白族青少年的耐力一直呈下滑趋势(P<0.01).结论 调整策略,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提高青少年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新疆地区维吾尔族和汉族孕妇膳食营养状况,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以便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建议,进行科学的膳食指导,促进母婴健康,预防妊娠合并症和胎儿畸形。方法:以在乌鲁木齐和阿图什妇幼保健院进行产检的309名维吾尔族和汉族孕妇为调查对象,采用24h回顾法进行膳食调查,结果用V1.6膳食营养计算器软件进行分析,计算出孕妇平均每人每日各种营养素摄入量,并与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标准进行比较,进行评价及分析。结果:孕妇膳食中三大产热营养素的热能供给比例不平衡;钙、铁、硫胺素、核黄素、维生素C、维生素B12、叶酸的摄入量较低;尼克酸的摄入量较高。结论: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铁为孕妇易缺乏的营养素。提示在这些地区应加强孕妇孕期的膳食营养指导,使孕妇合理膳食,必要时应补充孕妇营养食品或补充剂,以满足孕妇与胎儿的营养需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市高三学生生活质量的民族差异和乌鲁木齐市高三学生生活质量与全国常模差异。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乌鲁木齐市8所学校1 551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华中科技大学儿少卫生教研室编制的《儿童少年生活质量量表》进行调查。结果师生关系、学习能力与态度、作业态度、活动机会性和其他等维度汉族学生高于维吾尔族学生;同伴关系、亲子关系、躯体感觉和运动能力等维度维吾尔族学生高于汉族学生;总体评价汉族学生高于维吾尔族学生;同伴关系、躯体感觉、负性情绪、运动能力和其他等维度乌鲁木齐市高三男生低于全国常模;同伴关系、躯体感觉、负性情绪、自我概念、活动机会性和其他等维度乌鲁木齐市高三女生低于全国常模;总体评价乌鲁木齐高三学生低于全国常模。结论汉族学生的生活质量总体评价高于维吾尔族学生,乌鲁木齐市高三学生的总体评价低于全国常模。  相似文献   

16.
广西壮汉族正常足月新生儿血清胆红素的测定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确定广西壮汉族正常足月新生儿生后1~7天血清胆红素的动态变化值,为临床诊断奠定基础。方法:①用微量法测定广西地区正常足月新生儿生后第1~7天血清胆红素,分别记录其测定值。②应用生化法与微量法相结合方法,即用静脉生化法与微量法同步测定72例新生儿血清胆红素,用微量法测定值代入生化法与微量法测定值建立的直线回归方程,获取胆红素校正值。结果:①正常足月新生儿1~7天血清胆红素分别为(72.17±14.39)μmol/L、(128.93±28.92)μmol/L、(174.69±33.07)μmol/L、(186.46±34.23)μmol/L、(174.25±37.60)μmol/L、(154.49±42.76)μmol/L、(141.41±44.97)μmol/L,平均峰值(186.46±34.23)μmol/L。②壮族新生儿血清胆红素平均峰值比汉族略高,壮汉两族1~7天血清胆红素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微量法与静脉生化法胆红素测定值有高度的相关性,两法测定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校正后的胆红素值与静脉生化法测定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广西地区壮汉族足月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生后1~7天血清胆红素动态变化值,为临床对新生儿黄疸的合理干预提供科学依据。生化法与微量法相结合的方法测定血清胆红素准确、便捷,是一种动态监测新生儿血清胆红素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7.
我国蒙古族与汉族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研究我国汉族与蒙古族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多态性分布与骨质疏松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对179例健康汉族人及105例蒙古族健康人进行VDR基因检测.结果中国蒙古族105例,bb型54例(51.42%),Bb型45例(42.85%),BB型6例(5.71%);汉族179例,bb型162例(90.50%),Bb型17例(9.50%),未见BB型.结论中国蒙古族VDR基因多态性分布与中国汉族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5).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研究我国汉族与蒙古族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多态性分布与骨质疏松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对179例健康汉族人及105例蒙古族健康人进行VDR基因检测.结果中国蒙古族105例,bb型54例(51.42%),Bb型45例(42.85%),BB型6例(5.71%);汉族179例,bb型162例(90.50%),Bb型17例(9.50%),未见BB型.结论中国蒙古族VDR基因多态性分布与中国汉族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5).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包头市蒙古族小学学生自我意识水平和特点,为研究儿童个性心理发展提供资料.方法采用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对包头市蒙古族小学在校生548名进行现场调查.结果儿童自我意识总分及行为、智力与学校情况、焦虑、合群等分量表得分,女生明显高于男生(P<0.001);随着年级的增加,男生的智力与学校情况、焦虑、合群等分量表得分显著增加,女生的行为、焦虑分量表得分显著增加.结论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儿童具有不同的自我意识.儿童教育要针对这些特点给予不同的指导,以减少由于儿童自我意识不良倾向所引起的行为、学习和人格等障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青海省2015年9月-2016年6月高尿酸血症的患病情况。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青海省18岁以上常住汉族居民2 623人,城市1 383人,农村1 240人,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血液生化等指标测定,了解青海省高尿酸血症的患病情况。结果 青海省汉族居民的患病率为12.6%,男性为16.7%,女性为7.9%;城市为15.2%,农村为9.7%;高尿酸血症伴发疾病中以腹型肥胖最为常见(71.5%),其次为高脂血症(71.2%)、超重和肥胖(67.3%)、高血压(46.4%)、糖尿病(11.2%)。结论 青海省汉族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较高,男性HUA患病率高于女性,城市高于农村。应改善生活方式,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居民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