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0 毫秒
1.
何首乌饮对亚急性衰老大鼠的抗氧化和调血脂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何首乌饮对亚急性衰老大鼠的抗氧化和调血脂作用。方法:D-半乳糖连续腹腔注射致亚急性衰老大鼠模型,造模同时灌胃何首乌饮10,20,40 g.kg-1.d-1,qd,连续给药60 d后测大鼠血清中丙二醛(MDA)含量、总抗氧化能力(T-AOC)、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并检测血清中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MDA,TG和TC含量明显升高,SOD,GSH-PX,TAOC和HDL-C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何首乌饮组血清MDA含量显著下降,血清SOD,GSH-PX活性,TAOC和HDL-C含量显著上升(P<0.05),呈现一定的剂量依赖性。结论:何首乌饮延缓D-半乳糖诱发的大鼠亚急性衰老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抗氧化和调血脂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讨论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与脑梗塞发生在老年病人中的关系。方法:对受检者为老年健康对照组(A组)和糖尿病并脑梗塞组(B组)均同时检测空腹血糖、胰岛素和血脂(CHO、TG、LDL、HDL)及身高、血压、体重等,分别计算该胰岛素的感指数和体重指数。结果:B组胰岛素敏感指数明显降低,与空腹血糖、胰岛素、CHO、TG、LDL、BP等呈显著负相关,而与HDL呈正相关。结论:老年糖尿病人的治疗,除应良好控制血糖外,更应注重提高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了不同年龄组(青年、中年、老年)血浆渗透压的情况,并探讨其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根据患者年龄分为三组,青年组(20~39岁)、中年组(40~59岁)、老年组(≥60岁),所有受试者检查空腹血生化结果(至少禁食、禁水10小时以上)。根据血生化结果计算血浆渗透压,分析血浆渗透压与年龄、体重、体重指数、血脂、有无心脑血管病病史及糖尿病等病史的相关性。结果中年组及老年组血浆渗透压明显高于青年组(P值<0.01),老年组虽然高于中年组,但两组之间差别不明显(P值>0.05)。结论血浆渗透压与年龄、空腹血糖、体重、体重指数、血浆低密度脂蛋白水平等因素相关,但与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脑梗塞、冠心病等因素不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左卡尼汀(L-carnitine,LC)对老龄小鼠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探讨其对小鼠血浆和脑组织中SOD,GSH-PX,CAT和MDA活力的影响。方法:小鼠随机分成青年组、老年组、LC处理的衰老小鼠组,分为低、中、高(0.25,0.5,1.0 g.kg-1.d-1)3个剂量组,LC药物组连续灌服药物4周后处死,通过试剂盒测定血浆和脑组织SOD,GSH-Px,CAT活性和MDA含量。结果:与老年组比较,左卡尼汀可显著提高小鼠血浆和脑组织中的SOD,GSH-Px,CAT活性,降低MDA含量,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左卡尼汀具有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5.
长叶胡颓子降血糖、血脂及抗脂质过氧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长叶胡颓子果实降血糖、血脂及抗脂质过氧化作用并探讨其药理作用机制.方法以高胆固醇高脂饲料诱发高脂模型大鼠,四氧嘧啶致糖尿病小鼠,应用长叶胡颓子果实水煎液进行实验观察.检测空腹血糖(FBG)、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胰岛素(INS)、C肽(C-P)及血清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活性氧(R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结果长叶胡颓子果实具有抑制高脂血症大鼠TC、TG、LDL-C的升高,降低ROS、MDA,增强SOD、CAT、GSH-PX活力的作用(P<0.05),可使糖疗病小鼠FBG降低(P<0.05),对血浆INS和C-P无影响,但胰岛素敏感指数(ISI)明显高于实验对照组(P<0.05).结论长叶胡颓子果实具有降血糖、血脂和抗脂质过氧化作用,对心血管系统疾病、糖尿病有预防保健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荔枝核皂苷对地塞米松 (DX)致胰岛素抵抗 (insulinresistance,IR)大鼠血糖、血脂的影响。方法 采用DX诱导IR大鼠模型 ,观察荔枝核皂苷和罗格列酮对病鼠空腹血糖 (FBG)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OGTT)后 2h血糖 (2hBG)以及给药后 2h空腹血清血糖 (FSG)、总胆固醇 (TC)、三酰甘油 (TG)、高密度脂蛋白 -胆固醇 (HDL -C)、低密度脂蛋白 -胆固醇(LDL -C)、丙二醛 (MDA) ,以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等指标的影响。结果 荔枝核皂苷改善DX致IR模型大鼠的IGT ,降低OGTT后 2h期BG和FSG(P <0 .0 5 ) ;并能显著降低病鼠TC、TG、LDL -C含量 (P <0 .0 5 - 0 .0 1) ,显著提高HDL -C含量 (P <0 .0 5 ) ;抑制AST、ALT活性 (P <0 .0 5 ) ,降低AST/ALT ;加强SOD活性和降低MDA的含量 (P <0 .0 1) ,增强抗氧化能力。结论 荔枝核皂苷对DX致IR大鼠有降血糖、调血脂改善肝功能等的作用 ,显示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荔枝核皂苷对地塞米松(DX)致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大鼠血糖、血脂的影响.方法采用DX诱导IR大鼠模型,观察荔枝核皂苷和罗格列酮对病鼠空腹血糖(FBG)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后2 h血糖(2hBG)以及给药后2h空腹血清血糖(FS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丙二醛(MDA),以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荔枝核皂苷改善DX致IR模型大鼠的IGT,降低OGTT后2h期BG和FSG(P<0.05);并能显著降低病鼠TC、TG、LDL-C含量(P<0.05-0.01),显著提高HDL-C含量(P<0.05);抑制AST、ALT活性(P<0.05),降低AST/ALT;加强SOD活性和降低MDA的含量(P<0.01),增强抗氧化能力.结论荔枝核皂苷对DX致IR大鼠有降血糖、调血脂改善肝功能等的作用,显示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红景天苷对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大鼠血糖、血脂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ip链脲佐菌素(60mg/kg)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取造模成功的糖尿病大鼠50只,根据血糖值水平随机分为模型组、二甲双胍(25 mg/kg)组和红景天苷(25、50、100 mg/kg)组,每组10只,并另设对照组。ig给药体积均为1 m L/kg,1次/d,连续给药12周。分别于给药前和治疗后第4、8、12周测定各组大鼠空腹血糖和胰岛素水平。给药治疗12周后,分别称量各组大鼠体质量。测定血清中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的水平以及血清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红景天苷50、100 mg/kg组糖尿病大鼠体质量明显增加,血清中TC水平和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0.01);与模型组比较,红景天苷25、50、100 mg/kg组糖尿病大鼠血清中TG、LDL-C水平显著降低且HDL-C水平显著升高(P0.05、0.01),T-AOC水平和SOD、CAT活性均显著升高(P0.05、0.01);与模型组比较,红景天苷100 mg/kg组糖尿病大鼠空腹血糖水平显著降低且胰岛素水平显著升高(P0.01),GSH-Px活性显著升高(P0.05)。结论红景天苷能够有效降低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大鼠的血糖和血脂,并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水平与胰岛素抵抗(IP)的关系.方法 随机筛选我院住院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600例和非糖尿病患者600例,测定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游离脂肪酸(FFA)、脂蛋白[LP(α)]等.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比较分析2组患者情况.结果 糖尿病组LDL、FFA、HOMA-IR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G、TC、HDL、LP(α)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OMA-IR与TG、FFA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TC、LDL、HDL、LP(α) 无相关关系.结论 在2型糖尿病的治疗中,要加强对血糖的控制,还要加强对IP的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南极磷虾油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和抗氧化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南极磷虾油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血脂和抗氧化力的影响。方法高脂饲料建立高脂血症大鼠模型,分别灌胃50,100和500 mg.kg-1南极磷虾油,连续30 d,测定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清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以及丙二醛(MDA)水平。结果南极磷虾油能显著降低高脂血症大鼠血清中的TC、TG和LDL-C含量,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提高大鼠血清中NO含量,提高SOD和GSH-PX活性,降低MDA含量。结论南极磷虾油对高脂血症大鼠具有调血脂的作用和抗氧化作用,其抵抗动脉粥状硬化方面的作用优于深海鱼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交泰丸对于2型糖尿病大鼠(T2DM)糖脂代谢及肾脏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尾静脉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同时喂养高脂饮食的方法建立大鼠T2DM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交泰丸组、二甲双胍组、正常对照组,给予相应药物治疗8周,分别称取大鼠体质量以及肾湿重,检测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血脂(TC、TG、HDL-C、LDLC、NEFA)、血肌酐(Cr)、尿素氮(BUN)、氧化应激相关指标(MDA、SOD、T-AOC)水平,肾脏组织TG含量,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光镜下观察肾脏组织病理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质量、肾湿重、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血脂(TC、TG、LDL-C、NEFA)、血肌酐(Cr)、尿素氮(BUN)、肾脏组织TG含量、MDA水平均升高,HDL-C、SOD、T-AOC水平下降,肾脏组织结构紊乱,可见脂肪沉积;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体质量、肾湿重、FPG、FINS、HOMA-IR、血脂(TC、TG、LDL-C、NEFA)、肾脏组织TG含量降低,肾功能及氧化应激相关指标好转,肾脏组织病理学变化改善。结论:交泰丸能够有效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并对早期肾脏损害有保护作用,推测其机制可能与改善氧化应激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地黄寡糖对2型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的影响及肝脏的保护作用。方法 取♂SD大鼠用高脂高糖饲料喂养8周后,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25 mg·kg-1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组为:糖尿病模型组、地黄寡糖高剂量组、地黄寡糖中剂量组、地黄寡糖低剂量组、二甲双胍组,每组10只;另取8只用普通大鼠饲料喂养8周后,腹腔注射等体积柠檬酸-柠檬酸钠缓冲液,作正常对照组。在第0,2,4,8周末各测定一次空腹血糖(FBG);第8周末测定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和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实验结束处死大鼠,取肝组织检测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水平;HE染色后光镜观察肝脏病理变化;透射电镜观察肝脏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 与糖尿病模型组比较,地黄寡糖中、高剂量组FBG、TG、TC、LDL-C、FINS水平均明显降低,HDL-C升高(P<0.05);糖尿病大鼠肝组织氧化应激水平增高,地黄寡糖中、高剂量组糖尿病大鼠SOD、GSH-Px活性均显著增加,MDA水平显著下降;HE染色显示,各地黄寡糖治疗组大鼠肝细胞脂肪变性明显减少,肝细胞排列基本规则。透射电镜结果显示,地黄寡糖高剂量组大部分线粒体结构清晰内质网完整。结论 地黄寡糖可降低糖尿病大鼠血糖、血脂,减轻肝细胞脂肪变性,从而达到保护肝脏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增强肝组织抗氧化作用,减缓糖尿病对肝组织的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乌司他丁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氧化/抗氧化失衡的影响.方法 将本院2014年11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100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静脉注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等氧化/抗氧化指标水平和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 1/FVC)、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pH水平.结果 两组治疗后氧化/抗氧化指标均有显著改善(均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SOD、MDA、GSH-PX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治疗后肺功能及血气分析指标均有显著改善(均P< 0.05),且观察组治疗后FEV1/FVC、PaO2、PaCO2、pH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 0.05).结论 乌司他丁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疗效显著,能有效调节机体氧化/抗氧化平衡,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复方扶芳藤合剂对D-半乳糖衰老模型小鼠体内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将72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Vit E阳性对照组、复方扶芳藤合剂低、中、高剂量组。连续给药灌胃8周后,检测脑、肾、心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及脑组织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等抗氧化相关指标。结果:复方扶芳藤合剂可以显著降低丙二醛含量,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力,并增强脑组织的总抗氧化能力。结论:复方扶芳藤合剂可以提高D-半乳糖衰老模型小鼠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5.
金线莲多糖抗糖尿病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杰  李伟  张晓辉 《海峡药学》2013,(11):37-40
目的研究全线莲多糖对糖尿病小鼠的降血糖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超声波辅助水提法分离得到金线莲多糖(PSA);用四氧嘧啶诱导建立糖尿病小鼠模型,以不同剂量的PSA连续灌胃给药14d后,测定血糖、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及丙二醛(MDA)含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结果PSA的中、高剂量组均显著降低糖尿病小鼠的血糖值(P〈0.05);高剂量组显著降低血清中的TG(P〈0.01)和TC(P〈0.05),并显著降低LDL-C含量(P〈0.05);低、中、高剂量组均可极显著提高血清中的SOD活性(P〈0.01),中、高剂量组能不同程度地提高肝肾组织的T-AOC及SOD、GSH—Px活性,并显著降低MDA含量。结论金线莲多糖能显著降低糖尿病小鼠的血糖,其降血糖功能可能与调节脂代谢,抑制脂质过氧化作用,并提高体内抗氧化酶活性,抑制高血糖引发的氧化应激有关。  相似文献   

16.
葛谭 《淮海医药》2005,23(1):15-16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及其与脂质过氧化的关系。方法 应用红细胞酵母花环法测定了 5 5例高血压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和化学法测定血浆丙二醛 (MDA)、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 PX)含量 ,并与 35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 高血压患者 RBC- IC花环率和 MDA水平明显升高 (P<0 .0 1) ,而 RBCC3b、SOD、GSH- PX、SOD/ MDA低于正常 (P<0 .0 1) ,相关分析显示 :RBCC3b花环与 MDA呈负相关 (r=- 0 .4 2 84 ,P<0 .0 5 )、RBC- ICR与 MDA呈正相关 (r=0 .6 388,P<0 .0 1)。结论 高血压患者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降低 ,与活性氧代谢紊乱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左卡尼汀(L-C)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冠心病患者的心肌保护和抗氧化作用。方法:符合入选标准拟行PCI术治疗的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40例,按随机表分为对照组(20例)和L-C治疗组(20例),2组患者均在入院后48h内采用股动脉途径,按标准进行PCI。检测术前及术后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血清超氧化物岐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总抗氧化能力(T-AOC)浓度。结果:PCI术后CK-MB、cTnI水平在2组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与对照组相比,L-C治疗组的CK-MB、cTnI水平明显降低(P<0.05)。在2组PCI术后MDA水平均有不同程度升高,L-C治疗组MD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2组PCI术后SOD、CAT、GSH-Px、T-AOC水平均有不同程度降低,L-C治疗组的SOD、CAT、GSH-Px、T-AO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NSTE-ACS患者PCI术前和术后大剂量(10g·d-1)补充外源性L-C注射液对心肌具有有效地保护作用,其机制与显著提高机体抗氧化酶活性、组织清除氧自由基的能力,减轻心肌细胞受氧自由基攻击的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硫辛酸联合缬沙坦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及对其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成两组,每组60例。A组予缬沙坦80m∥次、每天1次口服;B组予缬沙坦80mg/次、每天1次口服,同时予硫辛酸每天600mg静脉滴注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24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24hUAER)、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清丙二醛(MDA)、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总抗氧化能力(T—AOC)。结果治疗前A组24hUAER、SOD、MDA、GSH.PX、T.AOC分另U为(153.354-12.78)mg/d、(82.24±10.23)U/mL、(5.02±0.24)μmol/L、(71.58±9.22)U、(7.254-1.26)U/mL,治疗后分别为(128.85±11.62)mg/d、(83.04±10.36)U/mL、(4.98±0.23)I~mol/L、(72.24±9.18)U、(7.29±1.32)U/mL,其中治疗前后24hUAE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285,P〈0.05)。治疗前B组24hUAER、SOD、MDA、GSH—PX、T-AOC分别为(153.18±12.65)mg/d、(82.25±10.24)U/mL、(5.0l-t-O.24)txmol/L、(71.60±9.21)U、(7.25±1.22)U/mL,治疗后分别为(106.54±10.82)mg/d、(91.35±11.53)U/mL、(4.21±0.18)izmol/L、(80.25±9.88)U、(8.76±1.70)U/mL,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757、2.523、2.748、2.652、2.644,均P〈0.05)。治疗后B组24hUAER、SOD、MDA、GSH—PX、T.AOC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17、2.444、2.633、2.579、2.525,均P〈0.05)。结论硫辛酸联合缬沙坦可有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下调其氧化应激水平,效果优于单独应用缬沙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