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 毫秒
1.
流行性出血热(EHF)在急性期大多有肾脏损害,其主要病理改变为肾小管坏死及肾髓质出血。形态特征为肾脏肿大,内有出血灶。本文观察了95例EHF患者肾脏B型超声图像的改变并与临床各型、各期相应关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流行性出血热(EHF)属于病毒性出血热中的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为自然疫源性疾病,鼠为主要传染源.北方地区多发于冬、春两季.由于发病急、病情变化快、死亡率高,所以早期诊断对于临床治疗至关重要.以往都采用以季节、临床特性症状、体征结合实验室检查、流行病学史进行诊断.应用血液流变学-全血粘度对EHF进行诊断尚未见报道.我们对EHF各期(发热期、少尿期及恢复期)进行了包括:血浆的高切、低切、粘度比和红细胞压积等指标的血流变学检测.根据我们测试结果表明,在EHF早期血流变学的高切、低切、粘度比和红细胞压积就有明显的变化,因此血流变学的检测,有助于EHF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3.
沈毅 《丹东医药》2005,(3):18-19
肾综合征出血热(EHF)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是减轻病情,降低病死率的关键。笔对1999年到2001年3月底收治的150例EHF患进行了临床观察,并有如下心得体会:①口腔软腭出血点及血小板锐减对EHF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②B超的肾脏改变对EHF早期诊断有一定的意义,并且是判断病情轻重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流行性出血热53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流行性出血热(EHF),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一种以发热、出血和肾损害为临床特征的急性传染病。典型病例病程中有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五期经过。但部分病例可有越期现象,此病危重症及并发症较多,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才能降低病死率。我县是EHF的高发区,现将1997年6月至2003年12月我院收治的536例EHF患者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移植肾排斥反应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移植肾急性排斥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超声对2 7例移植肾和 30例正常人肾脏各级肾动脉血流参数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肾功能稳定期 :四级肾动脉血流参数与正常组无明显差异 ;急性排斥反应期 :动脉血流阻力指数 (RI)和动脉搏动指数 (PI)增高、动脉血流平均速度 (TAV)降低、收缩期血流速度与舒张期血流速度比 (S/D)升高 (P <0 0 5 )。急性排斥反应期 ,给予有效治疗后 ,各级肾动脉血流参数均有改善。早期移植肾急性排斥正确诊断率达 82 3%。慢性排斥反应期 :RI和PI增高 (P <0 0 1)、TAV降低 (P <0 0 1) ;叶间动脉舒张期 :血流频谱很低甚至无频谱信号。结论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早期诊断移植肾急性排斥并监测其功能恢复 ,具有快速、准确、无创伤等优点 ,可提早发现病情变化 ,对临床治疗和监测排斥反应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我们根据联合抗过敏疗法治疗流行性出血热(EHF)临床研究的报道,对1986~1988年108例发热早期病人采用此法治疗,结果与其报道近似。同时,还用此法治疗 EHF 低血压休克期病人,临床亦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刘振忠  高冬梅 《天津医药》1999,27(7):423-425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是以肾脏损害为主的全身性多脏器损害的急性传染病,常伴心脏损害。笔者自1995年3月至1997年3月应用多普勒超声(UCG)检测重症HFRS患者的左心功能,结果报告如下。 对象和方法 1对象(1)观察组:50例重症HFRS住院患者均根据卫生部1987年制订的流行性出血热(EHF)防治方案(试行)的标准确诊,且经 ELISA法检测 EHF特异性抗体 IgM阳性。男29例,女21例,年龄10~68岁(平均37岁)。分别于急性期和恢复期进行检测。患者多于发病后第2~9天入 院,其中发热期38例,少尿期9例,二期重叠1例,三期重叠1例,多尿期1例。急性期与恢…  相似文献   

8.
1991-05~1995-01,我们对47例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肾脏进行B超探查,其目的是探讨B超对本病的应用价值,现分析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47例EHF均为住院患者,其中男40例,女7例.年龄15~61岁,平均33岁.首次B超检查时,患者发病时间2~7d,均有发热从明永腰痛.全部病例均追踪观察下恢复期,初刚检查双肾B超卜2次.使用仪器为R本阿洛卡SSD-630型实再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SMHZ.患者俯卧位,于双例肾1"分别做纵向、横向和外向好查,观察肾肥的大小、形忐、被膜、肾内结构及肾周围情况,所有病例均用热敏图像记录仪拍照记录…  相似文献   

9.
目的 为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CDFI)与彩色多普勒能量显像 (CDEI) ,在评价移植肾急性(AR)、慢性排斥 (CR)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 HDI5 0 0 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 ,对 72例同种异体移植肾患者 ,进行了 CDFI与 CDEI两种方法的对比研究。仪器操作固定两位医生 ,方法统一 ,保证血流观察及所有血流参数的测量 ,在移植肾最佳同一断面上进行。二维超声扫查 ,记录移植肾体积 (V=0 .5长径×宽径×前后径 )、形态、肾窦与肾实质宽度的比值、肾锥体大小。结果  72例同种异体移植肾患者 ,共检查 14 8例次。术后正常移植肾 38例 ,AR16例 ,CR18例。移植肾排斥的超声诊断 ,与临床、肾功能检查及肾穿刺活检病理结果相符。结论  CDFI与 CDEI的 6级分类法 ,在半定量评价肾内血供方面 ,更能动态反映肾脏血供的细微变化 ;CDEI检测血流灵敏度为 CDFI的3倍 ,在评价 AR、CR肾实质水平的血流灌注方面 ,优于 CDFI,提供了更多的信息 ;在早期预测 AR发生及评价抗排斥免疫抑制剂冲击治疗的疗效方面 ,可能较 RI更为敏感 ;在肾实质血流信号的获得及血流参数准确测量方面 ,更为便捷。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53例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作了93例次胆硷脂酶(ChE)活力检测,发现各型EHF(ChE)活力均见降低,自发热期就明显低于正常,以休克和少尿期下降最明显,于恢复早期有所回升,ChE活力下降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及C_3均呈正相关。初步认为ChE活力下降与肝细胞合成能力减退有关。检测ChE亦可有助于EHF病情的判断。  相似文献   

11.
流行性出血热(EHF)临床表现复杂,易被误诊。我院1986年1月~1987年4月共收治116例EHF患者,误诊8例,均经间接免疫荧光抗体(IFAT)检查证实。为提高对本病认识,报告如下: 1.因发热、右上腹痛误诊为急性胆囊炎:男性,46岁,发热、右上腹痛3天,B型超声胆囊肿大,化验白细胞16600/mm~3,诊为急性胆囊炎收入外科。次日血压下降至80/50mm Hg,尿少,经输液及血管活性药物治疗无效转入内科。查体:眼睑浮肿,睑结膜及软腭充血并有点状出血,右上腹压痛,莫非氏征阳性,化验血小板4.5万/mm~3,尿蛋白(++),第6病日IF AT滴1∶160,诊为EHF。按EHF常规治疗,右上腹痛3天后消失,B型超声胆囊缩小,继之进入多尿期,住院21天  相似文献   

12.
我院对1986年底收治的16例流行性出血热(EHF)低血压休克期患者用超声心动图观察心脏改变,结果报告如下。一.一般资料:(一)检查对象:19例EHF患者均为住院病人,既往无心脏病史。诊断按1981年全国出血热会议制定的标准,并经间接免疫荧光试验证实。其中男性11例,女性5例。年龄15—70岁,平均年龄41岁。危重型患者7例,重型4例,中型5例。(二)检查方法:用武汉产XOT—4i型超声心动图仪进行床边观察,M型取4个标准区检查,B型取胸骨旁左室长轴平面观察。二.结果:(一)16例患者各房室内径,  相似文献   

13.
卡托普利治疗流行性出血热急性肾功能衰竭89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是流行性出血热(EHF)危重症候群之一,治疗颇为棘手。为探讨有效的治疗方法,笔者对89例EHF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应用卡托普利治疗,收到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材料及方法 1.1 病例选择 89例系1996年11月至2000年3月收治的有明显少尿或少尿伴高血压的EHF患者,临床诊断符合1996年南京会议《全国EHF防治方案》标准,并经双份血清学检查证实。89例为治疗Ⅰ组,Ⅱ组及常规治疗对照组50例,三个组病例在年龄、入院病日、病期、早期病情方面基本相似,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三组EHF患者入院的一般情况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在患者体内感染的靶器官。方法:应用原位分子杂交技术检测了流行性出血热(EHF)10例肾穿组织和3例肝穿组织中病毒RNA的定位和分布。结果:肾、肝组织上皮细胞和血管内皮细咆及肝窦内皮细胞均表达阳性,但肾近端小管上皮细胞较远端小管上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肝细胞和肝窦内皮细胞表达要强。多数病人肾近端小管上皮细咆出现病毒包涵体。结论:肾近端小管是EHF病毒直接攻击的靶细胞,损伤最严重。所以,对EHF病人保护肾功能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流行性出血热(EHF)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是汉坦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其临床表现轻重不一,复杂多变.病初,患者周围血中可发现变异淋巴细胞(异淋)、核左移、幼雅细胞、细胞浆内中毒颗粒及中性粒细胞增加等“类白血病样”反应.而周围血细胞绝大部分来源于骨髓,为了提高EHF的诊断水平,我们对21例EHF发热期患者的骨髓相及周围血相变化进行了观察研究,探讨其对诊断EHF的临床意义.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越期率,治愈率,我们于1986年10月~1987年10月应用“肾灌洗”(扩容加利尿)疗法治疗EHF发热期患者50例,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导如下: 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对1986、10月~1987、10月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符合1986年全国EHF会议诊断标准,且经IFA法检测EHF抗体阳性。治疗组:男性40例,女性10例,年龄14~60岁,入院平均病日4.9天。对照组:男性43例,女性7例,年龄14~65岁,入院平均病日4.6天。根据病人住院时发热,中毒症状,尿蛋白及血压情况,按1986年全国EHF会议诊断标准分型为:治疗组:轻型9例,中型32例,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分析超声标准测量胎儿肾周径、腹围对预测出生体重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某院114例单胎足月妊娠孕妇,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57例孕妇在分娩前3d应用超声测量胎儿的腹围,而观察组57例孕妇应用超声联合测量胎儿肾周径及腹围,分析两组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对胎儿出生体质量的预测准确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巨大儿检出率85.71%,显著高于对照组45.45%。结论:产前应用超声标准联合测量胎儿肾周径和腹围能够较准确地预测胎儿出生体质量,可成为预测巨大儿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8.
超声在原位肝移植胰肾联合移植围手术期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 1999年为 1例 41岁的男性肝病终末期患者 ,施行了原位肝移植 ,在围手术期共进行 B超检查 11次 ,彩超检查14次。为 1例 47岁的女性糖尿病合并肾功能衰竭的患者行胰肾联合移植术 ,在围手术期共进行 B超检查 4次 ,彩超检查5次。对移植器官的观测有一些共性的地方 ,如移植器官大小、形态和结构 ,移植血管并发症和外科并发症等。基于这些资料 ,结合文献报道 ,试论超声在肝移植、胰肾联合移植围手术期的作用。1 临床资料使用 Dornire5 2 0 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探头频率5 .0 MHz。用超声常规检查肝、脾、胰、肾、胸腹水 ,以及血管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RBP)联合肾功指标检测在糖尿病肾病(DN)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根据空腹血糖及尿蛋白的检测,把200例确诊为糖尿病(DM)的患者分为四组,分别为早期DN组、临床期DN组、治疗期DN组、单纯DM组,每组50例。选择50例同期正常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各组血清RBP及肾功指标。结果 血清RBP值在早期DN组为(62.34±25.62)mg/L、临床期DN组为(70.24±25.07)mg/L、治疗期DN组为(63.75±21.67)mg/L,对照组为(41.75±11.47)mg/L,DN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期DN组的RBP阳性率>早期DN组的RBP阳性率>治疗期DN组的RBP阳性率。结论 血清RBP联合肾功指标检测有助于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及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20.
张水兵  张耀华 《江西医药》2012,47(8):741-742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肾血流参数在早期糖尿病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以24h微量尿蛋白排泄率(UAER)作为早期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将106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3组,糖尿病初期Ⅰ组28例,糖尿病肾病微量蛋白尿Ⅱ组32例,临床蛋白尿Ⅲ组46例;30例健康成年人作为对照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各组肾的肾段动脉、肾大叶间动脉血流参数,并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 随着肾功能损害加重,肾段动脉、肾大叶间动脉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vs)、舒张期末最低血流速度(Vd)较正常组显著降低(P<0.05),阻力指数(RI)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肾血流参数在预测糖尿病肾病肾脏损害方面有一定临床参考价值,为糖尿病肾病的诊断提供了一种新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