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分析监狱里疑似精神病服刑犯人的精神状态和服刑能力司法精神病鉴定情况。方法选择某监狱系统内的所有监狱服刑犯人作为研究对象,先由监狱系统排查出需要鉴定的疑似精神病服刑犯人,然后按程序进行司法鉴定。结果共完成司法精神病鉴定的229例,全是男性,其中有精神障碍的129人,无精神病的100人; 有服刑能力的164人,服刑能力削弱的20人,暂无服刑能力的45人。结论监狱里服刑的疑似精神病犯人精神问题和服刑能力情况复杂,应予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
黄国光 《微创医学》2004,23(5):581-582
目的探讨司法精神医学鉴定中应激相关障碍的特点.方法回顾性调查25例应激相关障碍组的社会人口学资料、服刑能力、刑期和入监至精神异常间隔时间,并与89例精神分裂症组对比.结果两组在社会人口学资料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在服刑能力、刑期和入监至精神异常间隔时间方面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1).结论应激相关障碍组具有服刑能力者较多,刑期和入监至精神异常间隔时间较短,刑期短的应激相关障碍组犯人更早出现精神症状.  相似文献   

3.
司法精神医学又名法医精神病学 ,是介于精神医学与法学之间的边缘学科。其研究范畴是关于精神疾病的法律问题 ,主要任何是对精神疾病患者进行司法精神医学鉴定 ,为司法机关提供专家证词 ,作为审理案件时的医学根据。随着精神卫生知识的普及和人们对法律意识的增强 ,委托进行司法精神医学鉴定的案件不断增多。现就我们在从事司法精神医学鉴定工作过程中 ,所遇到的一些问题提出探讨。1 存在问题1.1 司法人员对司法精神医学鉴定的严肃性和重要性认识不足。我国新《刑法》(1997年 )第十条规定 :“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1987~2007年内蒙古自治区司法精神病鉴定变化的特点。方法:以1997年10月1日新《刑法》实施日为分界线,对1987年10月1日~2007年9月30日经内蒙古自治区精神卫生中心司法精神病鉴定的473例案例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①精神损伤评定和服刑能力鉴定增加,而刑事行为能力、性自卫能力、民事行为能力的鉴定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鉴定诊断中精神分裂症B组较A组减少,A组和B组分别为41.2%和30.4%(P<0.05),而应激相关障碍比例增加,A组和B组分别为11.6%和21.6%(P<0.05),其他鉴定诊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凶杀寨减少(A组为37.2%,B组为22.5%;P<0.05),盗窃案增加(A组和B组分别为9.5%、16.1%,P<0.01)。④B组完全行为能力鉴定较A组增加,分别为A组14.3%、B组33.7%(P<0.01),部分责任能力鉴定减少,分别为A组21.6%、B组6.3%(P<0.01)。结论:近20年司法精神病鉴定的范畴发生较大的变化,要求司法精神病鉴定要适应新的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5.
服刑犯人应激相关障碍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国光 《医学文选》2004,23(5):581-582
目的探讨司法精神医学鉴定中应激相关障碍的特点。方法回顾性调查25例应激相关障碍组的社会人口学资料、服刑能力、刑期和入监至精神异常间隔时间,并与89例精神分裂症组对比。结果两组在社会人口学资料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在服刑能力、刑期和入监至精神异常间隔时间方面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1)。结论应激相关障碍组具有服刑能力者较多,刑期和入监至精神异常间隔时间较短,刑期短的应激相关障碍组犯人更早出现精神症状。  相似文献   

6.
占达飞  朱国钦 《海南医学》2000,11(3):26-26,32
目的探讨司法精神医学鉴定案例的特点.方法对1997年至1998年受司法机关委托进行司法精神医学鉴定案例72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被鉴定者以男性和21?0岁者居多,平均年龄30.5?.5岁.鉴定结果患有各种精神疾病者69例(95.8%),其中精神分裂症34例(47.2%);评定为无刑事责任能力36例(50%).结论精神病人犯凶杀案比例大,尤其是以妄想为主要症状的精神病人,在精神症状支配下作案,其手段残忍.因此,做好精神病人的监护和管理是减少和杜绝精神病人肇事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陆强 《广西医学》2014,(10):1470-1471
目的研究广西南宁市及周边地区刑事案件司法精神医学鉴定的特点。方法对进行司法精神医学鉴定的1 394例刑事案件鉴定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被鉴定人以青壮年男性、低文化程度的农民为主,案件类型涉及16种,以故意伤害28.90%、杀人占27.83%、性侵犯16.35%等案件居多,鉴定诊断结果排序前5位依次为精神分裂症(42.89%)、精神发育迟滞(18.29%)、无精神病(17.21%)、酒精所致精神障碍(7.67%)、器质性精神障碍(3.44%)。法律能力评定前3位依次为刑事责任能力评定(83.14%),服刑能力评定(18.86%),性防卫能力评定(14.92%)。结论广西南宁市及周边地区刑事案件司法精神医学鉴定疾病诊断排序前3位的是精神分裂症、精神发育迟滞、酒精所致精神障碍。  相似文献   

8.
精神发育迟滞者,由于其智能低下,易造成各种犯罪行为。在司法精神病学鉴定中,精神发育迟滞者占鉴定案例的1—4%。精神发育迟滞者的性犯罪在司法精神病学鉴定也常遇到。我院自1983年1月至1986年6月,共受理司法精神病学鉴定案例75例,而精神发育迟滞者16例,占21.3%,其中,性犯罪作为被告的精神发育迟滞者12例,  相似文献   

9.
我院自1982年~1990年共作司法精神医学鉴定202例,其中精神发育迟滞的18例占鉴定案件的8.9%,现将18例精神发育迟滞司法精神医学鉴定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叶三川  刘开成 《海南医学》2009,20(11):77-78
目的讨论司法精神医学鉴定案例的特点。方法对我院1999年至2004年的450例司法精神医学鉴定案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司法精神医学鉴定中男性居多,精神病患者文化层次越低肇事肇祸率越高,案由以杀人、伤害案最多,鉴定诊断以精神分裂症最多。结论加快精神卫生的立法,加强精神疾病宣传和防治工作,保护精神病患者的合法权益,从而减少精神病患者肇事肇祸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123例精神发育迟滞司法精神鉴定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秀红  谢丽亚 《浙江医学》1997,19(1):45-46,F003
精神发育迟滞者因智力水平低下,其辨认及控制能力丧失或削弱,而造成违法行为的,在司法精神医学鉴定中并不少见。本文拟通过案例资料和有关司法精神鉴定中涉及的问题作一分析和探讨。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性别:男71例,女52例,男:女=1.4:1。年龄10~73岁,平均26.39±10.98岁。肇事案例17~35岁103例(83.7%),受害者在25岁以下34例(79.1%)。婚姻:未婚93例(75.60%),已婚:27例,离婚3例。文化程度:文盲68例,小学50例,初中5例。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占95.90%。职业:农民96例(78%),无业15例,工人11例,学生1例。 2.病因:出生前因素所致者54例(43.90%),其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女性受性侵害案司法精神医学鉴定的状况。方法对我院鉴定的138例女性受性侵害案司法精神医学鉴定案例的一般资料、司法鉴定相关的医学资料与法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鉴定诊断以精神发育迟滞为主,超过半数被评定为无性防卫能力。结论作为被侵害者常处于弱势地位,鉴定时应充分考虑他们的状况,注意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3.
李志榕  黄平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17):2023-2024
目的:探讨男性服刑在押犯罹患精神疾病与服刑能力的关系。方法:对65例男性服刑在押犯人的司法鉴定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65例中被鉴定患有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病、躁狂抑郁症者有46例(70.8%),均被评定为无服刑能力;被鉴定患有应激相关障碍、癔病、人格障碍、无精神病等19例(29.2%),其中17例评定为有服刑能力。36例(55.4%)被鉴定者病程≤0.5年,22例(33.8%)病程0.5—1.0年。结论:服刑在押犯人在服刑期间易出现精神心理问题,应加强对服刑犯的心理卫生辅导,提高服刑人员的服刑能力。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张家口市司法精神医学鉴定工作的实际状况,作者对2004-2005年张家口市省精神病医院司法精神医学鉴定中心鉴定的48例鉴定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许萍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17):779-779
目的:探讨司法精神医学鉴定中凶杀案例的临床特征。方法:对61例杀人案的鉴定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31例精神分裂症(研究组)与15例无精神病(对照组)的杀害对象、作案动机作统计学分析。结果:凶杀行为多发生于青壮年、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农民占绝大多数、学历偏低。结论:积极对精神病患者进行科学的诊治和监管,是防止杀人行为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司法精神医学鉴定中凶杀案例的临床特征.方法对61例杀人案的鉴定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31例精神分裂症(研究组)与15例无精神病(对照组)的杀害对象、作案动机作统计学分析.结果凶杀行为多发生于青壮年、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农民占绝大多数、学历偏低.结论积极对精神病患者进行科学的诊治和监管,是防止杀人行为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唐全胜 《广西医学》2008,30(10):1506-1507
目的 了解广西精神障碍犯罪嫌疑人的司法精神医学鉴定后的处理情况.方法 通过使用自制的司法精神医学鉴定后处理调查表,对147例涉嫌刑事案件的精神障碍犯罪嫌疑人的鉴定后处理情况进行随访调查.结果 随访调查表明,司法机关定罪结果与司法精神医学鉴定专家的刑事责任能力鉴定结论一致性为80.3%,经司法机关判定无罪的精神障碍犯罪嫌疑人54例(50.5%)未接受任何治疗.结论 司法机关对精神障碍犯罪嫌疑人的定罪结果与司法精神医学鉴定专家的刑事责任能力鉴定结论一致性较高,有一半以上无罪精神障碍犯罪嫌疑人未接受任何治疗,提示我国司法精神医学鉴定后的处理急需规范化管理.  相似文献   

18.
在司法精神医学鉴定中,性被害的鉴定经常遇到,现将我们所鉴定的78例性被害的司法精神医学鉴定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40例精神发育迟滞犯罪嫌疑人的司法鉴定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精神发育迟滞患者违法犯罪的特征及其相关问题。方法 对40例精神发育迟滞患者违法犯罪案件进行司法精神医学鉴定分析。结果 40例精神发育迟滞犯罪者智能障碍以轻度为多(30/40,占75%),以盗窃犯罪为第一位(17例,占42.50%),性犯罪案为第二位(11例,占27.50%)。结论 全社会应重视精神发育迟滞者违法犯罪问题,加强教育和监督,是预防精神发育迟滞者发生违法犯罪行为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司法精神医学鉴定337份案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司法精神医学鉴定案例的特点和规律。方法自编调查表,对2000~2004年337例司法精神医学鉴定案例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研究。结果被鉴定人以男性、青壮年、低文化程度的无业人员及农民占优势,案由涉及33种类型,以凶杀、故意伤害、强奸、纵火等案例居多(占35.6%);盗窃、抢劫、诈骗案例的发生率明显增高。对被鉴定人诊断排序前四位依次为精神分裂症(22.3%)、无精神病(20.2%)、精神发育迟滞(10.4%)和情感性精神障碍(9.5%)。判定无责任能力、部分责任能力和完全责任能力者,分别占刑事被告人鉴定总数的36.1%、22.6%和41.3%。民事行为能力鉴定中,以离婚案例居多,占整个民事案例53.2%。结论(1)司法精神医学鉴定疾病诊断排序前三位的是精神分裂症、精神发育迟滞、情感性精神障碍。(2)司法精神病学鉴定的范围由从重点为刑事法律服务向兼顾民事和刑事法律服务过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