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显微手术治疗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分析总结22例矢状窦旁脑膜瘤的临床表现、诊断方式、显微手术及疗效.结果 按Simpon切除分组标准,Ⅰ级切除18例(82%),Ⅱ级切除4例(18%).术后随访6~48个月,平均18个月.恢复良好.结论 应用显微外科手术技术,妥善处理上矢状窦;避免中央沟静脉及脑皮质其他回流静脉的损伤,力争全切肿瘤.术后配合γ刀治疗,可提高矢状窦旁脑膜瘤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上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方法 对2007~2009年该院手术治疗的28例上矢状窦旁脑膜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病例均行显微手术治疗,其中Simpson Ⅰ级切除者7例(25.0%),SimpsonⅡ级切除者19例(67.9%);余2例SimpsonⅢ级切除(7.1%).术后病理检查显示良性肿瘤24例(85.7%),非典型肿瘤4例(14.3%).术后出现新增神经功能损害(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肌力下降)9例,其中暂时性肌力下降5例,出现永久性肌力下降4例,无手术死亡.术后随访2~26个月,SimpsonⅢ级切除者1例复发.结论 上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手术切除应力争在显微镜下达Simpson Ⅰ或Ⅱ级切除;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上矢状窦旁脑膜瘤,可以有效的减少手术对上矢状窦、中央沟静脉、上吻合静脉、瘤周重要引流静脉和脑重要功能区的损伤,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全切率,改善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侵犯上矢状窦脑膜瘤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黄山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03年12月-2011年10月收治的侵犯上矢状窦的脑膜瘤患者,共14例,男性8例、女性6例,年龄34~63岁,平均49岁。颅内压增高者9例,癫痫发作3例,偏瘫等定位体征4例。肿瘤部位均为单侧。对14例患者采用显微手术切除,同时行受累上矢状窦壁切除加重建上矢状窦11例,受累上矢状窦部切除3例。结果 14例患者手术结果满意,术后恢复良好,无死亡病例。9例颅内压增高患者,术后头痛、呕吐等症状消失,3例癫痫患者术后癫痫发作缓解,4例术前偏瘫等定位体征患者,术后阳性体征明显改善或恢复正常。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5年,1例患者术后脑膜瘤复发,行二次手术治愈,其余13例均未见复发。结论采用显微外科技术行上矢状窦旁脑膜瘤镜下全切除,同时行受累矢状窦切除,或上矢状窦壁切除加重建上矢状窦,可有效治疗侵犯上矢状窦的窦旁脑膜瘤。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总结矢状窦旁巨大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效果。方法 对 2 2例经显微手术治疗的矢状窦旁巨大脑膜瘤进行回顾性分析 ,观察前、中、后 1/3段矢状窦手术入路、手术方法以及术中控制性低血压的应用效果。结果 肿瘤全切除 18例 ,近全切除 4例 ,无手术死亡 ,术后遗有双下肢轻瘫 2例。 2 0例术后随访 3个月~ 7年 ,无肿瘤复发。结论 采用显微手术切除矢状窦旁巨大脑膜瘤可提高肿瘤全切率 ,减少脑重要功能区的损伤 ,减少并发症 ,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矢状窦旁脑膜瘤32例显微手术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提高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显微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32例上矢状窦旁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显微手术及其疗效.结果 按Simpson切除标准,Ⅰ级切除21例(65.6%),Ⅱ级切除6例(18.8%),Ⅲ级切除4例(12.5%),Ⅳ级切除1例(3.1%),无手术死亡,随访2个月至3年,2例复发.结论 充分的术前影像学检查及评估,有效控制术中出血,运用显微手术切除矢状窦旁脑膜瘤,术中保护好中央沟静脉、处理好受累的上矢状窦和避免脑功能区的损伤,能明显提高肿瘤的全切除率,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刘涛 《吉林医学》2014,(8):1712-1713
目的:探讨分析显微手术治疗矢状窦旁脑膜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矢状窦旁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该肿瘤的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和手术治疗方法。结果:术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显著改善,Ⅰ级切除25例,占69.4%;Ⅱ级切除7例,占19.4%;Ⅲ级切除4例,占11.1%;Ⅱ级切除和Ⅲ级切除患者术后进行放疗,随访半年,33例患者恢复正常生活工作自理能力,2例患者出现轻微偏瘫,随访期内无1例复发。结论:显微手术治疗矢状窦旁脑膜瘤的临床疗效优,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改善,自理能力恢复,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德刚 《安徽医学》2007,28(4):321-323
目的探讨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手术方法和技巧。方法对56例经手术治疗的矢状窦旁脑膜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该病的诊断,手术方法,受累矢状窦的处理及对无法切除之残留的补充治疗。结果手术全切肿瘤48例(85.6%),其中SimpsonⅠ级切除15例(26.7%),SimpsonⅡ级切除33例(58.9%),余8例SimpsonⅢ级切除(14.4%)。术后随防6~72个月,无手术病死。结论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手术治疗应力争达到SimpsonⅠ级切除;良好的手术暴露,有效地控制术中出血,保护并妥善处理好上矢状窦和避免脑皮质损伤,是提高矢状窦旁脑膜瘤手术全切率与手术疗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上矢状窦旁中后1/3脑膜瘤治疗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7年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进行手术治疗的23例上矢状窦旁中后1/3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患者术前、出院时以及术后6个月神经功能状况,总结手术经验体会,并对患者进行电话或门诊随访.结果 23例矢状窦中后1/3脑膜瘤术后病理均为WHO I级;术中肿瘤Simpson I级切除2(8.6%)例,Ⅱ级切除19(82.6%)例,Ⅲ级切除1(4.4%)例,Ⅳ级切除1(4.4%)例;将患者术前、出院时、术后6个月的KPS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术前KPS评分低于术后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出院时KP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绪论术中重视对矢状窦通畅性及侧枝循环的保护,精准清除坏死挫伤脑组织,减少术后脑肿胀和脑血肿的发生是患者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易勇  周世军  王东 《四川医学》2014,(7):818-821
目的:探讨经显微外科手术切除的矢状窦中部巨大型窦镰旁脑膜瘤患者的疗效,并进一步总结该病的显微外科手术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1月至2013年5月经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23例矢状窦中部巨大型窦镰旁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并总结显微外科手术过程及策略。结果本组患者中,肿瘤累及上矢状窦窦顶或一侧窦壁外层15例,肿瘤突入窦腔4例(其中1例完全闭塞窦腔),肿瘤位于镰旁未累及上矢状窦4例。达 Simpson I 级切除5例,II 级切除15例,III 级切除3例。全部23例患者平均随访期21.3个月(3~72个月),9例术前合并不全偏瘫症状的患者中有7例术后有不同程度改善,2例术后短期内加重,3个月后改善同术前。术后3个月复查头部 MRI 示有肿瘤残留者3例,全部患者在随访期内复查均未见肿瘤复发。结论中央区皮质及重要桥静脉的保护是显微外科手术切除矢状窦中部巨大窦镰旁脑膜瘤的关键。娴熟的显微外科技术与合理的手术策略可取得令人满意的疗效,显著提高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附20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0年1月~2009年1月显微手术治疗的20例矢状窦旁脑膜瘤的临床资料。结果Simpson Ⅰ级切除12例(60%),Ⅱ级切除4例(20%),Ⅲ级切除4例(20%)。术后随访8~96个月,平均22个月,无手术死亡及复发病例。结论利用显微外科手术技术,有效地控制术中出血,并妥善处理好上矢状窦及避免脑皮质引流静脉的损伤,力争全切肿瘤,可提高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