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在急性脑梗死发病过程中的变化。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30例健康对照者及4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后第1、7、14天)血浆D-二聚体的变化,分析其与梗死体积大小、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相关性。结果急性脑梗死组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含量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P〈0.01),大、中体积梗死组及神经功能缺损重、中型组的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小体积梗死组及神经功能缺损轻型组(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可作为判断病情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浆B型脑钠肽(BNP)与同型半胱氨酸(Hcy)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80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浆BNP与Hcy浓度,并以30例健康自愿体检者作对照。结果急性脑梗死组血浆BNP、Hey水平[(153.24±69.76)ng/L,(30.34±9.46)μmol/L]显著高于与正常对照组[(85.16±28.15)ng/L,(11.54±3.29)μ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中面积脑梗死组血浆BNP、Hcy水平均显著高于小面积脑梗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BNP和Hcy水平明显升高,它们与脑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可能在脑梗死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急性脑血管病及颈动脉狭窄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与急性脑血管病及颈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应用荧光定量分析法测定68例急性脑梗死(ACI组)、52例急性脑出血(AICH组)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ey)浓度,放免方法测定各组的叶酸、维生素B12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对脑梗死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颈动脉检测。结果ACI组、AICH组的血浆Hey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而叶酸、维生素B,2水平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ACI组、AICH组血浆Hey水平与叶酸水平均呈负相关(r=-037、-0.34,P〈0.01),与维生素B12水平也均呈负相关(r=-0.33、-0.29,P〈0.01)。ACI组中,颈动脉重度狭窄者血浆Hey浓度显著高于中度狭窄者及无狭窄或轻度狭窄者(均P〈0.01),中度狭窄者血浆Hcy浓度显著高于无狭窄或轻度狭窄者(P〈0.01)。结论HHcy是急性脑血管病的一个新的重要危险因素。Hcy水平受叶酸、维生素B12的影响,Hcy水平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的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主要研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脂蛋白(a)、总胆汁酸水平同时进行联合检测,以对其病情程度做出准确判断,并可由所得数据进行急性脑梗死与其他脑血管疾病的鉴别诊断。方法利用我科的罗氏日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PPI,采购朗道公司提供的进口试剂,对于研究期间在我院就诊和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性脑出血患者、健康查体者清晨用普通管空腹抽取静脉血进行脂蛋白(a)和总胆汁酸的分组检测。所得数据采用SPSS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各计量数据均为(x±s)表示,两组间比较用t检验。结果通过研究发现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内的脂蛋白(a)和总胆汁酸水平较正常人群及脑出血对照组明显增高,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不同梗死面积的患者血清内的脂蛋白(a)和总胆汁酸水平比较,呈现大梗死组〉小梗死组〉腔隙性梗死组的趋势,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脂蛋白(a)和总胆汁酸两者水平联合检测可以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提供更加准确快速的诊断,提高诊断阳性率。说明了脂蛋白(a)和总胆汁酸在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且与病情的严重程度、梗死面积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血浆同型半胱胺酸(Hcy)含量的变化和意义。方法采用循环酶法检测32例脑梗死患者及40例健康对照者Hcy水平。结果脑梗死患者Hcy水平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P〈0.01)。脑梗死患者住院治疗后较出院前血Hcy浓度明显降低(P〈0.01)。结论血Hcy在脑梗死发生时明显增高,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并对疗效观察和预报复发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胜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7,28(8):699-700,704
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探讨两者与脑梗死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测定74例脑梗死患者和7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Hcy、hs-CRP含量,并分析其与脑梗死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的相关性。结果:脑梗死患者血清Hcy、hs-CR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脑梗死不同临床分型组间血清Hcy、hs-CRP水平两两比较,Hcy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s-CR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含量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631,P〈0.05)。结论血清Hcy、hs-CRP水平增高与脑梗死的发生有密切关系,hs-CRP能反映脑梗死的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7.
陈景红  李娜  王建华  王天俊  郭振华  高俊淑 《临床荟萃》2011,26(23):2033-2035,2038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S100—β蛋白在急性脑梗死发病中的作用及与脑梗死面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方法连续测定急性脑梗死患者(n=60)发病后3、7和14天VEGF和S100—β蛋白血清浓度,头颅CT或MRI测量梗死灶的最大直径,依据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结果①VEGF血清含量在脑梗死发病3天、7天和14天分别为(440±54)ng/L、(598±83)ng/L和(506±68)ng/L,均高于对照组(245±29)ng/L(P〈0.01),VEGF高峰时间在发病7天(598±83)ng/L,显著高于3天和14天(P〈0.05),并持续增高到发病后14天;S100—β蛋白发病3天血清浓度(0.76±0.15)μg/L高于对照组水平(0.10±0.03)μg/L(P〈0.01),并在发病后7天、14天恢复正常。②VEGF的血清浓度与梗死灶的大小、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有关;S100—β蛋白与大面积梗死灶及重型脑梗死有关。结论VEGF和S100-β蛋白血清含量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明显增高,表明VEGF和S100-β蛋白在发病早期参与了脑梗死病理生理过程,并可能参与了修复过程。  相似文献   

8.
钱巍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8):1350-1351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发病早期血液中C反应蛋白(CRP)含量高低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对155例患者血清CRP含量进行测定,其中脑梗死41例(脑梗死组),脑出血40例(脑出血组),腔隙性梗死33例(脑隙性梗死组)及非脑卒中41例(对照组)。结果:(1)脑卒中患者CRP阳性率明显较对照组升高(P〈0.01);其中脑出血组较脑梗死组CRP水平高(P〈0.05),脑梗死组较腔隙性梗死组水平高(P〈0.05),而腔隙性梗死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升高(P〉0.05)。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血清CRP升高提示病情严重且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9.
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讲究脑梗死患者住院治疗前后血浆同型半胱氮酸(Hey)含量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循环酶法检测107例肭便死患者及60名正常对照者Hcy水平。结果脑梗死患者Hcy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P〈0.01)。脑梗死患者住院治疗后血Hcy浓度均明显降低(P〈0.01),出院时Hcy〉15μmol/L的患者比Hcy〈15μmol/L的患者易复发。结论Hcy在脑梗死发生时明显增高,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并对疗效观察和预报复发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浓度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和对预后的关系。方法将82例急性CO中毒患者分为三组:A组轻度组、B组中度组和C组重度组,应用ELISA法对82例急性CO中毒患者的血浆Hcy浓度与血清TNF-α水平进行检测。结果重度组与中度组Hcy与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轻度中毒组(P〈0.01),且重度组明显高于中度组(P〈0.05);迟发性脑病患者均发生在重度组,其Hey与TNF-α水平与其他组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检测急性CO中毒患者的血浆Hcy浓度与血清TNF-α水平,有助于评估急性期脑组织受损的严重程度及预测迟发性脑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脑钠肽和同型半胱氨酸的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钠肽(BNP)、同型半胱氨酸(Hcy)在老年急性脑梗死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88例,健康对照组50例,测定各组BNP、Hcy水平,并进行比较。脑梗死患者按照病程分为急性期组(48例)和亚急性期组(40例);按照梗死面积大小分为大面积梗死(24例)、中面积梗死(29例)和小面积梗死(35例);按照病情程度分为重度(20例)、中度(31例)、轻度(37例)。结果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和亚急性期BNP和Hcy均有不同程度增高,具体为急性期>亚急性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面积脑梗死患者BNP、Hcy水平显著高于中、小面积脑梗死组(P<0.01),中面积脑梗死组血浆BNP、Hcy水平高于小面积脑梗死组(P<0.01);重度脑梗死组BNP、Hcy水平高于中、轻度脑梗死组(P<0.01),中度脑梗死组BNP、Hcy水平高于轻度脑梗死组(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存在着BNP、Hcy水平的变化,并且与病程、病变范围和病情程度相关;二者联合检测可作为急性脑梗死的病情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2.
李媛媛  王琪 《检验医学》2014,(10):1028-1030
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内皮素(ET-1)、一氧化氮(NO)、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变化,探讨其与脑梗死的关系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别检测90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及80名体检健康者(正常对照组)血清Hcy、NO、ET-1及VEGF水平,计算异常检出率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脑梗死组血清Hcy、ET-1、VEGF水平明显升高(P0.05),NO水平明显降低(P0.05)。脑梗死组血清Hcy、NO、ET-1及VEGF的异常检出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Hcy及血管内皮功能指标与脑梗死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检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的血清水平值,探讨VEGF、MMP-9在ACS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中的发病机制和作用。方法实验分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ACS组与非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ACS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ACS患者血清VEGF、MMP-9水平。结果 MMP-9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ACS组明显高于非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ACS组(P0.05),VEGF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ACS组明显低于非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ACS组(P0.05)。VEGF与同型半胱氨酸、MMP-9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MP-9与同型半胱氨酸呈正相关性。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可以通过降低ACS患者血管修复功能及MMPs动态平衡加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参与ACS的病理生理机制。  相似文献   

14.
赵玥 《临床荟萃》2014,29(2):168-170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的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纤维蛋白原(Fbg)和同型半胱氨酸(Hcy)关系。方法在我院就诊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65例,和同期在我院健康体检患者20例为健康对照组。观察急性脑梗死和健康对照组的Fbg,Hcy和hsCRP水平变化,观察Fbg,Hcy和hsCRP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颈动脉斑块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急性脑梗死组的hsCRP,Fbg,Hcy和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15.8±2.94)mg/L vs(2.74±0.96)mg/L,(4.67±1.18)g/L vs(2.36±0.82)g/L,(24.3±6.83)μmol/L vs(6.83±1.83)μmol/L vs(1.37±0.32)mm vs(0.76±0.16)mm(P0.01)。急性脑梗死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根据IMT划分为:IMT1.0mm为26例,1.0mm≤IMT1.2mm为43例和IMT≥1.2mm为96例。随着颈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的加重,急性脑梗死患者的hsCRP,Fbg和Hcy水平出现明显升高,(7.98±1.76)mg/L vs(12.87±2.87)mg/L vs(19.28±3.13)mg/L,Fbg(2.45±0.97)g/L vs(4.58±1.04)g/L vs(5.31±1.25)g/L and Hcy(10.87±2.76)μmol/L vs(22.94±6.28)μmol/L vs(28.68±7.03)μmol/L(P0.05或0.01)。急性脑梗死组根据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严重程度分为Ⅰ级29例,Ⅱ级35例和Ⅲ级32例。随着急性脑梗死颈动脉斑块严重程度的增加,血清hsCRP(14.65±2.97)mg/L vs(19.43±3.26)mg/L vs(23.31±3.02)mg/L,Fbg(4.41±1.18)g/L vs(5.33±1.21)g/L vs(6.10±1.32)g/L和Hcy(22.87±5.87)μmol/L vs(28.47±6.92)μmol/L vs(34.18±7.12)μmol/L水平出现明显升高(P0.05或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Fbg和Hcy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和动脉斑块具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Hcy)的水平变化及其与改良急性卒中治疗低分子肝素试验(TOAST)病因分型间的关系,为脑梗死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选择2012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为脑梗死组;按照2007年韩国改良TOAST病因分型分为5种不同的亚型,即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型(AT)48例(40.0%)、小动脉疾病型(SAD)36例(30.0%)、心源性栓塞型(CE)14例(11.7%)、其他原因卒中型(SOD)2例(1.6%)、不明原因卒中型(SUD)20例(16.7%)。同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为对照组,检测各组的血浆Hcy水平,分析改良TOAST各亚型与Hcy水平的关系。结果脑梗死组患者血浆Hcy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脑梗死改良TOAST各亚型中SOD因例数少未作分析,其他各型中AT、SAD、CE、SUD组血浆Hcy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AT组Hcy水平与SAD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T组高于SUD组与C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与高Hcy血症有关,各亚型的血浆Hcy水平均增高并随TOAST亚型的不同而变化,AT、SAD亚型水平最高,提示高Hcy血症可能通过致动脉粥样硬化和对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引起脑梗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Hcy)的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运用流行病学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检测8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及49例健康者的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并同时测定体质指数及相关临床生化指标.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的Hcy平均水平[(23.96±1.22)μ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15.07±0.50) μmol/L](P<0.05).急性脑梗死组收缩压、舒张压、血糖平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无相关性.结论 同型半胱氨酸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为脑梗死的早期干预和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17.
陈涛  王一萍  王应良  杨椿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23):3168-3169,317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浆胱抑素C(Cys C)、同型半胱氨酸(Hcy)、D-二聚体、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浓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50例ACI患者作为ACI组,46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日立71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SYSMEX CA-51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Cys C、Hcy、hs-CRP、D-二聚体浓度。结果 ACI组患者血浆Cys C、Hcy、hs-CRP、D-二聚体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大面积梗死组患者血浆Cys C、Hcy、hs-CRP、D-二聚体浓度明显高于中等面积及小面积梗死组(P〈0.05)。结论血浆Cys C、Hcy、hs-CRP、D-二聚体浓度与ACI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浆B型脑钠肽(BNP)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中的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化学发光法测定80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浆BNP浓度,并以30例健康自愿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急性脑梗死组患者血浆BNP水平(153.24±69.76)ng/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85.16±28.15)n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183.94±85.06)ng/L〕、中〔(155.66±57.13)ng/L〕面积脑梗死组血浆BNP水平均显著高于小面积脑梗死组〔(90.38±31.82)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浆BNP水平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明显升高,提示其与脑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可能在脑梗死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古拉定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疗效。方法:选择ACI患者8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古拉定。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eurologic function deficit score,NDS)及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H-FABP)的浓度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及NDS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1),古拉定组改善程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古拉定组在治疗后第7天及第14天降低血清中H-FABP的浓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结论:古拉定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呼和浩特地区急性脑梗死(ACI)与血清维生素B12、叶酸及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关系。方法将1 094例ACI患者作为ACI组,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其血清维生素B12、叶酸及Hcy浓度。结果 ACI组患者血清叶酸、维生素B12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ACI组患者服用叶酸、维生素B12前、后的血清Hcy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清维生素B12、叶酸及Hcy检测对ACI的治疗、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