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正>寰枢关节紊乱症是指由于外伤、劳损、炎症、退行性变、先天发育畸形等因素造成寰枢关节正常解剖位置改变,从而刺激神经、血管,出现眩晕、头痛、恶心、耳鸣、视物模糊等症状的临床综合征,又称为寰枢椎紊乱型颈椎病、寰枢椎不稳、上颈椎不稳症、寰枢关节错缝,但又有别于寰枢关节半脱位和脱位。寰枢关节紊乱属于中医"筋出槽,骨错缝"的范畴。对本病的治疗,笔者在角度旋转定位扳法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总结出俯卧位角度旋转定位扳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对寰枢关节半脱位采用经筋手法结合改良小角度矢状位扳法与常规推拿疗法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为临床治疗该病症提供参考。方法:对80例寰枢关节半脱位患者随机分组,观察两组的治愈率、好转率和治疗前后影像学寰齿间隙差值等指标,并统计结果。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70.00%,对照组为42.50%,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472%,对照组为82.50%,两组经χ2 检验差异有显著性;治疗前后影像学寰齿前间隙及齿状突侧间隙差值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筋手法结合改良小角度矢状位扳法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疗效优于常规推拿疗法,本法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手法治疗寰枢关节紊乱的疗效。方法:对四会市中医院2014年11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75例寰枢关节紊乱患者行手法治疗,观察手法治疗的疗效及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手法治疗的有效率为100%;且治疗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是治疗寰枢关节紊乱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量化疏筋整复手法治疗寰枢关节紊乱症运动学参数,初步探究手法与疾病治疗的量效关系,规范操作要领,丰富手法内涵并推广应用。方法:2022年10月至2023年5月就诊的寰枢关节紊乱症患者18例,其中男10例,女8例;年龄为24~27岁,平均为(25.50±1.10)岁。选取一位有着丰富临床经验且手法操作娴熟的脊柱科主任医师对患者进行操作,通过运动捕捉系统量化疏筋整复手法的被动旋转角度、旋扳角度及运动学曲线。结果:旋扳整复操作时被动旋转角度为72.21°±5.06°,患侧和对侧的被动旋转角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侧的旋扳角度为7.34°±1.90°,对侧为5.61°±1.76°,两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疏筋整复手法在治疗寰枢关节紊乱症时应把握到达旋转稳定状态时的被动旋转角度和旋扳角度,同时注重对齿状突偏歪侧进行旋扳。  相似文献   

5.
儿童寰枢关节半脱位亦称寰枢关节紊乱,常因外伤或寰枢关节附近软组织炎症而诱发。患儿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长时间歪着头颈,易留下面部形态改变等后遗症。笔者自2007年9月-2010年10月,采用牵引配合手法治疗儿童寰枢关节半脱位2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黄永 《中医药导报》2006,12(8):56-57
目的:观察牵引加旋转复位扳法为主推拿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寰枢关节半脱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3例采用牵引及常规推拿理筋手法进行治疗,治疗组47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另加用旋转复位扳法,观察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27例,有效1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3.62%;对照组痊愈20例,有效20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75.4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牵引加旋转复位扳法为主推拿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疗效较单纯采用牵引及常规推拿理筋手法好,是临床上寰枢关节半脱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将52例寰枢关节紊乱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牵引下整复手法(27例)与传统的颈椎旋转定位扳法(25例)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提示牵引下整复手法的疗效优于颈椎旋转定位扳法(P<0.05),且操作更安全、方便.  相似文献   

8.
扳法在颈椎病的治疗中,是较为常用的手法之一,尤其是在颈椎小关节紊乱、寰枢关节半脱位的治疗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近年来,笔者在临床治疗中,采用俯卧位颈椎斜扳法,感受较深,现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成人自发性寰枢关节紊乱是指成人非外伤原因导致以寰枢关节为中心的周围组织的损伤、劳损、退变等刺激神经、血管所产生的以眩晕、头痛、恶心为主症的特发性疾病。在临床上成人自发性寰枢关节紊乱是导致颈性眩晕的常见原因。我院2005年6月—2008年6月运用手法为主治疗成人自发性寰枢关节紊乱所致颈性眩晕患者51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寰枢关节紊乱指由于外伤、劳损、炎症、退行性病变、先天发育畸形等因素造成寰枢关节正常解剖改变,如关节松动与移位,并产生以眩晕、头痛、耳鸣、恶心呕吐为主症的特发性病症.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笔者2011年10月~2013年10月采用正脊手法配合针刀疗法治疗环寰关节紊乱,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枕颈部包括枕骨、寰椎和枢椎,由寰枕关节和寰枢关节组成,构成寰-枕-枢复合关节,其中主要由寰枕关节完成头颈屈、伸功能,寰枢关节完成旋转功能,为颈部最重要和完成功能最多的部位。寰枢关节紊乱及寰枕关节紊乱合称枕颈部紊乱。据潘之清~([1])报道,颈椎颈髓疾病中约90%属寰枢关节半脱位或失紊。寰枢关节及寰枕关节的微小错位、小关节退行性改变等病变,刺激压迫周围血管、神经等可引起血压不稳。颈椎  相似文献   

12.
手法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具有行气止痛、活血祛瘀、解痉除痹、疏通经络、分解粘连的功效,可促进炎症吸收,从而缓解颈部疼痛。手法治疗还可纠正关节紊乱,具体表现为可缩小寰齿前间隙,减少齿状突与寰枢椎两者轴线之间的偏移距离。临床常用于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的手法有:壮医经筋手法结合改良小角度矢状位扳法、颈椎微调手法、整脊调曲结合寰枢端转法、定点三项仰正法及枢椎短杠杆推法等。也有学者将手法与针刺疗法、综合疗法相结合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取得满意疗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手法治疗的安全性缺乏统一规范,如手法操作角度、力量的控制,手法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的适用范围和禁忌证的研究等。另一方面对各种手法力学原理的研究相对较少,同时对手法治疗的基础研究较为匮乏,一定程度上缺乏客观大数据、大样本的支撑等。今后,在开展手法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的临床研究时,应规范各类手法的操作要点,加强不同手法治疗的基础研究,力图为临床医师提供更为有效的、规范的诊疗方案,减少因手法操作不当而带来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寰枢关节疾病是对以往文献中寰枢关节错缝、寰枢关节半脱位、寰枢关节失稳、寰枢关节旋转固定、寰枢关节紊乱等诊断的统称。临床诊断此类疾病多依据临床表现、重要体征、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放射影像表现及寰枢关节功能等进行综合诊断。影像诊断是最重要的一种诊断寰枢关节疾病的方法,其中X线检查具有简便、快速、廉价等优势。颈椎张口位、侧位、左右斜位等常规X线检查可以为观察寰枢椎位置关系提供重要参考依据,但均不能很好地显示寰枢关节的屈伸和旋转功能,也不能显示左右侧屈时寰枢关节的失稳情况。因此,应进行颈椎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及左右旋转功能位X线检查作为补充。本文从寰枢关节的解剖特点、寰枢关节常规X线检查、寰枢关节功能位X线检查3个方面,探讨了功能位X线检查在寰枢关节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定点旋提手法配合"三期"辨证牵引法治疗寰枢关节紊乱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9年6月—2021年6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50例寰枢关节紊乱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采用定点旋提手法配合"三期"辨证牵引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推拿手法配合"三期"辨证...  相似文献   

15.
针刀治疗寰枢关节紊乱引起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针刀治疗与西药对照治疗寰枢关节紊乱,观察针刀治疗寰枢关节紊乱的临床疗效,寻求治疗寰枢关节紊乱的有效方法。方法:通过针刀松解术松解寰枢关节周围软组织的痉挛、挛缩,配合针刀医学手法以针刀医学特有的寰枢关节紊乱临床分型方法为依据整复寰枢关节紊乱,并与西药组进行随机对照,以临床症状、体征改善程度及X线张口位片及椎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来评估其疗效。结果:45例寰枢关节紊乱患者,随机分为针刀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用针刀治疗21例,其中治愈10例,显效5例,好转3例,无效3例,治愈率为47.7%,显效率为23.8%,有效率为85.8%;西药对照组24例,其中治愈1例,显效2例,好转5例,无效16例,治愈率为4.2%,显效率为8.4%,有效率为33.4%,说明针刀治疗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西药治疗(P<0.01)。治疗前后的寰枢关节的寰椎与齿突轴线差值及齿突与侧块间距差值具有显著差距(P<0.01),椎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针刀治疗前后椎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为针刀是治疗此病的比较有效的方法,与西药对照组进行比较具有很显著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6.
寰枢关节紊乱综合征,是指主要由颈部损伤或慢性劳损引起的寰枢关节紊乱,致脊柱内外平衡失调,以眩晕、头痛、恶心、颈部僵硬、活动受限及其他一系列综合病症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征。笔者通过3 a多的临床实践,运用针刺列缺配合仰头摇正法治疗寰枢关节紊乱综合征47例,获得了显著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手法整复治疗寰枢关节紊乱8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鹏  焦天才 《河北中医》2010,32(3):407-407
寰枢关节紊乱是指上颈段骨性及其附属结构(韧带、肌肉、血管、神经等组织)发生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所引起的症候群。其病理基础主要为由于颈椎寰枢关节紊乱,造成寰枢椎体相对位置改变,椎动脉在寰枢椎之间可能受到牵扯或发生扭曲,造成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2005-2008年,我们采用手法整复治疗寰枢关节紊乱85例,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旋转手法对寰枢关节紊乱治疗的临床疗效和作用机理。方法:93例寰枢关节紊乱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5例)和对照组(38例)。治疗组采用旋转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颌枕布兜牵引。治疗2周后,分别对2组疗效、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进行比较并随访4周。结果:旋转手法治疗有效率为94.5%,明显优于颌枕布兜牵引的73.7%。结论:旋转手法治疗寰枢关节紊乱的疗效明显优于颌枕布兜牵引。  相似文献   

19.
读了贵刊 2 0 0 0年第 8卷第 3期刊登的《针刀结合手法治疗寰枢关节紊乱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一文后 ,对文中将“寰枢关节紊乱”归属于颈椎病的观点有不同的看法 ,特此提出 ,仅供作者及同道们参考、指正。1 作者将以“眩晕、头痛、枕项部僵硬麻木 ,视物障碍 ,恶心等为主症 ,临床检查阳性体征主要集中在寰枢关节及其周围组织 ,并且在寰枢椎开口位 X线片上多发现有改变”者 ,称为寰枢关节紊乱型颈椎病 ,并将该病单独命名一种颈椎病类型 ,即寰枢关节紊乱型颈椎病。从该文所提供的资料来看 ,作者所指的“寰枢关节紊乱”,其局部病理改变主要是…  相似文献   

20.
笔者从2001年6月~2008年6月采用针刀松解枢椎加寰枢椎整复术治疗寰枢关节紊乱症168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并与采用针刺加寰枢椎整复术治疗的70例作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