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本文对4 1例临床拟诊冠心病患者行运动平板心电图(TET)检查阳性,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的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08年3月~2011年2月收治的运动平板及临床上疑诊为冠心病的住院患者41例,男33例,女8例,年龄53.8±10.1岁(44~75岁).作常规的血糖、血脂、肝、肾功能及血肌酶谱等检查,进行CAG检查,比较共性间隔时间为10.5d(7-21d).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41例临床拟诊冠心病患者同时行运动平板心电图(TET)、24h动态心电图(Hoher)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以比较三者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现将结果报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方便抽取2015年6月—2017年1月该院接收、检查的41例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对入选的41例患者施以常规心电图技术诊断(参照组)、动态心电图技术诊断(研究组),诊断后同时观察、对比2组临床诊断结果.结果 研究组36例(90.24%)诊断结果显示阳性,参照组26例(63.41%)显示阳性,组间比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成对房性早搏的诊断准确率是39.02%,房性早搏二联律、三联律是48.78%,室性早搏二联律、三联律是46.34%,短阵室速是53.66%,与参照组的2.44%、9.76%、7.32%、14.63%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针对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开展各项诊断工作时,有效应用动态心电图诊断的临床确诊率、可行性相对较高,能够大大提升临床诊断阳性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胸痛及心肌缺血患者心电图对冠心病的诊断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因胸痛疑诊为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观察组(胸痛患者)和对照组(心肌缺血患者),每组各51例。两组患者均行冠脉造影和心电图检查,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灵敏度低于对照组,但典型胸痛的阳性预测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典型胸痛联合心肌缺血心电图的灵敏度、阳性预测值均高于非典型胸痛联合心肌缺血心电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典型胸痛心电图对诊断冠心病患者具有较高特异性,心肌缺血心电图对诊断冠心病患者具有较高敏感性,临床可将典型胸痛联合心肌缺血心电图检查结果作为诊断冠心病患者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冠状动脉造影与心电图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上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 (简称冠心病 )的确定 ,通常是按照WHO在1979年提出的诊断标准 ,根据临床表现、心电图、酶学变化确定[1]。心电图(ECG)诊断冠心病简单 ,快捷 ,无创 ,临床应用十分广泛。但近年来 ,随着介入技术的开展 ,冠状动脉造影 (CAG)以其直观、准确、可靠的特点 ,被公认为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本文对于2001年1月~2002年6月在本院行冠状动脉造影的155例临床诊断或疑诊为冠心病患者的CAG结果与常规ECG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旨在评价二者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1资料和方法1.1病例选择2001年1月~2002年6月临床上诊断…  相似文献   

6.
黄翠娟 《广西医学》2002,24(10):1642-1643
自从冠状动脉造影 (CAG)的开展 ,CAG被认为是目前最直观、准确率最高的诊断冠心病(CAD)的方法。对提高传统心电图 (ECG)诊断冠心病的准确率有了更好帮助。本文对有临床症状但心电图正常的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进行分析 ,旨在能早期提高诊断冠心病的准确率。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5 8例均为住院病人 ,其中男性 5 4例 ,女性 4例。年龄 3 3~ 81岁 ,平均 5 7.9岁 ,合并高血压 1 5例 ,高脂血症 2 2例 ,糖尿病或糖耐量减退 6例 ,临床均有胸痛或胸闷等症状 ,拟诊 CAD。1 .2 诊断标准 :高血压按 1 999年 WHO诊断标准 ,高脂…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冠脉造影、心电图在临床拟诊冠心病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在济源市人民医院就诊的临床拟诊冠心病的患者145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动态心电图及冠脉造影检查,对比两种方法的诊断准确率。结果动态心电图与冠脉造影准确性、特异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脉造影单支病变和双支病变的检出率均高于动态心电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脉造影在诊断价值上优于动态心电图,但对适应证有着较高的要求,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比研究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诊断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方面的临床选用价值.方法 方便选择该院于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拾的98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先对患者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挑选符合冠心病心律失常的诊断标准的患者.然后用动态心电图24 h持续监测患者的心率变化.最后将检查结果 采用统计学软件分析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冠心病各种心律失常的检出率有无差异.结果98例患者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诊断阳性52例,阳性率为53.1%;采用动态心电图检查阳性67例,阳性率为68.4%.通过对这两种检测方法检查结果的阳性率对比,发现对于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患者采用常规心电图的检出率明显低于采用动态心电图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动态心电图在室性早搏46例(43.9%)、房性早搏40例(40.8%)、短阵室上速15例(15.3%)等疾病的诊断阳性率亦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动态心电图在监测和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方面较常规心电图更为灵敏和有效,能够更准确地监测患者的心电信号,它可检测出患者所测时间段内任一时间点的冠脉血流情况和心律失常发作的时间及频率,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正常规心电图(ECG)与动态心电图(Holter)常用于对冠心病的检查诊断[1],但心电图检查诊断对于一些发病时没有典型的心前区疼痛症状的冠心病患者[2],并不能起到很好的诊断效果,时常会发生误诊以及漏诊现象。这部分非典型性冠心病患者在进行心电图的检查时往往不会产生异常表现[3]。因此,本文将以48例非典型性冠心病患者进行的常规心电图(ECG)检查和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查,对其诊断价值给予初步评价。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本次的诊断比较将选择2009年3月~2013年6月于医院就诊的481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使用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的准确性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动态心电图在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42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所有患者知情的情况下,将其随机分为动态心电图组和常规心电图组,每组各21例患者.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或常规心电图检查,并对其临床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阳性检出率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心电图组患者相比,动态心电图组患者的心律失常检出率更高,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检查在诊断冠心病方面具有无创、迅速等优点,诊断心律失常型冠心病的准确率明显优于常规心电图,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焦丽萍 《中外医疗》2012,31(33):6-7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诊断和常规心电图诊断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差异性。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采用动态心电图诊断无症状心肌缺血并观测临床体征,对照组采用常规心电图诊断和观测。结果观察组43例患者中(90.7%),39例诊出无症状心肌缺血,对照组仅诊出31例(72.1%),观察组诊出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常规心电图相比,动态心电图对无症状的心肌缺血的诊断灵敏性高,更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高频心电图又称为宽带心电图或高保真心电图,是心脏无创性检查方法之一。其与常规心电图不同之处在于频率范围宽,记录速度快,且有较多的信噪比,可以显示常规心电图上见不到的高频心电信号。本文对57例诊断明确的冠心病患者进行高频心电图(HFECG)、动态心电图(Holter ECG)及常规心电图检查。1 资料和方法1.1 病例选择:本文对象为1994年6月至1995年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常规心电图、24 h心电图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54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常规心电图、24 h心电图诊断.比较两种心电图诊断阳性率及检出结果.结果 常规心电图诊断阳性率为51.85%,24 h心电图阳性率62.96%,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常规心电图对54例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检出率明显低于24 h心电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4 h心电图对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的检出率优于常规心电图,是临床上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临床疑诊冠心病的常规心电图改变与冠脉造影结果相关性.方法 对60例常规心电图有ST-T改变的疑诊冠心病的病人行冠脉造影检查,根据造影结果结合临床表现评价,判断ST-T改变在此类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意义.结果 冠心病病人中典型心绞痛患者有86.67%的符合诊断,没有典型症状的冠心病病人占40.0%,差别有显著性(χ2=22.97,P<0.05).结论 冠心病的诊断必须结合临床症状、缺血性心电图改变、危险因素综合考虑,单凭心电图改变诊断容易造成误诊.  相似文献   

15.
笔者应用动态心电图检测冠心病患者86例,旨在探讨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临床特点及其发生规律。 1 临床资料 1.1 资料与方法 本组86例冠心病患者男52例,女34例,年  相似文献   

16.
二种无创性检查诊断冠心病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动态心电图和运动心电图是诊断冠心病常用的二种无创性检查方法 ,为了解二者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有无差异 ,本文对 82例冠心病或疑诊冠心病的患者行动态心电图和运动心电图检查 ,其结果与冠状动脉造影 (CAG)结果比较分析。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 :1998年 3月至 2 0 0 0年 12月在本院住院的82例诊断为冠心病或疑诊冠心病的患者 82例 ,其中男 72例 ,女 10例 ,年龄 4 0~ 76岁 ,平均 6 4岁。1.2 方法 :对上述病例均行动态心电图、运动心电图及CAG检查。CAG检查采用 Judkin法 ;动态心电图检查采用美国生产的新世纪 2 0 0 0型动态…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分析常规与动态心电图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诊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4月该院收治的30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上述全部患者进行常规心电图诊断以及动态心电图诊断,之后对两种诊断所得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患者的房性早搏二、三联律、短暂性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短阵室上速)、室性早搏二、三联律及室上性心动过速(室速)等方面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检出率,两者之间差异显著,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诊断过程中,动态心电图的使用可以取得比常规心电图检查更为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观察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在临床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3年4月来我院临床确诊冠心病患者150例分别使用常规心电图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并对心律失常进行归纳和统计。结果:动态心电图组室早单发,室早二、三律,室性早搏成对,室速,房早单发,房早二、三律,房性早搏成对,短阵室上速,房室传导阻滞的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常规心电图组。结论: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监测,可提高患者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对疾病的及时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近十多年来 ,我国老年人糖尿病、冠心病的发生率日益增多。已知老年人糖尿病患者中有较高的心律失常发生率。为探讨糖尿病对老年人心律失常的影响 ,本文对 30例老年人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及 60例老年人单纯冠心病患者进行了动态心电图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临床资料 参照WHO关于糖尿病、冠心病诊断标准 ,选择 30例老年人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 (A组 )及 60例老年人单纯冠心病患者 (B组 ) ,两组临床资料可比性 ,见表 1。表 1 两组临床资料比较 ( x±s)A组 (n =30 )B组 (n =60 )P值年龄 (岁 )男∶女收缩压 (mmHg)舒张压 (…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7):85-87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78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89例,研究组89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心电图诊断,研究组患者使用动态心电图诊断,对比两组患者诊断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心肌缺血阳性发生率、心律失常症状发生率的诊断结果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冠心病患者采用动态心电图进行诊断,可以提高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检测准确率,值得进一步的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