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随着交通工具及建筑领域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骨折的发病率在不断上升,据临床资料统计,88%的骨折病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精神负担。根据现代医学生物-心理-社会模式和要求,我们在对疾病的医疗、护理的同时,积极对病人进行心理护理,提高病人的心理素质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了适应新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新的医学模式要求既要满足病人的生理需要,也要满足病人的心理需要,这就要求医务人员与病人进行良好有效的沟通,医务人员的一言一行,对病人都可起到安抚和治疗的作用,亲切地眼神、温和的笑容以及充满信心的话语,往往会给病人以战胜病魔的力量,良好有效的沟通,是解决好这一问题的金钥匙。  相似文献   

3.
临床各科心理护理的教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文美  段慧君 《护理研究》2006,20(5):1404-1405
随着新型医学模式的发展,要求临床护理模式与医学中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相适应,这一模式将病人看作生物、心理、社会、文化等各方面处于动态变化中的人。在过去的临床护理工作中,普遍认为只有精神科病人才需要心理护理,而忽视了临床各科室病人的多种心理需求。在强调整体护理的今天,对临床新老护士进行心理护理的培训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我们在专业教学和临床学习中,比较重视生物医学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教学,而实际临床工作中,由于护理工作的繁琐,造成了临床护理工作,重躯体轻心理的状况。我们需要从病人切身需要和临床工作的切实可行性两方面入手,努力搞好对各科病人的心理护理,充分体现医疗人文关怀,帮助病人更早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知识-社会-心理照护支持模式对脑卒中病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将入院脑卒中病人及照护者64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模式,试验组实施知识-社会-心理照护支持模式,出院时应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和家属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后试验组脑卒中病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属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知识-社会-心理照护支持模式为病人及其照护者提供个性化、全方位的护理,不仅提高了脑卒中病人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同时也能提高病人家属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随着医学模式由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以及现代医学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逐渐认识到心理因素在病人的治疗、护理和康复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心理护理已成为临床诊疗过程中的重要的环节之一。近年来,由于人们的生活水平、健康意识、健康需求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国家卫生医疗体制的改革,门诊就诊病人的心理影响因素也趋于多祥化和复杂化。其中最为常见的心理因素,即“择优从医”。针对门诊就诊病人。探索和研究其心理状态。并进行科学分析、正确引导,是为门诊病人提供良好的护理服务的基础和保障。  相似文献   

6.
心理护理与ICU护理质量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照兰 《护理研究》2006,20(9):2516-2517
随着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发展,心理护理的重要性越来越被医护人员和广大病人认可。ICU病房有它自身的特殊性,为了解经心理学培训的ICU护士对ICU的护理质量的影响,通过前瞻性研究对我院急诊ICU病房进行临床实践,取得一定的效果,现将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许曦微  武娟 《护理研究》2006,20(3):797-797
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新的护理模式以满足病人的需要为目标,以解决病人的健康问题为导向,除了常规的疾病护理外,强调护理人员要运用护理程序,根据病人的心理和社会状况对病人进行包括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在内的全面的整体护理。健康教育以成为护士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于2005年9月-2005年11月对46例行择期手术的病人进行了健康教育需求调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医院病房为教学基地,以住院病人及其家属为教育对象,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使病人的行为向有利于健康的方向发展的教育活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医学经历了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学的任务也从研究如何护理疾病转变到护理整体人的健康。护理工作除了完成医嘱,按医嘱和护理规程完成各种处置,协助病人料理生活,帮助其尽早康复外,护理学开始重视和研究人患病后的各种心理和情感反应及相应的护理措施,包括提供心理和精神的支持和安慰,建立良好的护患和医患关系以及护士和病人家属的良好关系,以便创造更有利于病人恢复健康的环境,使病人早日康复。这一新的医学模式中重要的一条是健康宣教,在整体护理中,这就要求护理人员认真做好健康宣教。本文就健康宣教在整个就医过程中所起的作用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妇女分娩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但分娩是否顺利,对母婴损伤大小以及对分娩环境的陌生等等均成为产妇的生理心理应激,这方面的压力又反过来影响产程的进展,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社会因素对分娩的影响日益受到广泛的关注,因此为了减少疼痛、分娩损伤及产后抑郁等,提高产科质量,必需做好产前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10.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是美国医学家Engle于1977年正式提出的,反对现有的生物医学模式的心身二元论、生物还原论观点,提倡以整体论系统论的思想去认识人的健康和疾病,强调心理社会因素和生物学因素一样对人的健康和疾病产生重要影响。随着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患纠纷的频发,对临床医疗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挑战与机遇并存,寓健康教育于临床医疗全程中,就可以进一步做到临床医疗工作的与时俱进。医学模式的转变使得临床医疗工作由单纯医疗转向医疗、预防、康复和保健的综合医治;即以“疾病”为中心转向以“病人健康”为中心的变革。  相似文献   

11.
陈玲莉  唐乃梅 《家庭护士》2008,6(7):609-610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学的发展,护理学传统的护理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护理内涵不断扩大,护理工作面临新的挑战,等待手术的病人,由于对医学知识的缺乏,对手术和麻醉不了解,存在不同程度的疑虑和恐惧心理,因此,我们开展对手术病人进行术前访视术后随访工作,通过与病人的交谈,了解其心理、生理、社会心态,提高对病人心理护理质量,针对病人的心理问题,做好心理疏导。  相似文献   

12.
心理护理对车祸伤致右股骨颈骨折1例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化.护理工作从单纯对病人生活和疾病的护理扩展为全面照顾和满足护理对象的生理、心理、社会方向的需要。它远远超出了传统的对疾病的护理范围,心理护理越来越受到整个社会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杨德彦  王新中 《全科护理》2008,6(34):3159-3159
随着整体护理在医院开展的不断深化,为适应“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人员正积极将护理技术、生活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融为一体,以确保“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落到实处,满足病人身心健康的需要。老年病人普遍存在骨丢失现象,尤其是绝经以后的妇女,心理、情感、健康状况均欠佳,平衡性、反应速度及准确性大大下降,外力冲击和步态不稳易致股骨骨折。  相似文献   

14.
赵鸿艺 《护理研究》2008,22(5):1402-1403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迁延性疾病。据我国1982年-1983年间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被调查19262例死亡原因中,一半以上因素与环境和生活方式及行为模式有关,因此WHO把糖尿病归为与人类生活方式及心理应激相关的非传染性疾病,充分说明了心理社会因素的重要意义。社区心理干预是临床护理治疗工作的延续,对病人有针对性。本文采用心理支持治疗及认知行为疗法对糖尿病病人进行心理干预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自我护理是现代护理学发展过程中的新理念,是“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产物。它打破了传统的护理方式,使病人由被动依赖转为主动参与,在减轻护理工作负荷的同时,增强了病人的自我保健意识,这样既有利于护患平等的交往和沟通,又促进了病人身心的康复。疗养院的工作有其区别于治疗医院的特殊性,在疗养院工作中自我护理显得格外重要并且具有深远的意义。我们通过努力挖掘疗养员的自我护理的潜力,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疗养资源,辅以良好的心理护理,启发、鼓励和指导疗养员的自理活动,使之在疗养过程中身心得到较好地恢复。  相似文献   

16.
任凤莲  张璠 《全科护理》2008,6(35):3270-3270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模式也逐渐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适应这种护理模式转变的需要。为了更加完善整体护理,增加术前访视成为手术室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对手术病人的术前访视,可以充分调动病人的主观能动性,了解并满足病人的需求,使病人能积极配合手术,使手术顺利进行,促进病人康复。我院自2005年开始增加手术室护士对手术病术前访视,得到病人及家属的一致好评。手术室接到手术通知单后,巡回护士在病人手术前要到病房进行访视,  相似文献   

17.
心理护理的疗效评价与影响因素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整体护理的广泛开展,心理护理作为一种重要的护理方法越来越受到重视.它贯穿于病人住院的全过程.能较好地解决病人的负性情绪及心理问题.起到药物所不能起到的作用。而如何评价心理护理效果,哪些因素可影响心理护理效果报道不多.作者对其疗效评价及对心理护理效果有影响的因素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8.
临床心理护理发展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发展,整体护理的深入,心理护理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护理诊断协会(NANDA)1998年制定的144个护理诊断中有61个(占42.36%)涉及心理活动的概念,还有一些护理诊断既属于生理方面又属于心理方面。可见心理护理在对病人的护理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中风后遗症患者的心理特点、心理护理方式及其意义。方法 总结了临床护理工作中45例中风后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分析中风后患者的心理特点、心理因素对医护方面的影响以及应对的心理护理方式。结果 运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注重整体观念,正确采用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在功能康复的同时,注重心理康复,可以使中风患者达到更佳的治疗效果,从而提高了患者的生命质量。结论 心理护理是中风病人治疗的重要内容;加强重视心理护理,对疾病的治疗起到了良好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为了适应现代医学的发展.心理护理己成为新的医学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心理护理尤为重要。病人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某些反常现象.必须通过认真观察分析,探入了解.准确掌握病人的心理活动,有针对性的给予精神安慰.思想鼓励,解除其心理矛盾.满足其心理需求.使病人自觉积极地配合治疗。下面主要介绍口服有机磷农药中毒病人的心理状态及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