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睾丸鞘膜积液治验1则李本华关键词水疝,睾丸鞘膜积液龚某,男,6岁。1993年7月6日初诊。代述:左侧睾丸肿胀疼痛2年。患儿2年前出现左侧睾丸肿痛,曾服用清热解毒等中药及抗菌素等西药无效。2月前在当地某医院外科诊断为“睾丸鞘膜积液”。曾抽水1次,3日后...  相似文献   

2.
鞘膜积液是小儿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之一,属中医“水疝”范畴。西医多采用手术治疗。笔者在临床应用中药外敷治疗该病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21例少儿鞘膜积液证治体会福建中医学院中医系(福州350003)林贞慧福州市第一医院(福州350009)陈功辉鞘膜积液属中医水疝范畴,笔者治疗21例少儿鞘膜积液,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21例5~13岁少儿鞘膜积液患者,均经西医诊断并建议手术...  相似文献   

4.
水疝,相当于西医的睾丸鞘膜积液或精索鞘膜积液,是睾丸或精索鞘膜积液引起阴囊或精索部囊性肿物的一种疾病,特点是阴囊无痛无热、皮色正常、内有囊性感的卵圆形肿物。《外科正宗》云:“……又有一种水疝,皮色光亮,无红无热,肿痛有时,内有聚水,宜用针从便处引去水气则安。”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光镜、电镜结构变化及转化生长因子(TGF-β)在小儿未闭合鞘状突和腹膜的表达,对小儿斜疝、鞘膜积液发病机制及自愈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取手术切除的斜疝疝囊颈部、鞘膜积液囊颈部各30例,正常腹膜10例,进行转化生长因子(TGF-β)的免疫组化分析及光镜、透射电镜下观察组织的结构变化。结果 TGF-β在斜疝、鞘膜积液组和腹膜组均为弥漫中度染色,TGF-β在斜疝、鞘膜积液组和腹膜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光镜下在部分疝囊中可见炎细胞浸润或纤维增生明显伴玻璃样变,鞘膜积液组未见上述改变;电镜下观察标本发现斜疝、鞘膜积液组与腹膜组相比,表面微绒毛消失,间皮细胞脱落,甚至消失,部分病例仅见基底膜或纤维结缔组织。结论 TGF-β在小儿斜疝、鞘膜积液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无直接关系。斜疝疝囊、鞘膜积液鞘膜囊的超微结构的改变提示其可能在小儿斜疝、鞘膜积液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作用,可能为将来的非手术治疗方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6.
马龙 《攀枝花医药》1997,19(2):13-13
鞘膜积液是小儿最常见的疾患之一,在儿外科门诊,因鞘膜积液就诊患儿多于腹股沟斜疝。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小儿鞘膜积液及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对36例小儿鞘膜积液及24例小儿腹股沟斜疝应用经外环小横切口行鞘状突高位结扎术及疝囊高位结扎术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60例患儿全部治愈,无一例复发,术后无手术瘢痕.结论 经外环小横切口治疗小儿鞘膜积液及小儿腹股沟斜疝,切口小、损伤小、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小儿鞘膜积液是一种常见的外科疾病,虽然此症并不严重影响小儿健康,但处理不当,也可带来一定的损害。查阅国内几本常用的外科学多数描述:“先天性鞘膜积液的手术方法与疝相同,必须将鞘膜囊通向腹膜腔颈部结扎,切除多余的鞘膜,睾丸部鞘膜翻转在睾丸缝合”。国外文  相似文献   

9.
白芥子在小儿疝气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芥子 ,气味辛温 ,具有利气化痰 ,除寒暖中 ,散寒止痛之效。本草纲目记载 :“痰在胁下及皮里膜外 ,非白芥子莫能达”。《素问·骨空论》曰 :“任脉为病 ,男子内结七疝”。其中的水疝类似于现代医学的鞘膜积液。鞘膜与腹膜一样具有分泌和吸收的功能 ,正常时 ,分泌与吸收平衡 ,鞘膜内仅有少量浆液 ,任何能使鞘膜分泌过多或吸收减少的因素 ,都可引起鞘膜积液。多数患者表现阴囊内有肿物 ,大的可引起沉重下坠感。一般无疼痛 ,透光试验阳性。笔者将白芥子用于小儿疝气中水疝的治疗 ,确有奇效。一、临床资料1.病例 :本组 2 6例小儿疝气患者 ,年龄…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经腹股沟皮纹小切口治疗小儿交通性鞘膜积液及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意义,我院于2003年1月~2006年1月,对71例小儿交通性鞘膜积液及腹股沟斜疝患者经腹股沟皮纹小切口手术治疗,术后综合评价满意,现报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蒋英俊 《当代医学》2014,(28):111-112
目的探讨腹横纹小切口治疗小儿斜疝和鞘膜积液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486例采用腹横纹小切口治疗小儿斜疝和鞘膜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86例患者均手术成功,平均手术时间为15min,其中复发4例,阴囊血肿3例,伤口感染1例。结论该术式治疗小儿斜疝和鞘膜积液创伤小,手术恢复快,不留瘢痕,费用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一孔法腹腔镜内环口结扎术(即疝囊或鞘突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及鞘膜积液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8例(60侧)一孔法腹腔镜内环口结扎术治疗小儿斜疝和鞘膜积液的临床资料.结果 经脐上一孔法5 mm 微型腹腔镜采用雪撬针、疝气钳辅以注射器针头行内环口疝囊及鞘突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斜疝30例(40侧),鞘膜积液18例(20侧).48例手术均获成功,术中发现对侧隐形疝6例,交通性鞘膜积液9例,单侧平均手术时间12 min,双侧平均手术时间18 min,术后平均3 d出院,无并发症,随访6~12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 一孔法腹腔镜内环口结扎法治疗小儿疝及鞘膜积液安全、有效,损伤小,术后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商昌欢 《吉林医学》2013,(8):1414-1415
目的:探讨小儿鞘膜积液、疝围术期不使用抗生素的可行性。方法:216例12岁以下鞘膜积液、疝患者,均在静脉麻醉下行鞘状突或疝囊高位结扎术,其中108例术前常规使用青霉素,而另108例不使用任何抗生素。结果:108例不使用任何抗生素患者术后无明显发热、切口红肿感染等并发症,与术前常规使用青霉素者无差异。结论:小儿鞘膜积液、疝围术期不必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4.
谷松昌 《中原医刊》2007,34(12):60-60
目的解决小儿腹股沟斜疝,鞘膜积液术中寻找疝囊、鞘膜囊困难,减少医源性损伤,并满足切口美容的要求。方法对182例小儿完全性腹股沟斜疝及46例鞘膜积液取阴囊根部隐切口手术。结果全部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恢复良好。结论提示隐切口手术简单、易行、美观,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1 治水疝(睾丸鞘膜积液) 水疝是睾丸鞘膜囊内积聚过多液体所引起的以阴囊肿大为特征的病症。其发病机制,可分为先天肾气亏虚、气化不利,和后天气化失司,水气停蓄。属后天者,首选五苓散化气行水。兼水湿郁久化热者,可酌加黄柏、木通、车前子;兼寒湿甚者,肉桂易桂枝,并加小茴香等。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经腹股沟皮纹小切口治疗小儿交通性鞘膜积液及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意义,我院于2003年1月 ̄2006年1月,对71例小儿交通性鞘膜积液及腹股沟斜疝患者经腹股沟皮纹小切口手术治疗,术后综合评价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小儿腹股沟疝和鞘膜积液微创切口手术的治疗效果,分析了行该手术1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在基础加骶丛麻醉下,实施按皮纹选择下腹部腹横纹下长约0.4~1cm横切口,行疝囊高位结扎,巨大疝或年长儿疝按Ferguson法加强前壁,鞘膜积液行鞘突高位结扎、鞘膜囊剥离或开窗术。结果,135例患儿术后无切口感染,随访半年均无疝或积液复发,病侧局部均无明显瘢痕。表明微创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疝和鞘膜积液,手术入路损伤小,操作简便,患儿痛苦少,恢复快,符合微创观念的范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诊断腹股沟斜疝及鞘膜积液中的价值。方法采用飞利浦公司生产的SONOS-5500型彩色多普勒高频超声对80例腹股沟斜疝、92例鞘膜积液、20例腹股沟斜疝伴鞘膜积液的患者进行探查。结果高频超声能够清晰显示腹股沟斜疝和鞘膜积液的病理解剖结构,诊断准确率达98.5%。结论高频超声对腹股沟斜疝和鞘膜积液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能准确进行定性及定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为了进一步探讨小儿腹股沟疝和鞘膜积液腹横纹下实施小横切口手术的治疗效果,回顾838例手术患儿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方法 选择静脉复合全麻或腰硬联合麻醉,于患侧腹横纹下行约1 cm横切口,单纯行精索内疝囊高位结扎,学龄期儿童和少数巨型疝按改良Ferguson法加强前壁,鞘膜积液行鞘突高位结扎、部分结合鞘膜囊部分切除或开窗术.结果 838例患儿术后切口无感染,中位随访3个月,疝复发4例,鞘膜积液复发1例,切口处均无明显瘢痕.结论 腹横纹下行小横切口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和鞘膜积液,创伤微小且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0.
笔者自 1993年至 1998年间共收治小儿睾丸鞘膜积液 (包括精索鞘膜积液 )并发同侧腹股沟斜疝 12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12例中 ,2岁 3例 ;4至 5岁 7例 ;6岁 2例。左侧 3例 ,右侧 9例。睾丸鞘膜积液并发腹股沟斜疝 8例 ,精索鞘膜积液并发腹股沟斜疝 4例。术前检查时发现 5例 ,术中检查时发现 6例 ,睾丸鞘膜积液术后一个月复诊时发现 1例。2 典型病例卫某 ,6岁。 3个月前曾在某院检查诊断为右侧睾丸鞘膜积液 ,来院要求手术治疗。检查 :左侧睾丸正常 ,右侧阴囊可扪及一椭圆形肿物大小约 5cm×4cm ,透光试验阳性。小儿站立时右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