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最近几年关于中药不良反应的报道屡见不鲜,甚至因严重不良反应致死的病例亦不罕见,今就不良反应发生的人为因素谈几点个人观点。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中药的广泛应用,因中药及其制成品所引起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相应增加,根据目前相关报导,中药所致的肝损害占临床药物性肝损害总病例的4.8%~32.6%,因中药中毒致死的病例也有报道。本科收治以“食欲不振、乏力、黄疸”为主要表现的中草药致肝损害一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特点及成因,促进中药注射剂在临床的合理应用。方法查阅近年来部分药学期刊中报道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病例,整理分析。结果总结出了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特点及成因。结论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呈现出多发性和普遍性、临床表现多样性、不可预知性、种类不确定性、批间差异性等特点,情况较为严重,临床上应加强其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4.
雪君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16):1932-1933
近年来,有关中药毒副反应的问题突现,中药不良反应的报道呈大幅上升趋势。现对中药不良反应现状进行分析,旨在引起对中药不良反应的重视和客观评价,促进中药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药注射剂目前在一些心脑血管、慢性疾病的治疗中具有疗效确切的优势,其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但中药注射剂同时也会引起不良反应,有报道表明中药注射剂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和死亡病例的数量仅次于头孢菌素类抗生素[1]。  相似文献   

6.
传统中药在发挥防病治病的同时,中药不良反应报道呈逐渐上升趋势。引起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很多,有中药本身的因素、剂型因素、病人因素、使用因素。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医药卫生事业迅速发展,中药注射剂在临床广泛应用,与西药相比,西医大夫普遍认为中药的毒性小一些,少一些,相对西药而言,大家对中药制剂的安全性关注不够。据国家药品评价中心统计,2005年中药不良反应上报病例占全部药品不良反应的14%,而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则占全部中药不良反应的75%。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有多发性、普遍性,临床表现多样性,不可预知性等特点,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8.
中药的不良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是我国传统医学的支柱,在数千年历史中,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乃至全世界医学的发展,作了巨大的贡献。随着中药在全世界的广泛应用和中药剂型的多样化,有关中药安全性问题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国外有报道数十例患者服用中药引起肾功能衰竭,需肾移植的消息。国内《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中也有许多关于含马兜铃酸药品引起肾损害的报道,引起全球对中药不良反应的关注。中药不良反应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9.
孙安修 《中级医刊》2009,(11):62-63
近几年中药注射剂引发的不良事件甚至死亡病例常有报道,尤其是“鱼腥草事件”,敲响了中药注射剂安全的警钟。根据2005年北京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统计,中药引发的不良反应占18%,发生率仅次于抗生素,其中中药注射剂引发的不良反应占中药不良反应的71%。  相似文献   

10.
韩金花 《基层医学论坛》2012,(28):3789-3789
药物不良反应(ADR)是指正常剂量的药物,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功能时出现的有害和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据建国至1991年40多年的不完全统计,全国各地有关中药、中成药中毒病例的不良反应的报道已达1000篇以上,造成不良反应的单味药达百余种,不良反应的人数达万余之多。为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防止中药不良反应现象的发生,本文从中药剂量、炮制方法、配伍禁忌等方面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1.
近来媒体又有报道某保健品在新加坡、日本、韩国等致肝中毒,并有死亡病例见诸报端。曾几何时关于关木通肾中毒在国外沸沸扬扬,中药的声誉受损。国内媒体也跟风而上,业内人士对此也作出了一些反应,在我们的医疗实践中和专业文献中中药的不良反应明显增加,中药中毒事件时有发生。我们为之骄傲的中医药,尤其中药有没有毒性,会不会产生中毒或不良反应事件,中毒或不良反应是如何产生的?是否可以避免?又如何认识和评价。  相似文献   

12.
中药常见的不良反应。过去人们普遍认为中药的毒副作用少,使用较为安全。但近年中药的不良反应逐渐被发现,从上世纪50年代的26例不良反应报道到90年代的1000例,并有增多趋势。  相似文献   

13.
中药在我国的应用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这一传统药物以其标本兼治、副作用小、价格低廉的特点而被人们广泛接受。但随着中药新品种的不断开发及其在临床应用的日益增多,中药引起不良反应的事件屡有发生.且正逐年增加,近两个月又有刺五加注射液、茵栀黄注射液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报道。因此,笔者对我国近几年来有关文献报道的中药不良反应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某院2010年~2012年收集的72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对发生不良反应患者的性别、年龄、给药途径、累及系统/器官、所涉中药注射剂品种及分类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0岁以上老年人不良反应病例数最多,占26.39%;72例不良反应病例中有70例采用静脉给药;72例不良反应是由6类17个品种所致,累及人体6大系统。结论 医院应重视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加强合理用药管理,尽量避免或减少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1997、1998年国内主要医药期刊有关中药不良反应文献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日益崇尚自然,回归自然。以中药为原料,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制成的中成药及其制剂在临床上得以广泛应用。但随之而来中成药及其制剂不良反应的报道也屡见不鲜。这就提醒了人们只有高度重视药物的不良反应,走出中药无毒无副作用的误区;并且深入了解药物的不良反应,才能有效地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和提高医疗质量。据不完全统计,自1991年至今在有关杂志上报道中药不良反应的文章1121篇,病例数2187例,涉及中药品种880多个。在众多的不良反应中,过敏反应的例数约占80%。这可能与过敏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使用中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及其他相关因素,为预防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致死事件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1983-2009年间国内公开发行的医药期刊及其他相关资料中有关中药注射剂致死的病例报道,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致死病例报道涉及18种中药注射剂;严重过敏是中药注射剂致死的主要原因;未遵循中医理论辨证用药,给药方法 不合理可能是造成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重要因素.结论 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的安全性问题应引起医药人员的高度重视,临床医务工作者应了解各种中药注射剂所致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和特点,详细了解患者过敏史,在使用过程中加强监测,以减少不良反应,避免死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人们传统上认为中药的毒副作用小,有人甚至认为没有毒副作用或不良反应,这种认识其实是一种误解。近几年来中药不良反应的报道相继见诸报端,而马兜铃酸事件、排毒养颜胶囊等报道更是令人震惊,中药的不良反应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笔者将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数千年来,中药是我国人民防病治病和预防保健的主要武器,它对保障国人的健康和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中医药的疗效逐渐被西方国家所接受和认可。药物作用于人体,可能发生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据最近有关资料报道,中药的不良反应居药物不良反应的前三位,不论报道是否具有权威性,能引起不良反应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9.
张叶 《中国医学杂志》2006,4(4):187-188
随着人们对药品不良反应认识的不断提高,中药不良反应的问题已经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重视。目前世界上不少国家对西药不良反应的监测都建立了一定的制度。我国也于1989年11月成立了卫生部药品不良反应监察中心。并建立了药品不良反应监察报告制度,使我国对药品不良反应的监察逐步与国际接轨。中医药的应用有着悠久的历史,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建国后作为我国卫生保健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医药学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一般常用煎剂和丸、散、膏剂的药性平和,很少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但某些中药制剂里也含有有毒的中药或成分,由于各种原因可以产生不良反应甚至引起死亡。随着医忠双方人员对中药不良反应的逐渐重视,其报道也日益增多。但在中药不良反应的人群特征、易发因素等方面的研究则较少报道。同时,中药新药上市后的安全性评价也有赖于对其进行上市后的不良反应监测。因而,进行这方面的监测研究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药注射剂是在传统的中药汤剂的基础上利用现代科学方法加工而成的无菌制剂,实践表明,中药注射剂具有作用迅速、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等优点,但由于中草药成分和组分比较复杂。近年来,随着临床药学和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深入开展,已不断有中药注射剂致不良反应的报道。根据有关资料,现总结以下几种常见中药注射剂的作用与不良反应,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