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2 毫秒
1.
目的探讨IL12对伯氏疟原虫(P.b)红内期感染小鼠淋巴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方法每只BALB/c小鼠接种5×105个感染P.b的RBC,同时每天分别给予0.03或0.15μgIL12处理,用3HTdR掺入法检测脾淋巴细胞增殖转化活性,流式细胞仪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CD4+与CD8+百分比。结果每天给予0.03或0.15μgIL12处理,均可显著增加P.b感染小鼠脾淋巴细胞数量及CD4+、CD8+数。每天给予0.03μgIL12可显著促进脾淋巴细胞的增殖转化,而每天给予0.15μgIL12则明显抑制脾淋巴细胞增殖。结论适当低剂量IL12可促进P.b感染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增强机体抗感染免疫,而较大剂量IL12则抑制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甚至可致免疫病理损害。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脾虚证进程中小鼠特异性/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变化及中药敦煌大宝胶囊对其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受试动物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敦煌大宝胶囊大、中、小治疗组,阳性对照组,每组8只.建立脾虚证小鼠模型,中药干预后观测各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率和吞噬指数;ConA,LPS诱导的T、B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及NK细胞活性等指标.结果 脾虚证进程中小鼠特异性/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低下(P<0.05).经中药干预后,与模型组比较,敦煌大宝胶囊治疗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率和吞噬指数;ConA,LPS诱导的T、B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及NK细胞活性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脾虚证进程中小鼠特异性/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低下,敦煌大宝胶囊对脾虚证小鼠免疫功能紊乱具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3.
结核分枝杆菌MPT64抗原DNA疫苗在小鼠体内诱导的免疫应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结核分枝杆菌MPT64抗原DNA疫苗在小鼠体内诱导的免疫应答。方法用表达MPT64的真核表达质粒pcDNA-M免疫BALB/c小鼠,ELISA法检测免疫小鼠的特异性抗体滴度和抗体亚类。分离免疫小鼠的脾淋巴细胞,检测淋巴细胞增殖、IFN-γ和IL-12产生水平、流式细胞仪计CD4+细胞和CD8+细胞数、脾淋巴细胞特异性CTL杀伤效应。结果MPT64基因免疫可诱导小鼠高水平的体液免疫应答,免疫小鼠脾淋巴增殖显著,IFN-γ和IL-12含量增加,CD4+细胞和CD8+细胞百分比明显增加,CTL杀伤效应明显。结论MPT64 DNA疫苗可诱导小鼠有效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有可能作为新型TB疫苗的组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大强度运动对大鼠脾脏淋巴细胞、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亚的影响。方法40只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安静组(A组,n=10)、运动组(B组,n=30),在最后一次力竭运动后,将B组大鼠分为运动后即刻组(B 1组,n=10)、运动后12 h组(B 2组,n=10),运动后24 h组(B 3组,n=10)。A组不运动,B组大鼠进行为期9 w的大强度训练,末次训练后,A组、B 1组摘取脾脏,制作脾细胞悬液,噻唑蓝(MTT)法分别测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B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仪测CD4^+、CD8^+细胞数。中性红比色法测巨噬细胞吞噬能力。B 2组、B 3组分别在运动后12 h、运动后24 h按上述方法测试。结果与A组相比,B 1组T淋巴细胞增殖、B淋巴细胞增殖、CD4^+、CD8^+、CD4^+/CD8^+、巨噬细胞吞噬能力显著降低,B 2组T淋巴细胞增殖、B淋巴细胞增殖、CD4^+、CD4^+/CD8^+显著降低,巨噬细胞吞噬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 3组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增殖能力、CD4^+、CD8^+、CD4^+/CD8^+、巨噬细胞吞噬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B 1相比,B 2组、B 3组T淋巴细胞增殖、B淋巴细胞增殖、CD4^+、CD8^+、CD4^+/CD8^+、巨噬细胞吞噬能力显著升高;与B 2相比,B 3组T淋巴细胞增殖、B淋巴细胞增殖、CD4^+均显著升高,CD8^+、CD4^+/CD8^+、巨噬细胞吞噬能力无显著差异。结论大强度运动后,大鼠脾脏、B淋巴细胞、T淋巴增殖能力降低、巨噬细胞吞噬能力降低、CD3^+、CD4^+、CD8^+、CD4^+/CD8^+降低,恢复期间逐步上升,其中CD8^+、CD4^+/CD8^+、巨噬细胞吞噬能力在恢复期12 h基本达到正常状态,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B淋巴细胞增殖能力、CD4^+在恢复期24 h达到正常状态。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用恶性疟原虫复合抗原基因 HGFSP构建的 DNA疫苗 pc- HGFSP免疫小鼠诱导的细胞及体液免疫应答。 方法 用 pc- HGFSP肌注免疫 C5 7BL/6小鼠并加强免疫 2次 ,取小鼠脾淋巴细胞及血清测定 :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 (MTT法 ) ;NK细胞活性和 CTL活性 (L DH法 ) ;脾脏 CD4 +及 CD8+ T细胞亚群 (免疫荧光法 ) ;血清 pc- HGFSP抗原特异性抗体 (EL ISA法 )及一氧化氮 (NO)含量。  结果 与 pc DNA3对照比较 ,pc- HGFSP免疫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增高 2 4 %~ 37% ;NK细胞活性增高 38%~ 90 % ;CTL 活性增高 6 5 %~ 15 3% ;CD8+ T细胞亚群增加。免疫血清产生HGFSP抗原特异性 Ig G抗体 ;NO含量也有所增高。 结论 恶性疟 DNA疫苗 pc- HGFSP有一定的诱导小鼠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肉苁蓉总苷对D-半乳糖所致衰老模型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 研究肉苁蓉总苷对 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抗衰老作用的免疫学机制。方法 通过 3H- Td R掺入法测定淋巴细胞转化能力、中性红试验测定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免疫荧光法进行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放免法测定外周血 IL- 2含量、微量 NAG酶释放法测定 NK细胞活性。结果  D-半乳糖致衰小鼠免疫功能明显下降 ,表现为淋巴细胞转化能力、外周血 IL - 2含量、CD4 T细胞和 CD8 T细胞含量、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和 NK细胞活性均明显降低 (P<0 .0 5) ;肉苁蓉总苷能提高模型小鼠淋巴细胞转化能力、外周血 IL - 2含量、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NK细胞活性、CD4 T和 CD8 T细胞含量 (P<0 .0 5)。结论 肉苁蓉总苷明显增强 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的免疫机能 ,使其恢复或接近了青年小鼠状态 ,具有延缓衰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母牛分支杆菌制剂对免疫功能低下小白鼠的免疫调节作用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不同剂量的母牛分支杆菌制剂应用免疫功能低下的小鼠模型,检测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百分率。吞噬指数及脾淋巴细胞增殖率。结果显示注射不同剂量的母牛发支杆菌制剂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百分率及吞噬指数明显高于未注射该制剂对照组(P〈0.01),淋巴细胞增殖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提示母牛分支杆菌制剂能明显激活巨噬细胞免疫功能,对脾淋巴细胞增殖有明显刺激作用,对调节及提高机体免疫应答水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用恶性疟原虫复合抗原基因HGFSP构建的DNA疫苗pc-HGFSP免疫小鼠诱导的细胞及体液免疫应答。方法 用pc-HGFSP肌注免疫C57BL/6小鼠并加强免疫2次,取小鼠脾淋巴细胞及血清测定;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MTT)法,NK细胞活性和CTL活性(LDH);脾脏CD4^ 及CD8^ T细胞亚群(免疫荧光法):血清pc-HGFSP批原特异性抗体(ELISA法)及一氧化氮(NO)含量。结果 与pcDNA3对照比较,pc-HGFSP免疫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增高24%-37%;NK细胞活性增高38%-90%;CTL活性增高65%-153%;CD8^ T细胞亚群增加。免疫血清产生HGFSP抗原特异性IgG抗体;NO含量也有所增高。结论 恶性疟DNA疫 pc-HGFSP有一定的诱导小鼠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弓形虫亲环蛋白亚单位疫苗的免疫保护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弓形虫亲环蛋白(Cyclophilin,CyP)亚单位疫苗的免疫保护性。方法 3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佐剂组和PBS对照组,分别肌注pET-28a-TgCyP重组蛋白100μg/只、佐剂100 ul/只和PBS 100 ul/只,共免疫3次,每次间隔2周。末次免疫后2周,各组分别取4只小鼠处死,取脾脏,检测CD4+、CD8+及细胞因子。同时,采用阿尔玛蓝细胞增殖与细胞毒性检测试剂测定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殖应答。其余小鼠腹腔攻击感染Rh株弓形虫速殖子500个,观察其存活情况。结果 pET-28a-TgCyP重组蛋白亚单位疫苗能诱发小鼠产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反应,小鼠的CD4+T细胞(62.59±4.17)%、CD8+T细胞(8.53±0.46)%与PBS及佐剂对照组比较显著增殖(P<0.01),其脾细胞培养液白细胞介素-2(IL-2)、γ干扰素(IFN-γ)显著升高,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应答显著增强(P<0.01)。弓形虫攻击感染216 h后,实验组小鼠免疫保护率为33.3%,佐剂对照组及PBS对照组小鼠均全部死亡。结论 pET-28a-TgCyP重组蛋白亚单位疫苗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细粒棘球绦虫(Eg)转Eg95-EgA31融合基因苜蓿疫苗免疫和Eg原头节攻击后小鼠脾CD4+和CD8+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 热絮凝法提取转基因苜蓿叶蛋白,用无菌双蒸水将叶蛋白提取液配成20 g/L,同时提取转空质粒(pBI121)苜蓿叶蛋白及正常苜蓿叶蛋白作对照.32只雌性Balb/c小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口服灌胃组:灌胃接种100 μl转基因苜蓿叶蛋白提取液;鼻腔黏膜接种组:滴鼻接种10 μl转基因苜蓿叶蛋白提取液;空质粒对照组:滴鼻接种10μl转空质粒苜蓿叶蛋白提取液;正常蛋白对照组:灌胃接种100μl正常苜蓿叶蛋白提取液.小鼠每3天免疫1次,连续免疫2个月.末次免疫后第8周,各组小鼠用Eg原头节腹腔注射攻击感染(50个/只),感染后第24周剖杀小鼠,分离脾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脾CD4+和CD8+T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结果 口服灌胃组小鼠脾CD4+T细胞亚群百分比(0.286±0.009)、CD8+ T细胞亚群百分比(0.102±0.004)和CD4+/CD8+比值(2.814±0.014)均显著高于正常蛋白对照组(0.166±0.018、0.083±0.006、2.019±0.369,P<0.01或<0.05);鼻腔黏膜接种组小鼠脾CD4+T细胞亚群百分比(0.269±0.016)和CD4+/CD8+比值(2.955±0.986)与正常蛋白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P均<0.01);口服灌胃组小鼠脾CD4+T细胞亚群百分比高于鼻腔黏膜接种组(P<0.05);空质粒对照组小鼠脾CD4+、CD8+T细胞百分比和CD4+/CD8+比值(0.169±0.018、0.093±0.019、1.852±0.188)与正常蛋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CD4+T细胞亚群可能与细粒棘球绦虫转Eg95-Eg31融合基因苜蓿疫苗诱导的小鼠抗Eg原头节攻击感染的保护力有关.疫苗灌胃接种可能是一种较好的免疫途径.  相似文献   

11.
寻找有效的抗恶性疟原虫混合基因疫苗 ,探讨其在宿主体内的免疫反应。将恶性疟原虫重组质粒 pc DNA 3-EBA175 / HRP 经骨骼肌途径单独注射或与有性期阶段的重组质粒 pc DNA3- Pfs2 5混合注射免疫 Balb/ c小鼠。对小鼠的骨骼肌进行预处理 ,即于注射前 7d在左后肢股四头肌注射 0 .5 %盐酸布比卡因 5 0μl,注射深度为 2 m m。观察免疫后不同时间点小鼠血清 Ig G抗体滴度、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CD4+ / CD8+ T细胞亚群比率和 NK细胞杀伤活性的变化。结果显示 ,pc DNA3- EBA 175 / HRP 单独肌肉注射或与 pc DNA3- Pfs2 5混合肌肉注射免疫小鼠 ,均可见血清 Ig G抗体滴度增高、经恶性疟原虫抗原刺激后的特异性 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增强、CD4+ / CD8+ T细胞比率下降以及 NK细胞杀伤活性增强 ;加强免疫注射机体的免疫反应能增强。提示肌肉注射 DNA疫苗为一有效的免疫途径 ,采用编码恶性疟原虫两个基因的重组质粒单独免疫或与编码不同阶段基因的重组质粒混合免疫小鼠 ,均能诱导明显的体液免疫反应、细胞免疫和 NK细胞杀伤活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复方炎平水提物(YP)对淋巴细胞转化和巨噬细胞吞噬的影响。方法淋巴细胞转化试验(体外试验)测定小鼠淋巴细胞增殖情况,并测定小鼠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结果YP100μg/ml可同时促进小鼠脾淋巴细胞及小鼠脾细胞伴刀豆蛋白A(ConA)的增殖,并具有剂量依赖性;YP10g/kg连续藩服2w,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明显增强。结论YP可明显增强小鼠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小鼠免疫接种基因重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疫苗(recombinant hepatitis B virus(HBV)surface vaccine,rHBs)产生的特异性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方法 4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0.65、1.25、2.5、5 μg四组,腹腔分别接种0.65、1.25、2.5、5 μg的rHBs,一半4、鼠2周后加强免疫1次。分别在初次免疫后2周或加强免疫后2周分离小鼠脾T淋巴细胞;分别进行以下实验:实验组用rHBs(10 μg/m1)刺激脾T淋巴细胞,对照组用PBS代替rHBs刺激脾T淋巴细胞;3天后用3H掺入法检测脾T淋巴细胞特异性增殖反应,以3H掺入的同位素cpm值及刺激指数(Stimulation index,SI,实验组cpm值/对照组cpm值)表示。结果 只接受单次免疫的0.65,1.25,2.5,5 μg组小鼠脾T淋巴细胞特异性增殖反应SI分别为1.55、1.93、2.41、2.81;而接受加强免疫的0.65、1.25、2.5、5 μg组小鼠脾T淋巴细胞特异性增殖反应SI分别为1.61、2.05、3.74、3.62。结论 小鼠接种rHBs后产生特异性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加强免疫或增加接种剂量可以增强反应强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动态观察细粒棘球绦虫重组BCG-Eg95疫苗免疫小鼠后脾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 将120只Balb/c小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3组:鼻腔内接种组、口服灌胃组、对照组.将疫苗分别采用鼻腔内接种和口服灌胃免疫实验组小鼠,对照组单次接种10μl磷酸盐缓冲液(PBS)于小鼠鼻腔黏膜.在免疫后0、2、4、6、8、10、12、14、16、18周各剖杀4只小鼠,取脾脏,分离脾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脾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的百分比.结果 不同组的小鼠脾细胞CD4+、CD8+亚群百分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1.56、22.08,P<0.05),不同周数的小鼠脾细胞CD4+、CD8+亚群百分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5.75、6.29.P<0.01).鼻腔内接种组的脾CD4+、CD8+T细胞亚群分别在免疫后6-18、12周升高,在免疫后10、12周达最高水平,其值分别为0.348±0.013、0.090±0.003.与0周(0.230±0.022、0.069±0.01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值分别为7.32、5.32,P<0.01或<0.05);口服灌胃组脾细胞CD4+、CD8+T细胞亚群分别在免疫后6~16、8-18周增加,分别在免疫后10、16周达最高水平,其值分别为0.405±0.006、0.096±0.004,与0周(0.230±0.022、0.069±0.01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值分别为7.53、5.35,P<0.01或<0.05).结论 CD4+、CD8+T细胞亚群在细粒棘球绦虫重组BCG-Eg95疫苗诱导的小鼠免疫应答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动态观察细粒棘球绦虫转Eg95-EgA31融合基因苜蓿疫苗免疫小鼠后诱导的脾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热絮凝法提取转基因苜蓿疫苗叶蛋白,将其浓度配制成20μg/μL,132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用100μL(约含1μg融合抗原)灌胃接种和10μL(约含0.1μg融合抗原)滴鼻接种分别免疫小鼠,每3 d 1次,连续免疫2个月,同时设非转基因苜蓿叶蛋白滴鼻免疫对照组。在末次免疫后0、2、4、6、8、10、12、14、16、18和20周各组随机剖杀4只小鼠,取脾,分离脾细胞,流式细胞仪(FCM)检测脾CD4+和CD8+T淋巴细胞亚群的百分比。结果灌胃接种组小鼠脾CD4+和CD8+T细胞亚群分别在免疫后6~10周和4~12周升高,分别在免疫后6周和8周达高峰,百分比分别为0.294±0.002和0.168±0.027;滴鼻接种组小鼠脾CD4+和CD8+T细胞亚群分别在免疫后4~6周和4~10周升高,分别在免疫后6周和8周达高峰,百分比分别为0.318±0.051和0.197±0.008。结论CD4+和CD8+T细胞亚群在细粒棘球绦虫转Eg95-EgA31融合基因苜蓿疫苗诱导的保护性免疫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动态观察多房棘球绦虫重组BCG-Em14-3-3疫苗免疫小鼠后脾T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将疫苗采用鼻腔内接种方法免疫BALB/c鼠,在免疫后0、2、4、6、8、10、12、14、16和18周各剖杀4只小鼠,取脾,分离脾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脾CD4+和CD8+T淋巴细胞亚群的百分比,同时设PBS对照。结果疫苗接种组小鼠脾CD4+和CD8+T细胞亚群分别在免疫后2~12周和2~18周开始升高,分别在免疫后6和10周达最高水平,百分比分别为32.0%±1.6%和8.4%±0.8%。结论CD4+和CD8+T细胞亚群在多房棘球绦虫重组BCG-Em14-3-3疫苗诱导的小鼠抗Em原头节攻击感染的保护性免疫机制中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7.
弓形虫GRA4基因真核表达重组质粒DNA免疫小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用pVACGRA4真核表达重组质粒免疫小鼠,观察诱导的免疫应答及对弓形虫感染的保护作用。方法大量制备pVACGRA4真核表达重组质粒,经基因枪腹部皮内注射免疫BALB/c小鼠3次,以pVAC空质粒及不经任何处理的空白组为对照。于末次免疫4周后作免疫指标测定(包括MTT法测定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数目、双夹心ELISA法测定细胞因子IFNγ及IL4含量、间接ELISA法测定IgG抗体滴度),并观察攻毒试验后小鼠存活情况。结果脾淋巴细胞增殖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pVACGRA4组CD4+T细胞百分率无明显变化(P>0.05),CD8+T细胞百分率明显增加(与pVAC对照组比较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1),CD4+/CD8+比值也较空白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pVACGRA4免疫组IFNγA值比对照组略高,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IL4A值各组间无明显变化(P>0.05);pVACGRA4组可诱导产生特异性IgG抗体,但滴度不高;pVACGRA4免疫组小鼠存活率显著高于两对照组,死亡小鼠的平均存活时间延长(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结论用pVACGRA4重组质粒DNA免疫小鼠,可诱导产生以细胞免疫为主的免疫应答及对弓形虫攻击感染的部分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霍乱毒素(CT)联合弓形虫排泄-分泌抗原(ESA)鼻内免疫小鼠诱导的肠相关淋巴组织(GALT)和鼻相关淋巴组织(NALT)黏膜部位的免疫应答。方法将48只5~6周龄BABL/c小鼠随机均分为3组,分别用PBS、ESA和CT+ESA滴鼻免疫小鼠2次,间隔2周。末次免疫后14 d,处死小鼠,ELISA测定小鼠粪便和鼻咽冲洗液sIgA抗体水平;计数派伊尔淋巴集结(PP)、肠上皮淋巴细胞(IEL)、NALT和鼻通道(NC)淋巴细胞数,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CD4+、CD8+T细胞亚群水平。结果免疫后14 d,CT+ESA组小鼠鼻咽冲洗液和粪便sIgA水平显著高于ESA组和PBS组(P<0.01);CT+ESA和ESA组小鼠GALT部位的PP淋巴细胞显著增生,主要以CD4+T细胞为主;而IEL以CD8+T细胞增生为主,CD4+/CD8+比值降低(P<0.05)。CT+ESA NALT内淋巴细胞明显增生。CT+ESA组NC淋巴细胞显著升高(P<0.01),以CD4+T细胞增生为主。结论 CT佐剂联合ESA滴鼻免疫BALB/c小鼠可诱导GALT和NALT黏膜部位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旋毛虫成虫可溶性抗原免疫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旋毛虫感染后 7、14、2 1、2 8、35天小鼠外周血CD+ 4 、CD+ 8T淋巴细胞的百分率。结果 免疫小鼠CD+ 4 、CD+ 8细胞增加 ,CD+ 4 /CD+ 8细胞比值与正常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 旋毛虫成虫可溶性抗原免疫小鼠未出现免疫抑制现象  相似文献   

20.
急性弓形虫感染时先天性免疫反应主要由嗜中性粒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产生IL 12 ,并进一步刺激NK细胞产生IFN γ。这种先天性免疫反应促使CD4以及CD8T淋巴细胞激活产生很强的Ⅰ型免疫保护性免疫。然而 ,过量分泌促炎性细胞因子则对机体造成损害。IL 4有下调Ⅰ型反应的作用。用C5 7BL/6小鼠IL 4缺失型 (IL 4 / )及其野生型对照组 ,灌胃或腹腔注射感染等量刚地弓形虫组织包囊后记录每日小鼠死亡数 ,并取经口感染小鼠肠壁及经腹腔感染小鼠脑组织 ,观察组织病理过程 ,采集感染后 4 ,6 ,8d外周血 ,检测淋巴细胞增殖及血浆细胞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