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目的分析研究优质护理在老年急性闭塞性脑梗死行介入溶栓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诊治的老年急性闭塞性脑梗死行介入溶栓术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及其家属的意愿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优质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以及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Fugl-Meyer)评分和运动能力(Barthe)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能力(Fugl-Meyer)评分和运动能力(Barthe)评分均优于护理前(P0.05),而观察组的两项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急性闭塞性脑梗死行介入溶栓术患者实施优质护理,能大大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有效促进患者生活能力和运动能力的康复进程,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优质护理在行介入溶栓术的老年急性闭塞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118例行介入溶栓术的老年急性闭塞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接受优质护理,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比较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无患者死亡、护理满意度更高,对照组死亡4例,护理总有效率分别为93.22%和77.97%,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优质护理能够提高行介入溶栓术的老年急性闭塞性脑梗死患者的护理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优质护理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介入溶栓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根据随机数字法分成两组,对照组30例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30例采用优质护理。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症状改善率、出血性脑梗死发生率及死亡率,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症状改善28例(93.3%),对照组为19例(6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出血性脑梗死1例(3.3%),穿刺部位血肿2例(6.7%);对照组发生出血性脑梗死7例(23.3%);对照组穿刺部位血肿3例(10.0%);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死亡病例,对照组死亡5例(16.7%)。结论优质护理干预措施能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介入溶栓术患者的症状,降低出血性脑梗死发生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针对性护理在急性闭塞性脑梗死患者介入溶栓术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8年8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87例急性闭塞性脑梗死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常规组(43例)和观察组(44例)。常规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组基础上联合针对性护理。对比两组健康行为、护理满意度,干预前后3个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FDS评分)、生活质量(QOL评分)。结果观察组健康行为得分较常规组高(P<0.05)。干预后3个月两组NFDS、QOL评分显著改善,且观察组NFDS评分低于常规组,QOL评分高于常规组(均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5.45%(42/44)]高于常规组[76.74%(33/43)](P<0.05)。结论急性闭塞性脑梗死患者介入溶栓术中接受针对性护理可促使健康行为养成,利于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介入溶栓术治疗急性闭塞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138例急性闭塞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分析研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9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介入溶栓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7.10%,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术后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介入溶栓术可有效治疗急性闭塞性脑梗死,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胃穿孔术后患者并发症的护理方法。方法:将70例行急性胃穿孔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综合组和传统组,每组各35例。综合组患者给予以综合模式护理;传统组患者给予常规模式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对护理的满意度、住院天数、VAS评分。结果:综合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高于传统组;并发症和住院时间少于传统组;VAS评分低于传统组(P<0.05)。结论:给予急性胃穿孔术后患者综合护理的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对介入溶栓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及推广价值。方法随机选择2013年4月至2015年7急性闭塞性脑梗死患者采取月间于本院接受治疗的66例急性闭塞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双盲法作为此次研究的分组依据,共设2组,各纳入病患33例。其中1组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另1组为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介入溶栓术进行治疗。结果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以及术后NIHSS评分,结果显示观察组均具有明显优异性(P0.05)。结论对急性闭塞性脑梗死患者采取介入溶栓术进行临床治疗,不仅可在极大程度上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而且可在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病况,减轻患者痛苦,从而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故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8.
李雪娟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24):3141-3142
目的 探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 将60 例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给予常规内科护理)和观察组(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每组各30 例.对2 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等情况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溶栓成功率明显升高,1 个月内出现心肌缺血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1);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1).结论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患者,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溶栓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72例接受阿替普酶早期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溶栓前后NIHSS评分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痊愈率(94.44%)高于对照组(80.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78%)低于对照组(30.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溶栓后NIHSS评分均有所下降,观察组溶栓后NIHS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溶栓治疗的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改善神经功能,进而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高压氧联合细节化优质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行介入溶栓术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11月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ACI患者76例,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高压氧联合细节化优质护理干预。评估两组护理前后NIHSS评分及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前两组间NIHSS、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联合细节化优质护理干预可减少介入溶栓术后ACI患者NIHSS评分,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分析优质护理在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急诊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140例患者随机分为优质护理组和对照组,在给予抗血小板聚集、降低颅内压、促进脑功能恢复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优质护理组给予优质护理,比较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和评价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Barthel指数(BI)。结果治疗前优质护理组和对照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13常生活活动能力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经过溶栓治疗和护理后,优质护理组的总有效率为91.4%,对照组为7413%,优质护理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优质护理组的NIHSS评分和13常生活活动能力BI也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质护理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为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有效促进了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减轻了家属和社会的压力,患者及家属满意度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可在临床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护理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分析结肠癌患者围术期行临床护理干预的效果及对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结肠癌患者130例进行分组.常规组围术期行常规护理干预;综合组围术期行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护理满意度;首次排气的时间、术后住院接受康复治疗的时间;护理前后情绪状态评分;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综合组患者围术期护理满意度显著比常规组高(P<0.05);综合组首次排气的时间、术后住院接受康复治疗的时间显著比常规组短(P<0.05);在护理前两组患者情绪状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护理后综合组患者情绪状态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综合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显著比常规组低(P<0.05).结论 结肠癌患者围术期行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及对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影响大,可有效提高护理效果和患者满意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术后康复时间,改善患者情绪状态,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静脉溶栓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符合静脉溶栓条件的病人在患者或家属同意后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将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194例患者按年龄分为老年组(≥60岁)和非老年组(<60岁)两组.对两组病人在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分别予以评分,并以此来判断溶栓的治疗效果.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溶栓后继发颅内出血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老年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安全,可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采用综合治疗方法进行治疗,探讨、分析其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2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共108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综合组各54例。常规组给予患者常规的溶栓、抗凝等治疗手段,综合组给予介入、溶栓、抗凝治疗。结果常规组有8例出现肺栓塞,发生率为14.81%,住院天数为(21.1±2.1)d;综合组有2例出现肺栓塞,发生率为3.70%,住院天数为(13.8±2.7)d,综合组的肺栓塞发生率及住院天数明显低于常规组。常规组治愈19例(35.19%),显效26例(48.15%),无效9例(16.67%),总有效率为83.33%;综合组36例(66.67%),显效16例(29.63%),无效2例(3.70%),总有效率为96.30%,综合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结论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实施综合治疗,能够有效、安全地降低血液黏度,促进患者患肢的肿胀消退,全面改善患者的临床体征和生活质量,减轻患者家属的经济负担和精神负担,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行等离子电切术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198例行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的患者,根据住院号奇偶性随机将其分为综合组和常规组各99例,常规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综合组在常规护理措施基础上采取以心理护理为基础的综合护理措施。记录两组患者术后手术效果及并发症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远期疗效。结果:综合组的膀胱冲洗时间(21.7±6.8)h、尿管留置时间(5.3±0.9)d和住院时间(5.9±1.2)d均明显少于常规组,膀胱痉挛发生率9.1%明显低于常规组的21.2%,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9.2%明显低于常规组的37.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后,综合组的残余尿量和前列腺症状评分均明显低于常规组,最大尿流率和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改善术者心理状态,缩短术后康复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效果,且有助于改善手术远期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对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11月佳木斯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12例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按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6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两组患者均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在溶栓过程中给予观察组患者TCD持续监测。比较两组患者溶栓24 h后血管再通率。于溶栓前、溶栓后24 h、溶栓后1个月、溶栓后3个月,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I)评估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结果观察组血管再通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24 h、1个月、3个月,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低于溶栓前,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溶栓后1、3个月,两组患者BI评分均高于溶栓前,观察组患者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TCD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对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性脑梗死的效果显著,有利于提高血管再通率,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的改善。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超声波溶栓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行常规治疗和综合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由专业护理人员予以超声波溶栓治疗,2次/d,30 min/次。两组患者的治疗周期均为2周。治疗前后,观察和分析两组患者NIHSS评分和Barthel评分。结果:治疗前后14 d,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超声溶栓治疗的NIHSS评分明显下降,Barthel评分明显增高,观察组患者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应用超声波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可改善其脑缺血状态,促进其功能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降低致残率,是一种有效的康复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0例高龄急性脑梗死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20例,对照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rt-PA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颅内出血发生率、病死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t-PA静脉溶栓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且颅内出血概率并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9.
赵晓英 《基层医学论坛》2016,(17):2433-2434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纤溶酶溶栓治疗,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和综合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比较2组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0%,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能显著减轻神经功能缺损,改善预后,疗效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研究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病患围手术期护理中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拟行手术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病患45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患随机分为两组,其中一组病患给予传统常规护理设为常规组,本组共23例病患,另一组病患给予综合护理设为综合组,本组共22例病患,对两组病患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护理后,综合组病患术后听力障碍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综合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3.6%,常规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0.4%,综合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病患围手术期护理中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病患的术后听力障碍情况,并减少并发症的出现,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