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广西鼠疫防治50年回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鼠疫是一种烈性传染病 ,同时也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它的发生和流行会造成严重的危害 ,是关系到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人民身体健康和国家声誉的大事。当前 ,世界范围内鼠疫已进入了一个新的活跃时期 ,我国鼠疫疫情呈现上升趋势 ,尤其是南方家鼠鼠疫疫情异常活跃 ,鼠疫形势不容乐观 ,鼠疫防治工作任重道远。长期的鼠疫防治实践经验告诉我们 ,人类对鼠疫的任何疏忽和麻痹都会造成灾难。因此 ,我们要提高警惕 ,密切关注疫情的新动向 ,严防疫情的扩散和蔓延。为了更好地吸取经验和教训 ,认真搞好广西的鼠疫防治工作 ,现将广西 5 0年来的鼠疫防…  相似文献   

2.
鼠疫是一种烈性传染病,也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它的发生和流行会造成严重的危害,关系到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健康。1955年我国将其列为甲类传染病之首进行管理。20世纪中叶,由于城市家鼠鼠疫流行被控制,人间鼠疫呈急剧下降趋势。但进入80年代以后,鼠疫在世界范围内逐渐活跃,我国鼠疫疫情也呈上升趋势,尤其是南方家鼠鼠疫疫情异常活跃。广西地处我国西南边陲,  相似文献   

3.
鼠疫是由鼠疫耶尔森菌引起,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烈性传染病.历史上记载的3次世界鼠疫大流行,曾夺去了亿万人的生命,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灾难.我国历史上是鼠疫流行大国,疫源地结构十分复杂,已证实在19个省中的291个县存在着11种不同类型的鼠疫自然疫源地.其中家鼠鼠疫(近人鼠疫)疫源地主要分布在福建,浙江,江西,广东,广西,贵州和云南.  相似文献   

4.
鼠疫是由鼠疫耶尔森氏菌引起的一种发病急、病程短、传染性强、病死率高、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烈性传染病。《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鼠疫为甲类传染病之一,俗称“一号病”。历史上鼠疫曾经引起过3次世界性的人间鼠疫大流行,对人类的生命财产、生产生活等造成了巨大的影响,近年来鼠疫的发病率又呈现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鼠疫是由鼠疫耶尔森菌引发的烈性传染病,曾在历史上发生过3次大规模的流行,导致数亿人死亡。作为鼠疫自然疫源地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中国拥有独特的鼠疫研究资源。在鼠疫自然疫源地中,动物间鼠疫呈现流行与静息周期性交替的特征。了解其转换机制对鼠疫防控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研究表明,疫源地生态位变化是导致动物间流行周期性转换的可能触发因素。本文从宿主动物、蚤类媒介、土壤、鼠疫耶尔森菌及人类活动5个主要方面,梳理总结了鼠疫自然疫源地生态位变化与动物间鼠疫周期性流行的相关性研究进展,以期为鼠疫防控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鼠疫是一种流行在啮齿动物间通过跳蚤传播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以发病急、传播快、病死率高为特征,是我国法定的甲类传染病。历史上鼠疫曾经引起3次人间的世界大流行,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20世纪90年代以来,鼠疫发病率呈上升趋势[1]。鼠疫仍是人类面临的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鼠疫耶尔森氏菌(以下简称鼠疫菌)是引起鼠疫的病原菌,对鼠疫菌进行分型可以了解其在自然界的生存条件及生物学特征,  相似文献   

7.
鼠疫是自然疫源性疾病,原发于啮齿动物并能引起人间流行。其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病死率高,曾在世界范围内造成3次大流行,死亡人数达数亿人,给人类造成了深重灾难[1]。由于它的危害性极其大,在我国颁布的《传染病防治法》中将其规定为甲类传染病中的第一个。二连市是鼠疫历史疫  相似文献   

8.
正鼠疫是由鼠疫耶尔森菌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人兽共患病,被我国列为法定甲类传染病之首。20世纪中叶后,鼠疫疫情在世界范围内主要表现为散发或小范围的爆发,80年后开始逐步活跃,90年代开始明显回升,被WHO列为20种重新流行的传染病之一~([1])。  相似文献   

9.
中国鼠疫现状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鼠疫是危害人类最严重的烈性传染病,在人类历史上死于鼠疫的人数以亿万计。建国前,中国人间鼠疫几乎间隔数年就出现一次较大规模的流行。建国后,由于加大鼠疫防治工作力度,使人间鼠疫得到控制,发病人数大幅度下降。但1990年以来,鼠疫又十分活跃,西北旱獭疫源地人、动物鼠疫仍连年不断。南方家鼠鼠疫和北方沙鼠鼠疫暴发流行,在局部地区黄鼠鼠疫依然存在,人间病例明显回升,新的疫源县不断增加,疫源地面积迅速扩大。对疫区内人群的生产和生活构成了严重的威协。1人间鼠疫 鼠疫在中国流行历史久远。据伍连德考证最早记载是公元…  相似文献   

10.
鼠疫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鼠疫为甲类传染病。由于近年来鼠疫疫情在世界范围内明显回升,人间病例增加,鼠疫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重新流行的20种传染病之一。鼠疫是危害人类最严重的烈性传染病,在人类历史上死于鼠疫的人数以亿万计。新中国成立前,人间几乎间隔数年就出现1次较大规模的流行。  相似文献   

11.
鼠疫是严重危害人类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其发生和流行极易造成重大或是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我国鼠疫自然疫源地分布广、面积大、型别多,一些疫源地的动物疫情仍然比较活跃,时而会波及到人间,因此早期发现鼠疫的发生和流行并做出及时准确的预警显得十分必要。在全球广泛开展传染病预测预警的大背景下,我国鼠疫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预测  相似文献   

12.
<正>鼠疫是由鼠疫耶尔森菌(以下简称“鼠疫菌”)引起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传染病,是我国法定的甲类传染病[1]。鼠疫自然疫源的判定以及鼠疫疫情的界定均以分离到鼠疫菌为依据[2],因此鼠疫菌的快速分离在鼠疫疫情处置和鼠疫防治工作中至关重要。干粉培养基是固体培养基的一种,它是将各种营养成分按比例充分混匀,并经过脱水处理等过程最终制成粉末状。与传统培养基相比,大幅度缩减了制备时间,而且无需成套设备,  相似文献   

13.
鼠疫是自然疫源性疾病 ,是危害人类最严重的烈性传染病。在我国能自然感染鼠疫的啮齿动物有 4 5种。家兔成为鼠疫的传染源 ,最早是在福建人类鼠疫流行时报道的 ,当时发现有家兔死亡 ,并从兔及其寄生蚤———人蚤中分离出鼠疫菌。在这之前 ,192 8年内蒙古鄂尔多斯地方鼠疫流行之前曾发现野兔死亡 ,并有剥食死兔而感染鼠疫记载〔1〕。家兔能自然感染鼠疫 ,但能否作为鼠疫的实验动物模以及家兔对鼠疫菌的敏感性如何国内未曾有过报道 ,故本实验试图通过鼠疫菌对家兔最小致死量的测定 ,以观察家兔对鼠疫菌的敏感性 ,并对其可否作为鼠疫实验动物模…  相似文献   

14.
鼠疫是鼠疫菌引起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历史上曾有多次严重流行,死亡人数以亿万计。鼠疫自然疫源地除澳洲外各大洲均有分布,我国存在世界面积最大,最复杂多样的鼠疫自然疫源地。中国鼠疫主要流行区分布在东北、华北、西北、青藏高原、东南沿海和滇南等地区。  相似文献   

15.
<正>鼠疫耶尔森菌(Yersinia pestis,简称鼠疫菌)是革兰氏阴性菌,是引起鼠疫的致病菌。鼠疫曾经三次在历史上造成了大规模的死亡,其中最著名的是黑死病,约在14世纪时在欧洲造成了大约2 500万人口的死亡。现在鼠疫仍然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每年在全球范围内都会发生散发病例和局部暴发疫情。因此对鼠疫菌的研究一直备受关注,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基因分型技术成为了鼠疫菌研究的重要手段,能够提供更为准确、快速、全面的信息。  相似文献   

16.
9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的鼠疫疫情呈逐渐上升趋势,与广西相邻的云南省和越南疫情异常活跃。广西在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人间鼠疫流行,极有可能存在鼠疫自然疫源地。由于广西特殊的地理位置,面临着内源性和外源性鼠疫爆发流行的威胁。为了进一步提高广西鼠疫监测的质量...  相似文献   

17.
<正>鼠疫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原发于啮齿动物间并能引起人间鼠疫的流行。鼠疫传染性强,病死率高,传染源主要是啮齿动物,传播途径主要是媒介蚤类[1]。鼠疫是我国法定的甲类传染病,鼠疫的发生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影响社会稳定和发展;鼠疫菌还可作为生物战剂,对人类和世界和平造成威胁,世界卫生组织一直将鼠疫作为生物武器予以防控,鼠疫防控工作已经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2]。  相似文献   

18.
鼠疫是甲类传染病,近年来,世界和我国的疫情形势呈上升趋势,黄鼠疫源地动物鼠疫时有发生,因鼠疫菌在自然界保存机理还不十分清楚,鼠疫在疫源地静息和活跃的规律还未掌握,决定了鼠疫防治工作的长期性,人间疫情的突发性和鼠疫防治任务的艰巨性。  相似文献   

19.
肺癌是现代疾病,在所有癌症引起死亡的原因中居第一位,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是每一个人都需要重视的。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鼠疫开始活跃,我国鼠防形式亦十分严峻。“九五”期间,在云南、青海、甘肃、新疆、内蒙古、西藏、四川、广西、贵州、陕西、宁夏11省(区)233县次发现动物鼠疫流行。此间发生人间鼠疫433例,其中,1996年发生98例,死亡7例;2000年发生254例,死亡3例,是1955年我国基本控制人间鼠疫以来发病最多的年份。5年间,发病集中在南方家鼠疫源地的云南省和2000年新判定疫源的广西、贵州省的局部地区,共发生鼠疫病人396例,占病人总数的91.45%,病死率较低,仅为0.2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