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赵磊  刘殿武  王俊英  南月敏  戴二黑 《河北医药》2012,34(15):2245-2247
目的评价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IFN-γ、IL-10、TGF-β1水平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70例急、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硬化患者血清IFN-γ、IL-10、TGF-β1水平,并检测肝功能、肝纤维化以及HBV-DNA指标;以健康人18例为正常对照组。结果随着患者病情的加重和肝纤维化的进展,血清IFN-γ水平逐渐下降,而IL-10和TGF-β1水平则逐渐上升。血清IFN-γ水平与TBIL、PCⅢ、CⅣ、HA和LN呈显著负相关,而与ALB和PTA呈显著正相关;血清IL-10水平与TBIL、HA呈显著正相关,而与ALB和PTA呈显著负相关;血清TGF-β1水平与TBIL、PCⅢ、CⅣ、HA和LN呈显著正相关,而与ALB和PTA呈显著负相关(P<0.01)。HBV-DNA阳性患者肝纤四项水平显著高于阴性患者(P<0.05或<0.01)。结论 IFN-γ、IL-10、TGF-β1不仅与肝细胞损伤有良好的相关性,而且与肝纤维化的形成密切相关。因此,测定这些细胞因子水平,在监测慢性乙型肝的发生发展、肝纤维化进展程度以及评价治疗效果及预后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TGF-β)和白介素-18(IL-18)在狼疮肾炎(LN)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使用ELISA法对46LN患者血清进行检测,并与31例正常人作对照。结果:LN患者血清中IL-18的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LN患者血清中的TGF-β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血清IL-18的表达和LN患者SLEDAI评分之间有相关性(P<0.01)。抗dsDNA、抗Sm、抗nRNP、aCL IgG抗体在LN组有较高的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将IL-18、TGF-β、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抗nRNP抗体和aCLIgG抗体分别引入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入选的自变量包括血清IL-18、抗dsDNA抗体、血清TGF-β、抗Sm抗体(P<0.05)。结论:在LN患者中,可能存在着血清IL-18的高表达和血清TGF-的低表达。血清IL-18可能是反映了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并发肾脏损害的一个重要的指标。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血清IL-18、血清TGF-β可能参与了LN的发病进程。  相似文献   

3.
《河北医药》2012,34(15)
目的 评价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IFN-γ、IL-10、TGF-β1水平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70例急、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硬化患者血清IFN-γ、IL-10、TGF-β1水平,并检测肝功能、肝纤维化以及HBV DNA指标;以健康人18例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随着患者病情的加重和肝纤维化的进展,血清IFN-γ水平逐渐下降,而IL-10和TGF-β1水平则逐渐上升.血清IFN-γ水平与TBIL、PCⅢ、CⅣ、HA和LN呈显著负相关,而与ALB和PTA呈显著正相关;血清IL-10水平与TBIL、HA呈显著正相关,而与ALB和PTA呈显著负相关;血清TGF-β1水平与TBIL、PCⅢ、CⅣ、HA和LN呈显著正相关,而与ALB和PTA呈显著负相关(P<0.01).HBV DNA阳性患者肝纤四项水平显著高于阴性患者(P<0.05或<0.01).结论 IFN-γ、IL-10、TGF-β1不仅与肝细胞损伤有良好的相关性,而且与肝纤维化的形成密切相关.因此,测定这些细胞因子水平,在监测慢性乙型肝的发生发展、肝纤维化进展程度以及评价治疗效果及预后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CCL7与IL-6、TGF-β1的关系及相互作用,探讨CCL7在慢性乙型肝炎( CHB)、肝纤维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择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8例,其中轻度、中度和重度分别为18、24和6例,另选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取研究对象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IL-6、TGF-β1、CCL7血清水平。结果相关分析发现CHB患者血清CCL7与IL-6、TGF-β1水平呈正相关( r值分别为0.335、0.322、0.288, P <0.05)。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L-6、TGF-β1、CCL7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1)。结论 CCL7血清水平随肝脏炎症和纤维化的发生与进展呈进行性增高,可作为评估肝脏炎症及纤维化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HBV表面大蛋白(LHBs)与HBV DNA、HBeAg、ALT的相关性及LHBs指标在慢性乙型肝炎(CHB)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324例CHB患者,分别检测LHBs、HBV DNA、HBeAg、ALT。血清LHBs和HBeAg采用ELISA法,HBV DNA检测采用荧光定量PCR法。结果 324例CHB患者血清中,随着HBV DNA载量的升高,LHBs的浓度呈上升趋势,两者之间有良好的相关性(r=0.97,P<0.01),且LHBs的阳性率也逐步增加,不同组别间LHBs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171例HBeAg阴性血清中,LHBs和HBV DNA的阳性率分别为66.08%和61.99%(P>0.05);171例HBeAg阴性血清中,113例LHBs阳性与58例LHBs例阴性组血清ALT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LHBs是反映HBV感染者,特别是HBeAg阴件患者体内病毒复制程度敏感、可靠指标;检测CHB患者血清中LHBs对于了解乙型肝炎肝细胞损伤程度、抗病毒疗效和评估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消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肝纤维化不同阶段的表达情况及其对肝纤维化诊断的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ASA)检测32例CHB患者血清TGF-β1水平,放射免疫法(RIA)检测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氮基端肽(PⅢNP)、Ⅳ型胶原(CⅣ)水平,32例患者均进行肝组织活硷,分析TGF-β1与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分期和炎症活动度分级的关系以及与HA、LN、pⅢNP、CⅣ四项指标的相关性.结果:(1)CHB患者TGF-β1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随肝纤维化程度的加重而升高(P<0.01),TGF-β1变化趋势与HA、LN、pⅢNP、CⅣ均呈正相关(P<0.01).(2)按炎症活动度(G)分组,TGF-β1在G1~G4组水平明显高于G0组(P<0.01),但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清TGF-β1表达水平与CHB患者肝纤维化程度密切相关,不受肝组织炎症程度的影响,在早期肝纤维化的敏感性高于HA、LN、PⅢNp、CⅣ.可作为早期肝纤维化  相似文献   

7.
研究HBeAg阴性与阳性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者血清病毒DNA载量与ALT、APRI及FIB-4值的相关性。测定111例CHB患者的血清HBV DNA载量、氨基转移酶(ALT、AST)及血小板(PLT)的值,运用公式计算出APRI及FIB-4指数值。HBeAg阴性CHB患者血清HBV DNA载量较HBeAg阳性CHB患者的低(Z=-3.684,P<0.01);2组ALT及APRI无显著性差异(Z1=-0.968,P>0.05;Z2=-0.808,P>0.05);HBeAg阴性CHB患者FIB 4值显著高于HBeAg阳性CHB患者(Z=-2.266,P<0.05)。HBeAg阴性CHB患者的年龄比HBeAg阳性CHB患者的大(t=3.859,P<0.01)。HBeAg阴性CHB患者血清HBV DNA载量与ALT呈显著正相关(r=0.347,P<0.01),与APRI呈显著正相关(r=0.648,P<0.01),与FIB-4值呈显著正相关(r=0.596,P<0.01);HBeAg阳性CHB患者血清HBV DNA载量与ALT、APRI及FIB-4值均无相关性(P>0.05)。HBeAg阴性组患者的年龄较HBeAg阳性组的偏大,病毒复制水平相对较低。HBeAg阴性慢乙肝患者血清乙肝病毒DNA载量可反映出肝组织炎症及纤维化程度,其预测未来发生肝硬化或肝癌的风险的价值较HBeAg阳性CHB患者的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感染者血清IL-1及IL-6含量变化及其与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载量的相关性,寻找HBV感染相关疾病的炎症活动指标。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慢性乙型肝炎(CHB)56例、乙肝后肝硬化(LC)38例、原发性肝细胞癌(PHC)40例及正常对照40例血清IL-1、IL-6水平;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上述174例血清HBV-DNA。结果 CHB、LC及PHC患者血清IL-1、IL-6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3组之间比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BV-DNA阳性组和HBV-DNA阴性组IL-1、IL-6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HBV-DNA阳性组显著高于HBV-DNA阴性组(P〈0.05)。结论乙肝病毒感染者存在免疫功能调节紊乱,IL-1、IL-6在其中起重要作用,且其与HBV-DNA载量呈正相关关系,可作为乙肝相关疾病炎症活动的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9.
杨德芬 《河北医药》2013,(24):3732-3734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2(IL-12)和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以期能为肝硬化的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明显乙型肝炎组)、门诊体检正常的健康者(对照组)各50例,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TGF—β1、IL-10、IL-12和IL-18水平。结果TGF-β1、IL-10、IL-12、IL-18水平肝硬化组及慢性乙型肝炎组高于对照组(P〈0.05),肝硬化组高于慢性乙型肝炎组(P〈0.05);有腹腔积液肝硬化患者TGF—β1、IL-10、IL-12、IL-18水平高于无腹腔积液患者(P〈0.05);肝硬化患者TGF-β1与IL-10、IL-12、IL-18水平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TGF-β1与肝硬化的形成关系密切,检测TGF-β1、IL-10、IL-12、IL-18的变化可作为评估患者病情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检测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清TGF-β1、IL-13水平在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发生发展中的意义. 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36例IPF患者治疗前与治疗3个月后血清中TGF-β1、IL-13水平. 结果 IPF患者血清TGF-β1、IL-13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血清TGF-β1、IL-13水平治疗有效组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无效组较治疗前升高(P<0.05).无效恶化组血清TGF-β1、IL-13水平明显高于有效组(P<0.05). 结论 IPF患者体内高水平的TGF-β1、IL-13与IPF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有可能作为检测病情,判断疗效的客观指标以及IPF的辅助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7A(IL-17A)的表达,旨在探索IL-17A与肝脏损伤、乙肝病毒(HBV)复制之间的关系。(1)对101例CHB患者和33例健康者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IL-17A水平;(2)所有研究对象HBV抗原抗体采用ELISA法检测;(3)所有研究对象肝功能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4)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法检测CHB患者HBV-DNA。(1)对照组、CHB轻度组、CHB中度组及CHB重度组之间血清IL-17A水平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对照组、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依次逐渐升高;(2)HBeAg阳性组与HBeAg阴性组的血清IL-17A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3)IL-17A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酰转肽酶(γ-GT)、总胆汁酸(TBA)、总胆红素(TBIL)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816、0.762、0.181、0.509、0.345、0.403,P均<0.05;IL-17A与白蛋白(A)呈负相关(r=-0.194,P<0.05);(4)血清IL-17A水平与HBV-DNA水平正相关(r=0.204,P<0.05)。(1)CHB患者血清中IL-17A水平升高,且随炎症程度加重、合成功能下降呈上升趋势,推测IL-17A可能参与了CHB患者肝脏受损和疾病进展;(2)IL-17A不能使e抗原发生血清学转换;(3)血清IL-17A的表达与HBV复制相关;(4)联合检测IL-17A和肝功能对CHB患者的病情、预后判断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32、IL-6、IL-8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使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12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例组)进行血清IL-32、IL-6、IL-8及ALT、ALB、TB、AST等肝功能指标水平检测,并与40例健康体检人员(对照组)做比较。结果:(1)病例组的血清IL-32、IL-6、IL-8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CHB组的血清IL-32、IL-6、IL-8水平随轻度、中度、重度分型呈逐渐升高的趋势;(2)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IL-32水平与ALT、TB水平呈现正相关(r=0.54,P<0.05),与ALB水平呈负相关(r=-0.41,P<0.05);血清IL-6、IL-8水平与ALT、TB水平也呈正相关(r=0.39,P<0.05;r=0.36,P<0.05),与ALB水平呈显著负相关(P<0.05);(3)血清IL-32与IL-6、IL-8水平成正相关,(p<0.05);IL-6与IL-8也成显著正相关(r=0.62,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IL-32、IL-6、IL-8水平的变化,及其与肝功能的相关,能够反映出肝细胞损害的程度及病情严重程度,对慢性乙型肝炎的诊断及预后有着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清及肾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常规病理、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肾组织进行染色,并经病理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分析;血TGF-β1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结果肾病组患者的血清中TGF-β1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TGF-β1在正常对照组肾脏仅有少量表达,而在肾病组患者肾小球及肾小管中有较密集的棕黄色颗粒,图像分析仪计算显示肾病组肾组织中的TGF-β1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肾病组血清中TGF-β1表达与肾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P<0.01)。结论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清及肾组织TGF-β1表达显著增加,在肾脏纤维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ELISA)定量测定方法检测17例ITP患儿治疗前后TGF-β1水平、血小板计数的变化,并与16例正常健康儿童血清TGF-β1、血小板计数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ITP患儿血清TGF-β1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ITP患儿治疗前血清TGF-β1水平均高于治疗后(P<0.01);血清TGF-β1高者,治疗过程中血小板计数恢复较慢。相关分析显示:TGF-β1水平与患者血小板计数呈负相关,与骨髓内巨核细胞数呈正相关(均P<0.01)。结论 TGF-β1参与ITP的发病过程,其水平与血小板变化密切相关,可能与机体免疫机制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15.
黄英  文剑  王清波  顾小军 《江苏医药》2012,38(13):1516-1518
目的探讨血清IL-18和IL-10在肝细胞肝癌(HCC)患者中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65例HCC患者(HCC组)血清IL-18和IL-10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分析HCC患者合并肝硬化(LC)与合并慢性乙型肝炎(CHB)间血清IL-18、IL-10水平的差异。结果HCC组血清IL-18、IL-10水平明显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HCC合并LC患者血清IL-18水平明显高于合并CHB患者(P<0.05),而两者间血清IL-10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HCC患者体内以Th2型免疫反应为主,其血清IL-18、IL-10的水平同时升高可以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临床血清学指标和肝组织病理学的关系。方法对189例HBeAg阴性CHB患者进行肝组织病理炎症活动度、分级和纤维化分期与同期血清HBV DNA水平、血生化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89例HBeAg阴性CHB患者肝组织病理炎症活动度分级与血清HBV DNA水平相关(χ2=30.26,P〈0.01);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分期与血清HBV DNA水平无明显相关性(χ2=10.94,P〉0.05)。患者血清中TBIL、ALT、AST、GGT水平与肝组织炎症程度呈正相关,其ALB、PTA与之呈负相关。结论 HBeAg阴性CHB患者病毒复制活跃和血清TBIL、ALT、AST、GGT能反映肝组织炎症活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慢性乙肝,CHB)患者外周血IL-10+ CD19+调节性B细胞(Breg)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CHB患者61例,其中HBeAg阳性患者26例,对照组30例,抽取EDTA抗凝外周血,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anti-IL-10-PE,anti-CD19-APC抗体进行染色后,流式细胞术分析IL-10+ CD19+ Breg的表达情况,同时分析HBeAg阳性和阴性患者Breg表达差异以及Breg与CHB临床指标的相关性;ELISA分析血清IL-10表达水平.结果 CHB和HCs组Breg分别为1.75%(1.20% ~2.55%)和0.78%(0.55%~1.40%),CHB组Breg表达高于HCs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54,P<0.01);CHB患者中HBeAg阳性患者Breg为2.39%(1.68%~2.86%),较阴性患者1.28%(1.05%~2.25%)显著升高(Z=-3.354,P=0.001);CHB和HCs组血清IL-10分别为6.80(5.41~8.42) pg/mL和5.75 (4.40~6.54) pg/mL,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697,P=0.007),并且CHB组IL-10与Breg呈正相关关系(r =0.335,P=0.008).结论 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Breg表达显著升高,且可能受到HBeAg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杨义伟 《淮海医药》2014,(3):239-240
目的探讨IL-2、IL-1β、IL-10和TNF2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对40例COPD患者进行了血清IL-2、IL-1β、IL-10和TNF2水平测定,并与35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 COPD患者在治疗前血清IL-2、IL-10水平显著低于正常人组(P<0.01),而IL-1β、TNF2水平又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P<0.01),经治疗2周后与正常人的比较仍差异有显著性(P<0.05),血清IL-2水平与IL-10水平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902,P值均小于0.01),与IL-1β、TNF2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值分别为-0.5184,-0.6028,P值均小于<0.01)。结论细胞因子参与COPD的气道炎症过程,观察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可作为监测病情观测疗效和预后判定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及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96例CHB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GSH组),治疗前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双抗体夹心法和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玻璃酸(HA)、Ⅳ型胶原(C-Ⅳ)、层黏连蛋白(LN)以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氡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另设30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组。结果:CHB患者血清ALT、AST、HA、C-Ⅳ、LN和TGF-β1、TNF-α水平较健康组显著升高(P<0.01)。采用GSH治疗8周后ALT、AST、HA、C-Ⅳ、LN和TGF-β1、TNF-α水平较治疗前及对照组均有显著降低(P<0.01)。结论:GSH能够降低CHB患者血清TGF-β1、TNF-α水平,具有抗炎及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20.
金希萍  胡友莹 《安徽医药》2011,15(10):1260-1261
目的探讨炎症相关因子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0年1月来本院就诊的糖尿病肾病患者共150例作为研究对象,选择同期来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30名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人群sIL-2R、CRP、TGF-β1和IL-6水平,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健康对照组四种指标水平均低于糖尿病肾病患者,5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四种指标水平最高,随着患者病情加重,sIL-2R、CRP、TGF-β1和IL-6水平均呈现逐渐增高的趋势(P<0.01)。结论 sIL-2R、CRP、TGF-β1和IL-6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是进行病情判断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