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3 毫秒
1.
目的观察H型高血压患者血浆脂蛋白磷脂酶A2(Lp-PLA2),与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90例H型高血压患者为病例组,45例健康人为对照组。测定所有人血浆Lp-PLA2的浓度,并且测定病例组、对照组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患者血浆的Lp-PLA2明显升高,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病例组患者的IMT为(1.42±0.51)mm,与p-PLA2有明显正相关关系(r=0.315,P<0.01)。结论检测血浆Lp-PLA2水平,可作为判断H型高血压患者疾病严重程度、临床疗效及评估预后的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浓度、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进展性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用免疫比浊法和凝固法对85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87例非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及86例健康体检者进行血清C反应蛋白、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测定、并予颈动脉彩色超声检查,三组间作比较。结果进展性脑梗死组血清C反应蛋白、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增高,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最高,进展性脑梗死组三个指标与非进展性脑梗死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非进展性脑梗死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反应蛋白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Fib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展性脑梗死组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水平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呈显著正相关(r=0.618 3,P〈0.01),而血浆纤维蛋白原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水平进行直线相关分析呈正相关(r=0.459 2,P〈0.05)。结论血清C反应蛋白、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越高,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越高,脑梗死病情进展越重。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对其发病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入选103例首次发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和46例健康体检者,应用颈动脉多普勒彩色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浆Hcy,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急性脑梗死组血浆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18.21±0.51) μmol/L比(12.32±0.16) μmol/L,P<0.01];脑梗死内膜增厚组、斑块组血浆Hcy明显高于无斑块组[(18.37 ±0.24)、(20.16±0.58) μmol/L比(13.25±0.13) μmol/L,P<0.05];斑块组血浆Hcy水平明显高于内膜增厚组(P<0.05).直线相关分析显示血浆Hcy水平与IMT呈正相关(r=0.68,P<0.01).结论 血浆Hcy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密切相关,对高Hcy脑梗死患者进行干预是一种值得研究的防治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关系。方法对60例代谢综合征和30例正常对照者测定血Hcy,颈动脉超声检查测IMT,并进行分析。结果代谢综合征患者Hcy水平和IMT厚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代谢综合征患者中IMT增厚组Hcy水平明显高于IMT正常组患者(P〈0.05),且Hcy水平与IMT呈正相关(r=0.71,P〈0.05)。结论代谢综合征患者高Hcy血症是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血清胆红素水平的相关性。方法:检测10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50例健康对照组血浆Hcy及血清胆红素水平。结果:急性脑梗死组血浆Hcy高于对照组(P〈0.01),急性脑梗死组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低于对照组(P〈0.01),间接胆红素(IBIL)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Hcy血症、血清胆红素水平偏低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病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高敏C反应蛋白(hs CRP)水平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及其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对59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力衰竭组,其中心功能Ⅱ、Ⅲ、Ⅳ级者分别为14、29、16例)及29例心功能正常者(对照组)测定Hcy、hs CRP水平, 同时用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仪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采用Spc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Hcy、hs CRP水平与LVEF及LVDD的相关性。结果心力衰竭组患者血浆Hcy、hs 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心功能Ⅱ级组、心功能Ⅲ级组、心功能Ⅳ级组与对照组Hcy分别为(14.6±1.4)、(19.3±4.5)、(29.6±6.6)(9.4±1.2)μmol/L;hs CRP分别为(4.2±2.2)、(12.6±3.7)、(14.7±2.6)、(3.7±1.4)mg/L;均P<0.01],且随心功能分级增加,心力衰竭组患者血浆Hcy、hs CRP水平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cy与心功能分级(r=0.769,P〈0.05)和LVDD(r=0.706,P〈0.05)呈明显正相关,与LVEF呈明显负相关(r=-0.856,P〈0.05);hs CRP水平与心功能分级(r=0.377,P=0.02)呈明显正相关,与LVDD(r=0.347,P=0.072)和LVEF(r=0.204,P=0.058)无明显相关。结论心力衰竭患者HCY、hs CRP随心力衰竭程度的加重而相应升高,Hcy与心功能分级有良好的相关性,对心力衰竭患者的诊断及预后有较好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与初发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根据临床诊断标准,对收治的初发脑梗死患者随机选取112例作为脑梗死组,随机选取同期在该院健康体检者102例做为对照组.两组均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HCY、叶酸、维生素B12等指标.结果 脑梗死组血浆HCY水平[(24.89±1.96) μ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8.58 ±2.34) μmol/L](P<0.01)、血清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分别为(4.79±2.35) μg/L和(228.67±114.75) ng/L]低于对照组[分别为(8.65±2.64) μg/L和(320.53±154.78) ng/L](P<0.01);脑梗死组IMT[分别为左颈总动脉叉处(1.12±0.25) mm、右颈总动脉叉处(1.09±0.28) mm、左颈内动脉(1.18±0.23) mm、右颈内动脉(1.03±0.24) mm]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左颈总动脉叉处(0.65±0.18)mm、右颈总动脉叉处(0.61 ±0.24) mm、左颈内动脉(0.58±0.22)mm、右颈内动脉(0.61 ±0.19)mm] (P <0.05).对照组血浆HCY与IMT两者之间无相关性(r=0.081,P>0.05),脑梗死组HCY与IMT两者之间呈高度正相关(r =0.834,P<0.01).结论 血浆HCY增高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增厚与初发脑梗死密切相关,联合检测血浆HCY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对脑梗死的诊断和二级预防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测定6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6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Hcy、hs-CRP含量,并分析其与脑梗死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的相关性。结果急性脑梗死组Hcy、hs-CR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脑梗死不同临床分型组间血清Hcy、hs-CRP水平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梗死患者血清Hcy、hs-CRP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呈正相关(P〈0.01)。结论血清Hcy和hs-CRP是急性脑梗死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且与病变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9.
王强 《中国基层医药》2014,(18):2776-2778
目的 探讨β-七叶皂苷钠联合奥拉西坦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和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的影响.方法 11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数字表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对照组5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β-七叶皂苷钠联合奥拉西坦.两组共治疗14 d.测定患者治疗前后血浆Hcy和MCP-1.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5%,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5.801,P<0.05).两组治疗后患者血浆Hcy和MCP-1均有明显降低(t =9.551、4.296、2.001、21.070,P<0.05,P<0.01),且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降低更明显(t=4.997、25.276,均P<0.05).结论 β-七叶皂苷钠联合奥拉西坦可以明显减少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Hcy和MCP-1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经CT或MRI确诊的26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病例组,107例健康查体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和ELISA法分别测定血清hs-CRP和血浆Hcy水平.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Hcy和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Hcy与hs-CRP水平依照LACI、POCI、PACI、TACI亚型排序逐渐增高(P<0.05,P<0.01),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呈现明显的正相关(r=0.43和r=0.52).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Hcy和hs-CRP明显升高,并且与脑梗死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可作为预测急性脑梗死发生发展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同型半胱氨酸与动脉粥样硬化型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lO年5月.2011年5月期间的动脉粥样硬化型急性脑梗死患者61例作为观察组,另取同一时间段的无脑血管病患者61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超声监测其斑块情况,颈动脉路外端血管内膜中层厚度(IMT)以及Hey水平,根据H吖水平将观察组中患者分为高同型半胱氨酸组(A组)及正常半胱氨酸组(B组)。结果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中的动脉粥样硬化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Hey以及IMT值均更高,且相对于B组中的患者,A组中患者的血清Hcv以及颈动脉路外端血管内膜中层厚度值均更高(P〈0.05)。结论动脉粥样硬化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Hcv值相较于无脑血管疾病患者更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型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呈正相关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清IL-6、脂联素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脑梗死患者42例为脑梗死组,另选择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IL-6、脂联素水平,并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分析血清IL-6、脂联素水平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相关性。结果脑梗死组和对照组比较血清IL-6和脂联素水平均具有显著差异(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脂联素水平IMT呈负相关(r=-0.743, P<0.01)。血清IL-6水平与IMT呈正相关(r=0.533,P<0.01)。结论脑梗死患者血清IL-6水平显著升高,而脂联素水平显著下降,与IMT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马春燕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21):3212-3213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Hcy)、S100B蛋白与神经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85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观察所有人血Hcy和S100B蛋白的含量,并且探讨观察组Hcy、S100B蛋白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Hcy、S100B蛋白均高于对照组(均P<0.01);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9.29±10.27)分,与Hcy呈正相关关系(r=0.2793,P <0.05),与S100B蛋白呈正相关关系(r=0.4017,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Hcy和S100B蛋白可以作为判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4.
张冬  张继明 《天津医药》2016,44(7):902-905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Hcy)与2型糖尿病患者脑梗死的关系,为早期筛查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2型糖尿病患者144例分为未合并脑梗死组(A组)与合并脑梗死组 (B组),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C组),观察三组患者的Hcy水平、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结果:A组、B组Hcy、HbA1C水平较C组明显升高(P<0.05),B组Hcy、HbA1C水平高于A组(P<0.05);Hcy水平与HbA1C、年龄、性别、高密度脂蛋白、肌酐存在线性相关性(P<0.05); 发生颈部血管狭窄的患者高Hcy血症发生率明显升高 (P=0.034);且Hcy水平比较结果为IMT重度狭窄组>IMT中度狭窄组 >IMT轻度及无狭窄组(P<0.001);相关性分析提示Hcy水平与颈动脉狭窄呈正相关(P﹤0.001)。结论:Hcy水平可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脑梗死的发生;高Hcy血症加重了颈部血管斑块的形成,加剧了颈部血管狭窄的发生,是预防2型糖尿病脑梗死的重要筛查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并发脑梗塞与血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关系.方法 选择50例T2DM合并脑梗塞患者纳入观察组,随机选取未合并脑梗塞的T2DM患者50例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清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水平,并分析血清Hcy、hs-CRP与颈动脉IMT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清Hcy及hs-CRP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颈动脉IMT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塞患者血清Hcy、hs-CRP水平与颈动脉IMT水平均呈正相关性(r=0.623、0.414,P< 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脑梗塞的发生与Hcy有关,其机制可能是Hcy参与T2DM患者动脉粥样硬化进程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丁苯酞能否通过调节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脑梗死患者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而改善患者预后。方法 选择急性LAA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丁苯酞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丁苯酞组予静脉滴注丁苯酞注射液(100 mL/次,2次/日,连续14 d),序贯口服丁苯酞软胶囊(0.2 g/次,3次/日,连续11.5个月),对照组静脉滴注生理盐水(100 mL/次,2次/日,连续14 d)。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及治疗12个月后检测血清Lp-PLA2水平;行颈部血管超声检测IMT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的Lp-PLA2水平比治疗前均有所下降,但丁苯酞组Lp-PLA2水平下降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1)。治疗12个月后,丁苯酞组患者IMT值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均明显下降,但丁苯酞组下降更为显著(P<0.01)。结论 丁苯酞治疗可以降低血清Lp-PLA2水平,进而缓解动脉粥样硬化进展,改善急性LAA脑梗死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法舒地尔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和单核细胞趋化因子一1(MCP-1)的影响。方法 20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62例,B组54例,C组90例。A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法舒地尔,B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加用鼠生长因子,C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加用法舒地尔和鼠生长因子。三组患者共治疗21 d。测定患者治疗前后血浆的Lp-PLA2和MCP-1。结果 A组总有效率为87.1%,B组总有效率为87%,C组总有效率为97.8%,A组和B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C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B组(P〈0.05)。三组治疗后患者血浆Lp-PLA2和MCP-1均有明显降低,A组和B组治疗后血浆Lp-PLA2和MCP-1无明显差异(P〉0.05),但C组比A、B组血浆Lp-PLA2和MCP-1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联合应用法舒地尔和鼠神经生长因子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Lp-PLA2和MCP-1更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Hcy水平的变化和可溶性Fas(sFas)及可溶性Fas配体(sFasL)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4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了血清Hcy和血清sFas、sFasL检测并与40例正常健康人做比较。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Hcy与sFas、sFasL水平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血清Hcy水平与sFas、sFasL水平互呈明显正相关(P<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Hcy与sFas、sFasL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可溶性Fas(sFas)水平的变化和Hcy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42例急性心梗患者进行了血清sFas和血清Hcy检测并与40例正常健康人做比较。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sFas与Hcy水平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血清sFas水平与Hcy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586,P〈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sFas与Hcy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