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天玑骨科机器人辅助下空心螺钉内固定对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及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行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的41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天玑机器人组18例及传统空心螺钉固定组(传统手术组)23例,其中天玑机器人组18例,男8例,女10例,年龄(56.00±4.22)岁,Garden分型Ⅰ型4例、Ⅱ型11例、Ⅲ型2例、Ⅳ型1例;传统手术组23例,男10例,女13例,年龄(54.87±4.81)岁,Garden分型Ⅰ型5例、Ⅱ型14例、Ⅲ型3例、Ⅳ型1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导针放置次数、手术费用等指标。术后12个月采用Harris评分评估患者髋关节功能。结果:所有患者伤口甲级愈合,无并发症发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导针放置次数、术中出血量、手术费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1例患者获得至少12个月随访,两组骨折均愈合。天玑机器人组随访期间无感染、螺钉松动、骨折移位,未发生股骨头坏死;传统手术组随访期间出现螺钉松动2例。术后12个月机器人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中日...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天玑机器人辅助下F钉技术与倒三角平行钉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1年4月运用天玑手术机器人经皮置入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股骨颈骨折72例,其中37例采用F钉内固定,男16例,女21例;年龄47~64(53.87±5.28)岁;依据Pauwels损伤分型,Ⅰ型1例,Ⅱ型19例,Ⅲ型17例;合并内科疾病8例;摔伤17例,车祸伤8例,高处坠落伤1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29~49(35.00±7.34) h。另35例采用倒三角平行钉内固定,男13例,女22例;年龄46~63(52.36±5.05)岁;依据Pauwels损伤分型,Ⅰ型2例,Ⅱ型21例,Ⅲ型12例;合并内科疾病6例;摔伤15例,车祸伤9例,高处坠落伤11例;受伤至手术时间30~45(33.00±6.83)h。观察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随访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分别于术后6、12个月采用Harris评分对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均定期随访,时间12~16个月。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机器人导航定位系统辅助下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初步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7月至2020年1月36例闭合性股骨颈骨折患者,根据是否采用机器人系统辅助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手术分为两组。采用机器人系统导航下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16例(导航组),男7例,女9例,年龄25~72(53.61±5.45)岁;骨折Garden分型,Ⅰ型3例,Ⅱ型3例,Ⅲ型8例,Ⅳ型2例。非导航组(对照组):采用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20例,男8例,女12例,年龄46~70 (55.23±4.64)岁;GardenⅠ型2例,Ⅱ型4例,Ⅲ型11例,Ⅳ型3例。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透视次数、导针钻孔次数、螺钉调整次数、术中出血量等指标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术后均获随访,时间12~18(15.6±2.8)个月。两组骨折均愈合,无骨折延迟愈合及骨不连发生。两组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82)。末次随访时两组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13>0.05)。两组间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透视次数、导针钻孔次数...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机器人辅助导航与徒手经皮置入空心螺钉治疗中青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茂名医院创伤骨科采用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的53例中青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资料。其中采用机器人导航置钉25例(机器人组), 男11例, 女14例, 年龄(48.2 ± 11.9)岁;徒手置钉28例(徒手组), 男13例, 女15例, 年龄(48.5 ± 9.8)岁。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导针钻孔次数、术中透视次数、骨折愈合时间、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等;并依据术后影像学检查评价股骨颈空心螺钉分布的精确度:螺钉与股骨颈轴线偏离度、螺钉间平行度及螺钉至颈皮质距离。结果机器人组与徒手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机器人组患者的手术时间[(32.7 ± 4.8)min]、术中出血量[(14.6 ± 4.8) mL]、术中导针钻孔次数[(3.5 ± 0.7)次]及术中透视次数[(7.9 ± 1.4)次]均分别显著少于徒手组[(56.9 ± 11.3)min、(27.0 ± 7.3)...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导航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儿童DelbetⅡ、Ⅲ型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9-09—2022-10应用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导航空心钉内固定治疗的5例儿童DelbetⅡ、Ⅲ型股骨颈骨折。术后每个月复查X线片直至骨折愈合,根据股骨颈X线片骨折线判断骨折愈合情况,同时观察有无并发症(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内固定物滑脱、髋内翻等)发生,采用Ratliff评分标准评价术后髋关节功能。结果 5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0.5~3年,平均1.1年。术中透视次数10~17次,平均12.2次。导针钻孔次数3~5次,平均3.7次。空心钉调整次数为0~2次,平均0.5次。置钉时间23~41 min,平均29.6 min。切口均一期愈合,骨折均顺利愈合,骨折愈合时间9~13周,平均10.8周。1例于术后3个月下床时向患侧歪倒,导致患侧股骨髁上青枝骨折,继续卧床1个月后再次下床活动,股骨颈骨折完全愈合,其余4例均无髋内翻畸形、骨折不愈合、下肢短缩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采用Ratliff评分标准评价术后髋关节功能:优4例,良1例。结论 应用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导航空心...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天玑骨科机器人联合O臂导航系统辅助经皮微创治疗骨盆后环损伤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6年1月-2021年6月收治的76例骨盆后环损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45例采用天玑骨科机器人联合O臂导航系统辅助经皮微创骶髂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研究组),31例仅在C臂X线机引导下行经皮微创骶髂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原因、骨折Tile分型、受伤至手术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钉道调整次数和术中透视次数,采用Matta评分评价骨折复位质量;末次随访时采用Majeed评分评估患者骨盆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研究组共植入螺钉72枚,每例患者植入螺钉1(1,2)枚;对照组共植入螺钉47枚,每例患者植入螺钉1(1,2)枚;两组每例患者植入螺钉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392,P=0.695)。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钉道调整次数和术中透视次数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4个月。术后和随访过程中均未见严重并发症。术后1周采用Matta评分评价骨折复位质量,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135,P=0.256)。末次随访时采用Majeed评分评价骨盆功能,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279,P=0.201)。结论 天玑骨科机器人联合O臂导航系统辅助治疗骨盆后环损伤是一种可靠的手术方式,与C臂X线机引导下的传统手术方式相比减少了手术时间和透视次数,提高了手术安全性、准确性和手术效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结合三维成像技术辅助微创手术治疗骨盆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广东省阳江市人民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40例以S1及S2骶髂关节螺钉固定的骨盆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机器人组(采用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经皮置入骶髂关节螺钉固定)20例,男13例,女7例;年龄为(38.2±8.8)岁。徒手组(采用普通C型臂X线机透视下徒手置入骶髂关节螺钉固定治疗)20例,男11例,女9例;年龄为(37.3±9.2)岁。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螺钉置入所用透视时间、导针调整次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72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术后住院时间、下地活动时间、螺钉置入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骨折愈合时间、术后6个月Majeed评分、功能评价优良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机器人组螺钉置入透视时间[(8.2±2.9)s]、导针调整次数[(0.4±0.2)次]、手术时间[(67.4±5.5)min]、术中出血量[(36.5±8.0)mL]显著少于徒手组[(40.4±4.5)s、(8.6±0.7)次、(78.4±7.2)min、(41.6±7.8)mL],疼痛视觉模拟评分[3.0(4.0,5.0)分]显著低于徒手组[4.0(5.0,6.0)分],螺钉置入位置优良率(100%,40/40)显著高于徒手组(85.0%,34/40),并发症发生率(5.0%,1/20)显著低于徒手组(35.0%,7/20),以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下地活动时间、骨折愈合时间、Majeed评分、功能评价优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徒手置入骶髂关节螺钉固定比较,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结合三维成像技术辅助微创手术治疗骨盆折效果确切,可以减少辐射暴露、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提高螺钉置入准确率,增加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骨科机器人辅助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femoral neck system,FNS)和传统徒手操作FNS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北京积水潭医院智能骨科连续收治的62例<65岁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采用骨科机器人辅助手术分为两组:试验组30例,年龄34~56岁,采用骨科机器人辅助导航,闭合或有限切开复位后行FNS内固定;对照组32例,年龄33~54岁,采用传统徒手操作,闭合或有限切开复位后行FNS内固定。分析比较两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术后6个月采用髋关节Harris评分评估两组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62例股骨颈骨折均顺利完成手术。试验组和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42.1 (28.5,50.7) min vs.53.4(36.9,62.5) min,Z=-2.338,P=0.019];试验组术中X线透视次数少于对照组[8.0(6.0,11.0)次vs.15.0(13.0,17.0)次,Z=-5.960,P<0.00...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手术机器人(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系统)辅助椎弓根螺钉置钉与传统透视引导徒手置钉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于2018-01-06期间纳入43例因胸腰椎骨折接受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机器人辅助组(24例)和传统透视引导组(19例)。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置钉情况及术后并发症情况,并进行组间对比。结果机器人辅助组与传统透视引导组的平均透视次数分别为(8.6±2.5)次、(14.2±3.8)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机器人辅助组的手术时间略长,术中出血量略多,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机器人辅助组的置钉准确率为96.2%;传统透视引导组为73.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后3d及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ODI指数均有显著改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手术机器人系统不延长手术时间和增加术中出血量,并能显著提高椎弓根螺钉植入的精确度。  相似文献   

10.
任伟平  李刚 《实用骨科杂志》2023,(12):1121-1123
目的 比较机器人辅助与C型臂透视下徒手经皮加压螺钉治疗新鲜Herbert B2型腕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35例新鲜Herbert B2型腕舟骨骨折患者资料,其中男19例,女16例;年龄18~38岁,平均(29.37±18.42)岁。17例采用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下经皮螺钉内固定(机器人组),18例采用透视下经皮螺钉内固定(徒手组)。比较两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及Mayo评分、手术时间、穿针次数、放射次数、打入2枚螺钉病例数以及并发症。结果 35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0个月,平均(15.89±4.63)个月。机器人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徒手组(P<0.001),机器人组穿针次数和放射次数均显著少于徒手组(P<0.001)。成功置入2枚螺钉病例数,机器人组显著高于徒手组(P<0.001);术后2 d机器人组VAS小于徒手组(P<0.05);术后12周患者均骨性愈合,两组VAS评分和Mayo腕关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过程中均未发现内固定...  相似文献   

11.
PFNA与InterTAN髓内钉治疗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军  曹烈虎  陈晓  苏佳灿 《中国骨伤》2017,30(7):597-601
目的 :分析比较PFNA与Inter TAN在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及相关并发症。方法:2012年4月至2014年2月采用PFNA和Inter TAN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113例,其中PFNA组64例,男25例,女39例,年龄66~85岁,平均(73.3±6.5)岁。Inter TAN组49例,男20例,女29例,年龄65~85岁,平均(74.2±5.4)岁;按股骨粗隆间骨折AO分型,PFNA组(A2型48例,A3型16例);Inter TAN组(A2型37例,A3型1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3~8 d,平均(4.7±1.2)d。比较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透视时间、股骨外侧壁骨折、骨折愈合时间、股骨干骨折、股骨头螺钉切出、股骨头坏死、股骨颈短缩及末次随访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PFNA组58例、InterTAN组44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4~18个月,平均(16.3±1.2)个月;随访期间,患者伤口愈合良好;PFNA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中透视时间明显少于Inter TAN组(P0.05);在股骨干骨折、头钉切出、股骨颈短缩发生率方面,InterTAN较PFNA更有优势(P0.05)。末次随访PFNA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为90.7±5.1,Inter TAN组为90.4±3.9,,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nter TAN具有较强的抗旋作用,更适合患者早期负重,降低髋关节内翻、头钉切出及股骨颈短缩等并发症发生率;但对于身体耐受能力差、骨质疏松的患者,PFNA更适宜。由于随访时间不长,其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单体位下斜外侧入路腰椎间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联合机器人辅助后路内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的疗效.方法:对2019年9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67例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传统OLIF联合后路透视经皮置钉内固定组(传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Renaissance机器人导航系统在胸腰椎骨折微创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准确性.方法:对2016年7月至2019年7月采用后路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的胸腰椎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置钉方式的不同分为机器人组及徒手组,机器人组采用机器人导航辅助置钉,徒手组采用传统徒手置钉法置钉.机器人组20例,男13例,女7...  相似文献   

14.
张同同  王增平  王中华  文杰  迟飞  薛文  宋玉鑫  刘林 《中国骨伤》2021,34(11):1034-1039
目的:探讨骨科天玑机器人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0年1月甘肃省人民医院收治的4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所应用的辅助设备不同,将其分为C形臂X线加机器人辅助置钉组(观察组)和单纯C形臂X辅助下置钉组(对照组)。其中观察组22例,男12例,女10例;年龄24~61(40.23±12.19)岁;T11 3例,T12 8例,L1 9例,L2 2例。对照组24例,男15例,女9例;年龄26~58(42.88±10.31)岁;T11 3例,T12 10例,L1 7例,L2 4例。分别记录并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及术后并发症,比较术前及术后3 d,1周及3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手术前后的伤椎矢状面Cobb角及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并收集术后CT影像,依据Gertzbein-Robbins分类标准对置钉的准确性进行评估。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5~12(7.07±0.83)个月。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透视次数观察组为(5.62±0.51)次,对照组为(12.54±0.52)次,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各时间点VAS、伤椎前缘高度百分比及伤椎矢状面Cobb角较术前改善(P<0.05),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对照组出现1例切口感染,经积极换药后痊愈。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螺钉松动、断裂等严重并发症,两组之间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置钉准确率分别为98.4%(126/128)和90.3%(121/13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胸腰椎骨折的手术治疗中骨科天玑机器人辅助下椎弓根螺钉置入与单纯C形臂X线透视相比,前者克服了术者生理性震颤、疲劳及术中多次透视等缺点,提高了置钉准确率,是一种更加准确、安全的胸腰椎骨折椎弓根螺钉置入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3D打印经皮手术导板在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19年3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12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例。观察组行经皮手术导板辅助闭合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术,对照组行闭合复位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克氏针穿刺次数,术后复查X线片记录螺钉位置分布、随访时间、骨折完全愈合时间、术后1年髋关节Harri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操作时间(32.17±6.18) min短于对照组(53.83±7.31) min(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18.33±2.94) ml小于对照组(38.17±5.56) ml(P<0.05);观察组透视次数(7.50±1.05)次少于对照组(21.00±4.82)次(P<0.05);观察组克氏针穿刺次数(8.00±0.63)次少于对照组(32.67±3.08)次(P<0.05)。观察组随访时间(12.88±0.74)个月,对照组(12.83±0.72)个月,两组差异无统计...  相似文献   

16.
毛晓晖  杨杰 《中国骨伤》2014,27(10):800-803
目的:比较术前骨牵引与皮牵引固定对成人股骨骨折手术指标及功能结果的影响,从而指导成人股骨骨折术前牵引方法的选择.方法:2008年2月至2012年9月共收治68例年龄大于18岁的股骨骨折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分成两组,奇数采用胫骨结节骨牵引治疗(A组),偶数采用皮牵引治疗(B组).A组男25例,女9例;平均年龄(36.3±9.9)岁;横形骨折11例,斜形15例,螺旋形8例.B组男26例,女8例;平均年龄(37.1±11.0)岁;横形骨折10例,斜形13例,螺旋形11例.对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人数及输血量、骨折愈合时间、血红蛋白、疼痛评分、功能评分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全部病例获得随访,A组随访时间(33.5±6.5)个月,B组随访时间(31.3±7.5)个月.A组手术时间(108.8±14.2) min,术中出血量(383.1±117.1) ml,术后输血14例,输血量(350.0±122.5) ml,骨折平均愈合时间(15.0±3.3)周,B组手术时间(111.6±12.7) min,术中出血量(392.0±116.7)ml,术后输血11例,输血量(327.3±129.1)ml,骨折平均愈合时间(15.5±3.4)周,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在血红蛋白含量、牵引前后疼痛评分、股骨骨折疗效评分、膝关节功能评分及膝关节活动度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相对于皮牵引,骨牵引并不能减少成人股骨骨折的手术时间、出血量、疼痛等临床指标,对于骨折愈合速度及肢体的功能结果也无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骨科机器人与C形臂X线透视辅助下脊柱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准确性与安全性.方法:对2019年1月至2020年8月采用外科治疗的36例脊柱疾患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36例患者中18例采用骨科机器人辅助下的椎弓根螺钉置入(观察组),男12例,女6例;年龄16~61 (38.44±3.60)岁;青少年脊柱侧弯1例,脊柱结核...  相似文献   

18.
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股骨颈骨折内固定失败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颈骨折内固定失败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7年6月至2014年1月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29例股骨颈骨折内固定失败的患者,其中男12例,女17例;年龄43~83岁,平均60.3岁;左髋16例,右髋13例.内固定距关节置换时间3~48个月,平均23.3个月.结果:29例患者中,直接生物杯固定20例,植骨修复缺损后生物杯固定7例,植骨修复缺损钛网杯固定后骨水泥臼杯固定2例;股骨柄生物型柄13例,骨水泥柄16例.无术中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115±38) min,术中出血量(420±175) ml,术后引流量(240±119) ml,术中输血量(200±220) ml,术中补液量(2 200±400) ml,术后输血量(300±200)ml,术后早期脱位1例.术后随访时间5~24个月,平均14.7个月,均愈合良好,未发生假体下沉、松动、脱位等现象.Harris评分由术前的51.1±7.5提高到末次随访88.5±6.4.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股骨颈骨折内固定失败患者,可早期下地功能锻炼,减少卧床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早期功能恢复,远期疗效需要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9.
唐慧斌  孙振国  翁伟  徐旭纯  闵继康 《中国骨伤》2021,34(12):1165-1170
目的:探讨应用经髌上入路交锁髓内钉技术治疗胫骨骨折的短期疗效。方法: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采用交锁髓内钉手术治疗80例胫骨骨折患者,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观察组(经髌上入路)和对照组(经髌韧带入路)。其中观察组40例,男28例,女12例,年龄28~67(46.70±10.34)岁;对照组40例,男30例,女10例,年龄31~69(49.38±10.74)岁。记录并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X线机透视次数,术中失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主动直腿抬高(straight leg raise,SLR)时间,住院时间,膝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膝关节疼痛率,术后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评分等指标。结果:全部病例获得随访,时间19~38(24.60±4.52)个月。观察组手术时间(53.83±7.01) min,切口长度(3.98±0.83) cm,术中X线机透视次数(18.90±1.75)次,骨折愈合时间(10.03±0.89)周,术后SLR时间(1.19±0.25) d,住院时间(6.73±1.06) d均优于对照组(P<0.05)。末次随访,根据HSS评分评估疗效,观察组优34例,良5例,可1例,差0例;对照组优25例,良9例,可6例,差0例;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经髌上入路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具有创伤小、膝关节功能恢复更好等优点,可获得更加满意的临床效果,可进一步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