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免疫组化染色就是用免疫学方法进行组织化学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是利用已知的特异性抗体与特异性抗原结合的特点,通过化学反应使标记于特异性抗体上的显色剂显现出颜色,从而在抗原抗体结合部位确定组织、细胞结构的技术。免疫组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微波炉法修复及高压抗原修复两种抗原修复方法在免疫组化技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比较两种免疫组化标记,通过不同的抗原修复方法在尖锐湿疣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及染色强度。结果:CyclinE的阳性表达率及染色强度高压锅加热法比微波法高(P<0.05),Ki-67的阳性表达率微波加热修复组略高于高压加热修复组(P>0.05)。结论:应根据抗原抗体的特性选用合适的抗原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3.
免疫组织化学是应用免疫学原理,利用特异抗体与组织切片中的抗原相结合,附以可见的标记物,在组织原位使抗原抗体结合物显现出来。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因其结果定位明显,操作简单,实验室条件及设备技术要求不高,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病理诊断及各种科研工作。但由于组织在福尔马林中固定,经常导致抗原决定簇被封闭,阻碍了抗原与抗体的结合。因此,抗原修复技术在免疫组化操作过程中成为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我们针对不同的抗原,采用不同的修复方法,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信息动态     
目前,组织学样本免疫组化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但有些病例因组织标本取材困难,只能用胸、腹水等细胞学方法协助诊断.细胞免疫组化快速、简便,但技术不够成熟,存在很多问题.我们将细胞制成细胞涂片和细胞蜡块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并比较结果,希望有助于疑难细胞学的诊断.  相似文献   

5.
高压锅水浴法修复组织抗原防脱片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用于免疫组化的抗体近千种 ,不同抗体对病理切片的要求不尽相同。有些抗体 (单抗或多抗 )必须在组织切片经高压修复后才能有效使用 ,如ER、PR、p5 3及一些多药耐药标记等。用于免疫组化的病理组织 ,经福尔马林固定后许多抗原决定簇被醛基交联封闭 ,无法与抗体结合 ,采用高温高压 (下称常规法 )处理这些组织 ,就可破坏醛基交联 ,使抗原暴露 ,从而与抗体有效结合。但是由于免疫组化操作步骤多 ,历时长 ,整个过程必须在有水的环境中完成 ,组织切片容易从玻片上脱落。曾采用几种常规组织抗原修复方法 ,防脱片效果并不理想。经过实践 ,…  相似文献   

6.
组织在固定过程中,由于甲醛、加热、有机溶剂的处理,使抗原发生交联、变性等,致使在免疫组化染色过程中无法与抗体结合。但这一变化是可逆的,可通过抗原修复重新暴露抗原决定簇,增加抗原抗体结合的机会,从而提高免疫组化染色效果[1,2]。本工作从影响蛋白构象的温度、pH、表面  相似文献   

7.
2 免疫组化理论 2.1 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是一项用抗原-抗体相互作用鉴别细胞或组织成分(抗原)的技术,抗体连接的位点可通过抗体直接标记或使用二级标记法鉴别.  相似文献   

8.
在恶性淋巴瘤的诊断与分型中,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标记作为辅助诊断的手段越来越重要,甚至已经成为不可缺少的方法之一。目前,在临床病理诊断中使用免疫组化方法主要是在石蜡包埋组织中进行。在组织固定、包埋等处理过程中很多抗原被封闭。部分抗原需要按照抗体使用指南中的方法来做抗原暴露修复,组织中的部分抗原仍然不能完全暴露,由此造成假阴性,从而影响正确诊断。笔者在临床应用免疫组化技术过程中,体会到将部分组织切片采用抗原双次修复的办法,让仅一次抗原修复,封闭抗原未能充分暴露的组织能够得到有效的表达。降低了假阴性和假弱阳性,提高了淋巴瘤诊断与分型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9.
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或免疫细胞化学是应用免疫学或组织化学原理,对组织切片或细胞标本中的某些化学成分进行原位定性、定位或定量的研究。方法是利用抗原与抗体结合所具有的高度特异性,先将组织或细胞中的某些化学物质提取出来,以此作为抗原或半抗原,通过免疫获得特异性抗体,  相似文献   

10.
Shi等 (1991)发现在重金属溶液中煮沸组织切片能改变甲醛固定效应 ,即煮沸的组织切片中许多组织抗原决定簇的抗体反应性被修复 ,这个过程常常被称为抗原修复。此研究成果和抗原修复技术的完善 ,使免疫组化在外科病理学中的应用得到了飞速发展。在之后的 10年里 ,抗原修复程序不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鸭肝组织中鸭乙肝病毒核心抗原(DHBcAg)表达水平定量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方法比较热修复、微波修复、胃蛋白酶修复和不修复四种不同抗原修复方法的免疫组化检测技术,建立 DHBcAg抗原修复的最佳方案。采用Image-Pro Plus 6.0软件,设置优化图像采集参数,通过扣除空白区域的面积计算二氨基联苯胺(DAB)黄染的平均光密度(MD),客观评价不同切片中阳性表达的程度。采用该方法对 DHBV感染的鸭肝组织中 DHBcAg表达水平进行定量,评价DHBcMAb-TAT PTD穿膜抗体的抗病毒作用。结果抗原不修复的方式进行 DHBcAg免疫组化染色优于其他三种抗原修复的方法。建立优化的图像采集参数,进行DHBcAg抗原表达的 MD值计算。比较受试麻鸭治疗前后肝组织中DHBcAg的 MD差值,结果显示随着DHBcMAb-TAT PTD穿膜抗体给药剂量的增加,鸭肝细胞内 DHBcAg的表达逐渐降低,存在明显剂量依赖关系。表明该方法可有效评价药物对DHBcAg的影响。结论建立DHBcAg抗原不修复的定量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可以更加客观、准确的评价DHBcAg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12.
正免疫细胞化学已经成为细胞病理学中最常使用的辅助诊断方法。该方法借助于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通过标记抗体能发现与之结合的抗原存在~([1])。免疫细胞化学技术(ICC)分为2种,一种方法是通过离心或直接收集将细胞聚拢,再用蛋清或琼脂包裹后形成细胞块进行固定、脱水、包埋、切片,再按照免疫组化步骤进行操作。另一种方法是将细胞标本置于  相似文献   

13.
免疫组化染色中某些抗体最佳修复方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以存梢蜡块,选择最佳抗原修复液,而进行抗原修复,使抗原决定簇暴露,达到最理想染色结果 .方法 用柠檬酸缓冲液(pH 6.0)、EDTA缓冲液(pH 9.0),及高压加热法,胰蛋白酶消化对CD68、lysozyme,α-AT和S-100不同的抗体进行修复.消化,观杏抗原决定簇暴露.结果 3种抗原修复法的免疫组化切片,胰蛋白酶修复法阳性率显著高于高压加热法与微波加热法且染色背景清晰,高压加热法与微波加热法非特异性着色较深,阳性率低.结论 对不同的抗体选用不同的修复方法 可以达到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4.
<正>免疫组化染色在加热抗原修复(HIER)是绝大多数组织抗原最有效的修复方法[1],因此良好地完成HIER是保障免疫组化正确结果的关键环节之一。一些抗体热修复结束后,需在室温中自然冷却20 min再行操作。实际工作中,为了缩短免疫组化实验整体时间,多在HIER后立即使用流水冲淋高压锅,或在锅内注水使修复液急剧降温。为此笔者设计了一组对比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旨在探讨这两种降温模式对免疫组化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合格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能正确反映抗原在相应特定组织细胞的特定位置中的表达情况.优化免疫组化染色中的各个影响因素如组织固定、抗原修复和抗体种类等,确实可以提高免疫组化染色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但并不能支持染色结果的准确性以及抗体和相关试剂的有效性,因而需要在每次实验时设立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来确保染色结果的真实性,以检测是否存在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免疫组化染色中对照的设置包括试剂对照和组织对照.  相似文献   

16.
<正>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是一种通过抗原抗体特异性反应来检测并定位蛋白的方法,目前广泛应用于组织病理学诊断[1]。抗原修复是免疫组化实验中的关键步骤,已有文献针对现有的修复方式做了一个初步的比较,结果显示微波高压修复、微波热修复以及高压热修复在相同的条件下具有相似的结果[2]。然而,抗原修复过程中选择不同的缓冲液,可能对免疫组化结果产生不同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细胞免疫组化染色在白血病诊断及分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ABC-AP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60例白血病细胞14种抗原标记,结合临床、骨髓细胞形态学及细胞组织化学染色对白血病进行诊断及分型。结果 58例初发白血病患者中,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27例(45.0%),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18例(30.0%),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5例(8.3%),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6例(10.0%),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2例(3.3%),慢性髓细胞白血病急性淋系变(CML-ALL变)2例(3.3%)。结论细胞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白血病细胞免疫表型,为白血病的诊断及分型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酶消化及微波抗原修复在免疫组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酶消化及微波抗原修复在免疫组化中的应用龙晓霞(北京中山生物技术有限公司100006)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是利用抗原抗体特异性反应原理,对组织或细胞内的抗原物质进行定性和定位的组织学技术。它在基础医学研究和临床医学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对已知抗原的检测中...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以存档蜡块,选择最佳抗原修复液,而进行抗原修复,使抗原决定簇暴露,达到最理想染色结果。方法用柠檬酸缓冲液(pH6.0)、EDTA缓冲液(pH9.0),及高胝加热法,胰蛋白酶消化对CD68、lysozyme、α—AT和S-100不同的抗体进行修复。消化,规合抗原决定簇暴露。,结果3种抗原修复法的免疫组化切片,胰蛋白酶修复法阳性率显著高于高胝加热法与微波加热法且染色背景清晰,高压加热法与微波加热法非特异性着色较深,阳性率低。结论对不同的抗体选用不同的修复方法可以达到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20.
免疫组化实验技术方法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免疫组化是一种特殊的组织化学,即通过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来鉴定组织中的抗原,是一种综合定位和定量密切的结合;利用形态、机能和代谢密切结合的病理诊断技术。免疫组化技术是一个复杂的生物技术,对每一个抗体标记物都有独特染色方法,在复杂繁多的步骤中能够持续稳定的完成可靠的实验染色结果还仍然是颇为困难的事情,因为受诸多的因素影响,其中哪个环节有问题就会影响结果的判定。对我们综合实践经验及其理论学习实验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