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声门下吸引气管导管在ICU防治肺部感染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巍 《临床麻醉学杂志》2007,23(12):1024-1025
重症病房的肺部感染的发病率极高,尤其对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患者,其病程较长,治疗上也较普通患者更困难,治愈后易复发,病死率高[1]。我院ICU自2004年12月~2007年3月收治61例重症病房须长期接受机械通气的患者,其中31例使用声门下吸引气管导管治疗,疗效显著,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61例入住ICU的重症病房须长期接受机械通气的患者,气管插管15例,气管切开46例,其中男34例,女27例,年龄(46.08±2.57)岁。APACHEⅡ评分(16.47±3.52)分;其中42例有呼吸机(Servo-s)通气。入住ICU时常规查血常规、胸部CT,痰培养检查无肺部感染证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重症颅脑损伤病人气管切开术后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2015年3月~2017年10月我院重症颅脑损伤病人行气管切开术后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病人82例(感染组),同期重症颅脑损伤病人行气管切开术后无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病人82例(对照组),分析两组病人一般资料、用药情况、真菌感染及耐药情况;对影响重症颅脑损伤者气管切开术后发生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结果显示,低蛋白血症、入院时GCS评分、入院时肌酐清除率、气管切开辅助通气时间、抗菌药物联合应用、抗菌药物使用时间、碳青霉烯类药物、全身糖皮质激素与肺部真菌感染发生有关(P0.05)。多因素结果显示,低蛋白血症、入院时GCS评分、入院时肌酐清除率、气管切开辅助通气时间、抗菌药物联合应用、抗菌药物使用时间、碳青霉烯类药物、全身糖皮质激素与肺部真菌感染发生有关,为肺部真菌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入院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8分、入院肌酐清除率低、低蛋白血症、气管切开辅助通气时间过长、抗真菌药使用过长及联合用药、糖皮质激素、碳青霉烯类药物是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颈脊髓损伤需要长时间机械通气患者气管切开的最佳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5年12月我科79例接受气管切开手术的急性颈脊髓损伤的临床资料。按气管切开距气管插管的时间将患者分为2组,甲组患者气管切开距气管插管≤10 d,乙组患者气管切开距气管插管10 d,比较2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住留时间、肺部感染发生率有无差异。结果甲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192±58)h较乙组(348±53)h明显缩短(t=-12.490,P=0.000)。甲组患者ICU时间(9.8±2.7)d明显短于乙组(15.9±2.2)d(t=-11.058,P=0.000)。甲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16.2%(6/37),明显低于乙组38.1%(16/42)(χ~2=4.686,P=0.030)。2组成功撤离机械通气的例数分别为34、38例,无统计学差异(χ~2=0.000,P=1.000)。结论对于短时间内不能撤离机械通气的急性颈脊髓损伤患者,早期气管切开可减少机械通气时间,缩短ICU住留时间,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肺部感染率及与其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了解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和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135例重型颅脑外伤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与气管切开、机械通气、基础疾病和年龄等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统计病原菌及其耐药率.结果:重型颅脑外伤后行气管切开、机械通气和年龄>60岁、有糖尿病、心肺疾病等因素的患者肺部感染率明显高于自然正常通气、年龄<60岁和无基础疾病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肺部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占70.6%.结论:气管切开、机械通气和年龄>60岁、并发有糖尿病、心肺疾病的患者是肺部感染的主要原因,减少和缩短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时间,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加强消毒隔离是控制重型颅脑外伤肺部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系统分析重症监护室(ICU)患者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生物医学期刊、Pub Med,Web of Science,Springer,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并对文献进行筛选,运用Stata/SE 12.0软件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 12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发生压疮患者1 217例,未发生压疮患者5 538例,共纳入压疮危险因素17个,其中高龄、吸烟、发热、平均动脉压低、水肿、糖尿病史、入住ICU时间延长、镇静、糖皮质激素、血管活性药物、血管加压素、机械通气、机械通气时间延长、白蛋白和血红蛋白水平低15个是ICU住院患者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对各危险因素发表偏倚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发表偏倚不明显。结论 ICU患者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较多,需采取针对性措施预防ICU患者压疮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7,(14):1258-1261
[目的]评价需机械通气的颈髓损伤患者,早期及晚期气管切开的时机对其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颈髓损伤并行气管切开患者共36例。按气管切开的时机分为早期组及晚期组。观察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总时间及气管切开术后的时间),ICU住院时间(总时间及气管切开术后的时间),院内获得性肺炎的发病率,同时评估两组气管切开的并发症。[结果]早期组有明显较短的机械通气时间,包括总机械通气时间[(23.46±2.23)d VS(34.55±4.53)d]和气切后机械通气时间[(15.24±4.74)d VS(25.41±9.74)d],及较短的ICU住院时间[(21.92±5.94)d VS(39.04±15.95)d],两组患者在气管切开后肺炎的发生率无差别(60%VS 80.95%);两组总体并发症的例数,早期组要低于晚期组(1例VS 5例)。[结论]需机械通气的颈髓损伤患者,早期行气管切开术,可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减少ICU住院时间及长时间插管的并发症,且并未增加颈椎手术切口感染。但并不能减少与机械通气相关的肺部感染。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脑外伤住院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相关影响因素,并以此提出相关护理防范措施,减少肺部感染发生率,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至2022年12月72例住院救治脑外伤对象资料,统计肺部感染者,并将肺部感染者纳入到观察组,未感染者纳入对照组。分析脑外伤患者肺部感染患者发生影响因素,并对有意义单因素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针对肺部感染影响高危因素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加速患者康复。结果 经调查发现,年龄、吸烟史、合并伤、机械通气、血清白蛋白水平、糖尿病史、应用激素、血清白蛋白水平、感染前使用抗菌药物、气管切开时间、GCS评分为脑外伤住院救治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影响单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血清白蛋白下降、气管切开时间、应用激素、GCS评分为脑外伤患者肺部感染发病独立性危险因素,P<0.05。结论 脑外伤住院救治患者肺部感染发病影响因素多,临床医护人员需加强对该类高危因素的关注,同时严密监测患者各项生命指标,积极处理其糖尿病,控制其血糖水平,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加强营养干预,纠正其贫血症状等,提高其免疫力;根据临床药敏...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骨科患者肺部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提出临床防控参考措施。[方法]回顾2011年6月~2015年5月4 24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并逐一记录年龄、性别、住院天数、吸烟、恶性肿瘤、慢性阻塞性肺病、创伤、糖尿病、卧床、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糖皮质激素、留置导尿、手术治疗、机械通气治疗、血浆白蛋白浓度、血糖、是否伴有肺部医院感染,对其肺部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住院天数、吸烟、恶性肿瘤、慢性阻塞性肺病、创伤、糖尿病、卧床、留置导尿、手术治疗、机械通气治疗、血浆白蛋白浓度、糖皮质激素、血糖等均是骨科患者肺部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卧床、留置导尿、手术、机械通气和血浆白蛋白浓度等7个因素为骨科肺部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结论]骨科患者合并肺部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应以主要危险因素为主,制定有效防控措施,避免不必要的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用药应根据本地区骨科肺部医院感染病原菌及其耐药性特点,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减少骨科肺部医院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ICU重症颅脑损伤病人气管切开的护理方法。方法对35例重症颅脑损伤(GCS<8分)并行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院内获得性肺部感染发生率为14.3%,ICU住院时间平均为7.5天。结论有效的气道管理能降低院内获得性肺部感染的发生,减短ICU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气管切开患者出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9年7月至2021年6月海警医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气管切开患者共102例作为研究对象,102例患者中,39例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设为观察组,63例未出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设为对照组。收集、记录并统计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并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性别、BMI、是否伴有高血压、糖尿病、是否应用抑酸剂等因素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年龄、应用激素例数、ICU入住时间、机械通气时间、胃管留置时间均大于或多于对照组(P<0.05);根据两组患者相关临床资料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年龄、是否应用激素治疗、相对较长时间的机械通气、胃管留置以及ICU入院时间均为导致VAP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年龄较大、应用激素、长时间的机械通气以胃管留置以及入住ICU均是引发VAP的重要危险因素,临床医师可根据相关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从而提高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骨科开放伤口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提出临床防控措施。[方法]回顾2011年6月~2014年12月209例骨科开放伤口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并逐一记录每位患者的性别、年龄、住院天数、伤口类型、有无基础疾病、有无合并症、有无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有无伤口引流、是否入住ICU、受伤至清创时间、血糖、血浆白蛋白与血红蛋白浓度、抗菌药物和糖皮质激素使用情况、细菌培养是否检出多重耐药菌,对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住院天数、使用糖皮质激素伴有基础疾病与合并症、伤口类型、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及种数和是否联用、伤口引流、受伤-清创时间、血红蛋白浓度、血浆白蛋白浓度、血糖、是否入住ICU等均是骨科开放性伤口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抗菌药物使用时间是骨科开放性伤口感染多重耐药菌的最主要因素(P<0.05)。[结论]骨科开放性伤口多重耐药菌感染与患者住院天数、使用糖皮质激素伴有基础疾病与合并症、伤口类型、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和种数及是否联用、伤口引流、受伤-清创时间、血红蛋白浓度、血浆白蛋白浓度、血糖、是否入住ICU等多种因素有关,其中以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为最主要因素,应针对其相关危险因素采取防控措施,以减少骨科开放性伤口多重耐药菌感染。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骨科住院患者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本院骨科住院并发生肺部感染的82例患者作为实验组,同时收集未发生肺部感染的8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然后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s统计分析方法来寻找骨科住院患者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中骨科住院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病率为4.1%;骨科住院并发肺部感染与患者年龄、低体质量指数、低蛋白血症、入侵性操作、机械通气、入住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吸烟史、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及糖尿病史密切相关(P均0.05);患者年龄(OR=0.369、95%CI:0.118~0.514、P=0.024)、COPD(OR=0.541、95%CI:0.232~0.841、P=0.008)、吸烟(OR=0.211、95%CI:0.121~0.812、P=0.031)、糖尿病(OR=0.442、95%CI:0.041~0.758、P=0.016)及住院的时间(OR=0.328、95%CI:0.178~0.651、P=0.029)均为骨科住院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慢性肺部疾病、吸烟、糖尿病及住院的时间是骨科住院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老年腹腔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影响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观察性研究方法, 收集2018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ICU治疗的64例65岁及以上胃肠道来源的老年腹腔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中位年龄72(69~79)岁, 其中男性42例。根据临床结局的不同分为死亡组(36例)和存活组(28例)。比较两组的临床特点, 并将两组间比较P<0.1的因素采用logistics二分类回归分析法进行死亡暴露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本组64例老年腹腔感染患者的病死率为56.3%(36/64)。死亡组与存活组在年龄、性别、营养风险评分NRS-2002、感染部位来源、检出菌种的构成、耐药情况、外科干预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气管切开比例、血液净化治疗比例、初始抗生素药物选择、营养支持治疗以及住院天数和ICU入住时间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存活组比较, 死亡组患者合并心脏基础疾病的比例较高, 病情严重程度评分更为严重, 血清纤维蛋白原水平更低, 日均费用更高,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结果分析显示, ...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侧卧位引流在意识障碍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神经重症康复单元意识障碍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肺部感染患者70例,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人工气道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特定节段3/4俯卧位引流。 结果 干预1周后,观察组自主排痰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干预后14 d及28 d观察组肺部渗出完全吸收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住院期间肺部感染抗生素治疗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P<0.01)。 结论 侧俯卧位引流在意识障碍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清除气道分泌物,促进肺部渗出物吸收,缩短抗生素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颈脊髓损伤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与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性。方法:2010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急性颈脊髓损伤患者527例,发生肺部感染83例,应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肺部感染与颈脊髓损伤部位(C1~C4为高位损伤,C5~C7为低位损伤)、ASIA分级、气管切开及机械通气的相关性,并分析肺部感染患者痰细菌培养的细菌种类、株数及耐药率。结果:ASIA分级A级患者158例(30.0%),其中高位损伤43例(8.2%),均行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发生肺部感染39例(90.7%);低位损伤115例(21.8%),52例行气管切开,21例行呼吸机辅助呼吸患者中肺部感染16例(76.2%),31例未行呼吸机辅助呼吸患者中肺部感染7例(22.6%)。B级103例(19.5%),其中高位损伤27例(5.1%),19例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肺部感染12例(63.2%);低位损伤76例(14.4%),27例气管切开,18例呼吸机辅助呼吸患者中肺部感染2例(11.1%),9例未行呼吸机辅助呼吸患者未发生肺部感染。C级83例、D级183例,均未行气管切开及呼吸机辅助呼吸,均未发生肺部感染。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位颈髓损伤、ASIA A级损伤及机械通气均是急性颈脊髓损伤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P≤0.001),气管切开对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影响(P=0.07)。83例肺部感染患者痰标本培养出细菌117株,其中多重耐药菌75株(64.1%);其中非发酵G-菌(铜绿假单胞菌、洛菲不动杆菌、鲍曼不动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臭鼻克雷伯菌、液化沙雷菌、苯丙酮酸莫拉菌、产碱假单胞菌)76株(65.0%),其中59株(77.6%)多重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23株(13.8%),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7株(30.4%);肠杆菌(产气肠杆菌、阴沟肠杆菌)12株(10.3%),其中5株(41.7%)多重耐药。结论:高位、完全性颈髓损伤及机械通气是急性颈脊髓损伤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肺部感染的病原菌主要是多重耐药非发酵G-菌,MRSA及多重耐药肠杆菌亦占有一定比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骨科术后机械通气患者谵妄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为护理人员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选择ICU骨科术后机械通气患者142例,每日2次使用ICU意识模糊评估法评估患者是否发生ICU谵妄并收集相关危险因素。结果骨科术后机械通气患者谵妄发生率为40.8%,89.7%在入ICU 5d内发生。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疼痛、机械通气时间和低钙血症是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0.01)。结论骨科术后机械通气患者谵妄发生率较高,ICU护理人员应重点关注病情严重、机械通气时间长的患者,采取积极的措施缓解疼痛和纠正低钙血症,以降低ICU谵妄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
与呼吸机相关的肺炎(VAP)系指急性呼吸衰竭病人施行机械通气后,所引发的细菌性肺炎,其中不涉及气管内导管源的感染。 据报告,成人ICU内以感染细菌性肺炎的发病率最高,占3%~52%。机械通气病人发生VAP的危险随着通气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如机械通气10d,发生VAP的可能性为6.5%,而20d时则增至19%。若住院行气管插管与机械通气,则发生VAP的危险将提高7~21倍,平均住院时间延长3倍,医疗费用相应增加。发生VAP的死亡率为71%,较非VAP患者高29%。 1 VAP的诊断  相似文献   

18.
长期机械通气患者实施气管切开术的适应证、时机和方式尚存争议.近期的一些研究显示,早期气管切开增加了患者舒适度和依从性,可以减少镇静剂的使用,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病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与ICU住院时间等.因此,早期气管切开可能使长期机械通气的患者受益,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是一种较好的气管切开方式,但要正确把握其适应证.  相似文献   

19.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指原无肺部感染的呼吸衰竭患者,在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Mechanical wentilation,MV)治疗48h后或拔管48h以内发生的肺部感染<'[1]>,国外文献报道VAP的发生率12.2%,病死率29.3%<'[2]>,国内VAP发生率43.1%,病死率51.6%<'[3]>.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肿瘤外科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7-10-2018-10间收治的88例机械通气超过48 h的肿瘤外科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8例患者中34例(38.64%)发生VAP,单因素分析显示,气管切开、胃肠内营养、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术前使用抗生素超过48 h等,是VAP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胃肠内营养是VA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肿瘤外科患者VAP发生率较高,相关危险因素较多,胃肠内营养是主要的独立危险因素,应加强相关预防措施,降低其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