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术(TST)和外切内扎术治疗重度混合痔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70例重度混合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5例。观察组行TST术,对照组行外切内扎术。比较两组手术基本情况、手术疗效、肛门功能及术后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恢复工作时间及疼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手术时间、总体疗效及住院期间并发症总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手术前后肛管静息压(ARP)、直肠静息压(RRP)、肛管收缩压(SA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术后ARP和SAP均低于术前(均P0.05)。观察组术后创面渗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TST和外切内扎术治疗重度混合痔总体疗效相近,前者有助于改善术后肛门功能及减少创面渗血的发生,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外切内扎联合部分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02—2019-03间收治的94例环状混合痔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2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外切内扎术,观察组采用外切内扎联合部分内括约肌切断术。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24 h的VAS评分、首次排便时间、水肿发生率、伤口愈合时间及术后3个月的肛管最大收缩压、肛管静息压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切内扎联合部分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环状混合痔,可降低术后VAS评分、推迟术后首次排便时间、降低水肿发生率、促进伤口愈合和改善肛肠功能。  相似文献   

3.
为观察自制弹力丁字绷带对混合痔术后患者止血的效果,我们将620例混合痔患者按照住院号单双号分为治疗组(325例)和对照组(295例),术后分别用弹力丁字绷带固定和常规普通纱布覆盖创面。观察术后伤口敷料渗血情况,记录渗血量、渗血时间等。结果显示,治疗组无1例出现术后大出血,对照组有2例大出血。术后6h对照组渗血量评分(2.21±1.85)明显高于治疗组(1.10±0.34),术后24h对照组渗血量评分(3.31±0.61)亦明显高于治疗组(2.34±0.5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混合痔术后患者应用弹力丁字绷带固定能有效地压迫止血,减少术后创面渗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痔自动套扎术(RPH)与痔上黏膜环型切除术(PPH)分别联合改良外切内扎术治疗老年混合痔的临床效果。方法分别将科室接受RPH联合改良外切内扎术的43例患者与接受PPH联合改良外切内扎术的43例患者进行研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RPH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应激指标、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术后肛门功能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优PPH组(P0.05)。结论 RPH联合改良外切内扎术治疗老年混合痔效果显著,患者术后应激反应轻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5.
为观察外切内注保留齿状线术治疗混合痔的效果,将136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8例,治疗组采用外切内注保留齿状线术,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外剥内扎术。观察指标为肛门疼痛、肛缘水肿、肛门溢液、平均愈合时间、复发率、治愈率等。结果两组各项观察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外切内注保留齿状线术符合混合痔治疗原则,疗效确切、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为观察内扎外切弧形缝合加肛门切扩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将200例环状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00例采用内扎外切弧形缝合加肛门切扩术;对照组100例采用传统外剥内扎术并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愈率分别为94%和80%(P〈0.01),两组间的术后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肛缘水肿、肛门狭窄及术后复发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结果表明,治疗环状混合痔时,内扎外切弧形缝合加肛门切扩术具有治愈率高、复发率低等优点,呵减少环状混合痔术后肛门狭窄、肛缘水肿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为比较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术(TST)与外剥内扎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回顾2013年3~8月于我院行TST或外剥内扎术治疗的162例环状混合痔患者资料,将84例行TST者设为观察组,78例行外剥内扎术者设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术中、术后的一般情况及并发症的情况。结果显示,两组治愈率均为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恢复工作时间及术后肛门疼痛、尿潴留、肛门坠胀感、便中带血、创口渗血发生率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TST与外剥内扎术治疗环状混合痔总体疗效相当,但TST术后并发症少,患者恢复快,优于外剥内扎术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联合自拟苦参汤熏洗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86例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95例)和对照组(191例),治疗组给予自拟苦参汤熏洗坐浴,对照组给予高锰酸钾熏洗坐浴,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以切口水肿、肛门疼痛及创面愈合时间等为观察指标。结果治疗组发生切口水肿、创面渗血、尿潴留等术后并发症的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疼痛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混合痔术后应用自拟苦参汤熏洗治疗,在有效提高临床疗效的同时,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并可促进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内扎外切缝合术联合消痔灵注射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选择混合痔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试验组采用内痔减量减半结扎联合消痔灵注射、外痔切除缝合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外剥内扎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愈率、住院时间、换药疼痛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显示,两组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组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且换药疼痛评分比对照组低,术后并发症比对照组少,P〈0.05。结果表明,与传统外剥内扎术相比,内扎外切缝合术联合消痔灵注射治疗混合痔疗效肯定,住院时间短,疼痛轻,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0.
为观察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PPH)后吻合口外敷肛泰软膏预防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临床效果,随机选择170例Ⅲ、Ⅳ期内痔为主的环状混合痔PPH术后患者,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各85例,观察组术后吻合口外敷肛泰软膏及凡士林纱条,对照组术后吻合口用凡士林纱条外敷。结果显示,观察组在肛门疼痛、大便带血、发热、肛门坠胀、肛门水肿方面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肛泰软膏在预防和减少PPH术后并发症及提高手术效果方面有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观察中药坐浴颗粒液坐浴对混合痔术后的临床疗效,将200例混合痔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手术方式为外剥内扎或PPH加外剥内扎术式,治疗组术后给予中药坐浴颗粒液熏洗坐浴,对照组术后给予1:5000PP液熏洗坐浴,观察1周内创面渗血、水肿、渗液及术后15d、20d、25d、30d复诊时创面愈合情况。结果显示,治疗组有效率为99%,对照组有效率为88%。治疗组创面的平均愈合时间为(18.9±5.0)d,对照组平均愈合时间为(23.8±5.0)d,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混合痔术后应用中药坐浴颗粒液坐浴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菱形切口外剥内扎注射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0例混合痔患者随机的分为两组,每组100例,菱形切口外剥内扎注射术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外剥内扎术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在术后继发出血,术后尿潴留及疗效方面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术后疼痛、术后肛门功能影响、伤口愈合时间、复发等方面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菱形切口外剥内扎注射术治疗混合痔在术后疼痛情况、术后肛门功能影响、伤口愈合时间以及复发等方面优于外剥内扎术。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治疗急性嵌顿环状混合痔的手术方法及效果,将急性嵌顿环状混合痔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采用高低交错剥扎加潜行旁剥缝合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外切内扎术治疗,并对两组患者术后的创口愈合时间、术后疼痛、水肿、肛门狭窄、尿潴留等进行观察比较。结果显示,上述观察指标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急性嵌顿环状混合痔采用高低交错剥扎加潜行旁剥缝合术能迅速减轻患者痛苦,疗效确切,无明显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三黄痔疮膏对混合痔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0年3月在我院肛肠科住院的行混合痔外剥内扎术的住院患者共80例,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行外剥内扎术,术后予中药激光坐浴机熏洗坐浴,对照组给予坐浴后凡士林纱条换药引流,治疗组给予自制三黄痔疮膏油纱换药引流,观察术后第1、4、7天创面疼痛、水肿、肉芽组织生长以及创面愈合时间等指标。结果:换药第4天,治疗组患者创面疼痛和肉芽组织水肿积分(1.03±0.22、1.21±0.3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12±0.18、1.87±0.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换药第7天,治疗组患者创面疼痛和肉芽组织水肿积分(0.56±0.31、0.87±0.22)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3±0.43、1.23±0.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23.0±5.3)d,明显短于对照组(30.1±6.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痊愈率为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创面运用三黄痔疮膏换药能有效减轻术后疼痛及水肿,促进术后创面愈合,缩短创面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外切内套内注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回顾2012年3~9月我科采用外切内套内注术(80例,治疗组)或外剥内扎术(70例,对照组)治疗的混合痔患者疗效,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且术后疼痛、出血、肛缘水肿、排尿困难、皮赘残留等并发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混合痔外切内套内注术治疗混合痔疗效肯定,且术后疼痛、出血、肛缘水肿、排尿困难、皮赘残留等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悬吊加消痔灵注射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我们将98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治疗组采用悬吊加消痔灵注射,对照组采用外切内扎术。术后观察创面愈合情况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均治愈。治疗组术后无需住院,并发症少,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悬吊加消痔灵注射是治疗混合痔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选择性痔上粘膜切除术联合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8月到2018年8月科室收治的72例混合痔患者展开研究;将其中38例接受选择性痔上粘膜切除术联合外剥内扎术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另34例接受单纯外剥内扎术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统计,观察组痊愈37例、显效1例,治疗有效率100.00%,对照组痊愈30例、显效4例,治疗有效率100.00%,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疼痛、水肿、尿潴留率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各项数据组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性痔上粘膜切除术联合外剥内扎术与单纯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疗效相当,但前者可有效控制患者术后伤口疼痛、水肿、尿潴留的发生率,并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8.
为观察内痔套扎联合外痔切除术治疗混合痔的疗效,将混合痔患者64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内痔套扎术联合外痔切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外剥内扎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创面愈合时间、术后疼痛、出血、水肿情况。结果显示,治疗组在手术时间、创面愈合时间、术后疼痛、出血、水肿方面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内痔套扎联合外痔切除术治疗混合痔的疗效优于传统外剥内扎术。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治疗急性嵌顿环状混合痔的理想术式,将急性嵌顿环状混合痔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加外痔剥离切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外切内扎术治疗,并对两组手术治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全部治愈,均无复发,但PPH结合外痔剥离切除术在创面愈合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及术后疼痛、水肿、肛门狭窄等方面明显优于外切内扎术(P〈0.01)。结果表明,该术式治疗急性嵌顿环状混合痔疗效确切,具有疗程短,痛苦少,术后无肛门畸形、狭窄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照观察RPH联合外痔切除术治疗Ⅱ~Ⅳ期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8例Ⅱ~Ⅳ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9例,治疗组采用RPH和联合外痔切除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外剥切内扎术,观察两组治愈率、手术时间、术后疼痛评分、创面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疼痛评分、创面愈合时间、治愈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在手术时间、并发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PH联合外痔切除术较传统外切内扎术具有痛苦小、愈合时间短、治愈率高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