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李真  盛莉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5):763-764
目的 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亲属的心理状况及通过心理干预对亲属心理健康的效果.方法 对首发患者亲属在入院时和心理干预后进行问卷调查,通过症状自评量表(SCL-90)各因子评分和国内常模比较,了解患者亲属心理状况和心理干预效果.结果 患者亲属在抑郁、焦虑、恐怖等方面的因子评分高于国内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干预后患者亲属SCL-90各因子评分均有下降,其中抑郁、焦虑、恐怖因子评分同干预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亲属心理健康程度较低,通过心理干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
闫芳  闻钰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1):1649-1650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采取心理行为干预的有效性.方法:将68例行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治疗与护理;对照组在护理常规的基础上接受一般心理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心理行为干预.主要包括:心理评估、知识了解、情绪疗法、社会支持系统,介入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抑郁、焦虑及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冠心病介入治疗手术前后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心理行为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焦虑、抑郁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1),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心理行为干预提高了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的认知能力,改善其不良行为,缓解其抑郁、焦虑的心理状态,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保证了介入手术顺利进行,促进了患者的心身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男性强制戒毒人员自我概念、戒毒动机与复吸倾向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戒毒动机量表"与"复吸倾向问卷"对378名成年男性强戒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并通过共同方法偏差、Pearson相关系数及Bootstrap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自我概念与戒毒动机呈显著正相关(r=0.179,P<0.01),戒毒动机与复吸倾向呈显著负相关(r=-0.361,P<0.01),自我概念与复吸倾向呈显著负相关(r=-0.302,P<0.01);(2)戒毒动机在自我概念与复吸倾向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值为-0.06,占总效应的18.28%)。结论:针对男性强戒人员,应重视自我概念评估,通过适当的心理干预手段,提高自我心理结构中自我概念水平与戒毒动机,以降低复吸倾向。  相似文献   

4.
心理干预对自残性断指再植术患者心理支持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自残性断指再植术患者的心理特点及其心理干预.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97例自残性断指再植住院患者心理进行测评,对心理障碍患者进行心理干预.结果:术前测SAS标准分为(54.32±8.36)分、SDS标准分为(47.23±5.68)分,均显著高于常模(P<0.01),心理护理干预1周后测SAS标准分为(43.78±6.90)分、SDS标准分为(41.36±4.65),与首测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自残性断指再植术后经心理护理干预,能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有助于预防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发生和促进再植指的顺利成活.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恶性肿瘤患者及亲属的心理健康,探讨心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9月-2014年10月在本社区建立家庭病床的恶性肿瘤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对照组40例,试验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和亲属进行心理干预治疗.在心理干预前、干预4周、8周、12周后,分别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患者进行评分,观蔡不同治疗时间两组肿瘤患者HAMA、HAMD评分的变化,分析不同治疗时间上心理干预对恶性肿瘤患者的作用.结果:与干预前相比,试验组患者心理干预后HAMA、HAMD评分较干预前降低(P<0.05),并随着干预时间的延长下降趋势逐渐显著(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恶性肿瘤患者和亲属共同心理干预治疗有利于改善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6.
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亲属焦虑发生率调查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亲属焦虑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和护理对策.方法 采用Zung 焦虑自评量表对 200 例确认并了解病情的患者亲属及 200 例健康人群进行调查.结果 患者亲属(受试组)有明显焦虑,其发生率为 31.82% 明显高于健康人群(对照组,P<0.01).结论 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亲属较健康人有明显的焦虑等心理健康问题,在对患者治疗的同时不应忽视亲属的心理指导和疏导.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酒依赖患者亲属的心理状况,并探讨心理干预对其的影响。方法:对60例酒依赖患者亲属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并对其进行12周的心理干预,心理状况评估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测评,并与国内常模比较。结果:心理干预前酒依赖患者亲属SCL-90评分均显著高于国内常模,其中,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因子与国内常模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干预12周后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因子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干预12周后各因子分与国内常模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酒依赖患者亲属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给与有计划性的心理干预能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强制戒毒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上海地区417例海洛因依赖强制戒毒人员进行测评。结果:强制戒毒人员的各项因子及总分、总均分显著高于常模(P<0.01)。在417例海洛因依赖强制戒毒人员中男女SCL-90测评中除阳性项目均分差异显著外(0.01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家庭照料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采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医学应对问卷和一般情况问卷,对愿意接受心理健康测评和护理干预、透析超过3年的20例长期血液透析患者的125名亲属进行心理危机干预调查.结果 干预前2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125名亲属的SCL-90测评显示:10个因子中,人际敏感、抑郁、焦虑、躯体化、强迫5项因子分高于常模(P<0.01).通过心理危机干预后,此五项因子分均明显下降(P<0.05或P>0.05).结论 运用心理危机干预.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亲属的负性认知和不良情绪,转变他们消极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甲状腺癌根治术患者的效果.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只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结果:干预组患者焦虑,恐怖心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护理工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心理十预能有效减轻甲状腺癌根治术患者的焦虑、恐怖心理,护理工作满意度提高.  相似文献   

11.
海洛因依赖者家属的生活质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估海洛因依赖者家属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应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对100例海洛因成瘾者家属进行测评,以100名某社区正常人群生活质量为对照。结果··:海洛因依赖者家属生活质量总分,尤其是心理和社会功能两个维度分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海洛因依赖时间长、家庭中有多个成瘾者、既往有劳教史的家属生活质量较差,海洛因依赖者的配偶及父母生活质量较差。结论··:海洛因成瘾影响其家属的生活质量,有必要进行社会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12.
复吸预防的综合干预措施对吸毒患者焦虑症状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促进吸毒者戒毒后的身心康复,减缓吸毒者的焦虑症状,提高操守率、延长操守时间.方法:对干预组实施一个月的综合干预,内容包括:讲授与讨论毒品的有关知识、成功防复吸的要素、自我暗示和自我激励、心理脱敏和集体讨论等.干预前后分别对干预组和对照组进行焦虑症状调查.结果:干预前后干预组SAS平均得分差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220,<0.05).结论:该综合干预方案能够有效降低吸毒者的焦虑症状,加速脱毒病人的身心康复,对预防脱毒后复吸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丁丙诺啡舌下含片与美沙酮用于海洛因依赖者稽延期治疗的价值。方法对完成脱毒治疗患者,依先后次序交叉纳入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给予丁丙诺啡舌下含片和美沙酮治疗6个月,观察操守时间,并于人组前后做焦虑量表评分。结果丁丙诺啡舌下含片组比美沙酮组的操守时间长(P〈0.01),焦虑评分低(P〈0.05)。结论丁丙诺啡舌下含片于海洛因依赖门诊稽延期治疗能更好地缓解焦虑情绪并延长操守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考察意象对话心理咨询与治疗技术对于男性劳教戒毒人员的心理干预效果。方法:对28名男性劳教戒毒者进行意象对话心理治疗,并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以及自制吸毒者主观态度调查问卷对其进行前、后测试。结果:被试者接受意象对话治疗前和治疗后的SCL-90症状自评量表测试总分和总症状指数明显下降,其中阳性症状痛苦水平的均分、躯体化、偏执3个因子的痛苦水平上P<0.01;Beck抑郁量表前后测试结果显示,被试者在接受治疗前的积分明显高于接受治疗后,P<0.01;在自制吸毒者主观态度问卷的前后调查中也具有明显良性变化。结论:意象对话咨询与治疗技术能够有效提高男性劳教戒毒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增强戒毒自信心。  相似文献   

15.
目的:考察意象对话心理咨询与治疗技术对于女性劳教戒毒人员的心理干预效果。方法:对25名女性劳教戒毒者进行意象对话心理治疗,并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以及自制吸毒者主观态度调查问卷对其进行前、后测试,结果:被试者在接受意象对话治疗前和治疗后的SCL-90症状自评量表测试总分和总症状指数明显下降,各因子分数均有所下降,在抑郁、敌对等8个因子的痛苦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自制吸毒者主观态度问卷的前后调查中也具有明显的变化。结论:意象对话咨询与治疗技术能够有效提高女性复吸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增强戒毒自信心,有助于防复吸。  相似文献   

16.
Neuropsychological performance in opiate addicts after rapid detoxification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Neuropsychological performance before and after a rapid (1 week) detoxification treatment, was studied in heroin addicts. Ninety-three opioid dependents (DSM-III) were evaluated with a brief test battery assessing attention, memory and verbal fluency performance prior to their admission to a Detoxification Unit.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noted between the addicts' performance and a group of 30 comparable normals, whose intellectual ability was similar. At re-evaluation addicts showed improvement in most measures, including general clinical status. Moreover, no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sample of detoxificated addicts and controls on measures of neuropsychological performance were then detected. No relationship was found between psychopathological symptoms and neuropsychological functioning after the pharmacological detoxification of addicts. The length of addiction or drug consumption were not predictive of neuropsychological impairment in the present sample of heroin addicts.  相似文献   

17.
海洛因依赖者防御方式调查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了解海洛因依赖者的心理防御特点。方法··:采用防御方式问卷(DSQ)对127例强制戒毒的海洛因依赖者进行测评 ,并与60例正常人对照。结果··:海洛因依赖者的不成熟型防御机制和中间型防御机制均分高于正常人 ,而成熟型防御机制均分低于正常人 (P<0.05,P<0.01) ;女性海洛因依赖者的不成熟型和中间型防御机制均分又高于男性海洛因依赖者 (P<0.05,P<0.01)。结论··:海洛因依赖者的心理防御机制存在缺陷 ,且女性较男性更为明显 ,提示在戒毒的同时 ,应指导他们掌握并采用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 ,以增强抵抗毒品 ,坚持操守的决心和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女性吸毒者对海洛因或苯丙胺类毒品选择的相关因素.方法:从我中心2003年8月-2004年8月收治的454例女性吸毒者中随机抽取海洛因和苯丙胺类滥用者各75例分为两组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两组比较,吸毒前年龄、婚姻、职业、用药动机、交友、毒品来源、滥用场所、家庭结构、经济状况及成员关系、烟酒药物滥用及相关因素方面,均有明显差异(P<0.05或P<0.01).结论:二级预防中,家庭、社会、个人多方面的协调合作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9.
对吸毒原因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目的:为了进一步了解吸毒的原因,探讨防止吸毒的措施,加强吸毒的一级预防.方法:作者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调查324名吸毒者.结果:毒品黑市和高危地点的存在,致瘾性强的药物被滥用、误用是导致吸毒的社会因素.家庭教育的失败和家庭成员之间的不良关系增加了子女走上吸毒之路的可能性;稳定的婚姻对吸毒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受教育程度与是否容易染上吸毒有一定的相关性;工作流动性越大,该人群的吸毒者越多;逞强心理和好奇心是导致吸毒的重要心理因素;被调查者第一次吸毒、毒品的来源、复吸都与个人交往情况有极其密切的关系;吸毒者的辨别能力与意志力不强.结论:建议加大对种毒、贩毒的打击,对已发现的吸毒人员进行有效的强制戒毒;加强对高危人群、高危地点的干预;加强心理教育;加强家庭的建设等.  相似文献   

20.
本文观察了300例海洛因依赖者的血常规,结果表明观察组血红蛋白、红细胞低于正常对照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这与滥用者营养不良有关;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高于对照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滥用者吸食或注射污染的毒品,并存皮肤和全身感染性疾病,或海洛因引起严重的戒断症状都可能导致白细胞总数升高;观察组淋巴细胞低于对照组平均水平,差异非常显著(P<0.01),这可能从一个侧面提示,长期滥用海洛因细胞免疫功能受累。建议:对自愿戒毒者住院治疗中,应注意寻找感染病灶,常规做性病检查,有针对性的抗感染治疗,合理使用免疫增强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