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软骨发育不全家系FGFR3基因突变分析与产前基因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茜  张渝  李晶  吴青  杨元 《临床儿科杂志》2008,26(7):597-600
目的 通过对一个软骨发育不全(achondroplasia,ACH)家系成员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 3,FGFR3)基因突变的靶向检测与产前基因诊断,以达到优生的目的.方法 应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技术(denaturing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DHPLC),PCR产物限制性片段多态分析(PCR-restrict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与PCR产物直接测序的方法,对ACH家系中4个表型正常个体、2个ACH患者与胎儿的FGFR3基因第10外显子中可导致G380R与G375C改变的3个热点突变进行检测.结果 ACH家系中患者均为G1138A突变杂合子,而表型正常者与胎儿在该位点为GG纯合子.胎儿娩出后脐血基因分析结果与产前检查一致,且随后1年中生长发育正常.结论 软骨发育不全是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随着致病基因FGFR3的定位克隆,该病的临床基因检测与产前基因诊断成为可能,但仍需完善中国人ACH基因突变谱,以不断提高对该病的分子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X连锁少汗型外胚层发育不良家系的基因变异及遗传咨询。方法采用二代测序法查找先证者致病基因及其突变位点,Sanger测序验证。根据基因诊断结果对先证者母亲第2胎进行产前分子诊断。结果先证者男性,出生10天,因发热、特殊面容就诊。经基因检测发现EDA基因c.682_683delCCinsA杂合突变,母亲具有相同突变。第2胎经羊水穿刺,基因检测未发生以上突变。结论基因检测有助于明确少汗型外胚层发育不良家系患儿的遗传病因,在此基础上可对患儿家系进行遗传咨询和产前基因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一个Wiskott-Aldrich综合征家系进行调查,并对候选突变基因WASP进行分析,探讨该病临床特点和发病机制。方法一例3代人Wiskott-Aldrich 综合征家系,调查家系14名成员病史,采集外周血样并提取DNA,采用PCR扩增、DNA直接测序技术进行WASP基因突变分析。结果 PCR-DNA直接测序证实先证者WASP基因2号外显子291号碱基G/A突变,导致该基因第86号氨基酸由精氨酸(R)变为组氨酸(H),即WASP基因R86 H错义突变。家系中患者检出与先证者相同的突变,患者母亲均为突变携带者。结论 Wiskott-Aldrich综合征是X连锁隐性遗传病,X连锁血小板减少症是Wiskott-Aldrich综合征的一种轻型表现,WASP基因突变是该病的分子学发病机制。本研究发现的R86H突变是Wiskott-Aldrich综合征的热点突变位点。Wiskott-Aldrich综合征临床上缺乏特征性诊断依据,对该病认识的提高和基因诊断有助于早期识别和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苯丙氨酸羟化酶(PAH)基因内(TCTA)n多态性连锁分析进行经典型苯丙酮尿症(PKU)的基因诊断和产前诊断。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PCRAmpFLP)方法,分析云南省13个家系苯丙氨酸羟化酶(PAH)基因内(TCTA)n多态性。结果在13个家系中检测到224~252bp的8种等位片段,其PIC为0.698,杂合频率是51%。可诊断率为100%和50%的家系各6个,1个家系因双亲带型为纯合型而未能诊断,可诊断率为69%。完成1例产前基因诊断和2例回顾性的基因诊断。结论(TCTA)n的PCRAmpFLP分析可作为经典型PKU基因诊断和产前诊断的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X-连锁迟发性脊椎骨骺发育不良的基因诊断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Wang HL  Gao C  Luo Q  Sheng GY  Zhou JH  Gao TZ  Peng S  Lu JP 《中华儿科杂志》2003,41(4):256-259,T001,T003
目的 探讨应用连锁分析和基因测序方法对X-连锁迟发性脊椎骨骺发育不良(Xinked spondylepiphyseal dysplasia tarda,SEDL)进行基因诊断的可行性。方法 利用与SEDL基因毗邻的微卫星遗传标记DXSl6多态性对一个SEDL大家系的21名成员进行连锁分析,确定与该家系SEDL致病基因连锁的DXSl6等位基因型,对家系中的年轻女性和年幼男性进行基因诊断。为探讨连锁分析诊断的准确性,随后对SEDL基因编码外显子3—6进行PCR扩增产物双向直接测序以确定导致该家系发病的SEDL基因突变型,通过检测致病基因对待诊对象进行直接诊断。结果 21名家系成员的连锁分析结果显示与致病基因连锁的DXSl6是D2等位基因,6位待诊对象中IVt4、IVl9、IV21、V7各有一个DXSl6D2等位基因,表明她们是携带者;而IV23和V4不具有与致病基因连锁的DXSl6等位基因,表明她(他)们是正常人。对21名成员的DNA测序证实该家系的致病突变是首次发现的SEDL基因第2内含子剪接受体处IVS2-2A→C突变。待诊对象IVl4、IVl9、IV21、V7携带该突变,IV23和V4基因型正常。基因测序和连锁分析的诊断结果完全一致。结论 连锁分析用于SEDL基因诊断简便、快速、花费少、与基因测序方法一样准确,解决了长期以来SEDL症状前患者和潜在女性携带者无法诊断的难题,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脊髓性肌萎缩的基因诊断和产前基因诊断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中国人脊髓性肌萎缩(SMA)基因诊断和产前基因诊断的可行性。方法应用复合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PCR-RFLP)方法对31例SMA患儿进行神经元存活基因(SMN)第7外显子缺失分析,并对2例有SMA阳性家族史的家系进行了产前基因诊断。结果96.8%(30/31)SMA患儿携有SMN基因第7外显子缺失。2例产前基因诊断的病例均无SMN基因第7外显子缺失。结论SMN基因缺失检测技术可用于SMA患儿的基因诊断和产前基因诊断。  相似文献   

7.
X连锁显性遗传Alport综合征的产前基因诊断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Alport综合征(As)是最常见的遗传性肾脏疾病,预后较差,无特异有效的治疗。x连锁显性(XLAS)是其主要遗传方式,因COL4A5基因突变或COL4A5和COL4A6两个基因突变所致。通过对两个XLAS家系进行遗传咨询和基因诊断,并对其中一个家系实施产前基因诊断,探讨AS产前基因诊断的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两个XLAS家系进行详细的遗传咨询后,采用巢式PCR扩增外周血淋巴细胞COL4A5 mRNA的整个编码区序列筛查两个家系的基因突变,然后扩增COMA5相应的外显子从基因组DNA水平进一步证实突变。产前基因诊断通过羊水细胞cDNA和DNA两个水平来检测胎儿突变情况,通过PCR扩增Y染色体性别决定基因SRY联合核型分析检测胎儿性别,通过三个x染色体微卫星标记(AR、DXS6797和DXS6807)连锁分析除外羊水中母体细胞污染的可能。结果突变筛查显示家系一为新发突变,先证者COL4A5第2696~2705位缺失GTATGATGGG共10个碱基,但母亲外周血基因组DNA不携带该缺失突变,通过遗传咨询,该家系未进行羊水穿刺和产前基因诊断。家系二COL4A5基因第4271位G被A取代,1424位G〉E,家系其他患者包括孕母均携带该突变。对家系二孕母进行了羊水穿刺和产前基因诊断。羊水细胞cDNA和DNA水平检测均显示胎儿无突变,PCR扩增SRY基因和羊水细胞核型分析均显示胎儿为男性。连锁分析显示羊水细胞中无母体细胞污染,且间接提示胎儿从母体遗传了携带正常COL4A5等位基因的x染色体。结论基于外周血淋巴细胞cDNA水平的COL4A5基因突变检测技术可快速用于XLAS产前基因诊断时家系基因突变筛查,有利于客观进行遗传咨询;产前基因诊断时联合eDNA和DNA两个水平检测胎儿基因突变情况更准确可信,PCR扩增SRY基因可以快速鉴定胎儿性别,x染色体微卫星标记连锁分析不但可以排除羊水中母体细胞污染,而且可以间接证明胎儿是否携带致病等位基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SYBR-Green I实时荧光PCR(SYBR-PCR)结合融解曲线分析(D.C)技术进行α-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α-地贫)基因诊断的价值.方法 对22个家系中的37份样品采用4管SYBR-PCR结合D.C进行--SEA、-a3.7、-α4.2及非缺失型(αα)4个等位基因型的检测,进而作出基因诊断.同时运用单管多重PCR(mPCR)结合凝胶电泳技术进行基因检测加以对照确认.结果 22个家系中6个家系检出有--SEA或-α3.7携带者,其中东南亚型缺失携带者(--SEA/αα)7例,右侧缺失携带者(-α3.7/αα)3例,东南亚型缺失与右侧缺失双重杂合子(--SEA/-α3.7)1例.2例为胎儿产前诊断.其中1例为Bart's水肿胎儿(--SEA/--SEA),另1例为东南亚型缺失携带者(--SEA/αα).用mPCR凝胶电泳技术得出的基因诊断结果与上述结果一致.结论 SYBR-PCR结合D.C技术在α-地贫的基因诊断、携带者检出及产前诊断方面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SYBR-GreenⅠ实时荧光PCR(SYBR-PCR)结合融解曲线分析(D.C)技术进行α-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α-地贫)基因诊断的价值。方法对22个家系中的37份样品采用4管SYBR-PCR结合D.C进行--^SEA、-α^3.7,-α^4.2及非缺失型(αα)4个等位基因型的检测,进而作出基因诊断。同时运用单管多重PCR(mPCR)结合凝胶电泳技术进行基因检测加以对照确认。结果22个家系中6个家系检出有--^SEA或-α^3.7携带者,其中东南亚型缺失携带者(--^SEA/αα)7例,右侧缺失携带者(-α^3.7/αα)3例,东南亚型缺失与右侧缺失双重杂合子(--SEA/-α3.7)1例。2例为胎儿产前诊断。其中1例为Bart′s水肿胎儿(--^SEA/--^SEA),另1例为东南亚型缺失携带者(--^SEA/αα)。用mPCR凝胶电泳技术得出的基因诊断结果与上述结果一致。结论SYBR-PCR结合D.C技术在α-地贫的基因诊断、携带者检出及产前诊断方面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儿童期脊肌萎缩症的基因诊断及产前基因诊断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建立脊肌萎缩症(SMA)产前诊断方法,应用3个与SMA基因紧密连锁的CA重复序列位点JK53CA1/2、5DS637、CATT1,对18个SMA家系进行了连锁分析;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型多态性(PCR-SSCP)分析,对37例SMA患儿作了SMA基因缺失的检测;并作2例SMA产前诊断。结果:18个家系通过JK53CA1/2位点诊断12个(可诊断率66.7%),通过5DS637位点诊断14个(7.8%),10个SMA家系通过CATT1位点诊断9.5个(95.0%);37例患儿中32例(86.5%)有端粒侧exon7的纯合性缺失;2例接受产前诊断者,1例胎儿患病,1例胎儿为正常。结论:应用SMA基因旁侧CA重复序列联合PCR-SSCP检测进行SMA基因诊断和产前诊断简便、准确、可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应用苯丙氨酸羟化酶(PAH)基因内(TCTA)n多态性连锁分析进行经典型苯丙酮尿症(PKU)的基因诊断和产前诊断。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PCR-Amp-FLP)方法,分析云南省13个家系苯丙氨酸羟化酶(PAH)基因内(TCTA)n多态性。结果 在13个家系中检测到224-252bp的8种等位片段,其PIC为0.698,杂合频率是51%。可诊断率为100%和50%的家系各  相似文献   

12.
脊髓性肌萎缩症的基因诊断和SMN基因定量分析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脊髓性肌萎缩症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对称性肢体近端和躯干肌肉无力、萎缩.其致病基因定位于5q13,共有四个候选基因,其中SMN基因为致病基因,其他三个基因是修饰基因.基因诊断是目前比较可靠且运用较多的辅助检查方法.SMN基因定量分析可以作为预测疾病严重程度的指标以及基因诊断和检测携带者的补充.该文对四个候选基因的结构和功能、基因诊断及SMN基因定量分析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合性描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1例Bartter综合征的家系进行相关致病基因突变分析和产前诊断。方法应用高通量捕获测序技术、PCR-Sanger测序法从基因组水平对先证者进行Bartter综合征相关致病基因的检测及家系分析;明确遗传学病因后进一步对已妊娠5个月的先证者母亲抽取羊水进行产前诊断。结果先证者编码氯通道蛋白CLC-Kb的CLCNKB基因存在c.88CT(p.Arg30*)和c.968+2TA复合杂合突变,其中c.88CT(p.Arg30*)为已报道的致病突变,c.968+2TA为新突变。家系分析显示这两个突变分别源自其母亲和父亲。产前诊断结果显示胎儿未遗传其父母的突变,为两个位点均正常的健康个体,随诊显示出生的婴儿健康,证实了基因诊断及产前诊断的准确性。结论 CLCNKB基因的复合杂合突变c.88CT(p.Arg30*)和c.968+2TA为先证者的病因,产前诊断可以预防该家系Bartter综合征的再发风险。  相似文献   

14.
遗传性肾病综合征指由于肾小球滤过屏障组成蛋白的编码基因或其他相关基因突变所致的肾病综合征,临床绝大多数表现为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匕速发展,多个与遗传性肾病综合征有关的基因被克隆、定位,这使得对多种遗传性肾病综合征进行基因诊断成为可能.而随着对遗传性肾脏疾病认识的深入和基因诊断技术的广泛开展,对此类疾病患者及家系成员提供遗传咨询也越来越有必要性,包括产前基因诊断.  相似文献   

15.
990434用PCR一STR、ASPCR、PCR一SSCP技术对RKU患者进行产前基因诊断/郑梅玲…//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一1997,14(6).一354~357 16例研究结果表明:能进行准确产前基因诊断者占62.5%,能进行50%排除诊断的家系占37.5%,1例风险胎儿的产前基因诊断和另一家系生后15天婴儿的症前诊断获得成功。多重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对苯丙氨酸经化酶基因两种最常见的突变点分析结果为:Arg,‘3Glu检出率为19%,Arg4‘3pvo检出率为12%;应用聚合酶链反应一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不仅检出3例已知的基因突变,还发现2例可能为新的基因突变,诊断率达40写…  相似文献   

16.
遗传病的基因诊断自Kan和Dozy于1976年应用分子杂交技术产前诊断胎儿水肿综合征(即Hb Barts′,一种缺失4个α珠蛋白基因的α-地中海贫血)以来,重组DNA技术即渗入医学遗传学领域。10余年来发展迅速,从基因水平诊断的遗传病日益增多,过去较多见但不大了解的病种也有所认识,例如Duchenne肌营养不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索一种更简便,更特异的方法,用于血友病甲的基因诊断及其家系的遗传咨询。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双链异源泳动分析(HMA)对我国10个血友病甲患儿及其家系成员中FⅧ基因内13内含子二核苷酸重复序列(CA)n多态性和等位基因进行分析。结果 10个家系中,男性20例,女性10例,共40条X染色体,经PCR扩增、琼脂糖溻泳均可显示出140-150bpDNA条带,男性呈现单一的DNA条带,女性则根据等位基因的不同,出现两条DNA条带(杂合子)或者一条DNA条带(纯合了)。结论 二核苷酸重复序列广泛分布于中国人群FⅧ基因中,重复序列的多态性作为第二代遗传标志,结合等位基因分析和HMA杂交电泳泳动分析,可明确鉴别出血友病甲基因的携带者,可用于血友病甲的基因诊断和遗传咨询。  相似文献   

18.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21,23(6):657-658
近期,湖北省武汉儿童医院从事遗传病分子诊断的赵培伟老师对本刊发表的《GLDC基因复合杂合突变致非经典型非酮性高甘氨酸血症家系的临床和遗传学分析》一文(2017年第19卷第10期1087-1091页)提出问题。非酮性高甘氨酸血症是由甘氨酸裂解系统缺陷引起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非经典型表现复杂多样,诊断较为困难。该文报道一个家系中一对兄妹因GLDC基因复合杂合突变所致的非经典型非酮性高甘氨酸血症,并将相关突变转染到H293T细胞后进行蛋白表达和酶活性测定。赵老师主要对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提出疑问,经编辑部及时与作者联系与沟通,作者认真核实并积极回复。现将作者回答和赵老师的反馈摘发,以助于广大读者对该文的进一步理解。  相似文献   

19.
目前常用基因panel和全外显子组测序(whole exome sequencing)检测孟德尔遗传病,但DNA测序诊断率仅35%~50%。近年来,转录组测序(RNA sequencing)这一技术不断发展,不仅具有检测新致病变异、分析等位基因特异性表达等优势,有望促进了解疾病基因型与表型的关系,还可与基因组测序优势互补,拓展孟德尔遗传病传统的基因组的诊断手段,有望成为诊断孟德尔遗传病的常规工具。该文对转录组测序在孟德尔遗传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脊髓性肌萎缩症(SMA)的早期诊断提供基因学特征和可靠的辅助检测手段。方法 用PCR-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和PCR-限制性酶切分析法对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神经科门诊的30个SMA家系和50名入托查体正常儿童运动神经元存活基因(SMN)的第7和8外显子进行缺失检测。结果 SMN基因外显子7和8缺失检测结果:在30例SMA患儿中,22例(73.3%,22/30)同时缺失SMN1基因外显子7和外显子8,4例(13.3%,4/30)显示单纯SMN1基因外显子7纯合缺失,4例(13.3%,4/30)SMN1基因外显子7或8均未见缺失,未见单纯SMN1基因外显子8纯合缺失。1例SMAⅠ型患儿父亲为SMN1基因外显子7和8的纯合缺失。1名正常儿童有SMN2基因外显子7和8的纯合缺失。经过PCR 限制性酶切法检测不伴有缺失的2例SMA Ⅲ型患儿及其家系SMN1基因外显子8 SSCP电泳图中出现了异常条带。结论 PCR-限制性酶切和PCR-SSCP分析法对SMN1基因外显子7和8缺失进行检测是诊断SMA的有效辅助手段,两者联合应用可以相互验证、互为补充;SMN1基因外显子7或8的缺失检测对SMA进行基因诊断是一种简便、特异的诊断方法,并且由于其为一种无创性检查,易被家长接受,是SMA临床症状前诊断、鉴别诊断和临床确诊的重要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