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目的:分析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降低PIVAS(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排药差错的效果。方法:将本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PIVAS作为对照组(实施传统管理),2017年3月—2018年3月PIVAS作为研究组(PDCA循环管理),对比两组排药差错发生率、管理质量评分、护士工作能力。结果:研究组排药差错发生率显著比对照组低(P <0.05)。研究组管理质量评分、护士工作能力评分显著比对照组高(P <0.05)。结论:PDCA循环管理模式可有效降低PIVAS排药差错发生率,提高工作质量,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目视管理在基层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南朗医院2017年5月1日-2018年4月30日内、外、妇、儿科四个科室的医务人员共80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对照试验进行分组,每组各40名。对照组医务人员实施传统方法管理,观察组医务人员应用目视管理法进行管理。研究期间抽取符合标准的患者100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50例。将两组医务人员的手卫生知识掌握情况、洗手依从性情况、手卫生合格率以及患者医源性感染发生率、患者对医务人员满意度进行比对,并统计科室洗手液和速干手消毒液的使用数量。结果:观察组医务人员经过管理后手卫生知识掌握合格率分别为洗手步骤(92.50%)、洗手时间(100%)、洗手次数(92.50%)、洗手范围(95.00%)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7.813、10.141、6.646、7.440,P=0.005、0.001、0.010、0.006)。观察组医务人员洗手依从性分别为接触患者前后(97.50%、100%)、无菌清洁操作前后(97.50%、100%)、接触患者体液或污染物后(95.00%、97.50%)、接触患者周围环境或物品后(97.50%)、处理药物及配餐前(100%),手卫生合格率为92.50%,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个科室中洗手液和速干手消毒液的使用数量最多的为儿科,且管理后的使用数量多于管理前。观察组患者的医源性感染发生率为0低于对照组1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527,P=0.006);患者总满意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7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306,P=0.004)。结论:目视管理应用在基层医院医务人员中可促进其手卫生知识掌握合格率的提高,进而可提高医务人员的洗手依从率和手卫生合格率,减少患者医源性感染的发生,有助于患者对医务人员满意度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龚琴  江婷 《中国现代医生》2022,60(11):163-166
目的:探讨基于前馈控制的戴明循环(PDCA)法在降低消毒供应室院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按照时间顺序将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相关医院感染前馈控制管理实施前和实施后的病例各180例手术患者、30名医护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将2019年1-12月实施常规医院感染控制作为对照组,于2020年1-10月实施基于前馈控制的PDCA循环管理作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消毒供应中心消毒管理情况,包括手术器械消毒合格率、职业暴露率、环境微生物检测合格率、医护人员手部卫生检测合格率以及消毒物品丢失率;比较两组患者院内感染发生情况比较,包括伤口感染、导管相关性感染、血流相关性感染、肺部感染等发生情况;采用科室自制问卷调查表,从安全管理、护理质量、环境控制对手术室消毒供应中心人员的业务能力进行调查。结果:实施PDCA管理后供应室工作人员的手卫生合格率、检测环境微生物合格率、手术器械消毒合格率分别为96.67%、100.00%、100.00%均高于实施前80.00%、86.67%、86.67%,职业暴露发生率、消毒物品丢失率均为0,低于实施前13.33%、1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总感染发生率为5.56%,明显低于实施前的2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PDCA管理后供应室工作人员的安全管理、护理质量、环境控制评分均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基于前馈控制的PDCA循环管理,可有效减少手术室消毒供应中心各类感染风险事件的发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及工作效率,保证患者的就医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应用计划-实施-检查-处理(PDCA)循环管理对感染科手卫生执行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感染科医务人员29名为研究对象,于2015年1月开始实施PDCA循环管理,比较实施前后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依从性、手卫生知识考试及手卫生合格率情况.结果 PDCA循环管理实施后,感染科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前、接触患者后、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及无菌操作前、体液暴露后洗手率分别为89.00%、93.00%、60.50%、84.00%、96.00%,均较实施前的77.00%、81.00%、44.50%、65.00%及89.00%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卫生知识考试及手卫生合格率分别为(91.21±12.14)分及96.55%,均较实施前的(82.38±10.25)分和75.86%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感染科应用PDCA循环管理可以加强医务人员对手卫生相关知识的认识,有效提高手卫生的依从性,从而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PDCA循环管理在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医务人员45名,于2019年6月开展手卫生PDCA循环管理,比较管理前后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正确率、手卫生细菌学检测合格率及手卫生知识知晓率。结果:管理后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正确率,手卫生细菌学检测合格率,以及手卫生概念、洗手指征、自我防护知识知晓率均高于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循环管理可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规范手卫生操作,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知识知晓率和细菌学检测合格率,有助于医院感染的预防。  相似文献   

6.
李琳 《基层医学论坛》2023,(10):104-106+113
目的 分析医院静配中心药品信息化管理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赣州市人民医院未开展静配中心药品信息化管理的19名药剂师和256份用药处方作为对照组,2019年2月—2020年10月开展静配中心药品信息化管理的22名药剂师和283份用药处方作为试验组,对比2组使用环节差错发生率、医嘱差错发生率、医嘱合格率、工作人员满意度情况。结果 试验组使用环节差错发生率4.95%(14/283),较对照组的17.19%(44/256)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医嘱差错发生率3.89%(11/283),较对照组的19.92%(51/256)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医嘱合格率95.05%(269/283),较对照组的87.11%(223/256)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工作人员满意度为95.45%(21/22),与对照组的84.21%(16/19)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院静配中心药品信息化管理可提高用药安全与药品管理水平,采用规范化、系统化的方式,可降低使用环节差错与医嘱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供应室全程质量管理预防医院感染的效果。方法:选取如皋市第三人民医院供应室5名工作人员为研究对象,2019年1-12月供应室实施常规管理,2020年1月-2021年12月实施全程质控管理,比较管理前后工作人员操作规范评分、去污区评分、检查包装区评分、无菌物品存放区评分、供应室消毒效果、医院感染率。结果:全程质控管理后,工作人员操作规范评分、去污区评分、检查包装区评分、无菌物品存放区评分均高于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程质控管理前后生物监测合格率、布维-狄克试验合格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程质控管理后,医院感染率低于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供应室的全程质量管理能够明显提高供应室工作人员的手卫生效果,提高各个环节的质控质量,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并探讨PDCA循环管理在门诊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规范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院门诊自2016年1月起针对门诊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状况开展PDCA循环管理,在开展PDCA循环管理后的2016年1-12月阶段内随机抽取75名门诊医务人员作为观察组,另在未开展PDCA循环管理而仅开展常规护理管理的2015年1-12月阶段内随机抽取75名门诊医务人员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手卫生知识知晓情况、手卫生依从性、手卫生规范操作率、手消毒合格率、卫生手消毒细菌菌落数目。结果:观察组医务人员在手清洗指征、手消毒指征、自我防护知识等手卫生知识方面的知晓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医务人员均对手卫生概念较为了解,其手卫生概念知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接触患者前、接触患者且摘除手套后、无菌操作前、液体暴露风险操作后、接触患者周围物品后的手卫生依从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医务人员的手卫生规范操作率、手消毒合格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医务人员卫生手消毒后的细菌菌落数目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门诊针对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开展PDCA循环管理,可有效规范门诊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操作,提高其手卫生依从性,有利于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皮淼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20):3812-3814
目的研究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存在的护理风险及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南阳市中心医院PIVAS差错量及输液总量,并对导致差错的因素进行分析,制定对应的防范措施。结果 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南阳市中心医院PIVAS共配制用药502 849次,出现差错次数为794次,发生率为0.14%。其中审方出错179次,贴签出错157次,药品摆放出错349次,停医嘱退药出错59次,成品药发放出错50次。通过PIVAS差错原因分析发现,工作年限≤2 a工作人员差错发生率高于>2 a工作人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近2 a有过培训经历的工作人员差错发生情况低于未经过培训的工作人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职称工作人员差错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VAS配制用药出现差错原因较多,与工作人员的工作年限和培训经历有关。制定合理有效的防治措施,有利于减少差错率的发生,保证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研究骨科器械的最佳清洗管理方案.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2年9月我院实施培训管理后所清洗的2530件骨科器械作为研究组器械,将2011年12月至2012年2月我院实施培训管理期间所租赁清洗的2500件骨科器械作为对照组器械,对比两组骨科器械的清洗质量.结果:研究组骨科手术器械的合格率为64.74%,对照组骨科手术器械的合格率为35.68%.与对照组骨科手术器械相比,研究组骨科手术器械的合格率更高,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植入器材相比,研究组植入器材的合格率更高,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骨科手术器械与植入器材的合格率相比较,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培训管理可显著增加骨科手术器械及植入器材的清洗管理工作质量,提升此类物品的清洗合格率.  相似文献   

11.
邓粮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155-157+161
目的 探讨PDCA 循环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7 年1 月~2019 年1 月我院住院患者、相应科室在职的护理人员及环境表面作为本次研究组对象,住院患者共300 例,护理人员共46 例,病房共100 间。本研究采用PDCA 循环行医院感染管理,实施前作为对照组,时间为2017 年11 月~2018 年5 月;实施及实施后作为研究组,时间为2018 年6 月~2019 年1 月。对比两组环境表面的清洁合格率清洁率、护理人员手卫生情况、患者感染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环境清洁率(97.0%)高于对照组(85.0%)(P<0.05),研究组手卫生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0.7%)低于对照组(2.0%)(P<0.05)。结论 在医院感染管理中应用PDCA 循环管理模式可提高病房环境的清洁率,提升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及手卫生等,降低患者各系统感染发生率,值得在医院中规范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PDCA管理循环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s,PIVAS)提高抗肿瘤药物配置质量中的应用效果,为提高抗肿瘤药物配置质量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8年3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静配中心药师人员及护理人员30名为研究对象,分为PDCA循环实施前(2016年2月-2017年2月)和PDCA循环实施后(2017年3月-2018年3月)2个时间段。PDCA循环实施前予以常规药物配置质量管理,PDCA循环实施后采用PDCA循环进行药物配置质量管理,对比2组间抗肿瘤药物配置不合理的发生率及配置不合理类型的分布情况。 结果 实施前抗肿瘤药物配置不合理率为0.88%,实施后为0.5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CA实施前后在溶剂选择、药物剂量、存在配伍禁忌、药物容器选择这4种类型的药物不合理配置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溶剂剂量配置不合理及药物存放条件不合理中,实施后所占比例均明显低于实施前,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将PDCA循环管理用于静脉配置中心效果理想,能降低静脉配置中心抗肿瘤药物配置不合理的发生几率,减少抗肿瘤药物溶剂剂量配置不合理及药物存放条件不合理的发生率,有利于提高抗肿瘤药物的配置质量,值得应用于静脉配置中心抗肿瘤药物配置质量管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供应室在消毒管理中应用全程质控管理的作用及其对医院感染控制的效果。 方法 2016年7月,衢州市中医医院供应室开始在消毒管理中推行全程质控管理。对实施全程质控管理前(2014年7月—2016年6月)供应室的清洁消毒灭菌物品共25 012件,实施后(2016年7月—2018年6月)供应室的清洁消毒灭菌物品共27 885件进行统计分析,对实施前、后供应室灭菌物品的合格率、医院感染率进行比较。 结果 实施全程质控管理前的物品消毒合格率为83.0%、灭菌合格率为86.0%、无菌包装合格率为86.0%、无菌发放合格率为85.0%,实施全程质控管理后的物品消毒合格率为97.5%、灭菌合格率为100.0%、无菌包装合格率为100.0%、无菌发放合格率为100.0%,实施后与实施前比较,物品消毒、灭菌、无菌包装、无菌发放的合格率均提高(χ2=3 269.004、4 181.060、4 181.060、4 502.324,均P<0.05)。实施全程质控管理后总的医院感染发生率(3.25%vs. 1.76%)降低(χ2=120.451,P<0.05);实施全程质控管理前、后手术部位/切口(1.57%vs. 0.27%)与呼吸系统(1.14%vs. 0.93%)的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55.925、5.956,均P<0.05)。 结论 供应室消毒管理中施行全程质控管理,提高了灭菌物品合格率,降低了医院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魏娟青  蒋美娜 《中华全科医学》2020,18(12):2125-2127
目的 对消毒供应中心实施强化质量监控及持续改进,分析其在消毒供应中心感染防控中的作用。 方法 于2018年8月在绍兴市第七人民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开展强化质量监控及持续改进活动,对比强化质量监控及持续改进活动实施前(2017年5月—2018年5月)、后(2018年8月—2019年8月)使用消毒供应中心发放的医疗器械诊疗的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及灭菌物品B-D实验合格率、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质量合格率及物品送达时间。 结果 实施后,使用消毒供应中心发放的医疗器械诊疗的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1%,低于实施前的2.6%,且B-D实验合格率为98.8%,高于实施前的95.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施后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质量合格率包括清洗质量、消毒灭菌、包装质量、回收、验收、分类及发放合格率均高于实施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施后常规物品及急需物品送达时间为(45.25±10.71)min、(9.64±1.17)min,均短于实施前的(51.26±10.33)min、(12.37±2.28)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强化质量监控及持续改进可有效提高消毒供应中心感染防控力度,提高供应室物品合格率,缩短物品送达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SBAR沟通模式在器官移植科危重患者床旁护理交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实施传统床旁护理交接的31例器官移植科危重患者作为对照组,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1月床旁护理交接中实施SBAR沟通模式的31例器官移植科危重患者作为研究组,比较SBAR沟通模式实施前后护理人员对患者病情掌握率,两组护理质量评分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SBAR沟通模式实施前护理人员对患者病情掌握率为96.15%(25/26),高于实施后的69.23%(18/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服务意识、生活照料、健康指导、满意度评价等护理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45%(2/31),低于对照组的25.81%(8/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BAR沟通模式应用于器官移植科危重患者床旁护理交接可提高护理人员患者病情掌握率和护理质量评分,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效果优于传统床旁护理交接。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前沿管理干预流程图在硬式内镜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现状分析,制定硬式内镜清洗消毒的前沿管理干预流程图.选取2020年6-8月前沿管理干预流程图实施前相关硬式内镜1100件作为对照组,2020年10-12月前沿管理干预流程图实施后相关硬式内镜800件为干预组.比较2组硬式内镜管理合格情况、护理管理情况和医...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0):175-177
目的 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普外病区手术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南昌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普外科病区2018年2月~2019年3月收治的120例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护理措施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投诉率、护理安全质量合格率、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投诉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安全质量合格率、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风险管理用于普外病区手术患者安全管理中,既可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患者投诉率,又能提高护理安全质量合格率及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精细化管理在门诊药房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怀化市第四人民医院门诊药房23名药师的相关资料,门诊药房于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采取常规管理,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实施精细化管理。比较精细化管理前后药师的工作效率、调剂差错率及患者对药房工作的满意度。结果:管理后每人每日调剂量高于管理前,管理后单张处方调剂时间与候药时间均短于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剂型、规格与数量总差错率为4.35%,低于管理前的47.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患者满意度为100.00%,高于管理前的8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门诊药房管理采取精细化管理,可提升药房工作效率及管理满意度,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分析凝血检验标本采集与处理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方法选择凝血检验标本采集与处理强化质控措施实施后(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和实施前(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在本院行凝血检验的健康体检者各41例,分别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收集两组待检查者的标本采集、处理过程记录,比较两组标本不合格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凝血检验标本不合格发生率(2.44%,1/41)显著低于对照组(19.51%,8/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质控措施可有效提升凝血检验标本采集与处理过程规范性,降低不合格标本风险,有助于保障凝血检验准确性和有效性,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