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观察围手术期肠内免疫营养(瑞能及谷氨酰胺)对老年胃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50例营养不良行胃癌根治手术老年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采用等热量营养支持,术前7天和术后第2~8天分别接受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和标准肠内营养(能全力).术前1天和术后第1、9天分别检测外周m淋巴细胞计数、IgG、IgA、IgM、T细胞亚群(CD4、CD8、CD4/CD8)和人类白细胞抗原-DR(HLA-DR)水平,并观察两组术后感染并发症和术后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 研究组术后第9天淋巴细胞计数、IgG、CD4、CD4/CD8及HLA-DR的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回升(P<0.05),术后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4%vs 20%)(P>0.05);研究组术后平均住院日少于对照组[(11.8±1.1)d vs.(12.7±1.2)d](P<0.05).结论 围手术期肠内免疫营养较标准肠内营养更有利于老年胃癌患者免疫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应用于胃癌全胃切除术后的可行性、安全性和疗效评价。方法将2007年6月至2009年8月因胃癌施行全胃切除术87例患者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和肠外营养组(TPN组),分别经鼻肠管、经静脉进行营养支持,监测术前、术后营养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EN组术后体重损失较TPN组少,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N组术后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较TPN组明显缩短,腹泻发生率高于TPN组(P<0.05)。两组间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应用于胃癌术后(全胃切除)患者是安全可行,并促进肠功能早期恢复,改善患者术后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外营养(TPN)与肠内营养(EN)的疗效。方法将因胃癌行全胃切除术的48例随机分为TPN组与EN组,每组24例。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并发症、平均住院时间、手术前后各组血清蛋白的变化及免疫功能状况指标。结果 EN组与TPN组比较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早、并发症低、住院时间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及术后第14天,EN组的总蛋白、白蛋白、转铁蛋白水平明显高于TPN组(P<0.05);术后第7天两组CD4+T细胞、NK细胞、IgM、IgG均明显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胃切除术后早期EN是安全、有效的营养支持途径,可迅速恢复患者的免疫状态,缩短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与肠外营养(totalparenteral nutrition,TPN)对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5月至2011年5月行胃癌根治术后患者75例,并将其分为肠内营养组和全肠外营养组,分别于术前第1天及术后第1天、7d对血清白蛋白(g/L)、血总淋巴细胞计数(109/L)及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费用等进行比较。结果肠内营养组与全肠外营养组患者的术后营养状况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但前者肠功能恢复较后者快、住院费用较后者低(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肠内营养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营养支持同肠外营养一样安全有效,但能促进肠功能恢复、降低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5.
刘坤  钱峻 《中国处方药》2014,(12):75-76
目的评价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N)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EN组40例,全肠外营养(TPN)组36例。观察两组患者营养状况变化、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肠功能恢复情况、住院时间和营养费用等。结果术后第8天,EN组患者总淋巴细胞计数明显高于TPN组(P〈0.05),其他营养指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N组肠功能恢复较TPN组患者快,营养相关费用和住院费用较TPN组低,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EN组与TPN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早期EN可有效地改善患者营养状态,促进肠道功能的恢复,降低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腹部手术后使用精氨酸强化的全肠外营养(TPN)对患者营养及免疫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67例接受腹部手术和TPN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TPN支持,24例)、试验Ⅰ组(TPN+15g精氨酸,25例)和试验Ⅱ组(TPN+30g精氨酸,18例),术后连续应用3d。结果:精氨酸强化的TPN提高了术后氮平衡的水平,促进血浆白蛋白、总蛋白的恢复,并使CD4+、CD4+/CD8+升高。在观察的周期内对免疫球蛋白和补体C3、C4的影响没有显著性意义。结论:精氨酸强化的TPN能提高术后患者的营养和免疫指标,提高TPN支持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比较肠内免疫营养与肠外营养对食管癌、贲门癌患者术后营养支持效果的差异。方法选取××市肿瘤医院食管、贲门恶性肿瘤患者80例。选择的所有病例在术前均未作化疗,免疫或放射治疗。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40例,每组在性别、年龄、体质量、疾病种类、营养状况等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研究组术后实施肠内免疫营养制剂-瑞能;对照组术后实施全静脉肠外营养。食管、贲门恶性肿瘤患者术前1d,术后5d,术后10d,检测血清总蛋白、白蛋白、IgG、IgM、IgA、CD4、CD8、CD4/CD8。并比较肠内免疫营养组与肠外营养组在血清总蛋白、白蛋白水平以及IgG、IgM、IgA、CD4、CD8、CD4/CD8、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及比例等方面是否有差异。结果肠内营养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水平以及CD4/CD8值明显高于肠外营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IgG、IgM、IgA、以及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和比例无明显差异,P>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肠内免疫营养可有效改善食管、贲门癌患者术后患者营养状况,同时可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促进患者的尽早恢复。  相似文献   

8.
不同营养方式在胃癌根治术后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全肠外营养(totalparenteralnutrition,TPN)、肠外营养(parenteralnutrition,PN)联合肠内营养(enteralnutrition,EN)对患者营养状况的改善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接受胃癌根治术的患者58例,随机分成TPN组和PN+EN组,各29例。2组患者手术后第1天开始分别给予肠外营养或者肠内营养支持。于手术前ld和手术后第8天检测体质量、白蛋白、血红蛋白、白细胞、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2组患者术后体质量、白蛋白、血红蛋白、白细胞住院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N+EN组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明显少于TPN组(P〈0.05),感染发生率少于TPN组(P〈0.05)。结论2组营养支持均可改善胃癌根治术患者的营养状态,但是,EN与PN相比,对患者肠道的康复和减少感染发生率有好处。  相似文献   

9.
刘锋 《中国实用医药》2012,7(12):155-156
目的 探讨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的应用效果.方法 50例全胃切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25例术后行肠外营养治疗(对照组),25例术后早期行肠内营养治疗(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期的体重及血清前白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清转铁蛋白及CRP,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 两组在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能明显促进患者肠道功能恢复,提高机体免疫水平(P<0.05).结论 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安全、简便、经济,能明显改善机体的营养状况,与肠外营养相比,可以促进肠道功能早期恢复,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全胃切除术后营养支持的最佳模式。方法对全胃切除术后患者随机进行肠内序贯营养(PN+EN)、早期肠内营养(TEN)、全肠外营养(TPN)方案营养支持,对比3组患者术后营养指标和并发症等。结果 PN+EN患者营养指标恢复较好;TPN组患者费用高且术后对肝功能影响较大;TEN组发生腹痛、腹胀、一过性肠梗阻的并发症高于其余2组。结论恰当的PN+EN治疗是全胃切除术后患者最佳营养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胃癌行全胃或次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可行性及护理,并比较早期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对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机体恢复情况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对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因胃癌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术中经鼻置空肠营养管术后早期予以肠内营养治疗与护理,并与肠外营养患者的治疗护理进行比较分析,记录两组患者术后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并于术前1d和术后第1、7天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胃癌患者外周血CD3+、CD4+、CD8+及NK细胞活性。结果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组患术后通气时间及住院天数均少于肠外营养组(P〈0.05);术后第1天,两组患者外周血CD3+、CD4+、CD4+/CD8+及NK细胞活性较术前均显著降低(P〈0.05),但两组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早期肠内营养组患者术后7d上述指标迅速恢复至接近术前水平,而肠外营养组术后7d内持续处于低水平,并显著低于早期肠内营养组(P〈0.05)。结论胃癌根治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使患者机体恢复快,对机体免疫功能影响小。  相似文献   

12.
谷氨酰胺联合肠外营养对大肠癌术后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谷氨酰胺在大肠癌患者术后联合胃肠道外营养(TPN)对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 60例大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肠外营养加谷氨酰胺)和对照组(常规肠外营养),观察术后恢复的一般情况、蛋白质代谢和氮平衡以及细胞免疫功能情况.结果 两组术后血浆清蛋白和氮摄入量与术前第4天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第7天,实验组血浆清蛋白和氮摄入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TLC、CD+3、CD+4、CD+8比术前第4天有明显下降,手术前后相比均明显的差异(P<0.01),实验组手术后第7天的TLC、CD+3、CD+4、CD+8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大肠癌患者术后予以肠外营养联合谷氨酰胺治疗,比常规肠外营养更有利于术后负氮平衡的改善及血桨白蛋白的恢复,并对患者免疫力有较大的提高,加速患者术后各方面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甘燕青  刘伟 《肿瘤药学》2011,(6):544-546
目的观察肺癌术后肠内营养与胃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对患者细胞免疫以及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我科收治的肺癌术后患者120例,并随机分为两组:肠内营养组(60例)以及胃肠外营养组(60例)。分别收集患者术前、手术后1天、7天血液样本,比较两组患者淋巴细胞亚群以及免疫球蛋白水平。结果术后1天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CD3、CD4、CD8以及NK细胞均呈现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天与术后1天比较,肠内营养组CD3、CE4、CD8、NK细胞以及CD19细胞均呈现升高,CD4/CD8比值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内营养组IgA、IgM、IgG以及C3表达水平在术后第7天呈现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内营养治疗对于肺癌术后患者的免疫功能的恢复可以发挥积极的功效。  相似文献   

14.
刘飞  何干  白鍊 《中国药业》2021,(8):39-42
目的探讨鱼油脂肪乳在直肠癌患者术后肠外营养支持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医院2020年4月至7月收治拟行根治手术的直肠癌患者60例,按信封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术后均予短期肠外营养支持治疗,采用常规的营养方案,试验组患者加用10%ω-3鱼油脂肪乳,持续5 d。两组患者术后第1,3,5天凌晨分别抽取肘静脉血,检测细胞免疫功能(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T淋巴细胞亚群CD_3~+,CD_4~+,CD_8~+,CD_4~+/CD_8~+)和体液免疫功能(血清免疫球蛋白Ig A,Ig M,Ig G),以及CD~+14单核细胞表面抗原HLA-DR的表达水平,同时记录患者术后感染性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第1天,两组患者细胞及体液免疫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5天,两组患者淋巴细胞总数,CD_3~+,CD_4~+水平及CD_4~+/CD_8~+均呈升高趋势,CD_8~+水平呈下降趋势,试验组变化幅度均大于对照组,其组间、时点、组间-时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连续肠外营养支持治疗5 d后,试验组CD14~+单核细胞表面抗原HLA-DR阳性表达率为(68.10±3.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4.35±3.03)%(P<0.01);试验组术后第5天单核细胞表面抗原HLA-DR阳性表达率相比术后第1天和第3天明显升高(P<0.01),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当(20.00%比30.00%,χ~2=0.800 0,P=0.371)。结论在直肠癌患者术后的肠外营养方案中合理添加鱼油脂肪乳,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减少感染性并发症,对预后可能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比分析腹腔镜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和开放手术后肠外营养对机体恢复情况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60例胃癌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行腹腔镜远端胃大部切除术和早期肠内营养,对照组行开放手术和肠外营养.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术后营养支持期间的肠胃功能恢复情况、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和住院天数.测定术前和术后1天、7天的肝功能、电解质、营养指标(体重、血清总蛋白、血清清蛋白、前清蛋白)和免疫指标(外周血CD4、CD8、CD4/CD8).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7天肝功能损害比对照组轻,而血清前清蛋白、CD4、CD4/CD8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结论 腹腔镜手术和早期肠内营养有利于胃癌患者术后的肠胃功能恢复,对改善机体营养状况和促进免疫功能恢复具有积极意义,能缩短术后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比较肠内免疫营养和普通肠内营养对胃癌切除术后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36例胃癌行胃大部或全胃切除术后需做营养支持的患者随机分为肠内免疫营养组(n=18)普通肠内营养组(n=18),均在手术后第2~8天给予等热卡(125 kJ.kg-1.d-1)营养支持;在术前1 d、术后1 d和术后9 d检测淋巴细胞总数、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免疫球蛋白(IgG、IgM、IgA)、细胞因子(IL-1α、IL-2、IL-6、IL-10、TNF-α)及NK细胞活性。结果:经过7 d的营养支持,与普通肠内营养组相比肠内免疫营养组的CD3、IgM、IL-2显著增加(P<0.05),淋巴细胞总数、IgA、CD4、CD4/CD8、IgG、IgA、IL-6和NK细胞活性非常显著增加(P<0.01)。结论:早期肠内免疫营养较普通肠内营养能更加有效的改善胃癌术后患者的免疫功能,从而减少术后感染及并发症的发生,更好地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肠内肠外营养联合应用分析。方法将邯郸市第一医院2009年6月—2012年6月之间收录的58例胃癌手术后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19例患者采取肠内营养方法给予补充,B组19例患者采取肠外营养方法给予补充,C组20例患者采取肠内肠外联合的营养方法给予补充,观察三组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c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和胃肠的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与术后并发症情况均明显低于A组和B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三组给予营养支持8d后的患者体内的转铁蛋白和血清白蛋白以及前白蛋白均明显的高于治疗后1d的情况,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营养支持8d后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胃癌手术后的患者采取肠内肠外联合营养方法支持能够有效的降低术后的并发症和缩短胃肠功能的恢复时间。并且安全可靠.操作简单.佰得临床中府用和椎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