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脊髓损伤(SCI)所造成的截瘫是一个长期未能解决的医学难题之一。目前,有关此类问题的实验和临床报道很多。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脊髓损伤后截瘫研究及治疗的一些进展。  相似文献   

2.
雪旺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后轴突的再生和修复是医学界的一大难题。近年来随着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研究的深入,给脊髓损伤的治疗带来了希望,其中雪旺细胞(Schwann cells,SC)的研究愈来愈受到关注。现已证明周围神经的再生能力主要归因于雪旺细胞,用其治疗脊髓损伤,发现其本身即为神经鞘细胞,为神经脱髓鞘病变再髓鞘化提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神经干细胞条件化培养基对脊髓损伤大鼠(SCI)皮质脊髓束(CST)再生的促进作用。方法 成年雌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两组,神经干细胞条件化培养基治疗组和培养基对照组各15只,所有大鼠于T11水平横切脊髓。治疗组15只大鼠从固定在大鼠皮下Ommaya囊内注入神经干细胞条件化培养基,每周1次,每次注入5μl,对照组从Ommaya囊内注入同等量未培养过干细胞的培养基。利用Basso-Beattie—Bresnahan(BBB)评分客观评价后肢运动功能的恢复,检测生物素葡聚糖胺(Biotin dextran amine,BDA)示踪标记CST的再生,检测损伤部位远端的突触素表达情况。结果 所有大鼠在脊髓损伤后出现下肢截瘫,神经干细胞条件化培养基治疗组的大鼠表现为后肢运动功能的逐渐恢复,BDA标记的再生的轴突穿过了损伤处到达了脊髓的远端;对照组仅表现为轻微的组织和功能变化。治疗组大鼠脊髓在脊髓损伤处远端的神经元和BDA标记的轴突位置有突触素表达,对照组没有突触素表达。结论 神经干细胞条件化培养基可以促进SCI大鼠CST的再生以及CST和神经元之间的解剖学重建;神经于细胞治疗SCI可能通过支持治疗而非替代治疗。  相似文献   

4.
背景:脊髓损伤尤其是陈旧性脊髓损伤所致的瘫痪是一种较为严重的伤残,如何对脊髓损伤患者采取有效的修复治疗方法进行功能重建一直是临床上的难点。 目的:探讨陈旧性脊髓损伤的修复与神经功能重建的有效方法,总结陈旧性脊髓损伤修复治疗与神经功能重建的临床经验。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 期刊全文数据库(1996-10/2009-12)和PubMed数据库(1999-10/2009-10)与陈旧性脊髓损伤的治疗和神经功能重建有关的文章,检索词分别为“陈旧性脊髓损伤;神经功能重建;细胞移植;手术治疗;痉挛疼痛”和“obsolete spinal cord injury;surgery;transplants;spasm pain;nerve functional reconstruction”。纳入所述内容与陈旧性脊髓损伤、细胞移植或神经功能重建等方式修复脊髓损伤相关的文章。排除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 结果与结论:收集到107篇相关文献,排除61篇不符合标准的文献,共纳入46篇符合标准的文献。经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对于陈旧性非完全性损伤患者,采取细胞移植治疗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可刺激神经细胞再生和解除脊髓、神经根压迫,从而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或再生;对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采用截瘫平面以上的正常周围神经旁路转位于平面以下的神经相嫁接,可重建膈肌呼吸功能、部分上肢和手功能、迈步、尿便和足底感觉等关键神经功能,是一种可行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5.
闭合性脊柱损伤并发截瘫是一个很难处理的创伤问题。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由于对外伤性截瘫并发症预防和治疗的加强,尤其是对褥疮、泌尿系统处理和康复锻炼方面的改进,其死亡率已大为降低。近20年来国外资料对脊髓损伤的病理生理学,超微结构的观察,临床和实验治疗等方面的研究,均取得了不少进展。现分述如下。一、实验性脊髓损伤的研究(一)外观变化:经动物实验观察,脊髓受直接撞击后,通过透明硬脊膜可见到下  相似文献   

6.
大网膜脊髓移植治疗实验性脊髓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验证大网膜是否对脊髓损伤有修复作用。方法:本车实验采用SD雌性大白鼠20只,分实验、对照两组。在同等条件及体感诱发电位监测下造成截瘫。实验组施行带蒂大网膜脊髓移植.对照组截瘫后不作任何处理,动物饲养存活3~8周后进行辣根过氧化酶逆行追踪法研究。结果:发现实验组红核内标记细胞总数为1846个,对照组为556个。P值<0.05,提示差别显。结论:结果表明脊髓损伤后.大网膜脊髓移植对红核脊髓束神经纤维轴浆运输的恢复有促进作用,从形态学的角度进一步肯定了大网膜脊髓移植治疗外伤性截瘫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研究证实直流电场的确能促进脊髓再生,有效地治疗脊髓完全性损伤,但伤后6h置入电刺激器的疗效比伤后立即置入电刺激器的疗效为差,可能于脊髓完全损伤后出现脊髓水肿,而直流电场对减轻脊髓水肿无效等因素有关。汉防己甲素又称粉防己碱(tetrandrine,Tet)是一种非选择性钙拮抗剂,能减轻Ca^2+的局部聚集,防止钙超载,阻断继发性损伤的链式反应,减轻脊髓组织继发性损伤,对实验性急性脊髓损伤有保护作用嗍。基于两者的一系列特点,在置入电刺激器前,通过使用Tet,以减轻脊髓水肿,减缓脊髓损伤后的继发性损害,使直流电场更好发挥促进脊髓再生的作用,为过渡到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脊髓损伤治疗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在美国每年每百万人口新发生30—40例,有些地区甚至高达60例。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的脊髓损伤人数已突破百万,并以每年12万的速度剧增,全球脊髓损伤人数已突破三百万。一直以来,医学界认为脊髓损伤是不能痊愈。当神经细胞在损伤初期没有好转的迹象,以后可以康复的机会甚微。但在近十年的研究中,已推翻脊髓不能再生的理论,脊髓损伤动物实验研究结果均证实可以恢复若干活动的能力。现对脊髓损伤治疗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策略与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脊髓损伤的治疗策略中最重要的就是神经保护和神经再生。尽管使用了很多方法,脊髓自身的再生仍非常有限。近年来,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逐步深入,本文就干细胞的类型和优缺点、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策略等内容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背景:目前治疗脊髓损伤应用比较多的方法是细胞移植治疗和神经营养因子的应用。移植的细胞可在损伤部位存活、整合入宿主组织中,分化出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并且和宿主细胞之间可形成突触样结构,使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得到部分恢复。 目的:总结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脊髓损伤的研究进展。 检索策略: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1985-01/2007-10期间的相关文献,检索词为“Spinal Cord Injuries ,Neural,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1989-01/2007-06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脊髓损伤,神经干细胞,神经元,干细胞移植”,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对资料进行初审,并查看每篇文献后的引文。纳入标准:文章所述内容应与移植干细胞后脊髓损伤后神经轴突的再生与修复等研究进展中的应用相关。排除标准: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共收集到66篇相关文献,31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35篇为内容陈旧或重复文献。 文献评价:符合纳入标准的31篇文献中,23篇涉及移植后损伤脊髓神经元和轴突、髓鞘的再生及功能修复的研究,8篇涉及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资料综合:①在脊柱骨折中约有16%~40%并发脊髓损伤。脊髓损伤传统治疗仅限于脊柱骨折脱位的复位固定、解除脊髓压迫、对症及康复治疗,疗效较差。②近年来随着神经病理生理及神经发育学研究的不断深人,神经组织或非神经组织移植逐渐应用于脊髓损伤并取得了肯定的成绩。③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能力,植入受损部位后,其释放的营养因子能促进神经元的再生,且再生轴突能快速穿越移植物与宿主组织的边界,重建轴突的连续性。④关于干细胞及营养因子在损伤脊髓修复方面的研究虽已取得较大进展,但仍存在对神经再生的不利因素,如髓鞘相关抑制分子和胶质瘢痕形成,免疫排斥等。 结论:干细胞移植是治疗脊髓损伤的理想方案,可恢复损伤大鼠脊髓的部分功能。  相似文献   

11.
脊髓损伤动物模型对于探求脊髓疾病的病因和病理机制,特别是对脊髓再生的神经生物学研究,评价脊髓损伤后有效的干预治疗措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故建立具有较强稳定性,能够反映特定病理生理变化的脊髓损伤动物模型一直是研究者追求的目标,本文旨在介绍国内外较为成熟的脊髓损伤动物模型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12.
大鼠脊髓损伤的感觉及运动传导通路的电生理学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脊髓损伤后再生修复的研究一直是神经科学领域的前沿课题之一,而脊髓损伤程度的评价对指导治疗、判断预后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脑脊液内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脑脊液进行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前景.有关研究显示,经脑脊液进行的细胞移植方法安全、方便,对病人的损伤小,适用于治疗中枢神经系统多发疾病.但是经脑脊液移植的细胞能否促进中枢神经系统轴突再生和脊髓神经功能修复仍存在争议,其作用机制、移植时间以及移植细胞种类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本文对经脑脊液细胞移植方法用于治疗脊髓损伤进行综述,探讨此方法对脊髓损伤后中枢神经系统内轴突再生及功能修复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脊髓损伤的再生与修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脊髓损伤(SCI)的再生依赖于能够提供神经营养因子及引导轴突生长的雪旺氏细胞(SC)和抑制瘢痕组织形成的微环境。利用外源基因在靶细胞(包括神经元)中表达,以改变神经元的某些内在特性,从而进一步探索SCI后神经元的存活能力、再生特性和功能恢复的分子机理,最终为SCI的治疗探索新途径,是目前治疗SCI的研究方向。本文着重讨论神经营养因子与SC在脊髓损伤再生修复中的作用,转基因治疗脊髓损伤的现状与最新进展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展望。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验证大网膜是否对脊髓损伤有修复作用。方法:本实验采用SD雌性大白鼠20只,分实验、对照两组。在同等条件及体感诱发电位监测下造成截瘫。实验组施行带蒂大网膜脊髓移植,对照组截瘫后不作任何处理。动物饲养存活3~8周后进行辣根过氧化酶逆行追踪法研究。结果:发现实验组红核内标记细胞总数为1846个,对照组为556个。P值<0.05,提示差别显著。结论:结果表明脊髓损伤后,大网膜脊髓移植对红核脊髓束神经纤维轴浆运输的恢复有促进作用,从形态学的角度进一步肯定了大网膜脊髓移植治疗外伤性截瘫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二、脊髓损伤后轴突再生研究脊髓损伤的重点是损伤后的轴突再生Cajal、McCouch 和 Brown 以及 Lampert 和Creessman 等研究人员曾观察到哺乳动物 CNS,可以在损伤几天后出现轴突发芽,但轴突发芽最终死掉,认为是夭折性再生(abortive regeneration)。这种再生轴突缺乏继续生长和维持生存的现象在各  相似文献   

17.
神经组织移植与脊髓损伤的再生修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脊髓损伤后神经再生与功能修复研究已进行了近百年。早期的研究大多限于观察轴突断端的生长。1928年,Cajal 等研究证实,在脊髓损伤的数天内,可见轴突有新芽(Sprouting)再生,但未见轴突的延长生长,新芽的最终结局仍是变性消失。此后,又有许多学者重复了有关脊髓损伤再生的研究,结论是:脊髓损伤后轴突再生能力极其有限,即使有一定程度的再生,也难以延长穿越损伤部位的瘢痕组织。这种中枢神经系统  相似文献   

18.
背景:我们以往的研究显示急性脊髓损伤截瘫后,自主神经紊乱导致的肠道动力障碍促使细菌移位的发生。目前认为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可促进脊髓损伤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但不清楚甲基强的松龙能否通过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从而抑制急性脊髓损伤后肠道细菌的移位?本实验的目的为明确上述问题。方法:建立大鼠脊髓损伤截瘫模型。实验组大鼠脊髓损伤截瘫后立即给予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对照组大鼠脊髓损伤截瘫后立即给予生理盐水作为对照,在急性脊髓损伤后24、72小时及1周评估BBB运动功能得分,采血行细菌培养和内毒素检测。同时采集肠系膜淋巴结、脾脏、肝脏标本行细菌培养。脊髓损伤后1周行肠系膜淋巴结、脾脏、肝脏、空肠和回肠组织学观察。结果:急性脊髓损伤后1周,实验组大鼠BBB运动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10.36±0.86 vs 6.32±1.02, P <0.05)。两组动物在脊髓损伤后24小时均发现内毒素血症及细菌生长。然而,脊髓损伤后72小时及1周,实验组大鼠血浆内毒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损伤后72小时:216.15±12.90 vs 435.54±10.76 , P <0.05,损伤后1周:106.58±18.56 vs 368.85±17.35, P <0.05)。脊髓损伤截瘫后移位细菌主要为大肠杆菌、阴沟杆菌、大肠埃希氏菌、普通变形杆菌、肠粪球菌等。脊髓损伤后1周实验组大鼠肠系膜淋巴结、脾脏、肝脏、空肠和回肠组织学变化程度较对照组轻。结论: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疗法可抑制急性脊髓损伤后肠道细菌的移位。急性脊髓损伤患者立即给予甲基强的松龙和抗生素可能有助于抑制潜在的细菌移位。  相似文献   

19.
脊髓损伤的主要表现是截瘫或四肢瘫,至今还缺乏有效的疗法,是临床上的一个严重问题。在美国每年每十万人中约有2,600~6,600例患者,按我国情况估计总例数可能更多,造成巨大的负担。现在对哺乳动物的脊髓损伤后神经再生问题作一概述,可能有助于实验研究和临床治疗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脊髓损伤的基因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长期以来,医学家一直在努力探索脊髓损伤后的机能恢复治疗,但成效甚少。晚近,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脊髓损伤后仍存在一定再生能力(1),脊髓损伤后之所以不能恢复功能,系因损伤局部微环境的影响,它包括:(1)缺乏促进轴索生长的神经营养因子(NGFs);(2)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