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评价根除幽门螺杆菌(Hp)阳性的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的疗效。方法将542例幽门螺杆菌(Hp)阳性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两组,对照组270例根据个体化原则给予抗抑郁、促胃动力治疗,治疗组272例在个体化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根除幽门螺杆菌(Hp)治疗,疗程均为1周,随访12个月。结果治疗组有效208例,总有效率76.5%,对照组有效128例,总有效率47.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在治疗时联合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疾病治疗的关系和对该病实施抗幽门螺杆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患有功能性消化不良疾病的患者92例,和同期接受健康体检的同年龄段健康人资料92例,分别定义为研究组和正常组。采用13C-尿素呼气试验方式对两组研究对象幽门螺杆菌感染率进行测定。将研究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6例。单纯应用奥美拉唑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应用甲硝唑、克拉霉素、奥美拉唑联合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研究组研究对象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明显高于正常组;功能性消化不良疾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导致功能性消化不良疾病发病的一个重要原因,采用抗幽门螺杆菌联合用药方式对该疾病进行治疗的效果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3.
功能性消化不良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84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治疗组给予奥美拉唑+克拉霉素+甲硝唑,两组患者均服药7 d为一个疗程;疗程结束后4周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Hp根除率为83.33%,对照组Hp根除率为35.7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致病因素之一,临床治疗可采用根除Hp的综合疗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和研究根除幽门螺杆菌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预后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为2013年6月-2014年6月之间我院收治的100例幽门螺杆菌阳性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方案将以上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给予雷贝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观察组50例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莫西林联合克拉霉素治疗,两组患者治疗时间均为两周,治疗结束1个月后对观察组患者进行14C-尿素呼气试验,判断幽门螺杆菌是否根除,并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积分进行统计对比。结果观察组根除幽门螺杆菌46例,根除率92.0%,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的症状积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未根除幽门螺杆菌患者与对照组症状积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根除幽门螺杆菌者症状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除幽门螺杆菌能够有效的降低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症状积分,提高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5.
丁卫东 《工企医刊》2013,26(2):151-152
目的观察应用标准三联方案根除幽门螺杆菌十四天与七天疗程疗效差别。方法将本院临床确诊的138例HP相关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1组为标准三联疗法十四天疗程组(70例),2组为标准三联疗法七天疗程组(68例),完成疗程一月后经复查胃镜或13C复查HP。结果十四天疗程治疗组根治率显著优于七天疗程治疗组。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餐后不适综合征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方法将80例餐后不适综合征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所有病例戒烟酒、避免服用非甾体抗炎药以及进食刺激性食物,幽门螺杆菌检测阳性者,给予抗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对照组40例给予莫沙必利片口服;观察组4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健脾消痞汤,并随症加减。疗程为4周,1个疗程结束后再观察3个月进行疗效评价。结果观察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62.5%和90%,对照组为20%和5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餐后不适综合征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好,治愈率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雷新民 《现代保健》2010,(18):168-169
目的评价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疗效。方法将99例感染幽门螺杆菌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分为2组:47例为治疗组口服奥美拉唑20mg,果胶铋250mg,阿莫西林1.0g,克拉霉素0.5g,均为2次/d;52例为对照组,奥美拉唑20mg,2次/d,吗丁啉10mg,27欠/d,疗程均为1周,以消化不良症状消失为显效。结果治疗1周后,症状消失,治疗组:43/47,91.49%,对照组:43/52,82.69%,两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1年后症状消失,治疗组:13/47,27.66%。对照组:6/52,11.54%,两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程最短,可作为一线用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分析口腔唾液幽门螺杆菌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自2016年1月~2018年2月收治的10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50)与观察组(n=50),其中对照组患者行奥美拉唑、丽珠得乐、克拉霉素与阿莫西林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行奥美拉唑、丽珠得乐、克拉霉素与甲硝唑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经不同用药治疗后幽门螺杆菌根除情况与临床效果。结果:在不同用药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以及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因幽门螺杆菌造成的功能性消化不良疾病,通过综合用药治疗可以有效提高临床治愈率,值得在临床中普及与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分析功能性消化不良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6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27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观察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针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并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给予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以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治疗前后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消化功能不良症状评分比较作为观察指标.结果:经相应检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67.6%;给予功能性消化不良并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根除性治疗,治疗前后患者消化功能不良症状评分降低明显,前后之间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幽门螺杆菌是功能性消化不良主要致病菌之一,然而,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后,可显著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培菲康与铋剂四联方案在老年消化性溃疡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6年1月医院诊治的68例老年消化性溃疡幽门螺杆菌(HP)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用铋剂四联方案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培菲康辅助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治疗疗效率为91.1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53%(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锌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治疗后2周、4周血锌浓度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7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5.92%(P0.05)。结论老年消化性溃疡HP感染患者在铋剂四联方案治疗基础上联合培菲康辅助治疗效果理想,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王和钦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4):2080-2081
目的 探讨辩证论治HP阳性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1年6月之间门诊治疗的HP阳性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109例,随机分成观察组55例,对照组5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进行中医辨证论治后给予中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转阴30例,转阴率为54.55%;对照组治疗后转阴36例,转阴率为66.67%.对照组的转阴率明显优于观察组,(χ2=16.23,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效果优27例,效果良16例,效果差2例,效果优良率96.36%;对照组效果优19例,效果良24例,效果差11例,效果优良率79.63%.观察组的效果优良率明显优于对照组,(χ2=23.76,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医辩证论治HP阳性功能性消化不良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在抗幽门杆菌感染治疗方面效果也比较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在慢性消化性溃疡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随机分组法将101例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慢性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8例采用一般性抑制胃酸和胃黏膜保护治疗,观察组53例联合应用幽门螺杆菌根治方案.对照组采用常规.结果:观察组患者腹痛消失时间和溃疡消失时间明显提前,用药周期缩短,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月后疗效评价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停药6个月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幽门螺杆菌根治治疗可有效提高消化性溃疡患者的治疗效果,缩短病程,降低临床复发率,值得继续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13.
叶东根 《中国卫生产业》2012,(7):26+29-26,29
目的 观察中药漱口治疗幽门螺杆菌(HP)的疗效及护理指导.方法 78例HP阳性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以中药漱口加三联疗法,对照组予以三联疗法.2组在服药期间同时给予护理指导.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为90%总有效率为%,对照组治愈率为39%,总有效率为72%(P<0.05).结论 中药漱口加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胃炎效果显著,也是一种疗程短、安全、高效,更为经济方便的根除方案.  相似文献   

14.
张丽平 《现代医院》2011,11(2):55-56
目的观察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呋喃唑酮联合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的疗效。方法选择89例确诊的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给予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呋喃唑酮三联治疗。对照组44例给予果胶铋、阿莫西林、呋喃唑酮三联治疗,对两组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胃镜检查结果及幽门螺杆菌(HP)检测进行比较。结果两种方案治疗HP阳性的慢性胃炎均有效,但治疗组在临床症状改善、胃镜检查病变好转程度及HP转阴率均优于对照组。结论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呋喃唑酮联合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的疗效确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疣状胃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收治合并幽门螺杆菌(H.pylori,HP)感染的经病理检查确诊的疣状胃炎患者52例,分为两组,A组采用奥咪拉唑、果胶铋、克拉霉素、替硝唑联合治疗,以根除HP感染为主,B组采用奥咪拉唑、西沙必利治疗.疗程结束后4周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A组的疗效明显好于B组.A组的HP根除率为96.2%,明显高于B组.结论 :对合并HP感染的疣状胃炎患者,应采用根除HP感染为主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序贯疗法与传统疗法对幽门螺杆菌根除失败后补救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经胃镜幽门螺杆菌快速尿素酶试验或14C尿素呼气试验阳性的患者,经标准幽门螺杆菌一线三联根除方案治疗7 d,停药4周后检测幽门螺杆菌结果仍为阳性者判定为幽门螺杆菌根治失败,即进行幽门螺杆菌的补救根除治疗,共90例患者入选。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以序贯疗法:前5 d口服雷贝拉唑10 mg和阿莫西林1 000 mg,2次/d,后5 d口服雷贝拉唑10 mg、克拉霉素500 mg和呋喃唑酮100 mg2,次/d;对照组予以传统四联疗法:口服雷贝拉唑20 mg、阿莫西林1 000 mg、呋喃唑酮100 mg和胶体果胶铋100 mg,2次/d,疗程7 d。疗程结束后4周行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根除情况。结果疗程结束后4周,治疗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为92.85%,对照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为71.73%,两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序贯疗法对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高于传统四联疗法,是一种安全的有效的幽门螺杆菌补救根除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7.
张国锋  唐国文  曾盛 《医疗保健器具》2011,18(10):1562-1563
目的观察兰索拉唑联合胶体果胶铋、克拉霉素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HP阳性的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分别30例:对照组患者用兰索拉唑联合克拉霉素、甲硝唑治疗;治疗组患者用兰索拉唑联合胶体果胶铋、克拉霉素治疗,疗程均为1周,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两组间HP根除率比较,治疗组93.3%,对照组8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7%(P〈0.05)。结论兰索拉唑联合胶体果胶铋、克拉霉素治疗HP相关性萎缩性胃炎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联合磷酸铝凝胶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经内镜检查及活检确诊为幽门螺杆菌阳性的胃溃疡患者168例,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各84例,两组患者在相同的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基础上,实验组给予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联合磷酸铝凝胶治疗;对照组给予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治疗,疗程均为8周.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率、溃疡病灶愈合率及幽门螺杆菌根除率有无显著差异.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9.3%和69.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胃镜检查的溃疡愈合总有效率分别为92.9%和81.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幽门螺杆菌根治率分别为90.5%和73.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联合磷酸铝凝胶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胃溃疡,在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溃疡愈合及幽门螺杆菌根除方面,均明显优于单独使用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比较西药与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消化性溃疡临床疗效,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医院2009年3月-2010年3月收治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消化性溃疡患者18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中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远期复发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数据。结果治疗组90例患者治愈49例、有效38例、总有效率96.7%,对照组90例患者治愈37例、有效39例、总有效率84.4%,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两组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治疗组经4周治疗后、1年后、2年后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分别为3.3%、4.4%、7.7%,对照组分别为11.1%、16.7%、25.6%,治疗组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均低于同期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优于仅使用西药治疗,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同时降低远期溃疡复发风险,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荆花胃康胶丸联合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患者240例,均经胃镜检查确诊为慢性胃炎,且碳十三呼气试验阳性,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20例患者采用四联疗法:奥美拉唑、枸橼酸铋钾、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治疗组120例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荆花胃康胶丸.所有患者停药后4周复查胃镜和碳十三呼气试验,判断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6%,对照组84.3%;治疗组幽门螺杆菌转阴率87.5%;对照组转阴率79.17%,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荆花胃康胶丸联合四联疗法,可以提高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的总有效率,提高幽门螺杆菌转阴率,显著改善临床症状,降低药物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