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在保持外耳道后壁完整的情况下,上鼓室切开软骨重建技术在中耳炎手术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对45例(耳)中耳胆脂瘤和13例(耳)活动期中耳炎患者,在保留外耳道后壁乳突切开、上鼓室外侧壁切除或及经砧骨窝向下开放面隐窝,清除听骨链区(包括上鼓室、中后鼓室)及鼓窦乳突区病变后,行上鼓室软骨封闭重建术,术后随访12~36个月,观察术后中耳炎胆脂瘤复发、鼓膜形态及听力提高等情况。结果58例(耳)术后重建的上鼓室外侧壁与保留的外耳道后壁相连接。本组病例中6例术后外耳道后壁肿胀或皮肤缺损,继续换药4~5次后愈合良好;3例患者出院后仍有少量流脓,鼓膜边缘穿孔,门诊局部给药后延迟愈合;3例听骨脱出、2例鼓膜再穿孔、2例24个月后原胆脂瘤复发,行开放式手术后治愈。术后6个月复查纯音听力测试,并与术前进行比较,听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0.5、1、2 kHz气骨导差平均减10 dB,气导听阈平均提高15 dB 左右。结论在保持外耳道后壁完整的情况下,上鼓室切开软骨重建技术在中耳炎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既能够充分暴露病变,病灶清除彻底,同时又保留了外耳道的形态,可有效防止鼓膜回缩袋的形成,降低了胆脂瘤的复发,又避免了开放式手术所残留的宽大术腔。术后鼓膜形态恢复良好,从而保持或提高了患者的听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在保持外耳道后壁完整的情况下,切除上鼓室外侧壁并软骨封闭治疗中耳胆脂瘤的疗效。方法2009年11月~2012年7月对123例(123耳)中耳胆脂瘤患者行保留外耳道后壁的乳突切开、上鼓室盾板切除及面神经隐窝向上鼓室开放,清除病变后行上鼓室软骨封闭及乳突腔填塞术,术后随访6~38个月,观察胆脂瘤复发、上鼓室回缩袋形成情况及听力提高水平,分析其疗效。结果123例中,2例中耳腔胆脂瘤复发,6例术后耳后切口感染,3例鼓膜边缘穿孔延迟愈合,2例人工听骨脱出,4例术后耳道后壁肿胀或皮肤缺损,其余病例术后换药2~3次后鼓膜、外耳道形态恢复,痊愈时间1个月。听力资料完整的83例(67.5%,83/123)中,0.5、1、2 kHz气骨导差术前平均32.2±11.25 dB ,术后平均20.69±12.41 dB ,手术前后气骨导差缩小11.59±10.1 dB(P<0.001)。结论乳突切开同时保留外耳道后壁使耳道形态得以保留,术后恢复时间短;切除上鼓室外侧壁能够更充分暴露病变,病灶清除彻底;上鼓室外侧壁软骨封闭重建可有效防止回缩袋的形成,避免胆脂瘤复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完桥式乳突切开鼓室成形术(intact-bridge tympanomastoidectomy,IBM)并用自体骨片重建上鼓室外侧壁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8例(50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和中耳胆脂瘤患者采用IBM术式,清除病变后自体外耳道后壁骨片重建上鼓室外侧壁及听力重建,观察鼓膜愈合情况及听力提高水平,总结手术技术要点和术后疗效。结果术后随访3-21个月,干耳时间3-14周,平均6.7周;鼓膜穿孔愈合率92%(46/50耳),3耳因术后感染及1耳胆脂瘤上皮残留导致鼓膜穿孔不愈,经再次手术愈合。患耳的气导平均纯音听力(pure tone average,PTA)由术前53.7±6.9 d BHL提高到术后36.3±9.1d BHL,气骨导差(air-bone gap,ABG)由术前26.4±7.3 d BHL缩小到术后15.0±4.2d BHL,手术听力提高成功率(术后PTA-ABG≤20d BHL)为72%(36/50耳)。结论 IBM术式保留的"骨桥"对重建上鼓室外侧壁的骨片和鼓膜移植物起到支撑作用,结合上鼓室外侧壁重建保持了中上鼓室含气腔和正常外耳道后壁形态结构,减少术后鼓膜内陷袋形成,是中耳乳突手术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外耳道后壁和上鼓室外侧壁同期重建在鼓室成形术中的意义。方法30例(31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骨性外耳道预先取骨备用。清除病灶后进行外耳道后壁和上鼓室外侧壁重建,并行I期行鼓室成形术。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1年,31耳均获得干耳;外耳道形态接近正常,保留含气乳突腔。术后平均气导听阈提高〉20dB以上者22耳,提高10-20dB者8耳,提高〈10dB者1耳。结论同期行外耳道后壁和上鼓室外侧壁重建并I期行鼓室成形术,有助于修复乳突根治术后遗留的乳突空腔或大外耳道,有助于改善听力。  相似文献   

5.
胆脂瘤型和骨疡型中耳炎乳突根治并Ⅰ期鼓室成形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胆脂瘤型和骨疡型中耳炎乳突根治并Ⅰ期鼓室成形术的术式选择、手术适应证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78例(78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胆脂瘤型58耳,骨疡型20耳)患者的手术方法及随访1~2年的效果,根据病变范围与程度不同,选择不同术式的乳突根治并Ⅰ期鼓室成形术,保留外耳道后壁乳突切开(完壁式)鼓室成形术28例,切除外耳道后壁乳突切开(开放式)鼓室成形术40例,上鼓室鼓窦开放、上鼓室外侧壁重建鼓室成形术6例,开放式乳突根治外耳道后壁重建鼓室成形术4例.结果 术后2个月干耳率为94.87%(74/78),语频听力提高≥15dB占73.07%(57/78),完壁式乳突根治加鼓室成形术后胆脂瘤复发率为14.28%(4/28),开放式乳突根治加鼓室成形术后鼓膜穿孔率为15.00%(6/40).结论 根据颞骨CT、听力学检查及临床特征,选择适当手术径路及方式,既可根除病灶,又可行听功能重建,提高干耳率与听力,故乳突根治Ⅰ期行鼓室成形术是有效可行的,但要指出,行完壁式根治伴鼓室成形术要严格掌握适应证,病变要轻并局限在上鼓室,同时要彻底清理胆脂瘤上皮,避免复发.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并评价保留骨桥的乳突鼓室成形术及软壁外耳道重建治疗胆脂瘤中耳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67例(69耳)胆脂瘤中耳炎患者施行保留骨桥的乳突鼓室成形术(IBM)及软壁外耳道重建,手术开放鼓窦、乳突及上鼓室,切除骨性外耳道后壁,经面隐窝开放后鼓室,完全清理不可逆病变,为保持中耳腔容积,保留低位骨桥;同时应用带蒂耳后肌骨膜瓣-外耳道皮瓣复合瓣填充乳突术腔并重建了外耳道,并同期或分期行鼓室成形术.结果 随访24个月以上,干耳时间16~35d(平均23.1±3.4d),语频区气骨导差平均缩小(25.3±6.7)dB HL,术后基本恢复了外耳道的解剖形态及正常生理功能.结论 IBM手术及软壁外耳道重建在根除病灶的基础上保存或提高了听力,并恢复了外耳道基本形态及功能,为治疗胆脂瘤中耳炎较佳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上鼓室胆脂瘤型中耳炎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23例(23耳)上鼓室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经耳内切口行上鼓室切开清理病变。20耳胆脂瘤破坏并超过锤砧关节达前上鼓室,3耳锤砧关节鼓室侧隐藏胆脂瘤,彻底清除胆脂瘤并切除病变的锤骨头及砧骨,人工听小骨(partial ossicular replacement protheses,PORP)架桥于锤骨柄与镫骨头之间重建听骨链(Ⅲ型鼓室成型术)。23耳采用带软骨膜的耳屏软骨重建上鼓室外侧壁,其软骨膜修复鼓膜松弛部穿孔。观察术后上鼓室外侧壁和鼓膜愈合及听力恢复情况。结果23例患者随诊1~4年,所有病例上鼓室外侧壁及鼓膜松弛部愈合良好。术后患耳PTA=21.1 dB HL,较术前平均降低12.8 dB HL,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20.136,P〈0-01);术后患耳气骨导差下降12.8 dB HL,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19.48,P〈0.01);术后患耳骨导听阈改变无显著意义(t=1.56。P〉0.05)。一例患耳术后出现4000Hz以上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术后随访听力基本稳定,无眩晕及耳鸣等并发症。结论上鼓室胆脂瘤型中耳炎应尽早发现,合理的手术方式既可彻底清除病灶。又能保留和恢复中耳传音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应用钛网重建外耳道后壁并上鼓室外侧壁开放式鼓室成形术中的手术疗效。方法 胆脂瘤型及骨疡型中耳炎患者32例(32耳)根治病灶后,均应用钛网重建外耳道后壁并上鼓室外侧壁,同期行开放式鼓室成形术。结果 术后30耳外耳道形态接近正常生理状态,29耳鼓膜移植物生长良好,干耳率90.62%,干耳时间平均(15.89±4.02)d。术后气导听力提高在15dBHL以上者27耳,区骨导差<20dBHL者22耳。结论 应用钛网重建外耳道后壁并上鼓室外侧壁的开放式鼓室成形术,可较好地恢复外耳道和中耳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患者听力提高远期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胆脂瘤型中耳炎局限于上鼓室的临床表现与治疗方法。方法对186例(186耳)局限性上鼓室胆脂瘤型中耳炎行上鼓室开放术,据胆脂瘤侵蚀范围和听骨链受累情况分别进行处理。胆脂瘤未累及锤、砧关节,单纯去除胆脂瘤,保留听骨链完整性共89例。胆脂瘤侵蚀锤、砧关节共97例,清除胆脂瘤后,还要切除病变的锤骨头或砧骨,用人工听小骨架桥于锤骨柄与镫骨头之间重建听骨链。97例患者均用乳突皮质骨重建上鼓室外侧壁,颞筋膜修复鼓膜松弛部穿孔。结果 186例患者随诊1~3年,所有病例上鼓室外侧壁及鼓膜松弛部愈合良好。术后气骨导差<10 dB者32例,<20 dB者108例,<30 dB者39例,30 dB以上5例。该组病例声音传导功能基本保留或恢复,术后随访听力基本稳定,无胆脂瘤复发。结论上鼓室胆脂瘤在早期治疗的同时,据听骨链的受损情况进行听骨链重建手术,既可彻底清除病灶,又能保留和恢复听觉功能。  相似文献   

10.
保留或重建部分外耳道后骨壁的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中保留或重建部分外耳道后骨壁对提高胆脂瘤型中耳炎术后患者的干耳率及听力水平的意义.方法保留部分外耳道后壁24例、25耳,重建外耳道部分后壁6例、6耳,均行I期鼓室成形术.结果 术后随访11个月~4年,术后干耳并提高听力达实用听力(25dB以上)23耳,治愈率 82.1%;复发4耳,复发率12.9%.结论在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中保留或重建部分外耳道后骨壁有利于增加中耳含气腔,提高听力;且有利于术后观察乳突腔病变, 避免胆脂瘤复发,提高干耳率.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The management of base of tongue cancer has evolved steadily over time. Organ preservation with primary radiation therapy has produced excellent oncologic and functional outcomes. Concomitant chemotherapy has become important in patients with locoregionally advanced disease. Planned neck dissection after organ preservation therapy continues to be an integral step for regional control. This article reports the results of a literature review of base of tongue cancer emphasizing a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 to obtain optimal results in terms of cure and quality of life.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耳廓开放性外伤的治疗方法。方法 23耳耳廓开放性外伤经彻底清创,肝素生理盐水冲洗伤口后,对位缝合。术后用抗生素抗感染、丹参扩张血管、罂粟碱改善微循环。结果 23耳中2耳失访,18耳完全成活,1耳部分成活,2耳完全坏死。结论 耳廓撕裂伤、断伤、带有皮蒂的耳廓离断伤,由于断端双侧血管丰富,经对位缝合后容易成活。但耳廓完全离断伤由于缺乏血供,经对位缝合后不易成活,可采用去皮血管植入包埋法,带肌蒂皮瓣移植法或尝试显微外科技术施行血管吻合,以提高耳廓完全离断伤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