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段文 《系统医学》2024,(5):150-152+156
目的 分析在儿童腹腔镜疝修补术采取艾司氯胺酮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的效果及对躁动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月于北京积水潭医院贵州医院行腹腔镜疝修补术的10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取艾司氯胺酮全麻,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对比两组麻醉效果,术后躁动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自主呼吸时间、拔管时间、指令性睁眼时间、麻醉后监测治疗室停留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总体术后躁动评分及术后躁动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低于对照组的1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05,P<0.05)。结论 在儿童腹腔镜疝修补术予以艾司氯胺酮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效果理想,利于改善术后躁动情况,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七氟烷对小儿疝气手术中循环指标及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本院择期行腹腔镜疝修补、疝囊高位结扎术的疝气患儿7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8例.右美托咪定组(A组)气管插管后微泵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0.2 μg/(kg·h),对照组(B组)给予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静脉泵注.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及进入麻醉恢复室即刻(0 min)、30 min躁动评分,术前(T0)、麻醉诱导后(T1)、手术开始5 min(T2)、10 min(T3)、术毕(T4)、患儿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水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进入恢复室后0 min、30 min躁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与T0时点比较,A组T1时点HR上升,T2时点下降,对照组T1~4时点HR均上升,T1~2时点MAP上升,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A组T1~4时点HR均低于B组,T2~3时点MAP低于B组(P<0.05).A组全麻苏醒期躁动(EA)发生率为7.89%(3/38),低于B组的39.47 %(15/38)(P<0.05).[结论]小儿疝气手术中采用右美托咪定复合七氟烷麻醉,不仅可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还可提高苏醒质量,降低EA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对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患者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和膀胱刺激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蚌埠医学院附属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进行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的患者96例纳入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研究组采用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复合麻醉。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手术时间、补液量、体温、麻醉后恢复室(PACU)停留时间]、苏醒时间、术中体动次数、不同时间点[气管插管前(T0),气管插管即刻(T1),拔管时(T2),拔管后10 min(T3)]Ramsay镇静评分、不同时间点(苏醒后5 min、术后1 h、术后2 h、术后6、术后12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不同时间点(术前、给药后、离室时)平均动脉压及心率情况、输尿管镜刺激反应及术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两组的手术时间、补液量及睁眼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PACU停留时间、麻醉苏...  相似文献   

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13):2084-2086
目的探究小儿疝气腹腔镜手术中给予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麻醉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2月~2018年12月行疝气腹腔镜手术患儿60例。根据麻醉药物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麻醉,研究组给予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麻醉,观察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拔管苏醒时间及术后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平均动脉压、脉搏及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停药后苏醒拔管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恶心、呕吐、躁动、喉痉挛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烷复合瑞芬太尼在小儿疝气腹腔镜手术中,对患儿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少,并缩短苏醒拔管时间,降低术后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穴位针灸脉冲电刺激法防治腹腔镜全身麻醉术后恶心呕吐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腹腔镜手术患者60例,按随机数表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全身麻醉,研究组30例使用经皮穴位针灸脉冲电刺激辅助全身麻醉,对两组术后恶心呕吐及满意度情况比较.结果 研究组术后恶心呕吐评分比对照组低(P<0.05);研究组满意度93.33%...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预防性应用艾司氯胺酮在行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患儿中的价值。方法:将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行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的患儿100例,按照是否应用艾司氯胺酮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麻醉前,观察组按照0.3 mg/kg剂量静脉注射盐酸艾司氯胺酮注射液,对照组静脉滴注等体积生理盐水,麻醉诱导和麻醉维持两组相同。对比两组血流动力学水平、疼痛程度、躁动情况、围术期相关指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麻醉前(T0)和拔管后10 min(T3)时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拔管时(T1)和拔管后5 min(T2)时点的MAP和HR均较T0时点升高,但观察组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术后疼痛行为评分量表和儿童麻醉苏醒期躁动评分量表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手术、苏醒、麻醉恢复室停留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4.00%)低于对照组(18.00%)(P<0.05)。结论:在行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患儿中预防性应用艾司氯胺酮可使患儿机体处于平稳状态,减轻患儿术后疼痛,且不会增加患儿手术、苏醒和PACU停留时间,不良反应较少,可有效降低苏醒期躁动、呛咳发生率,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在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OSAS)手术后苏醒期的临床效应.方法 将60例择期行全身麻醉悬雍垂腭咽成形术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右美托咪定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2组术后转入麻醉苏醒室,10 min后右美托咪定组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啶0.4 mg· kg-1,对照组只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观察2组患者入苏醒室时(T1),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啶(生理盐水)5 min (T2)、30 min(T3)、拔管前(T4)、拔管后(T5)及离室(T6)时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呼吸频率(RR)、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记录2组患者手术结束至拔管的时间、拔管后躁动发生情况、苏醒室停留时间及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等.结果 右美托咪啶组入室后各时点的HR、MAP、RR及SpO2较对照组更为平稳(均P<0.05);右美托咪啶组拔管前后躁动评分(RS)低于对照组,镇静评分(RSS)高于对照组(均P<0.05).2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复苏室停留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有3例术后渗血、渗液较多,经后鼻孔填塞2d后正常;2组均无误吸发生.结论 右美托咪定可有效地预防OSAS手术患者的术后躁动,提高患者拔管期的苏醒质量,有利于保障患者拔管期安全.  相似文献   

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1):2636-2637
选取我院2011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80例行全身麻醉后咽喉手术患儿,按数字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儿术后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舒适护理,观察两组患儿麻醉恢复期内躁动发生率以及恢复室停留时间并作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患儿躁动发生率为47.5%(19/40)、恢复室停留时间为49.61±29.95min,观察组患儿躁动发生率为17.5%(7/40)、恢复室停留时间为36.31±10.22min,组间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儿咽喉手术术后采用舒适护理能够明显降低躁动发生率,缩短恢复室停留时间,改善患儿预后,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在小儿纤维支气管检查及肺泡灌洗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择期行小儿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及肺泡灌洗术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患儿均采用全身麻醉,观察组手术前10 min给予右美托咪定,对照组则给予生理盐水。观察2组患儿的生命体征变化,记录2组患儿入室时(T_0)、手术开始时(T_1)、拔喉罩时(T_2)、拔喉罩后5 min(T_3)、拔喉罩后15 min(T_4)、拔喉罩后30 min(T_5)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呼吸频率(RR),观察2组患儿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手术结束停药至喉罩拔除时间、躁动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同时记录喉痉挛、呛咳、恶心呕吐等围术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儿T1时点的HR和RR无显著差异(P 0. 05);观察组T_2、T_3、T_4和T_5时点的MAP及HR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 2组患儿手术结束停药至喉罩拔除时间无显著差异(P 0. 05);拔管后,观察组躁动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苏醒期躁动者与躁动持续时间超过15 min者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 0. 05); 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 0. 05)。结论将右美托咪定应用于小儿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伴肺泡灌洗术,可提高术中及术后镇静效果,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中应用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静脉麻醉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120例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患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麻醉,研究组给予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结果:切皮(T2)、术毕(T3)时,研究组心率、平均动脉压均低于对照组,呼吸频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丙泊酚用量少于对照组,躁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拔管时间、呼吸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静脉麻醉在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中应用效果理想,可维持生命体征稳定,改善麻醉效果,且能有效缩短患者术后自主恢复时间,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1.
吴昱  袁军 《中国内镜杂志》2014,20(3):247-251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辅助吸入麻醉对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实验组应用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电刺激30 min后吸入全身麻醉,电刺激持续至手术结束;对照组单纯吸入麻醉下完成手术,两组麻醉深度维持在脑电双频谱指数(BIS)40~60。记录麻醉前(T0)、插管后5 min(T1)、气腹建立后10 min(T2)、气腹结束即刻(T3)、术后24 h(T4)各时间点BP、HR、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含量(Cor)、血糖值(Glu);记录患者手术后意识恢复时间;分别于手术前、手术后3及7 d对患者进行神经心理学测试,计算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气管插管后E、NE、Cor、Glu呈渐进性升高;实验组E、NE、Cor、Glu较术前水平差异无显著性,实验组围手术期各项监测指标明显平稳于对照组,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实验组手术后3及7 d发生认知功能障碍者分别为10和7例,对照组分别为15和13例;苏醒时间实验组(9.78±3.22)min,对照组(14.25±3.17)min,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辅助吸入全身麻醉能明显降低围术期应激反应,有利于术后早期苏醒,减少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疝修补术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80例,将其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采用腹腔镜疝修补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获得了成功,在并发症的发生率上,研究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以及后期的复发率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治疗腹股沟疝患者疗效确切,手术伤口较小,后期并发症发生率低,手术操作安全简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临床深麻醉下拔管在先天性唇裂手术麻醉中的可行性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临床深麻醉下拔管在先天性唇裂手术麻醉中的可行性.方法:先天性唇裂修补手术110例,分成观察组55例,对照组55例.均采用吸入为主静脉为辅的全身麻醉方式,麻醉用药基本相同.术毕拔管时,对照组患儿按照常规临床麻醉拔管指征即清醒后拔管.观察组患儿在给予丙泊酚1 mg/kg静注后,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值60~70时深麻醉情况下拔管.观察围拔管期即拔管后即刻(T1)、拔管后30 s(T2)、拔管后2 min(T3)怠儿的心率、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CO2浓度、面罩给氧情况、躁动、喉痉挛、支气管痉挛等情况.结果:两组在T3期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在T1、T2期患儿的呛咳、SpO2、躁动、喉痉挛、支气管痉挛及面罩给氧困难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临床深麻醉下拔管,可减少围拔管期喉痉挛、支气管痉挛等严重并发症,安全可行.但拔管前应充分准备各种能有效通气的装置以及必要时再插管的可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盐酸达克罗宁胶浆联合利多卡因咽喉部喷雾应用于食管扩张术患儿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2-11月该院儿科收治的74例行食管扩张术的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7例。两组患儿均进行全身麻醉,同时,对照组采用利多卡因咽喉部喷雾,观察组采用盐酸达克罗宁胶浆联合利多卡因咽喉部喷雾;观察两组患儿不同时点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躁动程度、时间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组内比较,两组患儿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均显著增高,在即刻手术(T1)时均明显高于麻醉前(T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患儿T1时的MAP、HR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P0.05),手术结束(T2)时的HR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P0.05)。观察组患儿躁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t=9.385,P0.001),且观察组患儿苏醒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t=4.064,P0.001)。观察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81%(4/37),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的32.43%(12/3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32,P0.05)。结论在患儿食管扩张术中应用盐酸达克罗宁胶浆联合利多卡因咽喉部喷雾进行治疗,可较好地稳定血流动力学指标,并可降低躁动程度和减少苏醒时间,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不同时段应用右美托咪定对全身麻醉患者气管拔管的影响。方法 选取全身麻醉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于麻醉诱导前30 min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啶0.6μg/kg,对照组患者在手术结束时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啶0.6μg/kg,观察不同时间点2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躁动及不良反应等。结果 拔管即刻(T1)2组患者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水平较术前基础值(T0)均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后5 min开始HR及MAP水平逐渐下降,拔管后60 min(T6)降至与T0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T0~T6时点HR、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T0~T6时点SpO2组间及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苏醒时间、躁动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拔管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术期应用右美托咪啶可以有效抑制气管拔管引起的HR增快和血压升高,无明显呼吸抑制作用,但手术结束时应用会延长拔管时间,麻醉诱导前应用为首选。  相似文献   

16.
张晓东 《临床医学》2021,41(7):42-44
目的分析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全身麻醉对腹股沟疝患儿血流动力学和术后苏醒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20年6月河南圣德医院腹股沟疝患儿87例,均行腹股沟疝修补术,将采用氯胺酮联合丙泊酚全身麻醉的41例患儿作为氯胺酮组,将采用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全身麻醉的46例患儿作为瑞芬太尼组。对比两组麻醉前(T1)、手术10min(T2)、术后30min(T3)、术毕即刻(T4)血流动力学[收缩压(SBP)、心率(HR)]变化和术后苏醒情况(呼吸恢复、拔管、麻醉清醒、麻醉恢复室滞留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T2、T3、T4瑞芬太尼组SBP、HR水平较氯胺酮组低,且波动幅度较氯胺酮组小(P <0.05)。瑞芬太尼组呼吸恢复、拔管、麻醉清醒、麻醉恢复室滞留时间较氯胺酮组短(P <0.05)。瑞芬太尼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35%(2/46)]较氯胺酮组[19.51%(8/41)]低(P <0.05)。结论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全身麻醉应用于腹股沟疝患儿术中,可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缩短术后苏醒恢复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音乐干预在麻醉恢复室护理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音乐疗法在麻醉恢复室护理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拔管后均清醒进入麻醉恢复室.观察组于麻醉恢复室停留期间收听适当的音乐;对照组不接受音乐干预.于进入恢复室(T1)及离开恢复室(T2)时点记录两组患者的心率、血压变化及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同时记录两组患者的恢复室停留时间及麻醉护理满意度.结果 T2时点观察组患者心率、血压及VAS评分较T1时点下降,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两组患者麻醉恢复室停留时间无显著差异,但观察组麻醉护理满意度高,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音乐干预有利于维持患者在麻醉恢复室停留期间的血流动力学稳定;降低患者的VAS评分;提高患者麻醉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达克罗宁胶浆涂抹气管导管对小儿扁桃体手术全麻围拔管期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行扁桃体摘除术患儿60例,年龄3~8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气管导管前段用达克罗宁胶浆涂抹,对照组不涂抹任何药物,两组麻醉方法相同。观察两组患儿手术结束时(T1),拔管即刻时(T2),拔管后5分钟时(T3)、拔管后10分钟时(T4)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脉搏变化,拔管后憋气、呛咳等不良反应,苏醒期躁动评分,儿童术后疼痛评分及两组患者家属的满意度。结果术后T2、T3、T4时点试验组患儿心率和血压明显低于对照组,拔管后呛咳及憋气程度轻于对照组,苏醒期躁动发生情况轻于对照组,家长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达克罗宁胶浆涂抹气管导管可安全用于小儿扁桃体手术,维持更稳定的血流动力学状态,减少患儿苏醒期的躁动,降低拔管导致的不良反应,提高家长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麻醉恢复评分(PARS)在牙科全身麻醉技术(DGA)治疗儿童龋齿中的应用。[方法]选取120例应用DGA治疗的龋齿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性护理,观察组于入室及出室时应用PARS评分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对患儿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记录两组患儿入室前30 min、术后10 min及麻醉苏醒后6h应激反应情况。比较两组患儿出手术室时PARS评分、苏醒时间、术后疼痛评分、拔管时间、躁动评分、躁动发生率、镇静剂使用率。[结果]观察组患儿术后10min、麻醉苏醒后6h心率、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前列腺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而躁动评分、术后疼痛评分、出室时PARS评分、躁动发生率、镇静剂使用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PARS评分指导下对应用DGA治疗的龋齿患儿实施预见性护理将有助于减轻患儿围术期应激反应,可降低患儿全身麻醉苏醒期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患儿留室时间,有利于患儿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苏醒期父母语音播放结合陪伴模式对全麻手术患儿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12月在本院全身麻醉下行择期手术的108例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54例。对照组患儿麻醉苏醒期是在麻醉复苏室护士与麻醉医生陪伴下度过的;实验组患儿麻醉苏醒期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麻醉前和复苏拔管前父母语音播放,拔管后行父母陪伴干预。比较两组患儿苏醒质量,包括出PACU时儿童苏醒期躁动评分(PAED)与Steward苏醒评分表、躁动持续时间、麻醉复苏室(PACU)停留时间及患儿在麻醉苏醒期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儿出PACU时,PAED、躁动持续时间、麻醉复苏室(PACU)停留时间及患儿在麻醉苏醒期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PACU时,实验组Steward苏醒评分表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父母语音播放结合陪伴模式在全麻手术患儿中运用,能有效减少全麻手术患儿苏醒期间躁动和不良事件发生,提高苏醒质量,保障患儿安全,提高医疗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