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 (附25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的发病,诊断,治疗.方法分析1988~1998年经病理证实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25例.结果本病例占同期胃肠恶性肿瘤的1.3%,25例患者平均年龄35.5岁.好发部位顺序为回盲部及回肠、胃、结肠、空肠.主要临床表现是腹胀、腹痛、腹部包块、腹泻、血便.病理类型本组25例患者非何杰金氏淋巴瘤24例,其中B细胞淋巴瘤22例,T细胞淋巴瘤2例.何杰金氏病1例.本病术前误诊率高,本组误诊率为76%.结论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手术加化疗、放疗疗效最佳.  相似文献   

2.
小儿恶性淋巴瘤50例临床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恶性淋巴瘤在小儿肿瘤中,仅次于肾母细胞瘤居第二位。恶性淋巴瘤依组织形态分为何杰金氏病及非何杰金氏两种。本文仅就我院1979~1988、3月,九年问收治,行化疗及(或)放疗,并经病理证实的50例小儿恶性淋巴瘤(何杰金氏病9例,非何杰金氏病41例)报告于下。对象及结果 1979~1988,3月,在我科行化疗的恶性淋巴瘤计376例,其中小儿恶性淋巴瘤50例(50/376)占13.3%,据年龄统计10岁~15岁  相似文献   

3.
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术后放射和化疗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美芳  徐怀玉 《肿瘤》1994,14(3):160-161
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术后放射和化疗疗效分析宋美芳,王国民,徐怀玉,朱惠莉上海华东医院放疗科(上海200040)上海华东医院内科本文报道本院自1975~1991年12月间综合治疗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不包括胃何杰金氏病)31例,进行手术后放疗和化疗,对疗效...  相似文献   

4.
何杰金氏病化疗及/或放疗后发生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已有报告,非肿瘤性疾病接受环磷酰胺作为免疫抑制治疗后发生的非何杰金氏淋巴瘤亦有报告。我们遇到一例肾病综合征环磷酰胺治愈后6.5年发生盲肠大细胞淋巴瘤,特报告如下。 刘某,男,21岁。1976年5月因高度浮肿,尿蛋白卌,血胆固醇400mg%,白蛋白2.2g%,球蛋白1.7g%,蛋白电泳β26.92%。血常规,离子,肾功  相似文献   

5.
我院自1979年至1986年经手术及病理确诊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者共14例,其中何杰金氏病1例,非何杰金氏病13例。本文结合本组病例对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的发病情况、病理类型及诊断和治疗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恶性淋巴瘤化疗常引起各种副反应,如骨髓、免疫机能抑制,以及胃肠、神经毒性反应等。本文着重分析中药扶正在防治化疗对骨髓、免疫机能抑制方面的效果。一般资料我院肿瘤内科自1979年5月至1982年12月间,共收治经病理证实的恶性淋巴瘤患者40例,用抽签法随机分2组:化疗加中药扶正组(治疗组Ⅰ)20例,其中何杰金氏病8例,淋巴肉瘤12例,单纯化疗组(对照组Ⅱ)20例,其中何杰金氏病4例,  相似文献   

7.
许多抗癌药被认为是致癌剂.应用某些药物或联合用药特别易引致第二种肿瘤的发生;诸如氮芥、长春新碱、甲基苄肼和强的松用于何杰金氏病;烷化剂长期用于骨髓瘤、卵巢癌、肺癌和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等.本文作者研究了1958~1978年间经化疗后长期存活的绒毛膜上皮癌和恶性葡萄胎病人第二种肿瘤的发生率.在457例病人中,除2例外,全部病例均使用了  相似文献   

8.
恶性淋巴瘤在我国占恶性肿瘤的第八位,原发于胃部较少,仅占胃恶性淋巴瘤的3~5%。病理分何杰金氏病和非何杰金氏病二类。我院1961年~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临床罕见的脾原发恶性淋巴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对1976年~1996年10例脾原发恶性淋巴瘤进行手术治疗,其中5例行单纯脾切除,4例行脾、胰尾切除,1例行脾、胰尾及部分胃切除。结果 10例术后病理证实,9例为非何杰金淋巴瘤均在术后1~12个月内死亡;1例何杰金氏病组织细胞为主型脾切除后一年辅以COPP方案化疗生存了8年。结论 脾原发恶性淋巴瘤的症状和体征无特异性,诊断比较困难,如彩超和腹部CT发现脾脏恶性占位即应考虑本病,及早手术取得病理证实后辅助化疗或放疗有望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大肠恶性淋巴瘤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傅红 《实用癌症杂志》1989,4(3):213-215
恶性淋巴瘤系起源于淋巴网状组织的一种恶性肿瘤.1832年英国病理学家Thomas Hodgkin首先报道7例原发于淋巴结与脾脏的恶性淋巴瘤(1),1865年Smuel Wilks命名为何杰金氏病(Hodgkins Disease),直到1955年Gall根据组织学特征,将恶性淋巴瘤正式划分为何杰金氏淋巴瘤(HD)与非何杰金氏淋巴瘤(NHL)两大类(2)。  相似文献   

11.
 1960年至1978年4月, 我院诊断为恶性淋巴瘤的病例共260例, 经复查原切片, 除去何杰金氏病以及不能分类者外, 尚有165例确诊为非何杰金氏型恶性淋巴瘤。 按Rappaport的组织学分类法对这些病例进行分类, 并对其发病部位、年龄、性别、临床分期等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2.
恶性淋巴瘤的化学药物治疗唐惟输恶性淋巴瘤分为何杰金氏病(HD)和非何杰金氏病(NHL)两大类,在我国,NHL占90%以上,本文重点介绍NHL的化疗。1HD的化疗:近30年来,HD的疗效有了明显的提高,Ⅰ、Ⅱ期病例的5年生存率已高达85%~90%,即使...  相似文献   

13.
我院lop年1月到lop年8月收治恶性淋巴瘤lop例,现将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共169例,男性IXi例,女性49例;年龄最大83岁,最小2岁,平均4D.8岁。何杰金氏病12例,非何杰金氏病153例,未分型4例;其中结外型43例,结内型126例。本病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全身化疗,局部放疗,手术切除,免疫治疗及对症治疗。本组进行两周期以*的化疗或放疗ill例,达到完全缓解39例,部份缓解48例,微效14例,无效7例,死亡3例。病情观察与护理一、心理护理:恶性淋巴瘤患者因其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家庭、社会情况不同,都会产生不同程…  相似文献   

14.
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临床分析:附1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以下简称PGL)较为少见,术前诊断困难,易误诊为胃癌。现将我院从1979年到1987年期间收治并经病理证实的10例报告如下,并结合文献予以讨论。一般资料年龄;23~54岁,平均40.5岁。性别:男6例,女4例。发病至就诊时间:3天~5年。病理分型:何杰金氏病1例,其余为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其中,小淋巴细胞型2例,无裂细胞型3例,不能分类2例,弥漫型混合细胞型1例,小裂细胞型1例。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15.
张莹 《肿瘤防治研究》1999,26(2):150-151
 淋巴瘤在中国、欧美或中国不同的地区其发病是不尽相同的。本文采用1994年国际淋巴瘤研究小组(InternationalLymphomaStudyGroupILSG)拟定的新分类法,对珠海地区1980~1996年17年间报告的47例淋巴瘤(包括13例何杰金氏病和34例非何杰金氏淋巴瘤)重新分类,得出结论显示:1低发的淋巴瘤(0.21%);2低发的何杰金氏病(0.06%);3低发的非何杰金氏淋巴瘤(0.15%);4低比例的T淋巴瘤(88%);5高比例的B细胞性淋巴瘤(91.2%);6低比例的低度恶性淋巴瘤(58%)。珠海地区据此与国内外淋巴瘤不同的区别特点有待进一步地研究。  相似文献   

16.
我院内科自1986年7月至1987年6月期间应用Vp_(16-213)为主的联合方案治疗16例难治性晚期恶性淋巴瘤,近期疗效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16例中,男11例、女5例。发病年龄最小11岁,最大47岁。临床分期:根据Ann Arbor国际分期进行分期,Ⅲ_B9例、Ⅳ_A1例、Ⅳ_B6例。病理分型:何杰金氏病5例,其中结节硬化型1例,混合细胞型3例,淋巴细胞消减型1例;非何杰金氏恶性淋巴瘤11例、其中T细胞扭曲淋巴细胞型1例,B细胞弥漫性大无裂型8例,弥漫性大裂,无裂混合型2例。既件治疗情况,本组患者5例曾经接受过放疗,全组病  相似文献   

17.
恶性淋巴瘤(ML)包括何杰金氏病(ND)与非何杰金化淋巴瘤(NHL)。目前已成为儿童期常见的实体瘤。淋巴瘤的治疗已取得长足进展,但对儿童淋巴瘤给多少个化疗疗程为宜,报道不一.我院自1984年1月至1993年1月共收治16岁以下儿童淋巴瘤58例(HD:17例,NHL:41例),其中46例有五年随访资料,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在46例患者中,NHL33例,HD13例,最小年龄3岁,最大16岁,平均年龄7.3岁.在13例HD中,淋巴细胞为主型2例,结节硬化型5例,混合细胞型3例,淋巴细胞削减型3例.在33例NHL中,低度恶性10例,中度恶性6例,高度恶性17例.表浅淋巴结HD13例,N…  相似文献   

18.
自70年代以来,有效的联合化疗改善了中高度恶性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的预后。要提高其缓解率及存活时间就要增加药物剂量。由于目前化疗药物的毒性很大,要进一步提高药物剂量是很困难的。作者为了进一步增加药物剂量,设计了一种新的化疗方案。 56例未经治疗的进展期中高度恶性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年龄中位数41.5岁(18~69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告发生于一个家庭的三例非何杰金恶性淋巴瘤。患者均为老年人,母亲和一儿一女,在12个月内相继发病.虽然已有许多各种不同的家族性淋巴增生性疾病的报道,包括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何杰金氏病等,但像这样发生于一个家庭的非何杰金恶性淋巴瘤尚属少见.例1,男性,57岁.1977年9月,左颈部出现肿块,增  相似文献   

20.
总结我科1978~1986年收治的恶性淋巴瘤中,应用COPP(环磷酰胺、长春碱新,平阳霉素、强的松)方案治疗21例。均经病理学证实,其中何杰金氏病(简称HD)4例,非何杰金氏淋巴病(简称NHL)17例,男15例女6例,年龄在9—76岁,平均年龄35.7年。临床病理分析:ⅡA 2例、ⅡB 2例,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