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十四元环大环内酯类药物红霉素、罗红霉素及克拉霉素对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BBF)形成的影响,以及对环丙沙星的增效作用。方法:采用平板法培养细菌生物被膜,微量稀释法测定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银染法快速鉴定BBF,连续稀释法进行活菌计数。结果:1/16 MIC红霉素、罗红霉素、克拉霉素均能显著抑制BBF的形成,但不能清除已形成的BBF。单一种低浓度的十四环大环内酯类能显著增加环丙沙星对已形成的BBF的清除作用。结论:低剂量十四元环大环内酯类药物能显著抑制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形成,并增强环丙沙星对BBF的渗透性,从而显著增强环丙沙星对BBF内铜绿假单胞菌的清除作用。  相似文献   

2.
红霉素属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由于它抗菌谱广,疗效可靠,价格适中,所以颇受医生和患者的青睐。但红霉素不宜与抗胆碱药,如阿托品、普鲁本辛、颠茄片等合用。因这类药物能抑制胃肠蠕动,延迟胃排空时间。而红霉素主要在小肠吸收,这样就使红霉素不能快速通过胃而进入小肠,在胃中停留时间过长,易被胃酸破坏,使吸收减少,药效下降。因此红霉素不...  相似文献   

3.
红霉素是一种应用历史悠久的常用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大环内酯类抗菌素有红霉素、克拉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等。人们普遍认为其无严重不良反应。目前国内外的最新研究证明,红毒素与有些药物同服有危险,有时甚至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4.
1.关于红霉素的抗菌谱红霉素属于大环内酯类抗菌素,因其结构中含有“大内酯环”而得名。它属于窄谱抗菌素,对革兰氏阳性球菌最为有效,抗菌谱与青霉素相似,但较青霉素略宽。 (1) 对红霉素敏感的球菌:革兰氏阳性细菌中的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等,革兰氏阴性球菌有脑膜炎双球菌、淋病双球菌等。 (2) 对红霉素敏感的杆菌:革兰氏阳性  相似文献   

5.
红霉素及其衍生物在传染性疾病中的拓宽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代表药物红霉素及其衍生物(罗红霉素,克拉红霉素,阿齐红霉素等)近年在微小隐孢子虫,痢疾杆菌,幽门螺杆菌,伤寒杆菌,军团杆菌,立克次体,弓形体,各种分支杆菌感染及巴西紫癜热,猫抓病,鹦鹉热等方面的治疗新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张兴  曹雪 《家庭医学》2024,(2):24-25
<正>红霉素一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葡萄球菌属、各组链球菌、革兰阳性杆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等均有较强的抗菌活性。用于治疗敏感细菌所致的呼吸道感染、金葡菌性皮肤感染、沙眼衣原体引起的结膜炎、空肠弯曲菌性肠炎等。对感染军团菌、肺炎支原体、空肠弯曲肠菌等,红霉素为首选用药。为安全有效使用红霉素,应了解使用红霉素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7.
红霉素在临床上的应用十分广泛,且价格便宜,颇受医生和患者青睐,但应庄意红霉素不宜与下列10种药物伍用;1不宜与青霉素伍用因红霉素能快速抑制菌体蛋白的合成,促使细菌处于静止状态,而青霉素类属于繁殖期杀菌剂,故上述两种药物伍用产生桔抗作用。2不宜与白霉素伍用因为两者同属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作用的部位雷同,共用并无增加药效的作用,反而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3不宜与氯霉素、林可霉素、四环素伍用因红霉素、氯霉素和林可霉素为快速抑菌剂,三者均与细菌核糖蛋白体505亚基结合,伍用时,由于红霉素同1505亚单位的结合较稳固,使…  相似文献   

8.
雷波 《大众健康》2005,(1):51-51
抗菌药物中常用的两大类是大环内酯药物和β-内酰胺抗生素。大环内酯药物因该类药物分子中含有一个不能受到破坏的内酯性大环而得名。红霉素是使用最早.大家较熟悉的大环内酯药物。此类药物还有琥乙酰红霉素.麦迪霉素、螺旋霉素和交沙霉素等。β-内酰胺抗生素听起来挺拗口的.但说到青霉素则是人人皆知的。此外.还有品种极为丰富的头孢菌素类药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亚抑制浓度鱼腥草水提物和红霉素、阿奇霉素、交沙霉素对肺炎支原体(MP)大环内酯类药物敏感株的耐药诱导作用,探讨鱼腥草用于治疗MP感染的可能优势。方法:10株对3种大环内酯类药物均敏感的MP临床菌株体外用不同浓度梯度的鱼腥草水提物和大环内酯类药物逐级诱导传代。用微量稀释法测定药物对传代后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PC...  相似文献   

10.
克拉霉素分散片治疗下呼吸道感染80例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的感染性疾患,包括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扩张等,常用的治疗药物为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抗生素等,红霉素作为大环内酯类代表药物曾广泛应用[1],近年来克拉霉素(Clarithromycin Dispersible Tablets)等新一代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不断应用于临床,由于克拉霉素作用更强大、副作用更小,临床上取得了更好的效果,作者将克拉霉素分散片和红霉素肠溶片进行观察比较,现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院门诊收治急性轻、中度下呼吸道感染患者80例,男38例,女42例.入选病例均符合《实用内科学》的诊断标准[2]。其中急…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介导肺炎链球菌临床分离株耐大环内酯和四环素药物的基因元件特点。方法 48株耐红霉素肺炎链球菌以PCR检测大环内酯类耐药基因ermB、ermTR、mef与四环素耐药基因tetM及转座子家族Tn916整合酶int,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鉴定mefA和mefE。结果全部菌株均未发现ermTR和mefA基因,48株耐红霉素肺炎链球菌中,仅1株(2.1%)未检出ermB和mefE基因,其余47株均检出ermB和(或)mefE基因,其中ermB 50.0%,ermB+mefE为45.8%及mefE 2.1%;ermB和mefE基因在耐药株中的阳性率分别是95.8%和47.9%;48株肺炎链球菌均检出tetM,int在46株肺炎链球菌中检出占95.8%;45株(93.7%)肺炎链球菌同时存在int、四环素抗性基因和红霉素抗性基因,其中int+tetM+ermB为47.9%,int+tetM+ermB+mefE为45.8%。结论 ermB编码23S rRN(A)甲基化酶致靶位改变是肺炎链球菌对大环内酯药物耐药的主要机制,其次是mefE基因表达主动外排系统导致对大环内酯药物耐药,接合性转座子家族Tn916可能是介导肺炎链球菌对大环内酯类药物、四环素等药物耐药的重要机制之一,并在选择压力下导致耐药菌的广泛传播。  相似文献   

12.
儿童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儿童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SA)的耐药性及红霉素诱导克林霉素耐药情况。方法收集某院2005年1月-2007年9月分离自皮肤科脓疱疮患儿的2086株及其他病区非脓疱疮患儿的158株SA,采用纸片扩散(K-B)法对上述菌株进行13种抗菌药物的药敏分析,并用D-试验检测红霉素诱导克林霉素的耐药表型。结果2086株脓疱疮感染SA对青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96.2%、83.2%、61.9%,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较低(0-6.2%);其中耐甲氧西林SA(MRSA)27株,占1.29%。非脓疱疮感染的SA对青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97.5%、56.9%、32.9%,对头孢菌素耐药率为14.6%-27.3%,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均〈5%;其中MRSA 28株,占17.72%。红霉素耐药而克林霉素敏感菌株共432株,诱导试验阳性232株,红霉素诱导克林霉素耐药的菌株占53.70%。结论儿童脓疱疮感染的SA中MRSA检出率不高,而非脓疱疮感染的SA中MRSA检出率较高,二者对青霉素、大环内酯类、林可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较严重,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不高。开展D-试验检测红霉素诱导克林霉素耐药的表型可帮助临床医生正确使用大环内酯类、林可酰胺类、链阳霉素B类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孕晚期妇女感染B族链球菌(GBS)耐药性以及相关大环内酯类耐药基因的表达情况。方法:K-B纸片扩散法检测GBS对红霉素和克林霉素的耐药性,再以D试验检测克林霉素诱导耐药表型。红霉素和克林霉素耐药基因用PCR方法检测。结果:未发现万古霉素、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克肟耐药菌株,红霉素、克林霉素、四环素、氯霉素的耐药率依次为74.19%、58.06%、77.2%、35.48%。青霉素有1例中介、1例耐药。ermB基因为主要的红霉素耐药基因,占51.61%。两种erm基因同时阳性占16.13%,有1株含ermB基因,但对红霉素敏感。所有的红霉素耐药菌株中未检出ermA、ermC基因。结论:青霉素仍可作为预防和治疗GBS感染的首选药物,红霉素和克林霉素作为替代药物表现出较高的耐药性和交叉耐药。ermB编码的核糖体修饰是导致大环内酯类耐药的主要机制。因此临床医生针对青霉素过敏,大环内酯类耐药的患者应及时根据药敏合理选择抗生素,避免重复选择大环内酯-林可霉素-链阳霉素B(MLSB)类抗菌药物,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代表药物红霉素及其衍生物(罗红霉素、克拉红霉素、阿齐红霉素等)近年在微小隐孢子虫、痢疾杆菌、幽门螺杆菌、伤寒杆菌、军团杆菌、立克次体、弓形体、各种分支杆菌感染及巴西紫癜热、猫抓病、鹦鹉热等方面的治疗新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支原体肺炎在临床中的表现.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来我院进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支原体肺炎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随机将其分成观察组50例(阿奇霉素治疗)和对照组50例(红霉素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经过治疗,所有患者的情况均有一定条件的改善,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2%(46/50),对照组为78%(39/50),两组在退烧天数上相比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大环内酯类药物不论是阿奇霉素还是红霉素在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过程中均有一定的疗效,然而前者的有效率要远远超过后者,为此应用价值更大,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本地区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分离的肺炎支原体(MP)对大环内酯类药物耐药性和机制。方法收集273例CAP患者呼吸道样本进行MP分离培养,测定MP对3种大环内酯类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s),巢式PCR扩增MP临床菌株23SrRNA基因片段并测序,分析23SrRNA基因2063和/或2064 A→G点突变与大环内酯类药物耐药相关性。结果 273例样本,MP阳性45例,阳性率为16. 5%,不同性别MP感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18株MP对3种大环内酯类药物均敏感,目的基因均无突变发生,26株至少对一种大环内酯类药物耐药。18株对3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均敏感和1株只对红霉素耐药(MIC=1μg/ml)的菌株均无突变发生。1株对3种大环内酯类药物均耐药的菌株存在A2064G突变,其余25株至少对2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株均发生A2063G突变。结论肺炎支原体对大环内酯类药物耐药严重,耐药机制是23S rRNA基因2063和/或2064 A→G点突变。  相似文献   

17.
《临床医学工程》2017,(8):1127-1128
目的探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序贯疗法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112例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均分为两组。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采取红霉素静滴联合阿奇霉素口服序贯治疗,对照组采取阿奇霉素静滴联合阿奇霉素口服序贯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发热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及疗程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注射部位疼痛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序贯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肯定,红霉素联合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有利于缩短治疗时间,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减轻不良反应,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长期口服小剂量红霉素对支气管扩张症稳定期患者的疗效,并对铜绿假单胞菌定植亚组进行分层分析。方法 42例确诊为支气管扩张症患者,对照组口服安慰剂30mg,每日2次;治疗组口服红霉素肠溶片0.25g/次,每日2次;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患者的急性加重次数、24小时痰总量、肺功能、痰细菌清除率及口咽部链球菌对大环内酯类耐药性等变化,并对铜绿假单胞菌定植亚组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治疗组急性加重次数、24小时痰总量均显著减少,FEV1、FVC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铜绿假单胞菌定植亚组改善明显;治疗组痰细菌清除率较高;治疗组口咽部链球菌对大环内酯类的耐药率上升了28.57%,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长期口服小剂量红霉素对支气管扩张症稳定期患者可减少急性加重次数及24小时痰总量,改善肺功能,提高痰菌清除率;亚组分析显示,铜绿假单胞菌定植亚组经治疗后获益更大;治疗后口咽部大环内酯类耐药链球菌比例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19.
红霉素对小儿喘息性肺炎抗炎作用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建琴 《职业与健康》2005,21(9):1402-1403
红霉素是大环内酯类药物中最先问世的最具有代表性的抗生素,我们对其抗菌作用比较熟悉,而目前发现红霉素的非抗菌作用则范围更广泛.我们现就红霉素对小儿喘息性肺炎的抗炎和免疫作用进行观察分析.  相似文献   

20.
正阿奇霉素是临床上常用的广谱抗生素,它同罗红霉素一样,属大环内酯类第二代抗生素,适用于敏感菌所致的呼吸道、皮肤软组织感染和衣原体所致的性传播疾病等治疗。?抗菌作用的特点阿奇霉素在同类药品中是一种抗菌活性比较强的药物。对革兰阴性菌的抗菌活性是红霉素的2~8倍(抗革兰阳性菌的活性比红霉素略差),对肺炎支原体的作用是大环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